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与元首大本营的关系十分亲密的装甲师将军在去年的法国战役中一战成名, 并以损毁43辆坦克, 以及700人阵亡的代价换来了俘敌近十万, 并且缴获坦克450余辆的战绩。
这样一员极具传奇色彩的将领的奔赴北非使得整个轴心国的战事都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紧接着, 那便是德意志对于希腊战场的支援。
与之相关的宣传在近些天来的德国几乎遍地都是,就连六七岁的小童都知道欧洲大陆上的最强陆军即将去到希腊帮助他们的朋友。
而柏林的电台里也在午歇时间播放起了与之相关的消息。
那是一个属于女人的声音,仿佛是为了刻意消减战争的残酷之感,却同样带来了一种振奋人心的感受。战争啊,它可真是让人为之疯狂。
“新任北非军区总司令隆美尔将军在的黎波里重整军备后已经开始向北非战场的英国远征军发起试探性进攻, 对于希腊战场的支援也已经刻不容缓。但我军步兵师与装甲师在开至南斯拉夫王国的边境时停滞下来,现正在与其商议穿越其国境进入希腊的各项事宜。我们希望就南斯拉夫王国向我们开放边境线一事达成共识,但如果南斯拉夫王国不愿意将信任与友谊交付于我们, 第三帝国也绝不惧怕,更绝无可能向其妥协。届时,我们将会解放被奴役的克罗地亚人民……”
在林雪涅所供职的《施普雷河日报》报社里, 好几名报社的工作人员都在此时聚精会神地听着柏林电台里的最新消息。
但这些人的脸上有认真,有兴致盎然, 却绝无紧张和凝重。
“你们说,南斯拉夫有可能为了保护希腊而拒绝向我们开放国境线吗?”
“为了保护希腊不可能, 但是为了防止在数量上不比塞尔维亚人少多少的克罗地亚人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有可能。”
“万一真的没和他们谈不拢,那怎么办?”
“那就打呗, 打英国隔着一条海峡,我们的装甲师过不去。但是打南斯拉夫王国,大约也就只需要一个月就够了吧。不可能再多了。”
在报社的二楼,听着电台广播的报社工作人员用一种轻松甚至惬意的语调来议论起与南斯拉夫王国之间的这场危机。但与其说,这是第三帝国与南斯拉夫之间的一次危机,不如说这是一次关系到南斯拉夫王国是否还能继续“拥有国家之名”的重大危机。
此时林雪涅手里拿着社长刚刚给她办好的随军记者证,为了这次的行程印制的名片,甚至还有陆军部发放的,带有战地记者肩章的制服从报社社长的办公室里走出。外面同事的议论声正好被她听入耳中。
“我是不信南斯拉夫王国还能真的拒绝我们的要求。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者成为我们的敌人,我很难相信现在的欧洲还有人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斯图卡轰炸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就这样在林雪涅的耳边响起。那是她的好友路德维希曾在与她的意象对话中描述过的场景。
卍字轰炸机一架架地从她的眼前飞过。而后那便是照明弹落下时美丽的光点,□□落地时的爆炸声,以及清晰的……战火中平民的哭叫声。打字机的哒哒声也同时响起,那应该是什么人在防空洞里听着□□爆炸的声音写下遗书的声响。
可是当林雪涅眨了眨眼睛,并用深呼吸来平复心脏的猛烈跳动时,她却恍然觉得……她眼前的那座正在经历着狂轰滥炸的城市早已不是海峡那一头的伦敦。
那应当是南斯拉夫王国的首都。
——几经挣扎却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贝尔格莱格。
“雪涅小姐?雪涅小姐,您还好吗?您的火车会在今天下午的三点四十分发车,……”
报社社长的声音将林雪涅从那副可怕的景象中唤醒,而后她看向对方,并带着些许的勉强向社长先生露出微笑道:“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
…………
贝尔格莱格,
王国宫殿。
