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张队长, 还有南瓜,当饭当菜都行,田坎、墙角、自留地全部都洒下种子,有多少地种多少, 不能浪费……”
  总之,春节过完以后,气候一回暖,所有人都不能闲着,红薯三季洋芋两季,统统种起来。食堂的饭菜继续控制,甚至减少。
  大年初一晚,首先讨论农事。
  这样才能让干部们的注意力,重新聚集起来。土地是农民的根,谈论种地,能让干部们不安与悲痛的情绪,暂且收起来。
  农活是每个人都精通的,一点就明白,很快农活计划全部谈好。
  而这些计划,必须等温度回暖一些才能做,现在天寒地冻,土都是硬邦邦的,只能看着干着急。
  他们能做的很少。
  此次会议,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讨论。
  听黄老爷子咳嗽两声,叶二婶忙起身,将所有干部的搪瓷杯都倒满热水。
  “大家喝口热水,暖暖身,别感冒生病,还浪费草药!家里父母儿女倒是还得照顾咱们。”
  张队长道一声谢,端起搪瓷杯喝一口,继续道:“明天就是初二,咱们村习俗,初二回娘家。远的咱先不讲,十里内,进进出出人家肯定不少。还有初一到元宵,山外亲戚朋友来往多。”
  山外情况很不好,到时候投奔亲戚的人来,你是救还是不救?救的话,万一遇到像张彩云大姑子一样的牛皮糖呢?不救能够忍得下心吗?万一遇到强塞呢!
  队长的潜台词大家都懂。
  “队长的意思是?”
  叶二婶皱眉问道。
  提到牛皮糖,她直接想到自己娘家,扔不掉甩不脱,无理难缠得很。
  曾经她也心软一两次,换得是他们折腾数年,终于将所有情分全部磨断。叶家才有爱她的亲人们,她绝对不回胡家!
  “我妹妹张彩云与欣丫头,以后都有张家来养,跟白老爷子与文老师父子一样,不占生产队的便宜,也不吃西坝的大食堂。以后村里谁家来亲戚,都这么办!”
  “咱们队就是不讲究情面,否则人人效仿,恐怕咱村不久也得吃糠咽树皮。”
  “自家的事自家关起门解决,自家的亲戚,若是真心疼,自己领回去!若是不亲,可以劝回去,若是耍赖,全村人帮忙攆回去。”
  干部们想明白队长的用意,纷纷点头。
  “今天事大年初一,咱先让村民们过个好年。凌晨一点,在村里来客前或村民走亲戚前,出哨开会,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也把村外家破人亡的事情,捡几件说说,算作对村民最后的提醒。”
  紧接着,众人都不愿回家休息,烤着炭火,在队部土屋里静静发呆,也不知道在胡思乱想什么。
  旧洋瓷盆里炭柴,噼里啪啦柴碳燃烧着。
  许久,叶二婶用力拍一下脑门。
  她根本不用说话,只需要动作,其他人便知她所想。
  ‘团圆夜,不回家’!
  干部们这时陆陆续续回过神来。
  咚咚咚——
  队门忽响。
  **
  叶家堂厅里,晚餐跟丰富。
  腊鸡肉炒白菜、蒜末茄子、麻辣小龙虾、蘑菇野鸡蛋汤等,老俩口还开封一坛甜米酒,香香甜甜的,里面还有一些糯米粒。
  甜米酒感受不到任何度数,特别好喝,三姐妹花一杯接着一杯,喝得醉醺醺,脸蛋红彤彤的,给眼睛越来越亮。
  思丫头醉后变成疯丫头,跟晓丫头在堂屋里,大笑着蹦来蹦去。
  唯一不同,前者歪歪斜斜跳舞唱歌,后者用试图爬在凳子、桌子好处,两人还都想忘屋外跑。
  耳朵尖都变红的甜妹儿,坐在凳子上傻兮兮笑着,嘴里呢喃软语着旁人听不懂的话,对比显得特别乖巧懂事。
  叶奶奶狠狠松一口气。
  要是小孙女皮起来,恐怕得几个大老爷们,才能将她按得住。
  三只豆丁被罐一碗热汤后,简单擦身以后,一一被抱到屋子里睡觉。几乎是沾被睡着,看来今天拜年累得有点狠。
  叶奶奶摸摸甜妹儿的嫩豆腐脸蛋,把她小脚裹在棉衣里,再把棉被裹得紧紧的,才转身出屋子。
  这个点,老二家的还没回来。
  他们放心不下,根本睡不着!
  继续熬一段时间,估摸着时间越来越晚,老俩口皱紧的额头纹几乎可以夹死苍蝇,叶三叔起身去外院上厕所,忽然大叫两声。
  “下雪啦,下雪啦!”
