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灾人祸
简凌入职没几天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这次简波是高考战场上的一员,她给简波打了电话,交代他考试的时候一些注意事项,这让准高考生简波同学很是郁闷,“你又没参加过高考。”
简家小弟一句话就是把他姐姐堵得无话可说,简凌傻眼了,好一会儿这才是反应过来,“那我在北京等着你,考不来那你就自己想办法吧。”
“别这样姐,我想好了,等我考试完我去北京找你玩,你租了房子没,我能去借住吗,打地铺也没关系的。”
还用租房子吗?她那房子都租出去了,六月份的时候简凌忙活了很多活,在鹏城的房子她拜托陈近山帮自己处理,至于北京的这两套更不用担心。
这两年北京发展很快,因为整个亚洲地区金融危机的缘故,房价倒是没怎么上涨,不过她的房子所在地段也是成了香饽饽,两套房子简凌都租出去了。
反正她现在能住宿舍,而且研究生宿舍是两人间,条件比之前也好了一些,她思前想后还是把自己的房子拿去赚钱了,毕竟在此之前简凌没想到陈近山还给了自己这么一笔“分手费”。
“我住在宿舍,不过你来的话总归能给你找到住的地方,等你考试完过来吧。”简波既然不想在家那就再来北京呆着好了,反正这么个毛头小子也花不了多少钱。
“那行,你等着我哈。”简波心满意足地挂断了电话。
简凌关注起了高考考题,或者说是高考作文题目。
只不过今年是鄂省是材料作文自主命题,简凌看到这段材料的时候倒是想到了三四个点,就是不知道简波怎么样。
栏目组这边已经拿到了台里领导的反馈,提出的意见有合理的也有看似“找茬”的,张制片带着栏目组的工作人员再度召开小组会议,针对上头领导提出的意见,会议小组讨论了一星期,然后把重修后的栏目规划递交了上去。
简凌被委以重任,“说起来当时栏目组里对于选你还是选另一个男同学有些不太确定,你单哥说不如让台长做决定,最后台长选了你。”
听到这内幕消息简凌有点傻眼,她一时间还有些不太明白纪明明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诉她,想要给她打气,说台长对她很待见,所以大胆的去把资料送过去吧?
又或者是让自己去台长面前刷刷脸呢?
“明姐,咱们台长很闲吗?”简凌忍不住问了这个问题,她真的是这么觉得的,不然的话为什么一个栏目组主持人的选拔,用得着用台长来拍板?
这是说栏目组没有决策力呢,还是台长有着最终的决定权,虽然放权做节目,可是还是在后面操控大局?
总之,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答案,简凌忍不住问了纪明明一句,有些个滑稽的问题。
“挺忙的,不过咱们这档栏目是他提议的,所以主持人这件事上,台长有最大的发言权。”
是这样呀。
那简凌觉得台长还挺不错的,起码在战略眼光上超出别人一大截。
她去楼上的台长办公室,看到有清洁工帮着往里面送信件,那是台长信箱,面对全国的观众朋友是公开的,可以对华视所有的节目组提出建议之类的。
不过信箱总是被塞得满满的,这让简凌很是怀疑,台长每天日理万机,看得完这些热心观众的来信吗?
她当初弄广播站也有这种信箱,很多信件都是让广播站里其他同学帮着看,她那会儿可没有一个个的都看。
跟在清洁工身后,简凌敲门进了去。
“台长,这是我们栏目组参考台里领导给出的意见,修改整理后的栏目策划。”她把文件夹递了过去,只不过并没有被接过去。
台长正在拆看热心观众来信,也不知道看到了什么,那张国字脸上还露出了一丝笑容,“来了这么多天了,还能适应?”
这是在问自己问题呢,简凌集中注意力,“还好。”她犹豫了一下,到底没有多说什么话。
“听老张说,你想法还挺多的?”
观众来信占据了半张办公桌,简凌看着觉得头皮发麻,每天处理这些信件,怕是都要花费半天时间吧?
“我可能胡说八道比较多,张制片他看我是新人,所以很包容。”
“他那性子,包容?不骂人就好了,不过小简你也别怕,咱们是新栏目从头开始,把策划案放那里吧,我回头会看的。”
简凌有一瞬间觉得这个办公桌后坐着的人有点像是简爸,威严却又不失慈祥,让她有那么点想家了,也许她当初应该听单成宁的建议,在毕业后回家一趟看看简爸简妈。
“知道为什么当初我选你吗?”
