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甜丫头——爱小说的宅叶子
时间:2018-06-27 08:14:24

  木板上留有细缝隙,后排一双双稚嫩清澈眼睛可以相互对望。
  四间教室分别为,一二年级复试班,三、四复试班,五、六年复式班,以及错开小学生集体自习或讨论的高考备战学生,这差距不是一般大。
  至于教师,大队长以及干部们办事效率真高,已经找到两位愿意奔着‘碧山村名气’来深山老林教书的有志青年——初中未毕业的大刘老师与小刘老师。
  两位刘姓青年,都不过二十岁左右,是碧山镇居民。
  大刘老师个性开朗,下课能跟娃娃们开玩笑、玩闹,上课比较有趣,思维有些跳跃,会给山娃娃们讲故事、读小人书。
  小刘老师则比较古板,会打不听话学生手板心,但教导学生特别用心,看他学板石上满满批示就知道。
  两位老师各有优点,但根据文景深观察,都是负责任的好园丁,不好的那几个初中生都被他辞掉。
  刘老师们合起来教书一二、三四年级。
  至于甜妹儿等高年级的学生娃,学校自有安排,有一批大大小小的高中备考生,帮他们辅助。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护肤品内容靠度娘以及瞎编乱造。
  **
 
 
第231章 升学与电影
  大熊猫国营部门在不慌不忙建设中, 务必要高端大气上档次, 关于碧山村新消息热度也逐渐降温, 但碧山村从中得到的好处, 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碧山生产队在开春后,直接新增加不少劳动耕地的工具,从大队部门直接分配的,不花一分一毫村民辛苦钱。
  最高兴的是村里新添一辆胶轮马车, 马是上等好马, 速度非常快, 让镇村县之间距离缩短,村民们出山更快更方便。
  一天一夜赶短距离山路,可以直接从碧山村到达水湾县。
  队里的四辆牛驴车都增添全套大铁板装备,即用木头做轮子, 外面套上铁箍。每辆牛驴车负重增加到一千斤以上,这基本相当于非机械化负重值最高数字,生产劳动力的效率有一定提高。
  张队长以及干部们喜得合不拢嘴,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重大功绩与群众支持, 所有干部继续连任。
  得到实际好处,村民们更加重视小粉团,拧着自家儿女孙子耳朵,一遍一遍嘱咐,“要照顾好粉团,不可欺负伤害它。要好好听叶甜甜小同志的话, 连粉团都听她话。”
  叶甜甜小同志——自从领到第一份工资,有部分村民,以‘小同志’来称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姑娘,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可见他们的惊喜与重视。
  因为陈教授以及高中生助手的宣传资料教育,村民们懂得,大熊猫是世界上稀有濒危动物,只有咱们国家才有。
  它不仅长得憨态可鞠,祖先出现在数百万年前,同期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古老特征,因而才被誉为“活化石”,非常有科学研究价值。
  “当然,它的憨态可爱占据绝大部份因素,因为新物种的外貌,引起全球关注,从而吸引中华国领到注意。”
  这是陈教授会议桌上,对职工们讲解关于‘大熊猫’的近现代历内容。
  甜妹儿听到‘大熊猫外交’,尤其前几年送给苏莲,眉毛纠结成一团,忧心重重举手问道:
  “陈教授,小粉团不会被他们送出国吧!”
  朝鲜苏联听起来,就不咋靠谱,还是碧山村最靠谱。
  陈教授笑着摇头道:
  “关于这点,甜妹儿你放心,上京会议研究过相关事情,可能性极小。”
  “根据先前例子,养育大熊猫幼崽,结果基本上都是死亡,因此小粉团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它是现在我国唯一健康存活的大熊猫幼崽,还是从新生幼崽平安长大的。”
  最主要的是,被挑选的外交动物,是要经过严格筛选,对于粘人精、撒娇卖萌耍赖的小粉团,对于现在,这些都有损国民形象的行为,自是不可送到外国丢自己脸。
  甜妹儿:……你们跟一只熊猫幼崽讲道德?!
