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赵陌暗地里散播了传言,道是父亲赵硕威胁他,要求他把封地大权交出,连兵权与财政大权也不例外,他若是不交,赵硕就要上宗人府和宗室长辈去告他不孝,剥夺他的爵位。
休宁王对赵硕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觉得他为父不慈,为兄不悌,为子不孝,为臣不忠……骂了一大通之后,又勒令他老老实实回家去,不要再在外头胡乱说儿子的坏话了。真把儿子的爵位和封地弄丢了,难不成他就能得着好?如此孝顺又能干的儿子,谁家不珍惜?偏他贪心不足,非要跟儿子生分了。
赵硕有冤无处诉。休宁王在宗室当中德高望重,有他出面做证,就算赵硕再怎么抱怨赵陌不孝,也不会有人信他了,反而还会觉得他这是死心不息,肖想肃宁封地大权,方才会这么作。再加上他对同父异母的兄弟赵砡冷淡不理会,也不曾随父亲到封地上生活,各种名声早就不能听了。休宁王府上下,也就是不想再让他带累了宗室名声,方才不曾将他的坏事传得人尽皆知罢了。他灰溜溜地回了家,却发现爱妾马梅娘连带大批下人都被赵陌提前送走了。他就算想要硬留在京城,也没有了意义。
如今赵陌回归,带着赵祁来见他,正式向他拜别。他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两个与他离了心的儿子,对赵祁视若无睹,只瞪着赵陌:“就算你把我送走了又如何?将来我总有一天会回来的!我是你老子!”
赵陌微微一笑:“您若是能回来,那就回来吧。这有什么?过几个月就是万寿节了,我可以让人替您递折子,请求皇上许您回京祝寿。只要皇上点头,您随时可以回来。这是御赐的宅子,除非皇上收回去,否则它永远是您的家。您再留人下来看守如何?让蒋诚留下吧。您手上的产业,也可以继续让邵禄生掌管。我不会跟您抢的。”
赵硕怀疑地看着他:“你有这么好心?”
赵陌只是微笑不语。他怕什么?皇上是不会让赵硕回京贺寿的。他自然乐得好心。毕竟,他是一位人尽皆知的孝子,不是么?
第五百一十一章 舆论
赵陌带着赵祁出了父亲的家门。他已经定下了赵硕离京的时间,就在后天了。这一回,赵硕绝对不会再有机会摆脱。看起来,后者似乎也打消了摆脱的念头。
赵祁自出大门开始,就一直耷拉着脑袋,眼圈红红地,似乎受了大委屈的模样。赵陌见状便安慰他:“在为父亲的冷落伤心么?不必难过,父亲只是冷落你罢了,好歹没有直接把你赶出门去。况且他去了肃宁后,你一年里也见不了他两回,没什么好担心的。”说完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大门,“等父亲走了,我把宅子里的人换一换,你要是想回来住,随时可以回来,不会有人再给你气受的。我记得你从前住的院子挺宽敞的,比别院里你的院子宽敞些。”
赵祁小声道:“我不难受,也不会搬回来。这边的院子……从前我是跟姨娘合住的,她待我也不上心,留下来对着旧居,反而叫人心烦。大哥别院里的院子虽然小些,但整个院子都是我的,我住得正舒服呢。大哥放心,我不会去打扰你的。等你成了亲,我就只在外院待着,有事跟阿寿说就行了,不会去烦嫂子。”
赵陌听得笑了,摸了一把他的小脑袋:“你这鬼灵精,从哪儿学来这许多有的没的?”
赵祁红着脸低下头,不敢说他是偷听丫环姐姐们私下说笑,再加上自己琢磨出来的。人家都说新婚夫妇最不想被人打搅了,他那么感激大哥,那么喜欢嫂子,当然不会做那等没眼色的讨厌鬼。
兄弟俩就站在路边说话,这时,住在附近不远处的一位宗室长辈恰好带着随从骑马经过,见到赵陌在这儿,便掉转马头过来:“这不是陌哥儿么?我听说你昨儿后晌回京城了,没想到这么一大早就赶来见你父亲。你父亲可好?我有好几个月不曾见过他了,他整日都在忙些什么?也不搭理人。”
显然,这位宗室长辈问候赵硕,就是顺嘴而已。前方不足五尺的地方就是赵硕的家门,倘若他真有意想见见赵硕,直接下马敲门就可以了,哪里还用得着特特去问赵陌?
