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爱元桢爱了一辈子,元桢心里却有着不一样的白月光,朱砂痣。
女官想要劝王妃不要在外人的面前失态,叶挽却半点都没有离开的意思,只是幽幽地站在原地看着烈王妃。
良久,等烈王妃收了势,隐隐啜泣的时候她才开口:“烈王妃应当知道,哭解决不了问题。”她懂烈王妃的心情,任是谁被保护了四十多年,突然硬逼着她接受这一切都会接受不了。可是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就长大,即便烈王妃已年逾四十,她也要鼓起勇气来面对这一切。
女官瞪了叶挽一眼,很想骂她,但是碍于叶挽的身手又不敢随随便便开口。
“王妃已经是个很幸福的女人,天下比你不幸的要多的多。”叶挽说。仅仅是因为丈夫不爱自己,仅仅是因为儿子反叛,与手足自相残杀,在叶挽看来还算不了什么。“哭没有用的,你做了二十几年的烈王妃,应该知道这一点。身为西秦权贵,谁敢说自己只要流个眼泪,就能完美的将事情解决?你要做的是动一动自己的脑子。”
比惨,谁能比得过元桢心里的那个白月光?
原本是意气风发大燕人人艳羡的将军之女,慧嘉郡主,更是一步登天的做了当朝的皇后。楚宓那时候定会觉得自己人生的巅峰也不过如此了吧?可是她才是真正活在谎言中的可怜女人。
昭阳帝娶她不过是为了楚家军的兵力,一旦得势就毫不留情的抹杀了楚家的存在,将功臣之女打入冷宫。楚宓或许会以为那是她人生的最低谷,可是只有更低没有最低。
她在冷宫中遇到了当时在燕为质的元桢,两人安稳幸福的过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小日子,是楚宓入冷宫之后最幸福的时光。可是起起伏伏,元桢并没有来接她,反而回临安娶了现在的烈王妃。
楚宓上吊殒身的时候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呢?是想着哀叹自己起起伏伏的一生吗?还是在后悔自己遇到了昭阳帝,将自己断送在曾后手里,又碰到了杀千刀的元桢?没有,她内心不知道是如何想的,但是她用行动告诉叶挽,她在临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儿子。
只有她死了,曾后才会追查不到有关褚洄的事情,才有机会让袁老将军把褚洄带出燕京,远离燕京。
同为母亲,叶挽更欣赏楚宓这种。而不是表面上坚强无比,内心却脆弱的有如冬日河面上薄冰的烈王妃。
她说:“你不能改变烈王的决定,也不能左右天下人的口舌,但你是元煜和元炯的母亲,你知道怎么做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只是坐在这里哭的话,眼前的局势并不会因为你的眼泪而有什么改变。”
烈王妃怔了怔,抬手拭干眼角的泪水。
“说实话,你从来都不了解你的两个儿子,从来都不了解你自己的丈夫。”叶挽又说。造成元煜现在这不可挽回的一切的不止是她和褚洄,事情的根源在于元桢从小对两个儿子灌输的思想,还有元炯想要踩着元煜上位的心。烈王妃以为这是偶然,其实就算元煜没有反叛,没有做出现在的一切,他与元炯也是不死不休之势,这是必然。“王妃,试着走出烈王府的桎梏,真正的想一想自己能做的是什么吧。你不能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改善什么,但是你如果只是等待着未来会发生些什么的话,往后的日子也只能坐在自己的院中,掉下那么丁点不值钱的眼泪了。”
女官现在简直恨不得冲上去捂住叶挽的嘴叫她不要再刺激王妃了,没想到王妃却同意的点了点头,惭愧道:“叶姑娘说的是,我活了四十多年,竟然还没有你一个小姑娘想得通透。”
“我不是想得通透,只是我跟王妃不一样。不想多一些,我的日子才真正会过的举步维艰。”她不是保护伞下的娇花,她是风吹日晒的仙人掌,不带着刺,不坚强一些,只会被那些无可奈何给消磨殆尽。不过好在她现在似乎多了一把遮阳伞……叶挽勾起嘴角。
烈王妃模糊的双眼瞧着她的神情,笑了笑,表情中带着一丝艳羡,声音还有些没有散去的鼻音和哭腔。“我曾经还想着,希望叶姑娘能做我的儿媳妇。如叶姑娘这样的女孩子,当真是……一块瑰宝呢。可是看来无论是我哪个儿子,都没希望了。”
叶挽莞尔,烈王妃即便脾性好,心善,也从来都没有把褚洄当做过自己的儿子。虽然老实说来褚洄得喊她一声嫡母,但是烈王妃显然也不想用这样的事情来恶心自己。
她只是个正常女人,善掌家,不会苛待元烬。可同样的,她也不会将元烬当做是自己人。
烈王妃这般想法,叶挽自然也不会说出什么“按理来说我也要喊您一声母亲”这样膈应人的话。她笑了笑,替烈王妃心中的茶杯里续上热水:“我与王妃的缘分,并不一定只有媳妇不媳妇这一条路可以走。王妃您说呢?”