这个问题让简凌愣在了那里,她很是实诚的摇头,“不知道。”
“你的履历不错,法律系的高材生,而且在基层的法院和最高检都实习过,整理过一个多月的卷宗,又是跟着去法庭上旁听过,虽然这些别人也能做到,不过你能被吴副检察长留着,电话还打到我这里来,我觉得留下你不吃亏。”
虽然栏目组更倾向于找一个男性主持人,毕竟在一套综合频道这边,主持人有可能会出外景,那时候男同志总是比女同胞方便一些。
可有时候计划总是会产生变化的,就像是他最终选择留下简凌。
那个男同学其实表现也不错,不过比简凌少了点细致——在进行面试时,简凌选择了一个有关买卖双方合同邀约的小故事,而那个男生则是随便找了一则社会新闻,和法律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
哪怕是后来他在努力将那则社会新闻与法律扯上联系,可是却牵强的很。
一个进入面试室就严阵以待的人,值得他选择留下。
不过有些话需要点明,有的就不用说透。
简凌没想到在这件事上,还有吴副检察长的一通电话,她更倾向于这通电话帮自己确定了这份工作。
“我会努力,不辜负吴副检察长和台长的信任。”
说是是官腔话,不过人的神色很诚恳,台长很是满意地笑了笑,“行了,先回去吧。”
因为要等台里领导的审核,所以栏目组最近几天没怎么在华视大厦里忙活,纪明明统筹安排,让组里的同志们兵分两路,一路去公安局那边了解一些案件,便于回头录制节目。
而另一路则是去法院那边,看庭审现场,即便是未来简凌在节目录制时多是在演播室,可是栏目组里的其他人还是要对整个案件详情分析了解透彻,公安局和法院无疑是最好的取材地,有些案件素材还真得从公安局这里找。
简凌整日里往返于学校宿舍和公安局,这两个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翟一诺出国了,只不过这次他没有让任何人去送他,王成显电话打到了简凌他们栏目组的办公室,还是后来纪明明托人给简凌传的话。
对于老同学的离开,简凌还没来得及感慨,就又是发生了另一件大事——入夏以来南方和东北的强降雨引发了长江和松花江流域水流量暴增,七月下旬爆发了特大洪灾。
当时简波正拿着简凌的学生证和IC卡在北大校园的图书馆整日里溜达,简凌还是从电视新闻上知道的这一消息,她的老家鄂省受灾严重。
当她不知道多少遍往家里打电话后,电话终于接通时,简凌终于松了一口气——江城的特大暴雨来势汹汹,不过城区倒是还好,只是苦了周边的乡下地方。
简凌前世生活在那一片黄沙地区,九八年大洪水的时候她的家乡并没有遭遇到什么洪灾,当时她家里头穷得连电视机都没有,所以对这场洪灾的印象并不是什么深刻。
后来在课本上稍微了解了一些,可是这并非是必考题,所以她也就知道那么一点,就像是她对金融危机了解的也就那么一鳞半爪一样。
洪水天灾,加上不消停的香港金融危机的人祸,整个国家似乎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简凌她现在不再是学生自由身,所以不能说回家就回家,这会儿只能一再交代简爸简妈注意安全,实在不行就来北京,毕竟这里没有洪涝灾害。
几乎就是在这风雨飘摇之中,简凌在公安局里泡了两个多月,看能够找到的视频资料,能够用到的全部都往华视大厦那边划拉,到了九月初的时候,栏目组的策划案第五次修改后终于正式定了下来,栏目组的名字是台长给定的——今日说法——每周一到周天午间新闻后准时播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
节目宗旨致力于向全国观众普法,提升社会法律意识。
节目开播时间,九九年一月二号。
主持人暂定的是简凌和单成宁两人。
九月份,简凌研究生开学,同时也开始录制明年准备播放的节目。
编导和责任编辑负责筛选案件,将现有的视频资料利用起来,加入记者采访的内容,结合着后期视频编辑的妙手生花以及演播室里简凌对于案件的分析和对专家的采访整合出一套完整的节目。
这是一期节目的完整流程,然而在开始录制时,简凌深刻的意识到这跟自己坐在学校的广播室内每天播音不同,她得兼顾视频、案情、记者采访内容以及摄影的镜头。
第一天的节目录制,栏目组所有人都在看着她,简凌努力告诉自己不紧张,可是面对镜头时,她一遍又一遍的卡。
组里的人都在鼓励她,可是她的表现却越发尴尬。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事业线参考小撒,我实在想不出节目名字了,就盗用吧。
PS今天下午悄咪咪看了U23踢沙特,我觉得看五大联赛看了几场后,可能眼界高了,感觉国奥小将们身子板太瘦小了,踢得不好看(特指上半场)还输了,赛前明明国足赔率1.5,沙特6.0
郁闷了半天没写下去,下一章我周六下午再补上。
第116章 心里没底
一天,简凌重复着那些对她而言绝对不算是复杂的台词,然后就是问题频出,演播室内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剩下导播、摄影还有纪明明单成宁他们。
“刚开始录制节目,就对自己要求这么高,想要一下子录制好是不可能的,行了,看你嗓子都哑了,要不今天先这样吧。”单成宁看着几乎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的简凌,他还从没见过简凌这么狼狈的模样,镜头前的这个人好像都不会说话了。
慌张,想要用肢体语言来掩饰自己的情绪,然而这一切都暴露在摄像机下。
“小简你也别紧张,没事,慢慢来,回去多喝点水润润嗓子。”导播安慰了简凌一句,然后带着摄影离开了。
纪明明看着热出了一身汗的人有点心疼,他们这是新节目,按道理说是该给个有经验的主持人带着,毕竟这可是放在一套的节目,会被全国老百姓瞧到的。
偏生台长说新节目新气象,用新人好兆头。
谁都不能违背他的意思,结果这可苦了简凌了,第一天录制第一期节目就是想要尽善尽美,可是哪那么容易呀。
“没事,咱们是明年元旦后开播,还有四个月呢,你哪怕用三个月录制好这第一期节目也没问题的。”纪明明安慰简凌,她真觉得要不是有自己跟单成宁这俩外人在,简凌眼泪这会儿都落下来了。
曾经也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哪里遭遇过这种尴尬呢?
“谢谢明姐,我争取。”简凌说这话的时候都没了往日的底气,她也实在是没有这个心气了。
几乎一整天的失败录制让她这会儿真的很疲惫,知道纪明明是在安慰自己,可是她实在提不起精神来。
单成宁看着努力想要丢到这颓丧情绪的人,他一时间也有些无奈,“明后天你有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