  年轻健壮、温顺听话、憨态可掬……基本都是出国大熊猫的基本形象。
  需要补充一点,从六零年开始,种花国与某些国家的关系陷入暂时僵局,熊猫外交热度渐渐遇冷,这些都距离碧山村还太过遥远,村民们也不懂这些。
  听教授这么一讲,甜妹儿心里稍微放心一点,她准备把小粉团,往‘宠坏’方向养育,而且还要提高它的武力值,实在不行就放熊猫归山林,谁都找不着。
  **
  除去‘教坏’小粉团,研究美容护肤秘方秘法,练舞练武,甜妹儿还得上学。
  碧山小学分为全读学生、半读学生、旁听学生。
  全读学生课本书籍,七八人凑钱买一套,他们除去完成县城领导规定的“每学期出校实践学习”的任务以外,人生的目标,暂且定在读书考大学这条道路。
  当然,他们家务活不会少干。
  半读学生是属于认识几个字、学习几个数字的一批山娃娃,他们通常都半天上课、半天干活,没有正规书与笔,都是借的,这大多都因为家里条件原因。
  还有一种旁听生,多是十岁以上少年少女,干完活计后,难得有空闲时间,一定要来教室里听一两节课程。
  对于一切学生,文景深以及教师们,都来者不拒。
  教室里除去固定桌椅,所有人都可以从自家里抬板凳等,在窗外走廊,或教室后面坐着听,有不懂也可以举手提问。
  甜妹儿从未见过如此好学气氛的教室,哪怕室内室外人满为患,站着一大群高高低低的孩子们,每个人都特别认真。
  甚至有一些二十来岁青年,利用中午的吃饭时间,听小学一年级课本,听得津津有味,嘴里默默嘀咕跟着背课文。
  心生感动,甜妹儿一时心血来潮,拉着文景深与崔玉涛等人,简单计算出碧山镇全读学生的升学率。
  低年级初小考试,约两个班收一个班,升学率约百分之五十五。
  初小升高小,基本三个班收一个班,越百分之三十三。
  高小升县城初中,全镇八十多生产队,升学率结果不到百分之十。
  结算下来,每年全镇初中考试,六十个学生娃里会录取一个学生娃。
  崔玉涛好奇问道:
  “你算这个干什么?”
  “这些都是五八年以前的碧山镇升学率数据,但从五九年开始,学生总数量猛然减少,但招收数量名额还未调整,初小高小毕业在这几年肯定容易很多。”
  甜妹儿在纸上刷刷刷画出一块饼:
  “这块饼整体大小不变,分饼人数减少,跟哥哥们考大学一样,今年与明年同样是考初小高小毕业镇好机会。”
  前年去年不是好机会,是因为镇上学校因饥饿而关闭。
  都饿死老师学生,谁还管会去管初高小毕业证?没见到高中生都被打发去企业单位当职工?!连水湾县城中小学都前后总共关闭整整四个月,这是王溢希讲的。
  而因新政策措施出炉,今年正是本地乡镇中小学,渐渐开始恢复正常秩序的时间,同时也是一种机遇。
  不犯法不害人,一样是凭借实力。
  既然有空隙有捷径,为啥不走?!
  文景深沉默一会,才道:
  “咳咳咳,今名年的夏季期末考,有能力有信心参加初小高小的孩子们,全都去镇上考一次,哪怕考出个初小毕业证也好。”
  初小毕业生未来可以做记工员、出纳员、供销社售货员、果园看管、工厂职工等更轻松的活计,高小毕业生还可直接当民办小学的教师,像大刘小刘老师一样。
  “咱们可以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再看哪些孩子有考试通过初小毕业考的可能性,免得闹出笑话。”
  甜妹儿一边建议的同时,一边念叨着小二黑晓丫头俩个学渣同学,是时候该抽他们小皮鞭,啪啪啪地学习。
  主要还有十几位大龄少年姑娘,他们很有潜力通过初小考试。
  他们当中,有的人连亲事都定下,能学习读书的时间已远远不够,考一年级二年级太慢,至少有本证书纪念一下。
  与大人们一起开会工作,甜妹儿的思维模式也越来越成熟。
  **
  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除去紧张的学习时间,以及课余玩耍嬉闹的难忘小游戏,还有一些前所未见的村镇新福利。
  黑白放映电影团队终于来到碧山镇,并且建立固定地点,放映电影队伍进入碧山村每月四次,放映地点在西边平坝里。
  电影设备非常简陋,在平坝里,支起两根大竹竿,挂上白色银幕,形成一个露天电影院,村民们拎着凳子去看电影。
  这对碧山村民来讲,新奇又有趣。
  西边太阳未落下,刚从地里回家的男女老少顾不上吃饭,从自家抬凳子、或搬大石头,涌去平坝里占地方,等待电影放映。
  每一场电影的观众多得数不清。
  十里八乡山外村民,许多户人家也同样倾巢出动,爬山涉水涌入碧山村,西边平坝树林路边溪水沟边等各个角落,全部大人小孩,密密麻麻挤得水泄不通。
  或战或坐,吵吵闹闹,声音快震破耳膜。
  每当电影一开演,平坝基本都是鸦雀无声,全部认认真真观看或听。
