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爷子皱眉,哪怕不去把脉,也知道这些人是饿的,秋冬冷,耗食更多,猛得削减食物,一天比一天少,确实让那些胃被称大、尝过饱撑滋味的人,比以前还难受得多。
晚上休息的地方,是易队长安排的,连送行的驴车也是他安排的,而祝院长履行诺言,送甜妹儿不少包草药种子。
休息过后,驴车继续前行,一路瞅得人心惊胆战。
仅过两天多,路过村庄,有时能看到七·八哥小娃娃或者颤颤巍巍的老人,穿着单薄的粗布衣裳、漏脚趾的布鞋,懂得手脚通红,甚至发紫,不停拉着路过的人要食物。
而大多数自己还饿着肚子,没有多余的善心发出去,基本都是拒绝的。而载有丰富物质的俩驴车,更是老人娃娃们追逐的目标。
一开始,白老爷子他们还会停下来,给几个红薯玉米饼啥的。
直到来到某一村,在不远处弯道上,看到惊人这一幕。
在他们前面,有同样一位年纪比较大的马车师傅,载着一位中年妇女,两人都不是精壮劳动力,但心善,准备将两个自己吃的红薯,给几个娃娃。
他们刚停车,娃娃们赶紧蜂拥而上。
有的哭泣哭饿,有的拽着不肯放手,有的甚至贪婪地将脏兮兮的手,直接去掏车板上的粮食。得到红薯的孩子,则会被群殴群打群怕,扯啊揍啊掐啊,努力把别人的红薯全划到自己怀里。
中年妇女着急掉眼泪,不停道:
“别拿啊,别拿啊,这是咱村生产队里的东西,”
娃娃们抢一个红薯不够,还要抱几个,兜兜里装几个。而这个村里,某些大人们伸出脖子偷偷看,明显是有人指使的。
“真的不要拿啦!那是咱村的口粮,求求你们不要拿!”
反过来的哀求声,实在太令人寒心!
“他们咋能这样?!”
叶爸爸紧紧皱眉,鞭子一抽,踢踏踢踏,瘦驴赶紧加快速度,转过弯来,下车去帮前面的人。
“走开!叫你们爸妈来,都是咋养的娃娃,这么不懂事!”
因他人高马大,长得强壮,驴车上人很多。且本不是乱世,村民们也不敢光明正大抢劫,娃娃们抱着红薯,撒丫跑远,一哄而散。
徒留伤心不已的俩好心人,望着被拿一小半的红薯,眼泪哗啦啦地掉。
“瓜娃子!狗娃都能拿两个,你呢!比猪还笨!”屋里还能听到此类‘家长教训娃娃’的话语。
俩好心人后悔莫及,谢过叶爸爸后,架着驴车离开,仅留下一句‘再也不敢给这些娃娃,这不是抢人嘛!’
重新上路的大家伙,心情都被这一幕搞糟了,再遇到拦车的人,也不会那么热心,反而更留意一些细节,沿路看到的与打听到的。
比如,很多小高炉不再有黑烟、地里烂的粮食都被挖空、山上有不少打野味挖野菜的、有的公共食堂两餐……
有好心路人告诉他们,大多数人都这么上过当。有一次就有两次,现在这种情况不算多也不算少,以后可能越来越多,良心经不起太多折腾!
人人都饿肚子,谁又救的了谁?
叶三叔扯扯乱糟糟头发,哑着嗓子不解道:
“这差不多十一月份,还有两个多月,今年的春节该咋过?”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仙女们,抱紧,晚安^_^
**
叶子通常睡不着觉,就看红楼梦,床上有一本厚厚的大书籍,但是我从来没看完过。
最远只看到‘黛玉进府’
然后重新来一遍,真的是分分种的催眠效果。
捂脸,我果然是学理科的。
第141章 梨花与石磨
种花国的人春节情缘很深, 再穷再苦, 团圆饭都想吃顿好的。可能太过沉重, 尽管心生感慨, 却无人回应叶三叔的问题, 倒是老天爷忽然下起小雨。
赶路的时候最怕遇到雨,夏季阵雨你还能等待, 秋雨淅淅沥沥, 不知下多久, 再加上泥泞山路, 最愁人。
没办法,众人只能披着蓑衣带着斗笠,再把车上也遮得严严实实,在秋雨绵绵与寒风凛冽中前行。
“安小子,甜妹儿,熙娃子, 把脸罩上,别弄得感冒了!白老爷子您也注意点,这天气是一天一个度。”
俗话说, 一场秋雨一场寒。
每一场秋雨带走暖温,秋风像镰刀一样, 恨不得刮干净树木的叶子,再经历几场白霜,寒冷就像坚硬的针,刺穿衣裳, 一直往人骨头缝里扎。
快到碧山镇,雨终于停下,将马车停在一棵大树下,众人把驴车上遮盖物、连同蓑衣斗笠等,大力甩抖水,一一叠起来单独放好,再把棉□□稻草重新铺好。
叶安诚麻溜地将临时土灶搭好。
甜妹儿喝着去寒意的姜汤,嚼着暖烫烤红薯肉,热度从喉咙到胃里暖起来,不由舒服眯起眼睛,蹭蹭叶爸爸揉发的大手,真的很像一只白嫩的小奶猫。
去县城这一趟,变化最大的是叶三叔,眼界开阔起来,想通不少问题,从热血青少年变得有那么一点成熟稳重的味道,像是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长大成人’的叶三叔,此刻明显心不在焉,惯性作用下大口嚼粮,视线总往旁边的背篓里瞄,拿着饼的手些许发抖,似乎紧张得不像话。
甜妹儿捂嘴偷乐,三叔这是要去见一面未来新娘子,她也想瞅一眼从没见、没听过的未来三婶婶,是咋样的。
啪!
