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不过叶妈妈有一门技术,惹得村里妇女姑娘们羡慕不已。她可以用手指去触摸细细针脚,凭着感觉,摸索着一点一点纳千层底。
  此刻,她眼睛看着大儿子小闺女,手里却在一针接一针纳着鞋底,而且从不出错,时不时还能被村民们的笑话,逗乐出声。
  甜妹儿眼睛瞪得圆溜溜:……这技术有点高难度啊!
  叶二婶摇头叹息道:
  “我睁着眼睛,都比不上大嫂子闭着眼睛。”
  叶二叔笑着吐槽道:
  “就你那笨手笨脚的模样?”
  两人偷偷摸摸撒狗粮,的亏村人们注意不在这里。
  叶爸爸对叶妈妈嘿嘿傻笑。
  甜妹儿:……
  村民们只顾着县城里的新鲜事,张队长却能听出“各家各户偷偷开火也不会查的严格”、“公共食堂可能办不下去”、“县里也快闹粮食危机”……等重要问题。
  他的注意力,条件反射关注在,与生产队的息息相关的事情上。
  “咳咳咳,时间不早啦,小心晚上着凉。关于食堂的事,接下来在谈,你们下来再问问呗。安小子你给咋们,说说回程的事吧!”
  说话的是被队长强逼出来的记工员小伙,霉娃子。
  果然,此话一出,他立马收到群众的不满瞪眼。
  队长害他!
  霉娃子:队长,你呀不说呢?
  张队长:我又不傻!
  霉娃子:……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肥肥肥的一章,么么哒~
  **
  鸡婆鞋是我外婆做得。
  里面塞棉花,放一年因为地潮湿,不保暖了,来年得重新做。
  她老人家针都穿不好,但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做,特别厉害,佩服佩服。
  **
 
 
第146章 水力大纺车
  无论是话本小人书, 还是戏曲电影, 好的故事终究有个高潮低潮、跌宕起伏, 才能精准抓住观众的心, 最后还得引人深思, 简单或复杂升华一下。
  崔玉涛二人,从小在县城里长大, 都没发觉原来县城里有这么多有趣事情。有的东西, 别人问, 他们竟然答不上来, 实在丢脸。
  不过,父母兄弟姐妹们的安全与健康,家里粮食衣服都不缺,让他们担心微微放下。炼钢产量计划是今年的,过了十二月份,他们也就能回家团聚过年。
  从说话方面来讲, 叶安诚真是一个不错的说事人。当然他们的经历,也确实跌宕起伏,去一趟就能拐一个高中生老师回村, 可不是啥时候都能遇到的。
  新鲜有趣的县城趣事过后,凛冽寒风、镰刀秋雨、两餐食堂, 还有那些利用同情心与善心、蹲守‘抢劫’弱者的老人与小孩,都让大食堂,再次陷入低潮。
  眼泪鼻涕一起流过之后,也有部分人陷入深思。
  白老爷子叹息一句:
  “否说自己, 若是老辈小辈都养不活,怎么奢望去救助别人?”
  看着大家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张队长清清嗓子,张嘴吧啦吧啦,一串鼓励的话蹦哒出来:
  “熬过这个寒冬就好啦!明年大家伙儿幸苦点,多干点活,多种点粮食,让老辈小辈都能吃得饱饱的。”
  “咱这个冬天咱就穷点儿、苦点儿、饿两下,往些年不也是这样。开春一起努力,迎接明年幸福好生活!”
  他这么子一说,现场温度微有回升,村民们也有心情三三两两,议论外面的风风雨雨,与自家生活做对比。
  甜妹儿回头看到,叶妈妈停止工作,她把锥子针线放回筲箕,留下一个已纳好的厚厚千层底,看着挺好看的。
  叶二婶忍不住小声嘀咕:
  “嫂子这手艺越来越好,速度也越来越快!”
  鸡婆鞋仅剩下差里子、面子、坨坨软棉花没加,从乱七八糟细细麻线,一点一点变成崭新鞋底,真的十分神奇。
  甜妹儿认真点点头,心稍稍想,以后她会更快更好的。
  接近八点,秋夜凉如冰,食堂内山外故事会,也接近尾声,内容引人深醒。
  作为大家长,张队长最后总结道:
  “除去家里晚上可以生火烧碳取暖,现在我有两个事宣布。”
  “第一,明日牛二娃驾车去镇上,想要出去看的小伙子们,群散后在霉娃子那里报名的前十个,都可以出去转转,把你们看到的记在心里,回来说给父老乡亲们听。”
  此话一出,小年轻们个个蠢蠢欲动,盯着霉娃子的目光,好像是土狗见到肉骨头,恨不得一口吞到肚里。
  霉娃子:……我不想说话!