  特殊时候,甜妹儿也陪家人一起,挤在人群堆里。
  电影正式放映前,首先必然会先放一段幻灯片,宣传种花国法律法规等,类似红星思想宣传教育。
  《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红鹰》……
  所有电影内容基本都是革命战争题材,反反复复播放,不识字的村民们都倒背如流,部分扫盲成功。
  看得甜妹儿哈欠连天。
  因六零年代冬季的种花国文件,允许小范围内正规市集交易。
  争得大人们同意后,她领着几个山娃娃,在热闹人群堆里,用肥珠子、竹编、木仓等自制小玩具,三五个得到一分到五分钱。
  尤其是电影里出现过的红缨枪等类似玩具,跟淘宝商家某某电视剧里衣服同款一样,勾得不少山娃娃心。
  当自留地里的红薯等第一次收割时,电影场里已经有卖烤红薯、红薯干、红薯饼等,或者还有更精贵的红薯糖、小面人、炒瓜子、炒花生等。
  会赚钱的当然不止碧山村民,部分看电影的山外村民同样如此。
  约定俗成的村落‘电影夜集’渐渐形成,别看买卖便宜,但群众基础多,碧山村民作为首先咬饼的人,赚得不少钱财。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_^
  **
  好久没去电影院看电影-_-#
  哪怕是普通的,氛围跟在家里看很不一样,此刻容易看得进去,也不会随意拉进度,总是喜欢拉进度的叶子~
 
 
第232章 小资与学业
  千万别小瞧任何村民群众的小资萌芽思想。
  在还没来得及被强制性扼杀的时候, 村民们各种各样的创意法子多起来。
  电影夜集上的‘买红薯送红缨枪’、“买木陀螺送温白开”之类的促销手段,已经满足不了碧山人的赚钱致富思想。
  他们向山外村民打听道县城消息。
  六一年, 本市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饥荒依旧严重,有工人甚至因为饥饿怕了, 放弃城里的工厂职工生涯, 打包回乡下,守着农村土地过一辈子。
  类似王家,每月都能从叶家这类农村亲戚朋友手里,得到邮寄救助的城市家庭, 不足三分之一, 自然灾害的恐慌依旧在城市空气里,县城医院水肿病人还是很多。
  这时候,已有村民看见商机,背着‘自留地’粮食蔬菜进城市里买卖或交换物品,缓解城镇居民职工的饥饿,提供他们生活所需。
  自留地粮食有限,怎么都不会‘供大于求’,居民们咕噜咕噜叫的肚子, 呼唤着他们高价或市场价买粮食。
  毕竟,国营商店与供销社的食品, 是需要凭借票的,而本省的旧粮票在去年,被晕乎乎领导们作废一次。
  于是, 尝到甜头的碧山村村民,也有零零散散十几家联合起来,租借村里的马车,去水湾县城里‘高价’卖掉粮食。
  回来时,还会在国营商店或供销社里,买一些蛤蜊油、玻璃弹子、小人书等稀罕、但不要票的小商品,卖给村里有需求的人家,赚少量的差价。
  对于此类能减少群众伤亡的小资事情,领导干部们不仅不阻止,还‘主动’开辟出一些专门巷子小市集。
  自然灾害造成的饥荒大灾难从农村最先开始,也因农村自留地的分配种植,开始一点一点走远。
  叶家却忙碌得团团转,没什么空闲时间赚这个钱。
  叶俊王红霞夫妇将绝大部份自留地粮食,拖到县城里,交给王家大舅他们帮忙处理,结果赚得比村民们还多。
  王姥爷王红霞终于见一次面,两父女花费‘巨资’,去县城新照相馆里,拍一张父女亲情照,作为留念。
  王家叶家关系越来越亲近。
  叶诚叶安诚王溢希一边学习备高考,一边抓紧时间工作,偶尔还得组队进一趟碧山收集大熊猫新痕迹。
  叶家小辈们都去学校上学,统统成为全读学生,不在生产队里下地干活,只需要把做饭洗衣服浇水养鸡鸭猪猴羊等动物家里活计,包下来。
  其中,鸡鸭是叶家用野鸡蛋野鸭蛋孵化出来的,而一头公猪是生产队分配给优秀人家的养殖奖励,年底猪肉统统上交,但养殖户叶家可得到几十块钱补贴。
  扣除猪吃的草料钱,也能赚得二十多块幸苦钱。
  其余叶家长辈们都在生产队里,日日夜夜幸苦忙活。
  尽管这样,因为吃‘白饭’口粮人口太多,一年到头生产队除去每人分得几十斤口粮,并不能得到多余一分钱,甚至会倒贴几块钱。
  幸亏还有三位职工的工资补贴,铁饭碗与村民间的对比,真的非常明显。怪不得心思灵活的村民们,都有往省城里发展趋势。
  花费整整四个月,甜妹儿的第一套无色蛤蜊油味或无色无味护肤品,终于研制成功,包括洗发水、牙膏、洁面膏、护唇膏、沐浴露、护体霜等。
  而且配套保养针灸治疗秘法也研究出来,其作用主要可以缓解疲劳与衰老,保持家人身体健康。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