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定是山外亲戚进山。
  议论声音断断续续传来,人影也愈走愈大,在靠近榕树时,她已经能看得清楚。
  穿着破旧棉袄的三男两女一娃,男的穿衣破破烂烂,但精神还不错。其中两妇女两眼肿像各缝,唯一的男娃瘦得没人形,脖子跟麻杆似的,光显头大。
  两年男人跟赶羊似的,两水肿妇女在前边带路,他们在后边压底,中间一位老大爷一个瘦猴娃,拖老带小,像电视剧里押俘虏。
  到山坡的三村分岔小道,他们走向最粗最长的碧水村山路。
  一边嘻戏玩闹,一边往村口山坡处跑十几步,认认真真偷听的甜妹儿,对于他们的议论争吵声,隐隐约约可听到几个词。
  都是什么‘野狗…晚宰……地里偷粮……”,可惜碧水村与碧山村不合,不能踏过线,走到离他们近一点的地方。
  越走越近后,这几人已停止说话,对着隔壁碧水村民,使劲儿挥手招呼。然后,便是亲人们热热闹闹团聚场景。
  甜妹儿转动两下黑眼睛珠。
  她转身往夏老爷子家蹦哒去,俩忠实大黄狗赶紧跟上。
  从此刻开始,接下来的十多日,三个村陆陆续续都来一些亲戚拜年,其中出嫁女有、其他亲戚好友也都有,都是距离不远的方向,最远不过二十里。
  三村村民对客方式,各有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继续去码下一章。
  接下来几章就是整个二月份的走亲戚、外来人口、开春化雪种地类的事情。外来亲戚有好有坏,写他们的笔墨都不多,只为本村人的成长。
  然后进入夏季旱灾,年比年厉害,救村子里的人类的,这三年当然不会个月个月、天天描写,三年灾难它是一个整体,叶子会努力把握节奏的-_-#。真的!
  其实不太会写虐的叶子,倒是经常被别人写的故事感动到^_^,看叶子作者名,“爱”,哈哈哈!初中开始看-_-#,那时候还不一定看晋江,还是去学校外面借书来看。
  去年六月第一次写,第一篇开头几章写的很像作文-_-#
  努力进步,么么哒。
 
 
第168章 小偷与黄狗
  大年初二, 碧山村有十几户人家, 迎来出嫁的闺女、女婿、外孙等。碧土村与碧水村, 同样差不多。
  碧山村各家各户早就将粮食深藏, 用公共食堂已削减的‘红薯杂粮稀饭’, 招待女儿女婿他们,同时也做自己全家的‘过年饭’。
  村民们终于尝到‘肚子空空’的个中滋味。
  本来就猛然减少的粮食, 让村民们顿顿只能吃三、四分饱。还得从中挤出口粮, 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里娃娃们大哭大闹, 老辈们可能生病胃疼。
  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浮出水面。
  有的带着礼物上门的女儿女婿, 感到羞愧难当、甚至拒绝吃粮、只吃自己带来的东西。
  有的或让出一点口粮,给娃娃老人们,并且真心实意道谢。
  ……
  有的一直在搅稀泥,不愿意放弃手中的粮食。
  有的借娃娃与哭泣,盯着别人份,‘胡吃海吃’, 背后恐怕没少欺负自家闺女。
  情况有好有坏。
  仅需几天,就能看得清楚一些事情。
  再说碧土村,黄队长也全是个老实聪明人, 与张队长交谈一番后,送出红薯当做‘谢意’。然后一大清早, 带着小干部,挨家挨户警告提醒村民们。
  至于他们能听进去多少,此事通知得太过着急,碧土村人们并未准备好。很多村民依旧抠一点粮食, 招待亲戚。
  最‘大方’的是碧水村,很多村民其实无存粮,却爱打肿脸充胖子,用深秋找的麻雀肉、野菜、野果等,招待亲戚。
  他们忽略‘敌人’的提醒,连碧土村民的话都听不进去。有人被奉承的‘满脸笑容’,感觉倍有面子。
  按照当地习俗,回娘家只是初二的事,太阳落山前,最好回到婆家。
  然而愿意初三回程的人家,碧山村三户,碧土村一户,碧水村零户。大多数女儿女婿们直到初三初四,都不愿意离开此地。极少数被强行挽留在村里。
  还有出门走亲戚的村民们,看着亲戚可怜,哭泣不忍,把女儿外孙、父母兄弟、甚至女婿一家等等,也通通接回村。
  当然,这些多发生在碧水村,碧土村也有部分,而碧山村接回来的亲人,基本都是全家人商量过的。
  不请自来,强留不走,最易闹出各种矛盾。
  **
  咱暂且不说直系亲戚,还有其他旁系亲戚。
  张队长预估的不错,从初二开始,数日内,三个村的多户村民,除去直系血亲外,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亲戚好友,来村里拜年。
  比如,村南面郝家果然最多,八干子打不着的亲戚,比如说“爷爷的表哥的堂姐丈夫的侄孙女的哥哥的舅舅”,一堆人热热闹闹结伴,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更是有的亲戚留下吃一两顿,就不愿意走,躺在地上撒泼打滚。
