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部第三次向她传达这个信息后,郁理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计,从脚手架上爬下来,脱下身上的防溅衣往外走。
“小朋友……不对,小师傅,请问你知道尘光师傅现在在哪吗?”拦住了一个刚好路过的小沙弥,郁理弯腰询问。
得到答案说是在厨房。
这个结果对郁理来说也不知道是好是坏了,说不定人家在忙晚饭,结果她等不及直接闯厨房问人家要吃的了。
算了,还是出去买点吃的吧。
死宅大多脸皮薄,午饭没吃饱干活饿了什么的这种话着实羞于出口,干脆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去麻烦别人了。
走出寺院大门,原本只是想在附近便利店买点面包什么的填一下的念头,在想起尘光师傅有说过小卖部一天只进一次货,东西到了下午很多就紧缺之后便改了主意,直接去了停车场去几公里外的市场,打算买点食材回来借个厨房给自己做些充饥点心算了。
市场并不难找,很快郁理就开始了买菜之行。或许是因为这里是佛山也是旅客信徒出没的地方,这里售卖的东西价格比外面要贵上不少,但品质却很不错,蔬果的新鲜度几乎都在一天以内。
在寺庙里住了两晚上,新鲜劲慢慢过去,在吃了几顿白菜豆腐后,肚子正饿的郁理不得不承认她现在想啃个肉包子,饥饿的胃告诉她干体力活更需要油水。以飞快的速度挑好猪肉葱姜和面粉,越想着软乎乎的包子越饿得不行的郁理正要往回赶时,却在一家水果摊前停下了脚步。
“咦?老板,你这个怎么卖的?”
尘光和尚得闲之后,从小沙弥的口中得知星宫大师找他未果已经出门的时候,当事人已经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战利品回来了。
看到她手里的几个袋子,接人待物也这么多年的中年和尚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好笑又有些歉意:“星宫大师想要什么直接跟我说明就好,不用您自己这般麻烦的。”
知道人家是看出来了,郁理也有点不好意思:“那个……其实是我自己有点馋肉了,厨房可以借我的吧?”
东西都买回来了,还能说什么呢?尘光只得跟在她身后,预备给她打打下手帮帮忙。
寺院的厨房不算很大,但很有一种古早的味道,郁理在里面还发现了竹制的蒸屉,正是刚刚好。
尘光和尚在后面帮忙,做肉包子的材料一一被取出时他还没什么感觉,之后还有两根筒子骨,等到郁理拿出最后一样时不由咦了一声。
那是三根大型毛笔一样形状的水果,笔直的长杆子顶端是一枚深紫色的果子,足有柚子大小,毛笔笔刷头一样一头粗一头尖细,模样很是奇特。
“这是……芭蕉心?”尘光迟疑地叫出来。
“是,在市场偶然看见的,就买下了。”郁理点头,然后挑眉看他,“尘光师傅也知道?”
“知道,它在佛经上总有出现。像《佛本行集经》《大力明王经》就记载过它,所以识得。”和尚回应,然后颇有些讶异地摸了摸脑袋,“只是没想到它还能做菜。”
“那今天不妨来尝尝吧。”郁理笑了笑,“它其实也能做出几个花样来,不过今天买的不多,只够做一样了。”
没急着处理芭蕉心,现在当务之急是和面和做肉馅,这些活计简单,为了不浪费时间尘光还叫来另一个和尚帮忙。郁理把剁馅的工作交给了他们,自己在烧水给筒子骨汆血水的期间亲自动手和面。
原本在她看来很稀松平常的事,莫名的围观者在逐渐增加。
等将面团揉好放在一边饧面时,郁理一回头就能看见门框处多了一排光溜溜的脑袋朝里面张望。
“……”就普通地包个包子,真没有什么特技要炫的。
尘光赶紧将这些好事的家伙们轰走,郁理那边已经把汆烫过血水的猪骨洗净捞出备用了,之后才开始料理芭蕉心。
芭蕉心紫色的外皮不能食用,要一层层剥掉,露出里面雪白的果肉,在佛法里这相当于一个人将自己伪装的外壳一层层去掉,最终把心找到并且亮出来,这个结果就能被称作“明心”。若心明了,即心亮了,明心了,则也就见性了。
郁理一边做着菜,一边听和尚讲解着佛经,感觉也是新鲜。
将果肉连同处理好的杆一并横切成片,再泡入水中清洗揉搓,慢慢将之变成一缕缕丝状的产物,她也交换着菜谱,告诉尘光接下来还要再将它多淘洗几遍,因为芭蕉心的果实味道有些涩口,这样可以去除涩味却保留了原有的甘甜。
直到丝状的果肉,汆好水的筒子骨,以及诸如老姜之类的调味料加入半桶清水在锅中大火熬煮,这道芭蕉骨猪汤的工序才算大致完成。
等它煮好还有一段时间,郁理开始处理肉包的馅料,用的都是非常普通的手法却异常的熟练快速,这让原本还抱着学两手心思的和尚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至于太失望,人家只是想做点小食给自己吃,可没说准备做什么特级料理。
刚准备放平心态,那边面团已经饧好,郁理将它取出揉成长条摘成一只只面剂子,尘光很有眼色地拿过擀面杖帮着一个个压成厚薄均匀的包子皮,郁理看了看点头表示认可,将其中一张摊在左手掌心,右用筷子挑了一团肉馅放了上去,只见她左手的拇指在面皮的边缘捻动,之前摊在手心的包子皮开始旋转起来,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则顺势一边合拢面皮一边快速地挤压出一道道褶子。
似乎只是两个眨眼的功夫,一只精巧的梅花包子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一、二、三……来帮忙的和尚下意地去数上面的褶子数,细细的竟然有十八道,均匀精细的褶子中间拱着小巧的包子尖,宛如一朵绽放的梅花。
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做出来吗?
