六零年代农场主——屠静
时间:2018-06-14 10:22:45

        徐誉听到这话心里想,四妹妹倒是挺聪明的。她懵懵懂懂抱怨的样子让人很想拍拍她的头。
  
        他以为四妮儿年纪小,很多事都一知半解。没想到真聊起来,才发现她懂得东西不少,不像一个村里长大的姑娘能有的见识。她有时候抱着钟老爹的报纸看的挺认真的。没人当一回事。而他现在看来,就有了解释。
  
        -----------------------
  
        周四,苏茜再一次见到了她名义上的大老板——魏庄。
  
        他穿着不起眼的灰色长衫,脸上表情总是祥和朴实的。配上那黝黑脸,没人不相信这是个庄稼汉子。可他说起话来,总是能令人吃惊,聊天的时候能听到他谈起周围奇闻异事。宝塔镇风貌也信手拈来。一看就是本地呆了不少年。
  
        他请苏茜吃饭,是在国营大饭店。
  
        苏茜还没去过国营大饭店,两人见过几次面,苏茜就渐渐的放下了防备。她低着头,就像一个公司职员面对老板提出聚餐时候的表情那样。拘谨,局促。
  
        四妮儿点了三个菜,他说:“这是白先勇以前带我来过的,咱们镇上没几家馆子,做的最好吃的,还是这家大饭店。咱们这儿是没有什么出名的菜系,不过水产还有点名气。现在吃蟹的季节过了,不然还能搞几只来。”
  
        或许是他态度很和气,苏茜渐渐的也放开了,两人聊到了最近的市场。苏茜就沮丧的说:“粮食还是那么多,我不敢去人少的地方,也没去黑市,不过现在有些老主顾了。他们有的介绍朋友过来买东西。”
  
        四妮儿听得聚精会神:“布还是卖不出去吗?”
  
        苏茜头低的更厉害了。“是,没什么人买...我。”她刚要说话,就被四妮儿打断了。她无所谓的说:“那也不用着急,放着就放着,又坏不了。”她的重心不在布料上面。而且现在黑市膨胀,供需关系紧张,正是卖粮食的机会。
  
        这边搞大集,说要破坏私有化,保证社会主义纯洁性,那边的黑市就愈演愈烈。比之前的规模又大了好几倍。
  
        苏茜抱怨:“市场那块不让搞了,卖菜都要去供销社。以前这边街上还有卖蔬菜呢,现在都偷偷摸摸去黑市上买东西。冬天大白菜好卖,以前五厘一斤,现在一分钱一斤了。”贵了足足一倍。她住在宝塔镇没多久,彻底明白了城镇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物资紧凑的时候。有钱也买不到东西比比皆是。
  
        生活在底层的小老百姓,最容易体会到风吹草动变化。
  
    
  
    
  
    
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妮儿回去检查了一楼的布料,一般住久的地方容易生虫,或者长霉。她看到布料都被放到的二楼,心里骤然放心了不少。而二楼客厅空旷的地面上多了几个柜子,苏茜观察到她的表情,立刻上来解释说:“咱这隔壁有打家具的人家。喏,就在那个隔壁。我就订了两个柜子专门装货物。”
  
        她解释了一番地面容易受潮之类的。还给四妮儿看了角落里放着的杀虫剂和柜子上的樟脑丸。四妮儿被苏茜这样细致的打理给惊喜到了。她半天才回过神来说:“你做的不错。”
  
        这时候她翻开账本说:“布料就只有对面街的人家买了十米过去。”说完还往窗户外面指指:“是个姓孙的大姐。人爽快极了。别人买布要么几尺几尺的扯,还总是降价,孙大姐家是开裁缝店的。我想既然人家开裁缝店,肯定是要布料,就找她问了几次。”
  
        她小声的,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四妮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
  
        她在几年前还和孙鱼有过一面之缘。没想到曾经帮过她的裁缝就住在街对面,真是缘分。
  
        吃完饭,四妮儿把这一批成熟的稻谷都送过来了。对苏茜的解释是他推车过来。她的农场已经阔大到九块土地了。棉花是效益最高的,但是现在一堆棉布卖不出去,四妮儿就决心种点别的。
  
        她打开了去年过年时候的“新年大礼包”。这次除了拆到两包种子,还有一本《纺织详解》。这就稀罕了,因为这本书属于稀有物品。里面讲解的东西则是关于不同线和经纬分布如何制造不同种类的布料。内容非常的详细。
  
        四妮儿还看到了牛仔布的工艺。她忽然眼睛就亮了。
  
        牛仔布在八十年代才风靡米国,也称作(丹宁布)受到了淘金者的喜爱,才从实用主义转变成一种风格潮流。而到九十年代,华国才慢慢开始有了牛仔裤。这种布料在华国是没有的。因为现在的纺织机械的技术不成熟。生产不了牛仔布料。但是这种布料结实耐用,四妮儿觉得如果不是时机不对技术不成熟,那么在七八十年代华国风靡的就不是的确良了。
  
        牛仔布的主要原料纱有平纱,竹节纱,包芯。《纺织详解》则清楚的介绍道:“湛蓝色轻纱和本色纬纱三上一下的右斜纹组织交织组成的织布”
  
        只听得叮当一声响:“系统更新,加工坊工艺升级。”
  
        机械的声音在头脑里回荡。四妮儿扔下书,兴冲冲的跑到了农场的加工坊里,果然在加工布料的图标里,多了一个她从没见过的图标亮了起来“平纹牛仔布。”与此同时,纺织图标里增加了许多灰色的不同种类牛仔布的图标。
  
        四妮儿之前疯狂刷布是有意义的,至少把前面的工艺环节都点亮了。
  
        牛仔布的织造方式复杂,四妮儿花费了所有仓库里的棉花库存,准备生产。加工坊里机器“轰隆隆”响。
  
        她也在现实里也没闲着。联系的白店长,问他买不买牛仔布的事情。
  
        白先勇不敢相信:“你说你从哪里搞来的布?叫什么牛仔布?牛仔又是个啥玩意?”
  
