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脱口而出:
“碧山的动物怎么都喜欢吃竹子,莫非它们是大熊猫的亲戚?”
随后自己都被自己逗乐了。
今天冲击挺大的,原来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他们从没见过从没听过的动物,而且它们就生活在离自己家不远处。
陈教授眼睛一亮,忽然笑道:
“老温,溢希同志讲的应该就是小熊猫,它属于浣熊科,发现的比大熊猫还早一些,它还真是大熊猫的亲戚,不过不只是咱们国家独有,别的国家也不少。”
大熊猫?
小熊猫?
还是亲戚关系?
砰砰砰——
崔玉涛屁股一歪,直接坐到地上。
旁边三位青年同样受到惊吓,幸亏反应没他这么大。
“陈教授,温教授,大熊猫与小熊猫不是一种动物?为啥都取名叫熊猫?”
“当然不是。小蝌蚪长大不一定变成大蝌蚪,小熊猫长大依旧还是小熊猫,打死它也变不成大熊猫。”
办公室里忽然飘过一阵冷风,明明是炎热天气,却感觉凉飕飕的。他们还不知道,这大约属于一个‘冷笑话’。
从这一天开始,王溢希、李勇峰、崔玉涛三人,周末开始往万花谷动物园跑,帮助两位教授了解水湾县碧山村,这也是他们靠近省城大学的一个好机会。
教授以及教授助手,都在省城大学里教过书,能跟他们一起干活,绝对是一件特别幸福的经历。
而且,有关于探寻碧山村的文件报告,已经打上去了,幸运的话,上面会派一支编制里军队,专门护送教授以及助手们,去当地碧山村里探查一番。
于此同时,从地方到县里逃荒的人越来多,上面的人也意识到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开始有针对开会议。
城里的粮食也开始各种各样计划起来,而那些来城里的逃荒者,则开始接受民兵队长的一一审查。
比如,为了救灾,种花国开始不限量地出售高级食品,包括高级糖、高级烟、高级点心、高级小吃、高级饭菜等等。
这种“高级”,和普通食品的质量差别不大,价格差异很大,是凭票卷供应的普通食品价格的十倍以上。
这是一种很有选择的救助。
此刻种花国压力山大,库里存粮实在有限,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像崔玉涛他们高级知识分子的工资,一个月大约够买几斤高级糖。
然而,为填肚子、为自己亲人的生命,人们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去买高级糖高级糕点,有吃的,才有希望。
烟瘾是什么?
在生命前面什么都不是。
工厂里开始有‘领工资后反乡’政策,而作为管理级别,他们开始一组一组的下乡活动,保护王溢希所在的文化工厂,以及崔玉涛他们所在的新华书店。
那些因此下乡的青年职工们,因为饥饿与生病,可能永远被埋在异地他乡,再也没有回家乡的机会。
而幸运的是,王溢希、刘强龙、崔玉涛、李勇峰,四人被万花谷动物园征用,他们的下乡计划,可以未来跟教授团队合作,去更为熟悉的碧山村。
当然,这要等上面报告批下来。
对于陷入困境与灾难的种花国,关于大熊猫的保护也是必须要靠后的,但是去碧山村已经被上面部门批准,是迟早的问题。
或许,他们还在等编制军队的助力。
在五九年下旬开始,饥荒与灾难的恐慌,终于蔓延到省城里,居民与村民们同样开始面对,种花国有时建国以来,绝对最困难的一九六零年。
死伤无数。
**
整个夏天,都是比往年还炽热的高温天气,却没有和往年一样的暴风雨。
土壤,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壤,收获粮食与生命的土壤,在长达三月没有一滴雨水浇灌的厄运中,终于瘫痪失墒。
明明应该进入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却已经彻底枯死,大片大片地,仅仅写着两个字——绝收。
别说浇灌土地。
村民们的饮用水都彻底成为问题。
幸运的是,碧山村还有水库。
不多的稻田里可能有五成左右的收成,村民们挥着镰刀收割,边割边收,有的稻杆缺水干枯,甚至无法直立,收割比往常还艰难,却比往常更认真。
这些都是救命的粮食。
对于饮用水,村人们基本守着一个小水库过活,每天提着木桶排着长队,去水库定量接清水。
半夜里,老人们带着山娃娃出来乘凉的同时,一个个对着山神庙,跪成一排一排的,磕头碰脑,态度虔诚。
偷偷溜走的甜妹儿,远望他们一眼,运起暖流,使它流转在脚底,借着深蓝色的衣服,在黑夜里快速穿梭,一直到梯田顶端。
借着昏暗的月光,她放眼望去。
隔壁碧土村的一块块方块田地里,看到数块的枯黄,在焦干的稻茬中,夹杂着一两点触目惊心的黑,那是烧掉干枯稻草后,留下的绝收痕迹。
“一九五九年。”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下一章,回村子里搞一点神秘兮兮的事情哈^_^
**
高级糕点高级糖,都是普通糖,但比平常贵十倍左右,但它们不限制量不需要粮票,基本只有居民买的起,主要也是为了救居民的。
据架空世界老辈回忆,六零年是本地最最最艰难的一年,蛋疼的不只是干旱。
在最艰难的三年,全种花国本省非正常死亡人数最多。
正规的数据本省是其他省的数倍——咱们说的不是人数,说的是倍数,有的可以高达十倍百倍??以上,一点都不夸张,有的省挺幸运,可能我数学可能不好,看资料的数字算的。
因为被征调出去的粮食很多很多。
还有六零年,全省幸幸苦苦存多年的旧粮票全部作废,发行新粮票。
像是告诉你,你的存折上数字归零,咱们人民币换新,但偏偏不换你的,那些买的不到吃的买不到房子啥都买不到,就是这样。
嗯嗯嗯,虽然我没存款-_-#
这叫什么瞎事儿!
