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俩同样的不凡,他们的眉宇间似乎暗藏星宿,神秘而强大,这样相似的气质,让渤襄王心生怯意!
只是宁薇不如宁老侯爷随和,手段比她的祖父还要恐怖许多。
宁老侯爷一向认为自己在战场上杀人过多,从而早已厌倦屠杀,就算有不法之人落入他手中,他往往都会给人留一具全尸。
而宁薇却是不同,她认为不应该轻易结束恶人的性命,她要让恶人为自己所犯下的罪孽受尽苦楚,就算下到黄泉,也要让他们牢记这份痛苦,生生世世不敢再次作恶!
当然,这只是她的想法,至于能否真的牢记,她无从得知。
总之,渤襄王自知如今受制于人,他不想激怒宁薇。若是可以,他真的很想说出解蛊之法,从而得以喘息的机会。
他认为只有活着,才能等到反扑的机会。
然,渤襄王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解蛊。
他当年从一位神秘人手中得到了两枚红丸,神秘人说这东西是一种蛊,并告诉了他种蛊之法。
仅此而已!
想到此处,渤襄王心神一凛,突然想到了什么。
一股强大的恐惧迅速侵占他的内心。
红丸有两枚,一枚用在了贺良身上,还有一枚,多年前就已经用在了宁老侯爷身上!
宁老侯爷就是因此而亡!
神秘人之所以给他这种蛊,初衷便是借他的手除去宁老侯爷!之所以给他两颗,皆因怕他有所失误。
多年以来,渤襄王不敢回想此事。
他很清楚,一旦这件旧事的真相浮出水面他会是何种下场。
若是宁老侯爷的真正死因被人揭开,以宁老侯爷在大齐的声望,根本不必齐文帝发话,他这个始作俑者便再无立足之地,甚至被挫骨扬灰都是轻的!
就算百姓们不敢做什么,他也相信,宁老侯爷昔日部下,必定会不计一切后果,取他性命!
渤襄王用蛊害死了宁老侯爷,除去了自己心中暗恨的对象,本该觉得心情舒畅。
事实是,自从宁老侯爷身死,他每日惴惴不安,担惊受怕,生怕被人发现此事是他所为。
为此,他杀掉了所有知情之人,希望这件事随着宁老侯爷入土,永远深埋地下!
渤襄王一直想要忘掉此事,却一次又一次的将此事记起。
上一次让他想起此事之人便是贺良!
当年渤襄王用一颗红丸,便谋害了宁老侯爷的性命,留下的那一颗,他本来打算私下保留一辈子。
在他看来,这枚红丸是他恐惧的源头,他不敢示于人前,也缺乏毁去它的勇气。
然,他最终选择了用仅剩的一枚红丸对付贺良。
此举,并非一时冲动。
近年,渤襄王发现了贺良来到渤襄投奔的真正目的。
因此他有了除去贺良之心。
只是,贺良出自宁老侯爷门下,此人如当年的宁老侯爷一般,行事周全,滴水不漏,让人很难对他们出手,想要找到暗害的机会更是不易。
无奈之下,渤襄王想起了那枚红丸。
最终贺良与宁老侯爷一样,没能躲过这种诡异的蛊毒。
成功种蛊之后,渤襄王又担心贺良的症状让世人起疑,毕竟他与宁老侯爷所中的是同一种蛊,症状必定也会相同,因而趁贺良虚弱之际,派人伪装成寇贼偷袭。
本来打着一举除去贺良的主意,不料,贺良却跳进了海里从此销声匿迹。
渤襄王虽一直未曾放弃过寻找贺良,心中却也明白,贺良就算逃过一劫,也照样所剩的日子不多。
这样一来,他只需保证贺良出不了渤海即可,因而他加紧了对进出渤海之人的管控,以绝后患。
“看来王爷不打算说出解蛊之法呢!”宁薇冷清的声音突然响起,将渤襄王从回忆中拉扯而出。
他回过神来,下意识抬眸看向宁薇,眼底惊惧还未全然散去。
既然贺良被此女寻到,那她是否对宁老侯爷的死因起了疑心?渤襄王无法断定。
渤襄王很想抵赖,说他不清楚蛊为何物,可他也清楚对方不是傻子,虽然他迟迟不曾开口,但方才的表现分明是默认了贺良是被他所害。
此时再作否认只会显得更加心虚!
渤襄王暗恨不已,他贵为亲王,地位仅次与齐文帝,若是从前有人告诉他,有朝一日他会被一个年纪轻轻的姑娘威胁至此,他定然会嗤之以鼻!
只可惜,世事弄人,如今事实摆在他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事已至此,他只得开口说道:“本王只是偶然得到一枚红丸,本以为只是一种特殊毒药,后来才知这是一种蛊毒,解蛊之法,本王亦无从得知。”
言语间,无形中撇去了自己与宁老侯爷之死的关系!
不等宁薇开口,他强装硬气的继续说道:“既然落入你手中,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本王无所畏惧!”
宁薇见到这话,脸上讽刺之意更盛。
方才她明明洞悉了渤襄王眼中的惧意,此刻再听到这种假惺惺的话,当真觉得分外好笑。
莫不是他以为祖父欣赏硬气之人,便以为她也是如此?
还别说,宁薇随意一猜,便猜到了渤襄王的真实想法。渤襄王贵为亲王,就算心中瑟瑟发抖,外表拉不下脸示弱,想到宁老侯爷当年的处事风格,遂干脆强装硬气。
然,宁薇虽是宁老侯爷之后,她的性情容貌皆与宁老侯爷有着些许相似之处,但她认定了渤襄王的奸恶之徒,奸恶之徒不管如何表现,在她眼里都是多余!