烈王妃捧着那茶盏,看着其中上下起伏的碧绿茶叶子,垂着眸的样子也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第347章 回不到从前
元煜负手立在奉贤城的城墙之上,心中烦躁非常。褚洄带的大军已经驻扎在祁罗江南好几天了,但是半点动静都没有,好像只是带着大军过来溜达一圈玩一玩的,让元煜想不通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说起来两人对战也有好几次了,可是元煜从前只是作为其他老将的副将行动,对褚洄排兵布阵的手法和习惯,心里一点数都没有。他是一直到最近几年才刚刚升上少将军能够独自领兵的,褚洄的存在对他来说无异于是一根碍眼的刺,钻进了皮肉里不知道该怎么拔出来才好。
祁罗江北的天气比临安还要恶劣几分,现在已经与临安的隆冬无异。
元煜穿着厚厚的冬衣,外披着铠甲,威武的身材看起来有几分臃肿。可是他半点也不敢将铠甲脱下,谁都知道大燕嘲风将军的战绩,惯喜欢单枪匹马在乱军中取敌军首级。保不准他脱了铠甲在哪里休息的时候褚洄就会突然发难,从哪个不知名的角落里跳出来让他交代在这里。
元煜不能尝试,也不敢尝试。
万幸的是他们之间隔着一条江宽水深的祁罗江,江北布满了他安排的弓箭手,只要江南稍微有点异动他就会立刻派人以乱箭杀之,让褚洄的人摸不到案上就万箭穿心而死。
他想到这个季节的祁罗江,定是江浪翻涌,船只行驶不得,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元煜随手招来一人问道:“最近的粮草征集的如何?”
“回殿下,整个江北的粮草已经差不多都运来奉贤城了,江北的百姓已经尽数在我们掌控之中。少数有些不服气想要造反的也都已经控制住抓起来了,等待着殿下下一步的吩咐。”原先的奉贤城守军副将现在已经成了元煜的人,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元煜懒懒的挥了挥手,不耐烦道:“造反的蛀虫,就直接杀了吧,省的浪费粮食。”虽然眼下刚刚秋收,粮食存粮看起来丰厚的很。但是不要忘了,整个祁罗江北都属于贫瘠的土地,若没有其他什么机遇征收的这些粮食是要用够整整一年,等待着明年的秋收的。
眼下正值战乱,粮草须得迁就将士们,将士们守城守江耗费的体力多,吃的也多。看看满满罐罐的粮食其实并不富足。要是再用来供给那些没用的百姓,还是造反的叛徒,那才是得不偿失。
“全、全杀了?”那副将惊疑。这些抓起来的江北百姓足足有几千人之多,要是杀了,非但没有杀鸡儆猴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江北更大的动乱的!
元煜身为现在江北的王,没道理会不懂这些事情。副将看着元煜变幻莫测的脸心中有些怀疑,可是又不敢违背元煜的意思,只得吞吞吐吐犹豫着不敢去执行。
现在江北的政体已经分崩离析,无论是赋税还是百姓的生存之道,全都要看元煜的意思。说实话他自己是觉得有些不妥的,哪有将整个江北粮食全都集中到一起,每天由专人分派的道理?
元煜看这副将犹豫的样子,不满的睨了他一眼。那眼神充满了探究和危险,让副将的心抖了一抖。元煜心道,他眼下能够在江北立足,全都要靠着手下这二十万士兵。这些是他能够留存着与西秦皇室叫板的底气,必须要满足将士们的条件才行。
吃不饱穿不暖的话,谁来给他卖命?
“还不快去做?”元煜蹙眉道。
“慢着!”就在副将担惊受怕之余准备着手去准备的时候,黑袍人突然从城墙边上的楼梯处走了上来,连声阻拦。
副将舒了口气,看了黑袍人一眼道:“先生来了,请先生劝劝殿下吧,末将先告退了。”他忙不迭的转身就走。
元煜心中的不满更甚,这些阳奉阴违的东西,说着投诚于他听他吩咐号令,竟然还胆敢违背他的意思。不过元煜虽心中不满,对待黑袍人的时候还是颇为谦恭的,他能有今日这般地位全都要靠着先生替他琢磨准备,若非如此他现在也不可能成为江北的王。
“下面的人不听话,让先生见笑了。”元煜慢慢道。
黑袍人摇摇头,袍子底下的声音越来越粗嘎沙哑,有些难听。“我倒是觉得王副将说的话不无道理,那些叛民是万万杀不得的。”
“先生也不赞成我的意思?”元煜皱起了眉,“可是他们想要造反,就是背叛本王的江北。这样的叛徒,留着还要供他们吃喝,那多亏?”