还有这等操作的!???
最主要,那是六零年代,情况最严峻的一年-_-#,啥都买不到?根据老辈们回忆,像是天塌下来一样,泪水都流汗了,继续熬熬熬熬。
这也是三年内本省有些地方死伤人数很多的重大原因之一。
这些叶子文里都不能写不能写,大家忽略忽略,就当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
嗯嗯嗯嗯嗯嗯,讲一讲故事啦,仙女们把它当作架空?
别偷偷摸摸议论啊啊啊~~~~叶子会打你们屁屁的,叶子很凶悍的~~~~
第199章 混乱茄科植
日夜颠倒的夏季, 在不断祈祷中度过, 雨水却并未增加。失望难过的秋季, 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粮食依旧短缺。
入冬,除去缺水缺粮,一切都很正常。
公社大队派人来,按照往常的比例上交粮食后, 被嘉奖一两句, 得到一些额外的种子福利, 库里再次恢复到粮食紧张状态。
村民们却不敢抱怨,只能勒紧裤腰带熬日子,这粮食不得不交。
这时候民兵组织抓作风特别严格,什么都会抓进笼子里, 幸亏碧山村地处深山老林,远离城镇,加上上头有熟人照顾,才能够得到一两分缓解,比其他村稍微好一些。
但也是好一些而已。
没粮与缺粮的区别。
**
院子大榕树下, 叶安诚用麻绳与大木板做得一个简易版秋千。
晓丫头可以整个人躺在上面动来动去,之前在白家读书的小辈们,对于山林里的危险,有深刻的认识。
她小脸皱成一团,问道:
“爸爸二叔三叔哥哥,他们又去山里了?”
农忙过后, 村民们闲着无事,肚子更觉得饿的慌,白日里带着一竹筒水,开始往山林里找吃的。
被毒蛇类动物咬伤、吃树叶草根中毒的事件不仅仅一二起,这种事防都没法子防,阻止反倒是挡住村民们的生路。
随着粮食越来越少——
碧山村人都省着粮食吃,能饿着就不开火,实在不行在熬点野菜汤喝。
这导致村人们,饿得越来越瘦,看起来跟竹杆叶安诚很像。
有一两个村里投奔的直系血缘亲戚,最为吓人,已经得恐怖水肿病,脚和腿浮肿发白,用手指一按,凹下去一个窝半天都起不来,最严重的,连脸都是肿的,周身肿得亮堂堂的。
吃一两顿粥,喝三顿药,人立马恢复正常,都是饿出来的。
总之,三姐妹花的课程全都靠自学,而叶安诚充当师生桥梁。
白日黑夜,晓丫头思丫头叶小五都被留在土屋里面活动,不准许出去,怕差距太过明显,打眼,连叶家大人出门都靠武装。
直到天气渐渐转凉,裹上厚厚实实的不合身旧衣裳,他们终于允许在院子里玩。这个秋千也就是叶安诚特别给妹妹们做的,让她们无聊玩玩。
村里余粮比较多的人家。
基本都这样偷摸过活,随大流,不搞特殊化。
比如,长身体的叶安诚,跟瘦驴一摸一样,每天都在村子里蹦跶来蹦跶去,差点没在脸上写字‘饿肚子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每日黑夜里,甜妹儿偷溜躲人的夏式步法越来越熟练,掌握程度已经远远超过拳法,在三村乱窜乱蹦跶,至今无一人发现。
至少,现在还没有鬼影子的传说。
思丫头抱着瞪大眼睛看小人书的叶小五,头也不抬,自言自语回道:
“大概他们快回来了,咱们回屋里去偷偷热点吃的。”
她看向院子东边角落,那里某女娃娃正蹲在地上装蘑菇、用短树枝画圈圈。
“你们先进去,后院对后山的窗户记得全部,我在这里帮忙蹲守。”
等两姐妹抱着奶娃娃进屋,将土屋门窗关紧,徒留后院一排窗户,甜妹儿站起身,拍拍手,走向院子里那半截不大不小的土地。
地里是一片或青或黄的短红薯秧苗,但土仍旧有一些刻意的干燥,肯定会造成地里粮食的减收,这是很心痛但没办法的选择。
按照现今的计划,这块地里收获的所有红薯,都跟留给村民们的自留地一样,同样也归于生产队。
这导致很多村民,对这些地非常不认真,浇水严重不足,地里枯死得藤蔓一坨又一坨,队里减产幅度增加。
饥荒快蔓延至三个村,再没有措施,很快有人会失去生命。
适量地救助父老乡亲们,因为村里都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熟人,同时这也是在帮叶家隐藏的一种方式。
“十点啦,二婶他们现在正在开会?”