小屁股挨一巴掌。
叶爸爸好笑摇头道:
“你这丫头懂啥子娶新娘子?”
甜妹儿摇头晃脑地说:
“就是山寨夫人,我将来一定娶十个八个回家,长得难看的不要。”
“哈哈哈哈——咳咳!”连胆小的文阳熙,都笑得牙齿漏风。
叶三叔脸红成了猪肝色。
提起叶三叔的亲事,还是他爷爷去世前帮忙定下的,是他们叶家远房亲戚胡老爷子的三孙女。
叶家家住深山老林,那时候家里又穷得叮当响,基本揭不开锅。两家小的在这时候见上一面,男俊女俏,女方并不计较定亲礼的问题,决定嫁入叶家,这点着实难能可贵。
只是胡家离得远,比碧山镇还离得远很多,在隔壁梅花镇十几里地村子里,一年到头,两人也见不着一次面。
按照五三年新鲜出炉的婚姻法,叶三叔也不想委屈胡家三妹,决定约定好两人满二十岁,再把胡家三妹风风光光接入叶家。
从县城回碧山村,听到叶爸爸的请求,白老爷子笑着同意改一下道,让叶三叔去胡家献献殷勤,与未来媳妇儿碰碰面,随便旁敲侧击问两下情况,再一块儿回村去,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因为距离县城远,镇村都在饿肚子,他们送礼也不能太过打眼,一只烟熏肥肥的白肚山鼠,一长竹筒桐油,两块麻布,三两葡萄干,合起来已是挺有面子的礼物。
瘦驴停在胡家村,村口又加四个穿着单薄衣服的小屁娃,因刚下雨刮风不久,现通通流着清鼻涕,两张手袖都擦成了亮堂堂的镜子,脸上还是龌哩龌龊的。
他们打量驴板车上的人许久,看着俩壮汉,小心翼翼靠过来,眼泪一擦就掉,“饿饿饿,给点儿吃的吧!”,有的还下跪,演技太好,把甜妹儿看得一愣一愣的。
驴车上众人紧紧皱眉,都想到之前的一幕,对着胡家村的印象,脑海有点打结。
只是碍于叶三叔面子,还是取出四个小红薯递给他们,谁料到当着他们的面,大孩与小孩滚成一团,企图争抢对方手里的红薯。
“胡老爷子先前是胡家村的村长,他们应该过得不错吧?”叶爸爸瞅着两小孩,不敢想象胡家的日子。
胡家村距离镇子近,赶集方便,土地平整,良田也多,各家各户日子过得都不错,先前可比深山老林碧山村好太多。如今靠近镇的农村,反倒是变化无常。
“大叔,我小名胡萝卜,我祖爷爷以前可是村长呢!你认识他?”
一脏兮兮小丫头,从地上爬起来,吸溜一下清鼻涕,笑着套近乎道,她的眼睛却没离开那堆红薯。
胡萝卜,因这小名够逗。
但叶家人多多少少有点印象,叶三叔一年多前才见过,还是个小胖女娃娃,如今变一骷髅猴儿,不说话连男女都分不清,这变化也实在太大。
按理说胡家作为村里的富农,小孙女应该更宝贝才对,地上都是泥水,穿着这么单薄的衣服在地里滚,完全颠覆之前印象。
叶爸爸搂着小闺女,拍了拍三弟的肩膀,作为鼓励。胡家在叶家困难的时候,胡梨花没嫌弃咱们,在胡家困难的时候,叶诚也不该嫌弃胡梨花。
叶三叔哑着嗓子问道:“胡萝卜,你梨花三姨在家吗?”
原来真的是亲戚!
胡萝卜瞪圆眼睛,在巴掌大的瘦脸上,看得有些令人恐怖,她却笑得很开心:“三姨不在咱家,她在三姨夫家里。”
旁边有娃娃们争抢着补充道。
“梨花娘娘给李铁匠啦,在李铁匠家里”,“李铁匠家在村子冻边,我认得路,我能领你们过去!”,“梨花婶婆可温柔啦,上次还给我喝米汤,她只对胡家娃娃板脸”……
咚砰——
小背篓掉在驴板车上。
叶三叔整个人僵掉,眼神直愣愣的,从定亲的四年来,两人仅见过五次面,但氛围都挺好,从没想到过如此场景。
别说他,就连白老爷子、文景深、叶爸爸,全都愣住了。
碧山镇农村里,通常认为,定过亲、下过礼,双方也就差拜堂一道手续,可胡梨花不仅另嫁出去,还是不声不响另嫁出去。叶家这边还等着,没想到胡家那边已经将闺女嫁出。
甜妹儿怒瞪双眼,瞅着胡家村东边方向,像是要瞪出一个窟窿,才肯罢休。三叔虽不聪明,但谁都不能欺负她家人,这胡梨花肯定不会是她婶婶!