  听到叶三叔的声音,叶二叔立即披上一件棉大衣,推门出屋。屋门一开,刺骨寒风猛然袭来,门只开一两秒时间,堂屋内温度猛得下降。
  今夜月色明亮,借着月光,院子里的一切清晰可见,白色雪花在空中轻柔旋转飘舞,落在手背、脸上、头发上一触碰立即化成冰冷的凉意。
  “下雪了,嫂子那边恐怕需要蓑衣斗笠,最好能送去几个烤红薯啥的。”叶三叔正站在院中,望着二哥道。
  “我也去送吧!大食堂里还有一些剩下的红薯与生姜,我去给队长他们也熬一点热烫的姜汤,还有带几个红薯。”叶爸爸叶妈妈俩夫妻也走出屋。
  队部开会是一件特别严肃认真的事情,平常没事不允许打扰。
  如今下夜雪,有借口,恐怕干部们的各家各户亲人,都会去送吃的喝的。而且,公共食堂里再给忙碌的干部们,过年过节辛苦开会,多加餐一次,多数村民也不会抱怨。
  背着蒙上麻布的小背篓,举着自制的桐油火把,提着暖呼呼的灯笼,裹着蓑衣带斗笠的叶爸爸叶妈妈叶二叔,踏着夜间村居,在风雪里缓缓前进。
  冷风很大,可将碗口一半粗细的树吹弯腰九十度,斗笠甚至需要用手扶着,以免被吹飞,还得跟着它屁股后头跑。
  “文老师,你这是要出门?”
  路过白家院墙,屋里灯火闪烁,正好瞧到穿鸡婆鞋的文景深,因为身体瘦弱、背着大背篓,出远门差点被冷风吹倒。
  叶爸爸上前扶他一把。
  “我这身板真没啥用,连风都能吹倒。”文景深苦笑摇头道,“这不是看下雪了,白先生他们担心张队长他们,让我去送掉吃的喝的。”
  叶家人面面相觑。
  白家并没有小干部,但仍旧熬这么晚,莫非这次会议,跟张队长的妹妹侄女有关系?或者说,是山外面有啥消息?
  “文老师,不如我们帮忙送过去吧,外面风太大又冷,雪也不小,你还是在家早点歇息!”
  叶爸爸挠挠头建议道。
  文景深带着眼镜,看起来就很精贵,在风里雪里行走很不方便,万一把它摔坏,镇上供销社可没有卖的。
  “麻烦你们,这是白太太早就备好的。”
  文景深想一下,干脆点点头,将装有铁锅铁铲、生姜盐巴、红薯萝卜白菜、板蓝根、炭火棉袄等的大背篓,递给叶家人。
  白太太?
  反应两秒,叶家人才想明白他口中的‘白太太’指的是谁。果然是文曲星,这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
  叶爸爸单手接过大背篓,却被它的重量,以及里面的锅粮料药碳,吓一大跳,手差点没抓住。
  怪不得文老师刚刚被背篓带倒!
  叶家人也注意到背篓里的齐全物品,纷纷用疑问的目光,瞅向有些不对劲的文老师,眼睛又红又肿,像是哭过,脑海里的问好一个个冒出来。
  首要就是——今夜的队部会议,究竟要开多久?
  文景深并未解疑,道一句‘这些东西是白太太与张队长准备的,幸苦你们啦!’,然后转身回白家大院。
  **
  走过一个小坡,再趟过一条溪水后,前面的一溜达土屋,就是村里的库房与队部。
  月明星稀,雪花飘落,队部木门紧闭着,隐隐约约能看到昏暗灯光在摇摇晃晃,明明多人开队会,屋里却静悄悄的。
  莫不是因为屋里炭火烧得太旺,土窗缝留得不够大?村里以前还真因为这原因出过事儿,村民不懂一氧化碳中毒,生活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累积的。
  恰好这时,霉娃子俩兄弟、黄老爷子儿子儿媳,也正好匆匆赶到。
  双方慌忙招呼到一声,祝福吉利话都来不及说,三步迈向两步,往门窗处赶去。透过窗户,见到一堆红兔子眼睛的干部们。
  只要人平安就好!
  咚咚咚——
  叶爸爸上前敲门。
  “你们咋来啦!”
  “外面下雪了,给你送蓑衣帽子,还有点吃的喝的,白老太太准备的。”
  “你们咋哭了,是不是地里粮食出啥问题?”
  ……
  半个小时后,一堆红兔子眼睛村民,挤在队部里排排站。
  叶妈妈的手颤抖不停,脑子里止不住想着‘县城居民生活’,还是微平复心情的叶二婶,帮着熬汤、烤红薯。
  **
  凌晨一点整。
  作者有话要说:  抱紧暖暖暖,继续写下一章。
  大概村里最后一场雪。
  种植都是参考现在的本地,可能六十年代有点误差哈。
  **
  提起喝酒,叶子喝啤酒没醉过,哈哈哈,喝白酒,几口倒,米酒挺甜挺好的。葡萄酒买的都便宜,得加雪碧才能勉强喝。
  **
 
 
第166章 麦麸谷秕糠
  麦麸子、米糠、谷秕子、剁碎碎沫白菜疙瘩、玉米棒子、萝卜缨子, 这些平日里拿来喂猪喂鸡的, 有的甚至牲口都不吃的‘粮食’, 如今全倒下锅里, 在加入清水, 搅和成一坨灰糊糊稀饭。
  见记工员捏着口哨准时离开,张队长嗅嗅鼻子, 严肃认真道:
  “既然大队有规定, 麸糠是粮食, 那它们就是粮食, 让村民们也尝尝味儿,得到记性。外面可能比这些难吃一百倍,一千倍!”