“王爷好胆量!”
宁薇口不对心的赞叹了一句,继而如同拉家常一般,语气轻松的说道:“既然王爷不清楚解法,我若强行逼问,只怕亦是浪费时间。”
她笑了笑,突然话锋一转,“既然王爷不清楚解蛊之法,那就不妨请王爷说一说这种蛊之法吧。”
“王爷可别告诉我,连这种蛊之法你也不知,若是王爷不愿相告,我只怕会认为王爷有心隐瞒,届时不免要拿出一些手段了!”
宁薇明明在笑着说话,实际上却将渤襄王逼到了墙角,使得渤襄王不得不为她解惑!
先前昏厥,方才悄悄转醒的勤海王,听到宁薇对渤襄王的咄咄相逼,立即闭上眼睛,佯装尚未清醒。
此女一看就知并非善类,还是避之则吉为妙!
素来识时务者为俊杰,脸面始终不如性命重要。
在这一点上,渤襄王和勤海王未曾事先沟通,便达成了前所未有的一致!
眼力极佳的宁薇将这一幕看在眼中,心中闪过些许怅然。
这样毫无气概,只擅阴谋算计之人,前世竟然真的将齐玄宇扶上了高位,实在令人唏嘘。
两王便如同那阴渠之中肮脏不堪的贼鼠,贪心不足,毫无胆气,他们躲在暗中,窥视一切,趁人不备,便会张开满是罪恶的嘴巴。
这是一张无比肮脏盛满毒汁的嘴巴,只消一口,便能将罪恶如瘟疫一般传染开来。
前世齐文帝没能避开,以至大齐易主,血雨腥风燎原…
第567章 儿戏
最终,渤襄王只得说出了中蛊之法。
中蛊之法说来玄妙,其实不过是胜在旁人对此毫无了解,从而防不胜防。
如南夜所言,驱蛊或解蛊的方法其实极为简单,或是一种药草,或是一种味道。
贺良所中之蛊,正是用一种特殊香味为引。
渤襄王得到的红丸之中,其实包裹着一只陷入沉睡中的蛊虫,闻到这种特殊香味,蛊虫便会苏醒。
蛊虫苏醒后,便会自行寻香味而去。
当然,蛊虫无法闻到离它过远的味道。
因蛊虫的此种特性,渤襄王只需将红丸携带在身边,让贺良沾染此种香味,两人共处一室,便可达到种蛊的目的。
贺良当时只觉得自己被虫子不轻不重的咬了一口,并未放在心上。
殊不知,蛊虫已经顺着细小的伤口,钻入了皮肉之中,他全然不知自己已经中了蛊。
此蛊会无情的慢慢夺走他的生命,他更加无从得知!
宁薇安静的听渤襄王说完中蛊之法,沉默了半响之后,秀眉紧蹙。
虽然渤襄王说出了中蛊要用的是哪种香味,但依然无法找出解蛊之法,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直安静站在她身边不远处的齐玄宸突然开口说话了。
他状似不经意的问向渤襄王:“蛊虫在红丸之中沉睡,蛊虫苏醒后,红丸去了哪里?”
渤襄王微微一愣,宁薇则立即心有明悟。
蛊虫能够在红丸之中安然沉睡,那枚红丸必定有其特殊之处,若是找到那枚红丸,说不定可以从中寻找让蛊虫再次沉睡的方法。
此法虽无法将蛊虫从贺良身体中拔出,治标不治本,但事已至此,也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法子。
也许是贺良命不该绝,渤襄王下蛊之后,并未将红丸随意丢弃。
只因蛊虫极小,它从红丸中脱身而出,只留下了一个针孔大小的洞眼,若不细瞧,根本就看不出与先前有何不同。
在渤襄王看来,红丸之中虽然没有了蛊虫,却仍然是个危险的存在。
是以,他将此丸用木盒密封,埋进了后院花园一角。
然,渤襄王清楚宁薇等人寻找红丸的意图,为了拖延时间,他不肯说出具体掩埋之处,只说就在花园花树林中,具体在哪一处,他记不清了。
这一次,宁薇再怎么威逼利诱,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
贺良如今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宁薇没有时间与渤襄王久耗。
无奈之下,她只得留下剑眉继续审问渤襄王,自己则带人大肆掘土寻找。
王府下人众多,因花神节宴席而来的宾客也不少,为了掩人耳目,她只有以查找王妃死因的借口行事。
而另一头,齐玄宸带着几名影卫找上了南夜,南夜心不甘情不愿的把齐玄宸易容成渤襄王的模样,影则易容成勤海王的模样。
当然,冯常和洪勇也由影卫冒充,一时间,渤海的重要人物全都变成了齐玄宸的人。
原来,齐玄宸打的是这个主意,他这是变相将渤海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实在简单暴力。
当然,这个办法虽好,却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若不是有南夜这等奇人可用,齐玄宸就算想到这个法子也是无用。
可以说,此次南夜可居首功。
渤襄王还想静待时机,一举反扑,没曾想,他们竟然用这个法子,让人根本无法察觉两王已经被人替换。
既然连察觉不妥都做不到,渤襄王想要的时机自然也就无异于天方夜谭!
只不过,严谨重大的渤海之乱,随着事情的发展,硬生生让人觉得有些好笑。
仿佛一夕之间,渤海变成了齐玄宸的玩乐之所,当真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