围观者怔愣着的时候,那边包好的包子已经有四五个整齐地排在案上了。
“烧水,可以上蒸屉了。”手中没停,郁理口中已经直接吩咐。
这份主厨对厨房绝对掌控的气势让其他人下意识地听从安排,直到一切做完都没觉得有任何不妥。
蒸笼全部上架,大火烧开的蒸锅冒出滚滚的水蒸气,等到郁理估摸着包子要蒸熟的时候,顺手掀开了另一口大锅里的骨头汤,浓郁鲜美的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厨房,并且透过门窗朝着屋外不断发散。
“什么味道?”
在寺院中走动的僧侣与零星游客们抽动着鼻子,下意识地顺着香气循了过去。
并不清楚外间情况的郁理,已经取了碗给厨房里帮手的和尚们一人盛了一份汤和一只包子递过去:“几位尝尝看吧。”当然,也没漏掉自己,忙了这么久终于要开吃,郁理比他们还激动。
几个人围着厨房的桌子边坐下,不用再次招呼全都纷纷开吃。尘光捏着手里的梅花包,包子很大,一个可以赶上一个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刚出炉还有些烫,但捏在手里却是刚刚好,经过蒸熟的包子外形更加立体,上面的“梅花”也越发精致。
试探着咬了一口,牙齿咬合间他瞬间感觉到包子皮松软异常,面粉的清香中还裹着松子粉的香味,随后唇齿就碰到了滚烫的内馅,和着葱姜味道的肉馅十分鲜甜,肉汁流进嘴里裹着松软的包子皮,混合着松子粉的香气是恰到好处的中和了肉馅的肥腻感。
好吃!
就这一口让尘光再也停不下来,吃了快一半听到有人喝汤的声音才想来还有汤没喝,骨头汤被炖得奶白,上面漂浮着丝丝缕缕的芭蕉心,这用佛经里总是被提起用于悟道的水果和着大骨的香气一并散发出十分诱人的味道。
明明之前他最期待的就是这锅汤,吃了包子后差点把它忘了,当即也学着别人端起碗喝了起来。
顿时一股鲜美醇厚的味道再度征服了味蕾,猪骨浓厚,却没有夺走芭蕉心的清香甜美,反而在这一层清甜中得到了另一层面的升华,与其他诸如老姜细盐之类的调味料被调合成了格外和谐的风味。再配合刚刚吃的肉包味道,个中滋味完全更上一层。
这就是料理大师么?
明明都是些如此寻常的食材,只是被她随意的一烹饪,出来后就是一道道的绝世美味。
停不下了!太好吃了!
“请,请再来一份!”有人下意识地递出空碗。
如同一个信号,立刻又有空碗同时伸出:“我也是!”
呃!
一个包子还没吃完的郁理后脑勺滴汗,正要开口时,厨房门口传来了一声沧老的咳嗽,众人下意识回头望去,就见老住持站在那里,脸色十分微妙,他的身后站着一群正望着他们不断咽着口水的人们。
呃……
这回是轮到屋里的人集体后脑勺滴汗了。
作者有话要说:
芭蕉心,云南那一带比较多,长在什么树上大伙看名字就知道。然后关于佛经提到的话也复制粘贴一下,反正不懂。跟多闻天王一样,不搜资料我都不知道那位菩萨在日本具体长啥样。不过毗沙门天在我国渐渐演变成了托塔李天王了,远目。
《佛本行集经》:犹如空拳诳於小儿,如芭蕉心,无有真实。如秋云起,乍布还收。
《大力明王经》:如雾如舍宅,风中烛水上沤。芭蕉心如,诸画相如,空中花如,梦幻影响如。
日本和尚在当地姑娘那边还是非常有婚姻竞争力的一个职业,不能说非常挣钱,但很挣钱是真的。买坟啊祈福啊死后赐名才能升极乐啊等等,都用得上他们。
然后小剧场:
寺庙游客与僧侣:吃什么精进料理,食什么萝卜白菜,我们要吃肉包子喝有佛果的肉汤!