果然,他很快就继续问了自己好奇的事:“这就是你小兄弟吧?都长这么大了,他小时候我还抱过他呢,那时候他可比如今白胖许多。这是怎么啦?眼红红的模样,才哭过么?又在你们父亲这儿受了气?”
赵陌露出一个腼腆的笑来,向那宗室长辈行礼问了好,又让赵祁给人见礼。赵祁老老实实照办了,那叫一个乖巧老实,还透着几分怯生生,倒是让人一见就不由得生出怜爱来。再加上赵陌吞吞吐吐地不肯说弟弟为什么会红着眼圈,寒暄时又透露了父亲近日就会赶往自己的封地肃宁县一事,那位宗室长辈立刻就脑补了前因后果。
他有些生气地道:“陌哥儿你也脾气太好了!对你父亲孝顺没问题,但也不必事事都顺着他吧?他明摆着就是不怀好意,想要图谋你封地上的大权呢!为了不让别人说他闲话,他还到处跟人说是你逼他去肃宁的,他不愿意去,你还对他又打又骂。连休宁王叔都听不下去了,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他还要继续在宗室里造谣,好象我们都是傻子,会被他几句空口白牙的话,就哄骗了似的。”
如今宗室里的普遍观点,都觉得赵硕是污蔑儿子,既想图谋儿子封地上的大权,又不想承担恶名,因此才会到处骗人,说是儿子逼他去的封地。可事实上,赵陌回封地了,赵硕还好好地住在京中,没人逼他做什么。反倒是赵硕自个儿,提前把爱妾和下人,还有大批行李,甚至是家中的家具摆设,都运往肃宁去了,不是搭儿子赵陌的船,而是另外雇的船队。这不是明摆着告诉人,他蓄谋已久了么?他一边将自己的人和东西搬去肃宁,一边又趁着儿子不在京城时到处败坏儿子的名声,傻子才会相信他的话呢!
别看赵硕过去风光时,好象在京中交游广阔,在宗室里的人缘还不错,事实上,那有一半是靠着王家帮忙打点,还有一半,是别的宗室成员觉得他风光了,有权了,前程大好,才顺势与他交好起来的。他这人不太懂得做人,交际能力其实差得很,一旦没有了王家替他支撑,他自个儿又失了雄心壮志,就没再花心思在社交上头了。他本出身辽王府,在辽地长大,与京中宗室没有多年的情谊,风光时也只知道与人交换利益,而不懂得真心结交,积攒情份,再加上如今没有维持好各家的交情,那些宗室人脉自然渐渐就失去了。
如今人人皆知赵硕不得圣眷,又与小王氏和离了,还曾经搅和进谋逆案中,有些不清不楚的事,连爵位都丢了。虽说有个得圣宠的儿子,可以照看他几分,但他偏又作死地跟这个儿子过不去,整天在人前说儿子的不是。宗室们有的是心中早已认清了他的本性,与他反目,不屑与他来往;有的是非黑白观念清明,认定他是坏人,就绝不会相信他说的话;还有的是与赵陌交好,自然而然地站在了赵陌这一边;此外还有见赵陌得势,而赵硕失势的,哪怕是为了利益也知道该如何站队……总之,如今还愿意给赵硕好脸的宗室成员,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了。赵硕能作到这个地步,在本朝宗室当中也算少见。
他以为自己逃过了长子的魔爪,在京城自由地过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事实上,他只是坐视自己的名声被各种流言击毁,眼睁睁看着自己成了宗室中最不受欢迎的人物,即使百般辩解,也无人相信。他知道,他如今落得这样的处境,肯定跟长子脱不开关系,可他又无可奈何,心中还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他在一个多月前就走了。那时候他的名声还不算坏,即使去了肃宁,也有机会东山再起。可如今……他在京城还有立足之地么?就算能再回来,宗室里连一个为他说好话的人都没有,宫里也不会宣他晋见,他又要如何翻身呢?