        四妮儿说:“我带来给你看看,这种布比棉布结实多了。耐用,还好看。”她说完,就把一块深蓝色的牛仔布放到白先勇的面前。
  
        他接过去,仔细摸了摸。嘴里连连感叹起来:“你这真是了不得了。我不懂行,也不是裁缝,都知道这布料结实的很。我家那个臭小子穿衣服穿几回就不成样子,哎,你要是卖的剩下了的,也给我一点呗。”
  
        两人交情深厚,所以说话也随意的很。四妮儿点头说:“小事,到时候我送嫂子家去。”白先勇家离这里挺远的,他自家盖得楼房,三层。逢年过节,四妮儿都会抽个空送点土特产过去。
  
        不过四妮儿不是学裁缝,白先勇也一知半解,两人就去裁缝店里问了问。现在的裁缝大多是一间小铺,踩着缝纫机锁边改裤脚。只有过年和夏季才有大生意。平时惨淡的很。
  
        四妮儿被带到了裁缝店,这才知道为啥她之前的布料都卖不出去了!
  
        裁缝店破败不堪,里面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膝盖上裹着一块黑乎乎的厚垫子。人呢,没精打采,店内一个橱柜里满满当当都塞着塑料袋,右手边一个方盒子,里面是各类的扣子。店门口也没有招牌,但是挂牌匾的地方有一个衣架,上面挂着一间绿外套。外面经过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裁缝店了。
  
        先进来的人却不少,满满当当的围着裁缝。其中就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牵着两个小姑娘在扯皮。
  
        女青年是来改裤脚的,和裁缝不知道起了什么争执,生气的举着裤子说:“我是来改裤脚的,这裤脚这么大,穿着鞋都不方便,凭什么你还不让改了。”
  
        裁缝理直气壮地的回喷:“放到我这里,就不能改!”
  
        “我花钱了,你凭啥不给改!”眼看姑娘气着了,围观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都饶有兴致的把人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纷纷议论。裁缝就说:“大伙瞧瞧啊,我不肯给她改,那是因为我就没见过这种窄裤脚,人裤脚都是这么宽宽大大的,就她要和别人不一样。”说完扭过头,对着女青年鄙夷的念道:“你这就是标新立异!”
  
        ---------------------------------
  
        围观的群众“嗡”的都炸开话了。
  
        有年纪大的点头,也跟着帮腔:“就是呀,小姑娘,你这裤脚好好的,何必非要改成小脚呢。”
  
        又有一个说的更严重:“这个作风就是不好的!沉迷享受物质。我看呀很有以前旧社会大小姐的习气。”
  
        眼看帮腔越来越多,女青年眼眶红了,指着裁缝骂起来:“你不改算了!把钱还给我!隔壁还有一家裁缝店呢,又不是非要在你家改,我不稀罕!”
  
        四妮儿也插了句嘴:“人家改个裤脚而已,你何必这么说。况且人的身材各不一样,有些人体型瘦,裤子偏大很不合适跟标新立异有什么关系?”
  
        女青年听到这话,感激的看了她一眼。
  
        经历了这件事,两人决定不去这家裁缝店了。白先勇可惜的说:“你这两天来的正好,我给你介绍个人,刚好人就在石市。怎么样?”他看到四妮儿难得这么有干劲,忍不住提出开口帮忙。
  
        四妮儿感兴趣的问道:“是谁?”
  
        白先勇说了个名字,她听了以后觉得有点耳熟。
  
    
  
    
  
    
第一百五十章
 
  
        白先勇说了个名字,她觉得有点耳熟,转头一想,顿时眼睛也瞪大了。抓着胳膊嚷起来:“想起来了。我想起来。是不是开风油精厂的那位。”她想起来国人家庭里常用的那种绿色小瓶清凉油。简直是居家旅行的必需品。在万金油渐渐退出华国市场的时候,一九六六年的风油精异军突起,一下子在市场站稳了脚跟。
  
        家喻户晓的风油精!
  
        是以,一提起这个人名,四妮儿就觉得耳熟。
  
        她心里一下扑通扑通的紧张起来了,心想,这位也是著名的企业家。因为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只出现在报纸和网络上。她从不觉得自己一个普通人还能见到这样厉害的人。太有距离感了,反而觉得一切都不真实起来了。
  
        风油精以前一两块钱,居家旅行必备产品。少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上一个这么让她印象深刻的企业家就是“老干妈”。基本上看到那个头像她都要流口水。
  
        她想到现在还是七十年代,陶峰的厂子还没有开很大。所以并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她这才稍稍平静了些。
  
        白先勇看到她这副激动样子,又觉得好笑,嘴巴叼着烟抖了半天,欣赏完一米八的大老爷们激动的手舞足蹈。他扶着门半天没动。得了,什么也不用说,直接带过去就是了。
  
        …
  
        挑了个时间,两人就打点好了东西。坐上了镇上刚开通的宝塔客运站大客车。
  
        等去了石市后四妮儿才知道,原来这不是私人的聚会,而是在石市上的一个商品展会,但是规模不大,知道展会的渠道也不是普通人。一个不到四百平方米的厂房展子。里面铺陈的都是寒酸的木桌铺灯芯绒桌布。又穷又寒酸。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