她抬起头,正好看到东边方向有一个灰扑扑的身影,正低着头努力滚一个大石磨,像耗子拖油瓶一般,一步一歇一步一停,往着村口方向缓缓挪空。
砰砰砰咚——
大石磨倒地的声音吓人一大跳。
其他人连忙抬头或转身瞧去,但见一位脸瘦得有些脱形、大黑眼睛、弯长眉毛的年轻姑娘,正不可置信瞅着他们,准备地说,是看着叶三叔。
她身穿一件不合身的灰色小破棉袄,有的地方破了,露着黑色套子,套子上挂搭着一些绿草,应该是喂牲口时沾上的。
从穿着打扮、外貌来看,她如今的生活都不怎么样。
“梨花娘娘!”
“梨花婶婶!”
娃娃们清脆的叫声,点名她的身份。
现场莫名尴尬起来,一股冷空气吹进某些人心底。
“你稍等一下!”许久以后,胡梨花终于艰难开口,转身蹬蹬蹬快速跑开。大家都明白她口中这‘你’指的是谁。
叶三叔整张脸都僵掉,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
甜妹儿忧心忡忡瞅着三叔。
他本来就笨,这回变得更傻咋整?都怪那个丑丑的村姑!她这是变相迁怒。
叶爸爸沉下脸来,思考一会儿,看一眼失魂落魄的三弟,暂且停下来,瞅瞅胡梨花要做什么,
不管怎样,欺负他兄弟的胡家一定不是好人家。要是她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他宁愿打晕三弟,回去交给叶老爷子处理。
不到五分钟,胡梨花气喘吁吁跑回来,瘦弱的身躯仿佛能随时晕倒,她来到叶三叔面前,将手里的东西递给他。
“对不起,我只抢下这个,如今还给你,是我们胡家负你,他们现在啥都没有,你也收不回来东西。我爷我爸都已经去世,以后你们离胡家村远点,小心被那吸血的一家子耗上,赶紧带着东西走吧!”
平平淡淡的语气,脸上的表情也平平淡淡,她仿佛在说什么别人的故事。
叶三叔伸出颤抖的手,接过那一支雕着花朵形状的木钗。
这是他花三天亲手做的一堆木钗里面,最好的一支。木钗还是那么丑,但木身干干净净,灰尘泥土全无,却能看得出被人精心保存的很好。
胡梨花盯着叶三叔,一字一句道:
“你很好,他对我真的很好。只有我不好,是对不起你!”
不敢再去看他,更不会去关注什么背篓。
她转身继续努力滚着笨重的石磨,只是在转身低头那一刹那,无人见到的眼泪珠,瞬间脸颊两侧,一珠两珠三珠,滚落至泥水坑里。
瘦驴载着失魂落魄的叶三叔,踢踏踢踏,慢慢行驶出胡家村。
叶爸爸拍拍他背部,把人工小暖宝‘甜妹儿’,丢入他怀里,对白老爷子点点头,拿两块玉米棒子,转身去隔壁村打听胡家的事儿。毕竟,他想听听胡老爷子的事儿,且回家还要给父亲一个交代。
甜妹儿用软乎乎小手,捂住三叔冰凉的脸,真的很想也捂热他冰凉的心。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码下一章。
捂脸,梨花婶婶的事儿,一直都有隐隐约约埋伏,这是听说的一真人故事。两人现在过得都挺好,儿孙满堂,其中一人刚生病去世不久。
不论是不是那年代,错过就是错过。
**
最近家里很热闹,侄女侄子很多,亲戚的娃娃们也多,侄女们她们就是长天使外貌的恶魔。
热热闹闹、蹦蹦跳跳,想要大声说两句,瞪着眼睛看你,小小一人儿,插着腰,奶声奶气怼你两句。
得得得,陪你们闹,你们萌说啥都对!
至于侄子,那就是真正的恶魔。
叶子一点都不重女轻男,相信我!
**
第142章 梨花与铁匠
秋风瑟瑟, 崎岖盘山路被落叶与杂草掩盖, 鸟雀只问其声不见其影, 长鞭一甩, 瘦骨嶙峋的头驴载着叶家人, 领着另一辆驴车,颠颠簸簸、却稳稳当当往碧山村走去。
板车上罕见的沉闷, 文阳熙的大眼睛骨碌骨碌转, 却懂事不说话。甜妹儿继续当着叶三叔的乖巧小暖猫, 努力用小身板替他遮挡冰凉的秋风。
白老爷子无声叹息, 对于胡梨花与叶诚的事,哪怕是他,也不得不叹一句‘可惜可惜没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