赵硕之所以放弃了挣扎,接受了长子的安排,老实前往肃宁,正是因为认识到了现实有多么残酷。他终于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真正成为皇嗣的了,他根本就不是那块料!连尚未及冠的儿子,他都不是对手,还谈何参与皇位之争呢?他今时今日还能活得好好地,还有爱妾陪在身边,又即将添一个儿子,真真是幸运至极。
赵硕的这些想法,其他宗室当然是不可能知道的。遇上赵陌与赵祁的这位宗室长辈,依然认定了赵硕是个不慈的父亲。又得知赵硕即将前往肃宁,他心里满满的都是对赵陌的担忧:“你要记得把这些事跟皇上和太子殿下说一说才行!我也会去寻宗令说一说的。这种事不能不防!你若愿意接父亲到封地上奉养,那是你的孝心,但你父亲借机算计你,就是他的错了。你的封地就是你的,谁都不能夺了去。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要顾虑孝道,就糊里糊涂把皇上赐给你的权力给让出去了!”
赵陌依然是一脸斯文腼腆的微笑:“您放心,侄儿知道该怎么做的。”然后又补上一句,“父亲不会做这等事的,您过虑了。”
那位宗室长辈唉声叹气地,再提醒了两句,就离开了。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跟人说一说,赵陌这孩子怎么就那么死心眼呢?真不知道赵硕那种人是怎么生出这等好儿子来的。难道真是永嘉侯教得好?是了,永嘉侯门下的学生,学问都不错,也有才干,品行是没得挑的。赵陌能跟在他身边读书,真真比留在生父身边强多了……
赵陌目送宗室长辈离开,低头看了赵祁一眼。两兄弟很有默契地对视而笑,赵陌便扬了扬手,自有马车驶近来接他们了。
赵陌与赵祁离开,赵硕宅子里,却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虽然马梅娘与大批丫环仆妇已经带着一批家具摆设,在一个月前被赵陌送上了前往肃宁的船,但宅子里还剩下不少人和行李的。后天就要起程,很多东西都要打包,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蒋诚会留守宅子,邵禄生继续管理产业,蓝福生被证实是北戎奸细,又早已下落不明,只剩下一个甄忠,仍旧留在赵硕身边,将来一直侍候他到肃宁去。甄忠吩咐手下人收拾东西之后,就站在前院,隔着门槛看着赵陌兄弟二人离开,心头不由得一阵恍惚。
当年赵硕抛妻弃子,追求皇嗣之位。他身为仆从,也是为了自己的野心,积极地打着忠心的旗号为赵硕教训斥责赵陌,嫌赵陌是主人的累赘,还不肯听从安排。哪里想到七年过去,他就与主人赵硕一道,灰溜溜地败走肃宁,什么威风都耍不出来了呢?
蒋诚因为曾经向赵陌表达过善意,还能继续维持目前的生活;邵禄生早就跟赵陌那边有些不清不白,自然也不会丢了肥差;他却成了被驱逐的那一个。当年他是不是做错了?如果那时候他对小主子稍微和气些,今日是否就不会面临如此窘迫的处境?
甄忠扪心自问,却得不到答案。他只能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头继续去侍候他所效忠的主人。他忠于赵硕已经许多年了,只能继续效忠下去,否则他的人生,又还剩下什么?
第五百一十二章 忧心
赵陌对甄忠并没有多看一眼。
无论过去甄忠曾经对他做了什么,如今也不过是蝼蚁罢了,何必放在心上?