  甚至‘卖儿女’的不在少数,连‘卖媳妇’的都有,各种暗示明示。至于最后村里有无单身汉同意,这还真的很难说。
  究其原因,还是多数本村人身行虽也消瘦,但眼神有光,老人娃娃状态不错,村里风气闻着就跟别处不一样。尤其是身体得水肿的少,村里还能闻到红薯香味儿。
  一开始,碍于亲戚情面,村人们还好声好气劝说。到后来,撒娇撒痴的直接拎或拖着,送到村口去。
  能送走的都送走,想暗地里拉一把的“背篓里偷偷放一点点红薯野菜类东西”,想挽留的都已经挽留。
  剩下的就是死皮赖脸不走的。其中,留下来的人最多的是,那些被‘麻雀肉’‘吃饱肚’勾引的碧水村。碧水村留下人数是碧山村的二十倍以上,这恐怕就是粮食饱肚的吸引力。
  各种各样的吵闹,在三个村子天天有发生。
  ‘强行’留下来的亲戚,被接回来的某些亲戚,都属于‘外人’,他们简直像是疯子,撒泼、吵架、打架、耍赖、利用娃娃、跪求等等。
  为半根红薯藤,可以放下面子,在雪地里滚来滚去。
  哪怕是自家亲戚,那也得真心实意亲热才行,割自己一坨肉,照顾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被反咬一口,‘农夫与蛇’的关系,更让人寒心不已。
  村里老人跟娃娃都不敢出去晒太阳,全部都窝在屋子里呆着。
  村人们开始使劲儿想法子,撵走这一类亲戚。
  比如,叶家。
  甜妹儿她们掀开门帘一角,撅起屁股,偷偷摸摸瞅着堂厅内,叶家三壮汉,‘欺负’自家的亲戚。
  是的,叶家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亲戚。
  既然都不是孤儿。
  除去王家,生长在碧山村的叶家老俩口,怎么可能没亲戚,只不过因为出五服或距离远,很少来往。
  对于自家亲戚,性格好的或不胡搅和乱缠的,叶家人用适量粗粮,或多或少悄咪咪拉扯一把。
  对于某些‘外人’,撒泼耍赖、咒骂祖宗、又哭又闹、企图欺负老人娃娃,叶家三壮汉则站成一排排,用强壮身板强势出马。直接把扔拎或推或架,送到村口处。
  “干的好!”
  “爸爸最棒!”
  “爸爸厉害啦!”
  ——屋里三个加油的姐妹花。
  **
  总之,三村大小矛盾不停爆发,可能还差一个‘爆炸决断点’。从没有哪一个年,过得如此令人心焦,有时简直暴跳如雷。
  直到这天深夜。
  月色明亮,厚厚积雪在深夜里反光。
  从三村的各个角落里,忽然冒出三十多道裹得严严实实的身影,他们偷偷摸摸商量一番,然后往村子东边走去,看方向很显然,仓库是这些人目标。
  “守仓人,你们把他打晕就好,别出人命。那些狗太凶,我这里有野草,人吃都得死的,亲自试验过的……”
  到分岔口,三村分成三队。
  十几人背着背篓,来到碧山村,却发现守门人与守门狗都不在。
  “恐怕有埋伏?”
  “偷到抢到就跑,管他有没有埋伏。”
  “到时候上报咋办?”
  “不偷咱就死了,上报被抓直接上吊呗,还能吃顿饱饭。”
  ……
  几人冲进仓库,借着月光看清墙角,竟有九、十麻袋的粮食,红薯、玉米、南瓜、干菜都有,一个个兴奋激动不已。
  一切不能在轻松。
  “碧山村也没多少粮食,看他们顿顿稀饭,恐怕没多久也跟我们一样。留两麻袋给他们,通通搬走!”一人捡起一块红薯,一边大口啃,一边道。
  人心都是贪的。
  等真搬运粮食,他们将所粮食都搬出来,准备等隔壁队伍,一起去偷村里的牛车或驴车,连夜出村。
  “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
  ……
  两只大黄狗,领着村里几只土狗直接围过来,它们同时露出坚硬的犬牙。
  十几人放下粮食、拿起棒子准备敲敲打打。
  两只大黄狗直接一跳,混入人群。
  没过多久,他们棉衣棉裤都被咬坏,却没被咬到肉,全部倒在地上,抱着头或屁股或背部,发出压抑闷哼一声。
  其他狗狗嗅着陌生人的味道,‘汪汪汪’大叫。不咬陌生人的土狗,可是夏老爷子特意挑选、溜狗好几天,培养出来的。
  大战十多个成年人,这不是因为大黄与二毛有多厉害。
  更因为,长期的饥饿,会让人心慌,腿软无力,冒虚汗,手脚颤抖。村里随意一个少年,都能以一对群。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长期饥饿并不会有痛感,也不是一时半会儿,那是一种慢性的虚脱,慢慢变弱。
  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了解自己的‘弱鸡’身体。
  相反,大黄与二毛,特别了解它们自己的身体,对如何攻击人类,也有条件反射的兽性本能。
  “库里粮食被偷啦!抓小偷!抓小偷!”