  干部们以及留下来的部分家属,正在整理公共食堂,他们得把屋子里木桌木椅放好,且木炭柴火烧起来。
  队部小土屋, 开大会空间不够,可能有人被挤在外头吹风淋雪,张队长将开会地点, 改在公共食堂里。
  毕竟,这是凌晨雪夜, 有体质弱村民会因此感冒发烧,大过年生病,可不是干部们所乐意见到的。
  哔~!哔~!哔~!
  “生产队连夜开大会!穿上衣服去大食堂!”
  “六十岁以上老人可以选择在家休息,十岁以内娃娃们可以在家睡觉, 其他有特殊情况的,明天必须打报告说明情况,否则必扣工分惩罚!”
  霉娃子清亮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夜空。
  他从村口一直跑到村尾,来来回回跑整整三遍,一边跑,一边用队里唯一的自制小喇叭,不停呐喊。
  大年初二!
  开啥大会?
  “哇哇哇哇——呜!”
  “今个儿我还得起早摸黑,回娘家去,霉娃子莫不是疯啦!”
  “瓜娃子,半夜开大会,队长是不是傻!”
  “这出啥事啦,着急不?”
  ……
  因为是过年,各家各户吵闹着不停歇。
  大多数都带着抱怨,其中夹杂着一些担忧声音,或一两句‘起床气’脏话。
  甚至因寂静夜,声音传得远,连碧水村碧土村部分人家,都知道碧山村竟然‘大年初二凌晨开大会’。前者多是骂骂咧咧与嘲笑声,后者还多一些好奇。
  黄队长翻来覆去睡不着,打算明早一定要问问,张队长那只老狐狸,究竟又搞出啥幺蛾子。跟着碧山村脚步走,碧土村可是沾得不少好处!
  扣工分的威力以及生产队干部的威信,在村民们心中非常大
  尽管不乐意,各家各户灯还是亮起来,他们陆陆续续起床,这才发现屋外又下雪,心中微有忐忑不安。
  村人们哄好孩子,留一位老人看家看孩,然后裹着厚厚棉衣,穿蓑衣带斗笠,提着灰笼,纷纷出门。
  值得一提,多数老人们只要走的动,否管满不满六十岁,比年轻人还着急出门开大会。他们着急瞅瞅到底发生啥大事。
  狗汪汪叫,鸡婆鞋踏着雪,村民们的抱怨吵闹声,打破碧山村今夜的宁静。
  **
  一进门,最先入眼的是食堂中心,熬煮灰糊糊的大铁锅,蒸汽弥漫,散发出一股奇怪混合的味道,有点类似熬猪食。旁边桌上叠着几堆碗。
  “这是半夜加餐?”
  “给人吃还是猪吃啊!”
  “张队长叫咱们来啥事?”
  ……
  村人们拐弯抹角都能攀上亲戚,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坐的很随便,问的也直接。对食堂内的干部们扯动扯西。
  有的因为过年,甚至带着小烟袋或烟卷,叶子烟,□□头,都是土烟,一个比一个有劲,一个比一个呛嗓子。他们似乎在显摆自己,也可能是为半夜提神。
  陆陆续续有人来,食堂内闹闹哄哄一片。
  直到在昏暗灯光下,注意到干部们红肿的眼眶,以及凝重的神情,才将声音一点一点放小。
  环顾四周,基本没有缺席,张队长脚一跺,眼一瞎,鼻一皱,嘴一咧,脖子一伸,挣扎两下,终于把半碗灰糊糊强吞下去。
  暂且不说味道如何,里头的谷秕子最难下咽,喝完后,牙床上扎的满是小毛刺,在晃晃悠悠灯火照射下,倒像是变成什么怪兽。
  瞅着大家不解的目光,清了清嗓子,张队长厉声道:“看到没有,这是糠麸玉米芯棒熬成的稀饭,是大队规定的粮食。这比山外镇上村里的过年大餐,好一百倍!”
  “我妹夫听说旧皮革也能吃。他跟我妹过年用皮绠、皮绳剁成一段段,在水里泡,再搁锅里反复煮。吃的时候,难闻的硝味和碱味,让人恶心想吐、还能吃坏肚子,比这差一千倍一万倍!”
  会议一开始,张队长顶着满嘴的毛刺,给村人们狠狠敲一棒子。然后才开始一点一点讲诉山外情况。
  山外的村镇过的日子,比村里的牲口还不如;过年是什么,能有吃的就是过年;什么烂萝卜、烂地瓜、谷壳、棉籽等等,得多饿,人才会觉得它们是世间美味。
  村民们开始抹眼泪。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