  “第二件事,文老师的身份,村民们也知道,地主家的勤奋娃、文曲星高中生、白老爷子侄子,他将加入咱村,请大家回去想想,明晚举手表决。”
  “咳咳咳!张队长提到这里,我就再补充一点。”白老爷子瞅一眼打盹儿的老伙计,接过文阳熙站起身来,摸了摸小脸蛋,才对村民们讲。
  “碧山村土地稻田都是定量的,总工分基本定值。我家侄子不是我亲儿子,也不是白家的上门女婿,他的衣食住行,理应由白家与他自己分担。他怎么说也是一位老师,书籍棉衣都有的,总不可能被饿死冻死。”
  白老爷子再瞥一眼悠闲自得的老伙计。
  臭老头考虑得果然更深更远,十足的自私鬼人精一个。
  十一月份饿肚子的人一堆堆,说不定里头就是哪家谁家的亲戚,何谈十二月份、春节,开春等等,到时候全部都来碧山村投靠,张队长是接纳还是不接纳?
  不如由他与文景深开一个好头。
  以后谁家亲戚来,由自家人领回去,吃饭做事都抢各家人的资源,以免闹腾不清。救不救人,单看这家人与亲戚关系亲不亲,免去很多麻烦。
  乡里乡亲,最难扯得就是亲情与同情!
  碧山村生产队是一整块地,谁家亲戚多咬一块地,对别人都不公平。
  文景深父子入村确实不是好时机,却又恰到好处。
  此话一出,大部分人懵懵懂懂没想明白啥是,而部分老人们,瞬间明白他的想法。
  张队长想通以后,对白老爷子,立马投去尊敬的目光。
  而少部分贪便宜的村人们,心里也轻松不少,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利益,谁来谁去,跟他们有啥关系?
  夏老爷子眯着眼睛,在红通通的炭火下,嘴角勾起一抹恐怖的笑容,吓坏周围的一堆山娃娃们,今晚肯定得做噩梦。
  甜妹儿:人精臭师父!
  **
  深夜,淅淅沥沥下起冷雨,秋风刺骨,一出食堂,裹着厚厚棉袄、穿戴蓑衣斗笠,也无法抵挡寒风。
  “这柴火与木炭恐怕得多备一些,冬天最矮的二碧山顶都会下雪,到时候就来不及麻烦大啦!”
  “行,明天再追加五六个碳窑,大家辛苦点,冬天暖和点。”
  “嘿嘿,现在家里晚上烧碳,村民们积极这呢!明天肯定满坡土炭窑。”
  人群或提或抬各自散去,一边议论着,一边成堆成堆往家快速赶去。
  回到叶家,屋里依旧冷飕飕的。
  叶奶奶与叶三叔还没睡着,穿着线衣棉衣爬起来,叶爸爸赶紧一人塞给他们一个炭火灰笼,烤手暖和。
  暖床的数个汤婆子赶紧备好,桐油灯点燃,炭火破羊瓷盆烧起来,上面悬空烫着一大壶去寒姜汤,里头数个红薯、野芋头、玉米棒子放入盆里烤着。
  叶家人终于能光明正大,围着炭盆烤火,吃红薯芋头肉,啃玉米棒子,还有一篮子软甜的柿子,作为夜宵水果。
  叶二婶揉着肚子,笑叹两句:
  “饱肚的感觉真好。爸妈,咱家明天开始,也要注意节省粮食吧?”
  外面的一系列事情太过意外。
  叶家人全部都相信‘杨婆婆所预言的叶家大灾难’,像叶妈妈之前做的前两双鸡婆鞋,被叶奶奶直接让给杨婆婆。
  山风更冷,半山腰可能还下雪,杨婆婆更需要它们。
  叶老爷子瞪她一眼,蛮横道:
  “放心,老头子饿不死你们!”
  山药井里的粮食蔬菜等,以及未来大灾难故事,今晚,叶奶奶全部告诉给自家三儿,第一因为他成熟稳重起来,第二让他可以转移注意力。
  想到儿子亲事,叶奶奶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个温柔体贴的年轻姑娘,那也是个好孩子,她也见到过几次。
  可惜可叹!
  俩孩子缘分不足啊!
  但愿他们以后都各自幸福。
  看一眼想各种生存问题的叶三叔,虽然脑洞幻想有点大,但总归不去盯着他怀里的那一支粗糙木钗,叶奶奶心里略有些安慰。
  叶家老俩口一向靠谱,粮食蔬菜交给他们,全部人都很放心。
  叶二婶也不过是想提醒一两句,见老爷子心中有打算,也就不再去纠结。
  最近三姑六婆八大姨,果然闲下来没事做天天瞎闹,吵架比吃饭次数还多,天天闹得她脑门子疼。比如,最近有一个定亲人家,正在闹腾解除婚约呢!
  对此,老狐狸张队长,背后偷偷抹掉额角的汗珠,这妇女队长选得好,选得妙,选得呱呱叫!
  “爸妈,我没事儿,明天还要上山砍柴呢!”