蹲在地里甜妹儿,想起昨夜爷爷他们的终于妥协,嘴角微微上扬。
她看向队部的方向,想象着队部的模样,陆陆续续、非常缓慢地眨两下眼睛。
搞事的首要事情,需从自家碧山村做起——通知生产队的大家长,负责尽责的张队长,免得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
近日,干部们有事没事聚在队部,拨得算盘哗啦啦响,翻来覆去地算今年年终时候,村民们各自能分得多少口粮,这些都是明年村民们一整年的口粮。
结果依旧不容乐观。
如今碧山村,已经不打算种水稻麦子油菜蔬菜,清一色的全部种上耐旱的红薯与玉米,管不了钱,只想管队员的肚子。
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也不是一点水都不需要,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幼苗不浇水,也同样会枯萎烂掉。
他们还可以靠水库,但隔壁邻居连喝水都遇到困难。如何与碧土村、碧水村,适当外交,这也是需要反复讨论的。
张队长瘦得整张脸棱角分明,额头川字皱纹加深,他严肃道:
“公共食堂已经清锅断顿,现在没听说哪一个村里的食堂还继续来火,今年的总工分,年底换算成粮油折给队员们,这将是他们明年的口粮。”
往年农忙丰收,今年农忙闲收。
一笔笔地统计着旱灾造成的损失,水稻,玉米,红苕,洋芋,南瓜,蔬菜,登记一笔,心痛一次。
出纳员一笔一笔认真记下,最终结果已经是第八次计算,还是未有任何变化,他压抑着失落的情绪,低声问道:
“今年年终口粮要不要提前发?村里有的人家,半块红薯全家人能舔一个星期,娃娃们都饿得快脱新形。”
黄老爷子沉默许久,开口道:
“一年的口粮还不够咱们吃三个月,全部发下去,明年下半年全部被饿死吗?”
地里刚种下去的粮食,全部都靠人力浇水,尽管这样,都够打眼,尤其是村里‘永远都干枯不了’的水库。
溪水沟跟山泉干裂,来源已断,水用量增加,蓄水依旧不变,要是碧山没有山神,恐怕连村里的周岁奶娃娃都不会相信。
昨日,隔壁村民明目张胆地嘀咕,关于碧山山神只眷顾碧山村一事,话语里都是满满的羡慕与嫉妒。
再这样下去,地里收成对比太过明显,三村的矛盾很有可能被引爆。但要让他们完全开放水库资源,绝对不可能。
记工员小伙胡子拉碴,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他把头埋入手臂里,情绪失控道:“碧山山神,你说咱们该怎么办啊?”
作为第一届生产队干部,他们已经够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但得到的结果却令人无比绝望,是人都受不了。
砰砰砰——
屋子里忽然处处掉东西,都掉落在他们身边,却没砸到人。
等看清楚是什么,屋子里骤然安静,连张队长都长大嘴巴,不可思议盯着眼前还在往下掉落的东西。
这是怎么一回事?
莫非山神听到我们的心声?!
还有这一堆是什么东西?
叶二婶与黄老爷子直接从麻袋歪到地上,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
“我错了,我不该打扰山神。”
记工员以为是其他人在扔东西,乖乖道歉之后,抬起头,整个人石化了,“啊——这是茄子?辣椒?黄瓜?还有洋芋?它它它它它们怎怎怎么全部都混在一起?”
但见眼前的一堆植物,比如一根藤上结出茄子、红辣椒、黄瓜,而藤扯出来挂着的粮食是数个形状各异的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