  今晚‘守夜’的小伙子,揉着眼睛回来,‘恰好’发现此地上的一堆人,转身开始全村跑,声音响彻云霄。
  两秒钟后,对面的碧土村,同样响起“抓小偷”的声音,而且细细碎碎响动,似乎是多人追逐打架的声音。
  躺在地上的一群人面如菜色。
  有两个男的,一眼就认出,这是他们曾经想要‘宰杀’的土狗,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生怕被咬到。
  这时候,这些人不再敢说‘死不死’的事情,其实他们最怕‘死’。
  有人企图逃跑,但只要他们一有翻身迹象,两条大黄狗立即将其扑倒,顺便咬烂一大口棉衣棉裤,将手臂或屁股露在外头。
  他们在雪夜里瑟瑟发抖。
  冷的?
  还是怕的?
  另一边,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还能自己跑得动,村人们快速起床。
  披上一件厚棉袄,踢着鞋子,一个个披头散发,推开屋门,抄起木棍或锄头或菜刀等,直接往村子东边的火速飞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因为晚上停电一会儿,太迟啦!
  不好意思,么么哒~
  **
  取名甜妹儿,有件事耿耿于怀。
  是因为家里表弟堂弟表妹,都叫我‘~妹儿姐’,有时直接去掉姐。
  -_-#-_-#为毛小名为‘妹儿’。
 
 
第169章 化雪与蟒蛇
  近日, 碧山村多数村民对‘山外拜年亲戚’, 是六分看热闹、四分担忧。
  毕竟, 咱村里极品亲戚本就是少数, 比‘土豪’碧水村碧土村好数十倍。况且清官难断家务事, 又损失不了他们的利益。大闹成打架,有人还出口不动手, 劝说一两句。
  用一句俗语表达: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半夜偷粮代表的意义完全不同, 村民们是十分愤怒十分担忧, 看热闹的心情, 顿时就被冲个干干净净。
  那可是全村几百人口的粮食!
  断人口粮,那就是要人命!
  碧山村到第一波大队伍浩浩荡荡来到队部,男男女老少都有,衣服胡乱穿戴,个个怒火攻心。
  瞅着库房外地上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还有几个红薯散落在雪地里, 火气蹭的一下上来。立马去库里拿出麻绳啥的,把他们一一打结拴起来。
  大黄与二毛,领着数狗乖乖站在旁边, 对着村民们吐舌头。得到好几个老大爷的‘温柔’抚摸,与各种夸赞词儿。
  “菜丫头, 爸妈跟哥哥几个对你不错吧!有吃的喝的都想着你,还有你丈夫孩子,你咋能这么做啊?这不是要娘家人的命啊!”
  一上半身披棉袄、下半身还是毛线裤的壮汉,痛心疾首道。
  这十几个人中, 约有一半是来碧山村拜年的,另一半是隔壁两个村的。
  有‘偷盗分子拜年’的村民,羞愧难当,揪着那破衣领,纷纷破口大骂。若是不幸遇到近亲,有的又哭又闹,伤心不已。
  村民们一波又一波气势汹汹来了。
  联想到家里还藏有东西,有一两个人搂着娃娃,匆匆回去守屋子。
  粮食被重新搬回仓库,瞅着空空荡荡的仓库,村民们是真的相信库里没粮,心情更加沉重与悲伤,有人开始商量着是不是把饭菜削减至一日两餐。
  反正冬天不用干活,留到夏季再吃。
  不久后,张队长以及干部们全都赶来。
  守夜员本就是村里小干部之一——出纳员刘铁华,二十多岁,高高瘦瘦、憨憨厚厚的男青年,村里难得的‘高学问’小学五年级毕业的人才之一。
  他瞅一眼张队长,结结巴巴叙述自己起夜上茅房,回来才发现,土狗们如何抓到‘偷盗分子’,赶紧通知大家伙。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