黑袍人好笑的摇摇头:“即便是亏,殿下也得忍着。一来这叛民造反的原因是因为暂时不满殿下所制定的江北的规矩,他们怕自己吃不饱穿不暖,才会群起造反。二来这些人的人数实在太多,杀了固然可以震慑其他百姓,但同时也是将殿下与‘暴君’二字牵连到了一起。时间久了反抗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对殿下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要说叛徒,谁敢比元煜更叛?说这些所谓“暴民”是叛徒,元煜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
“那怎么办?”元煜烦躁的说,“褚洄已经到了江南,我们的斥候却半点都摸不清对面的行动,眼下要是江北再出民众叛乱的事情岂不是很麻烦?”
“这就是为君之道的麻烦之处。”黑袍人意有所指的说,“殿下身为江北之王,自然应该懂得其中的道理才是。人可以先关着,等殿下想好了要怎么处理再行行事,切忌不可以急。”
元煜挥了挥手,无奈道:“难就按先生说的做就是了。”他也是如今才发现掌权者的麻烦和痛苦来,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
只有到现在这个时候,元煜才能感觉到自己离父王又近了一点。
原来父王平时处理政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法么?
秋风瑟瑟,吹在脸上有如刀割般的生疼。不过对于习惯了战场的元煜来说倒算不了什么。
看着元煜专心地眯眼看向祁罗江方向的模样,黑袍人摇了摇头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江边守卫刚刚送过来的,好像又是烈王妃送来的信。”烈王妃这一个月来常常写信加急送来,他作为一个旁人都能感觉得到烈王妃急切的心情。
“烧了吧。”元煜紧绷的脸上闪过一丝动容,但随即就被躁郁和不耐烦给覆盖了。他扶着城墙边上石砖的手紧了紧,指尖微微泛白。
他再如何讨厌元炯,再怎么觉得父王不公,都没有觉得母妃又任何对不起自己的地方。母妃从小就很疼爱自己,对自己和元炯也可以说是一视同仁,没有因为谁长谁幼就做出什么不公平的决定来。他和元炯童年时期陪伴在母妃的身边,感情还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一段很快乐的时光。
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变了的呢?好像是父王将他们两个一起带去军中,远离母妃的身边,教他们兵法谋略,教他们武功的时候开始。他虽是长子,天分却远不如元炯,在元炯的阴影之下越来越觉得心中不平。
都是父王的儿子,凭什么他身为长子却不能被父王立为烈王府世子呢。
后来元炯出了事情,他心中难掩欣喜和激动。元炯成了废物,那父王的身边就只有他了……只有他才是能够为父王征战沙场的优秀儿子。他不止一次试探的问过父王,往后他与元炯谁才会是烈王府的继承人。然即便如此,父王也没有一次松口过会选择他,只说是贤者居之。
贤者,怎么才是贤者?
元煜紧眯的眉眼下充满了狂躁之感,他现在叛了,可是能让父王看到自己足够的本事和野心了?
黑袍人将那信递到元煜的面前,又道:“烈王妃一点有关殿下的消息都收不到,一定很急了,殿下不看看么?”
“有什么好看的,说来说去也不过是那两句话,劝我回头是岸之流,不看也罢。”元煜摇摇头,将黑袍人的手挥开。他微挑起眉,以外的发现这声音粗嘎的黑袍人的手相当的青葱年轻,虎口和指尖上布满了薄茧。他不动声色的收回眼,叹了口气道:“不管如何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黑袍人体贴的将信收到了自己怀中,说:“那在下待会儿就去将信烧了,殿下若是后悔的话再来找我吧。”他摇了摇头,转身向城墙下走去。
看着他矮小但绝不瘦削的背影,元煜心中闪过点点疑惑。
黑袍人径直回了自己屋子,将烈王妃寄来的信取出放在桌上,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然后趁着四下无人,将那信拆了开来。
烈王妃的字迹娟秀,写的一手完美的蝇头小楷。
可信上的内容——
“我去!”黑袍人骂了一声。
……
此时的陇西状况也不是很好,镇西军已经收到了西秦烈王二子元煜反叛的消息。
原本元煜反叛还是元炯反叛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没有人关心。但是最关键的是,烈王派了大儿子元烬前往祁罗江捉拿元煜。
谁都知道元烬就是他们的大将军褚洄,眼下可急坏了一帮兵蛋子们。
即便右护军对七队众人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褚洄可是曾经带领他们从一个小兵蛋子打着胜仗变成一军主帅的人,其中更有不少老将是从小看着褚洄长大的,现在听到了这样的消息简直焦急万分。
“褚将军领着的那帮元家军会不会故意给他找麻烦啊?到底不是我们自己镇西军,用起来不称手万一打了败仗岂不是人生的污点?”
“呸,你居然想着褚将军打败仗,是不是人啊你?”有人反驳道。“将军可是将军,就算换一帮村夫他照样能领着打胜仗,将军敢把这件事情接下来,还用得着你来操心?”
“那那个叶都尉呢?听说将军身边只有赤羽将军跟着,那怎么行?叶都尉怎么没有陪在将军身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