  吃饱喝足后,众人各回各屋,在有汤婆子的暖被窝里睡觉。叶三叔虽没露出笑容,但因肩膀上有担子,黑眼睛里也有光,让担心的叶家人放心下来。
  而在入睡前,甜妹儿拿着一背篓草药种子与番茄植株,亲亲小五的嫩白脸皮儿,躲着他,忽然消失在房间里。
  青山空间里依旧鸟语花香、果鲜菜绿,唯一的意外,让甜妹儿瞪圆眼睛,情不自禁惊讶叫出声来。
  “这这这……不是文老师家的大纺车,还有那套红木家具吗?”
  但见,在远处半草丛半菜园里,有两个特显眼的物品,一个是超大号红木八仙桌,另一个是超大超重的水利大纺车,上面虽有灰尘,但完整无缺。
  从古至今,从棉花到棉布需要经过十五道工序:搓棉条,纺线,桄线,浆线,落线,扦线,晾线,顿线,上柱,刷线,卷线,栓机,做长穗,织布。
  等布织好,再染色,然后才是裁剪缝制衣服鞋袜,做成被褥等,过程非常幸苦。其中纺线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而纺线的工具就是纺车,无论麻、毛、棉,都需要纺车。
  而村里队里就算有纺车,也都是简单的手摇纺车、脚踏纺车、组合纺车,但从宋朝开始,出现一种水力大纺车。
  一般纺车锭子数目是两到五枚,大纺车是几十个锭子。它有一个超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可以带动大纺车运行。
  普通纺车每天最多三斤,水力大纺车昼夜可纺百斤以上。
  那天晚上,听到文老师详细介绍的甜妹儿,止不住心痒痒。
  这水利大纺车全长九米、高三米,用好木做成,重量也不轻,占据文家地下室半边空地,不能搬走实在太可惜。
  有它,以后家里织麻布、麻绳、棉布、棉线……借着空间溪水的动力,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只是现在有一个问题:
  如何完好无损地将大纺车转移到溪水沟朝?
  甜妹儿瞅瞅自己的小短腿,最后无奈摇头,她还不能将巨大纺车,轻松举高高,只能等第三套小人舞的完成。
  纺车与八仙桌究竟咋进的空间?
  应该是,次日清晨,她在冠山村村口处突然想起尝试的,因为先试图转移纺车,后转移红木八仙桌,而纺车实在太大,才会这么久,才出现在空间里。
  所以她才差点一路睡到水湾县!
  暂时放弃纺车,想通的甜妹儿,哼着轻快的小曲儿,开始一点一点清理,被纺车与八仙木桌损坏的小菜园。
  再把番茄种在远一点的菜园里。
  以及拔草割草、挖坑、下种、埋土……重新开垦一块小药园。
  做到一小半时,甜妹儿的身影,突然消失在空气中,她带着一把小锄头与两把小镰刀,回到爸妈卧室。
  “爸,大纺车到手啦!”
  作者有话要说:  抱紧你们么么么哒,仙女们有木有忘记,文家祠堂的东西。嘿嘿嘿,以后可以试图找借口,给文家父子多做些棉衣棉被麻布啥的。
  实在心疼甜妹儿撮麻。
  叶子:别误会,我主要心疼的是麻!
  **
  半夜三更接到电话,拿起来没人说话,关掉,再次响起,吓死人惹。
  三次过后,更吓人。
  叶子把它拉入黑名单,顿时安静了………………原来不是鬼吧,鬼都是神通广大的,不会电话都不会换的。
  **
 
 
第147章 松鼠村民忙
  次日一早, 牛二家就载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小伙子出山, 去瞧瞧沿途村庄以及碧山镇, 回来之后, 所有人都沉默许久, 一副备受打击的模样,有人呢喃低语‘还是咱村好’。
  镇上居民的生活, 是村人们一直羡慕不已的。没有眼见为实, 村民们心里依旧有些希望的苗子。
  是不是张队他们小事说成大事?
  是不是他们说得太夸张啦?
  是不是他们只想减少咱村大食堂的饭菜?
  可是, 真的等到见着了——
  比如, 瞅着几个穿棉袄的小屁娃,面露凶光,追着一只麻雀或一条没来得及秋歇冬眠的毒蛇,震撼太大。
  队里的牛差点没被瞪出骷髅。
  不说镇上,其他乡村的震撼更大,在深秋已有冻死人的消息, 这对此年代寒冷的冬季来讲,不罕见也不多见,可现在还未进入冬季。
  某些消息, 是他们千幸万苦暗地里打听来的。
  现在才是秋天,部分老人扛不得寒冷, 随着天气温度一天比一天低,肚子填补饱,屋里不能烧碳,仅一两天, 家里就挂起白巾,而白事做得也很简单。
  除去证实坏消息,他们还带来一个天大坏消息,跟村民们人人都有关。供销社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尤其是关于吃的穿的,油盐酱醋、粮食肉粮、棉布棉花毛线等。
  这简直坏得不得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