郁理:我的包子我的汤,我填肚子的TAT
老住持:没事,我们不白吃你的。
第211章 寺庙之行(三)
今天斋堂的晚餐菜谱换了,小巧的食案上没有如往常呈上朴素的精进料理,而是一盅热汤和两个可能对女性来说吃一个就能饱腹的肉包。梅花形状的包子尖精致美丽,呈在红色的椀器内冒着热气,丝丝缕缕的包子香和汤盅盖沿缝隙里泄露出来的浓骨肉香一起,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格外的诱人。
得亏这个寺庙里的伴侣与游客人数不多,不然郁理做的那几十个包子算是绰绰有余,可一锅汤也许真不够分了。
“这一次算是给您添麻烦了。”斋堂外,老住持向郁理打招呼。
“没什么的住持师傅。”郁理连忙摆手,脸上微带苦笑,“说起来倒是我欠考虑,本想着不给这里添麻烦才自己买菜动手,结果……”
身为料理人,不可能在面对食客们那一张张渴望的脸无动于衷,于是情况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本来就是用来充饥的寻常食物又不是什么高级宴席倒也没什么舍不得,已经填饱肚子的郁理看着别人在享受她的料理后露出满足的神色,心里也很高兴。
虽然不打算开店,但偶尔能看见这样的场面也不错啊。
老和尚看着郁理,发现她是真的没有半分不满,面上也是不禁多了几分笑容。
可能因为这件事的缘故,住持师傅允许郁理如果要用厨房了不用向谁打招呼随时都可以去,里面的食材只要不是给宿坊的施主们用的其他都能取用,这倒是真方便,晚上有兴致了还可以弄个宵夜……嗯,绝对不搞味道大的那种。
几千日圆的精进料理换成了肉汤包子,没有一个人有意见,因为郁理的交待,并不认识她的游客通过和尚们的回答也只知道她是一位高级特厨,这样一来游客们反而觉得更赚了,平时去店里吃一顿这个级别的主厨亲手料理的菜肴可绝对不只这个价。
和留在这里近一周的郁理不同,大多数在寺院宿坊的游客普遍只会停留一两晚,像入住酒店一样一般下午到进房间住宿,用上一顿晚餐,然后享受宁静的寺庙之夜,早上5点起来去讲经堂听伴侣们颂经1个小时做早课,之后用过早餐歇息一会儿,差不多就会拉着行李跟和尚们拜别离开。
郁理和这些游客最大的缘分差不多就是这一顿饭了,却不知道他们因为这份惊喜又给她给这间寺院带来了另一份惊喜,不过,那也是之后才会发生的事了。
第二个夜晚的安然入眠让郁理将那个紫色影子直接抛在了脑后,专心于壁画的工作,吃过包子的游客们早就离去,随后就少有宿坊的人过来。倒也是可以理解,这个季节外加这间寺院和其他高级寺院相比除了古早宁静外没有太多特色,没人上门很正常。
有没有香客来,和尚们的生活依然照旧,大概是因为那顿饭的关系,寺院里的僧侣对她除了一开始的客气外也多了几分亲近,特别是她有时进厨房,总有那几岁大的小和尚吮着手指在一边巴巴看着,小光头呆萌的样子惹得郁理不禁又多做了些小点心送给他们。
人吃饱了,活干起来也利索,没了后顾之忧,郁理有时候因为画得太顺手晚上都挑着灯在工作,冬夜寒冷,烧毁再修的佛殿内也没有什么保暖措施,时间一久就很容易手脚冰凉,但在专注于工作的人眼中这些都是可以忽略的。
而这一切,老住持都看在眼中,暗暗点头。
郁理的勤奋也导致了壁画的进度比预计中要快很多,原计划要一周才能完成的壁画在她的好精力加持下,到第四天已经完成得差不多,最后只剩下菩萨空白的面部和甲胄上的一些细节没做,其余都已经绘制完毕。
而这个时间已经是用过晚饭之后了,低头看了一下手机,才晚上八点半左右,郁理想想决定接着画下去。
“先把铠甲细节都补充完再说……”放下笔刷,对着双手哈了一口气用力搓手跺脚,郁理一边活动四肢取暖一边看着快要完工的壁画喃喃自语。
面部细节一向是人像画的重点,很多时候也是画家们留到最后重点处理的地方,郁理也不例外,打算明天再绘制面部的她开始挑选颜料重新调色,把这尊神的甲胄处理完再走。
细节的修饰填充往往是最花时间的一部分,不知不觉,等她将毘沙门天威风凛凛的铠甲精修完,已经是十一点往后。感觉身体已经受不住寒,确认再没有什么要收尾的,郁理脱下了防溅衣跺着脚缩着脖子跑出了佛殿,奔向回廊前室——她需要一杯热饮和一个热水澡。
“冻死了冻死了冻死了!好像这几天越来越冷了啊!”一路碎碎念着奔向了厨房,那里有早早备好温在锅里的红枣甜汤,捧在手里喝上一口那是暖心暖胃,“啊——活过来了!”早就炖得软糯的红枣混着西米露和紫薯毫不费力地被几下吃完,郁理发出了一声满足的喟叹,加上燃着灶的厨房本就暖和,先前还只觉得满身寒气的身体此时已经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