他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位宗室长辈的态度上了。显然阿寿留京期间,照着他的吩咐做了不少事,效果还不错。他心里很是满意,觉得这回送走了父亲,大概就真的不必再担心什么了。
他先把赵祁送回了别院,然后见了阿寿,交谈了个把时辰,睁看着午饭时间快到了,方才自后门转入了永嘉侯府。虽说别院里不缺一日三餐,郡王府的厨子手艺还是挺好的,把赵祁都养得精神奕奕,但赵陌还是一有机会就跑到未来岳家去用餐。哪怕不能跟未婚妻独处,多见几面也是好的,他们刚刚才分开了一个多月呢。
牛氏一见赵陌来了,便顿时生出几分熟悉感来,未语先笑:“来啦?我就知道你会过来,因此早早吩咐厨房做了你爱吃的菜。很久没吃了,很想念吧?”招手让他过去坐下。
赵陌笑着上前向秦柏与牛氏问好,又与秦含真见礼,偷偷多看了秦含真几眼,嘴上说着家常话:“平表舅怎么不见?近来很忙么?连午饭都不能回家来吃?”
牛氏哂道:“最近咱们家犯了小人,平哥正忙着呢。我已经叫人给他送饭过去了,你不必担心。”
秦家二房与云阳侯府结了亲,三房的牛氏又不止一回在公众场合里为蔡胜男说好话,不耻其前任未婚夫魏家人的行径,楚家魏氏大约是怀恨在心,私下怂恿在城卫里任职的楚家子弟给秦平小鞋穿,给秦平安排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虽然对于秦平来说,那算不上什么大麻烦,但因为容易得罪人,还是要费些功夫的。
在正常职责之内的差使,秦平不会拒绝,但楚家表现出的态度倾向很有问题。他们都是东宫太子这边的外戚,如果楚家是这个态度,为了一个旁支媳妇就能跟秦家对着干,还是不占理的那一种,那将来大家还怎么相处下去?秦家嫡支可以看在太子妃的面上,给楚正方脸面,但楚正方也该投桃报李才是。永嘉侯秦柏在唐老尚书面前都没有犯过怂,楚正方又算是哪根葱?
为了这点矛盾去寻太子殿下告状,似乎太过夸张。但秦柏已经让人给唐家那边捎了话,现在就看唐家的反应了。
秦柏很淡定,牛氏却没那么平静。她最是护短,看不得自家骨肉被人欺负。再加上蔡胜男的事,她如今对楚家厌恶之极,无论对谁都不会有好话,更别说赵陌在她心目中本来就是不外人,说话完全不需要有所顾忌。
她将这段时间里楚家干的“坏事”一五一十都告诉了赵陌,许多细节,家常里短,都没落下。赵陌虽然早就从秦含真那里听说了,但如今听牛氏再说一遍,倒是又了解了许多新的内容。
他笑着安抚牛氏:“太子妃娘娘近来一直告病,专心在东宫休养,连宫中庶务都是交给内侍与宫人协理的,哪里知道外头的事?只怕楚家做了什么,太子妃娘娘根本就不知情呢,就算知道些,也没那个精神出头。不过太子殿下是不会坐视楚家胡闹的,祖母放心,这事儿很快就会平息下去。”
牛氏这才消气了些:“那就好,不然我真是气得不行。我这人不爱出门交际,在京城里住了几年,交好的朋友也不多,但跟我要好的,都是好人。我最看不得好人受委屈,坏人嚣张却风光无限了。楚家这种人,就是仗着有个楚正方是唐家外孙罢了,从前算是哪号人物呀?放在几年前,谁把他们家放在眼里?也就是如今许多大户都衰落了,倒显出他家来。他家又懂得钻营,巴结讨好了宫里的贵人,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其实那说话办事,都透着小家子气,一点规矩都没有!”
牛氏自个儿就是个不爱讲规矩的人,她都能说楚家没规矩,可见她心里对楚家有多么不待见了。
赵陌忙又安抚了牛氏好些话,然后说起自己在肃宁遇到的一些趣事,以及回京后与朋友相见时,听说的八卦传闻,很快就把牛氏的注意力从楚家转移开了。
吃过午饭,牛氏要去西院看看小孙子,再回来午睡。秦柏起身叫了赵陌一声:“随我到书房说一会儿话,消消食。”赵陌应了,忍不住又看了秦含真一眼。秦含真嘴角微翘,抿着唇盯着丫头们收拾残席,没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