那是一场内阁会议,从贝希特斯加登返回的国王将他对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的承诺告知他的大臣们。如此一来,这场会议的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一定要用某个词来形容这种气氛,那或许应该是——“羞愤”。
“3月1日的时候,我们的邻国保加利亚就已经加入三国同盟了。”
面对大臣们的吵吵嚷嚷,坐在首座上的国王显得十分沉静,并在主张与轴心国签订协议的大臣们和反对这项行为的大臣们吵得几乎都要打起来的时候才缓缓说出了这句话。
只是国王冷静的声音此时却被大臣们的吵闹声压制住了,这些情绪激动的人们根本就没能意识到他们的国王已经说了些什么。可是在这样的内阁会议上被自己的大臣们这样对待却并没有让保罗亲王突然起身发难,也没有让他发出愤怒的咆哮声。
他只是看向站在自己身后的那两名随从,并向对方做出了一个示意。
随从将自己身上背着的地图桶打开,并在取出地图与自己的那名同伴一起,将那张宽达一米六的地图铺设在内阁会议的长桌上。
这下,吵得脖子都红了的大臣们总算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国王的冒犯,并慢慢停止了争吵,怔怔地看向他们的国王,等待对方的下一个动作。
国王站起身来,目光从大臣们的身上一个一个地略过,而后气势威严地大声说道:“看看这张地图!你们都给我好好看看这张地图!除了3月1日的时候加入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三国同盟》的保加利亚还有现在正在和意大利作战的希腊,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个国家是不依附于德意志,又不会服从第三帝国的意志的!”
“砰!”
保罗亲王一掌猛拍在桌子上,那样的声响仿佛敲打着大臣们的耳膜,并且那一掌又仿佛是打在了他们的心脏上,令先前还和人争得面红耳赤的大臣们不禁一个个地都低下了头。
“意大利!他们和第三帝国从一开始的时候起就是朋友!奥地利,他们在38年的3月就成了德意志的东方省了!匈牙利,他们在和我们结盟之前就已经是轴心国的盟国了!还有谁?罗马尼亚?他们的油田都还在由德意志的空军保护着!我们早就已经被包围了!”
反对向轴心国屈服,也反对出卖希腊的大臣们听着这样的话语不住地喘息着,并在寂静了许久之后终于有人发出了不甘的声音:
“除了意大利和奥地利,有谁会是真的愿意向希特勒俯首称臣的!陛下,我们不该这样的!如果德意志说他们想要得到哪里,哪里就向他们称臣,用不了等到明年,整个欧洲就都会是他的了!我们得把所有愿意反抗他的人全都联合起来去对抗他!”
保罗亲王问:“联合谁?波兰?芬兰?挪威?法国?还是我们周围的这些已经向德国投诚了的国家?或者你以为俄国还会像以前那样帮助我们、保护我们吗!”
当这些和俄国向来都十分亲近的塞尔维亚人听到了国王所说的最后那句话语时,他们不住地发出了悲泣的声音。
上一场大战中,俄罗斯帝国为了保护塞尔维亚而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生冲突,并最终挑起了将战火蔓延至整个欧洲的“世界大战”。可是现在,才只是过去了22年而已,在那场战争中死去又再度点燃了薪火的两个大国却是走到了一起。
这一次,已经变为了苏联的俄国再不会帮助他们了。
再不会了。
于是羞愤的人们变得悲恸起来。可他们到底还是没能失去所有的希望。因为离他们并不是那么遥远的海峡的对岸,还有着已经同德意志进行了单独作战长达九个月时间的日不落帝国!
大臣中终于有人高声说道:“陛下,我们还能联合英国!如果我们真的和希腊一起奋起反抗,英国远征军一定会来帮我们的!”
这句话一出口,此次的内阁会议中终于出现了喜悦的声音。许多人纷纷对那位大臣的谏言表达了赞同。
可是国王依旧无动于衷,他的心中甚至哀叹起这些人的愚蠢,并问道:
“那么大的欧洲大陆,他们救了谁?是波兰?芬兰?比利时和荷兰?还是法国?”
没有人回答。
国王终是站起身来愤怒地咆哮起来道:
“他们只会把别人的国家拖入他们和德意志的战争中!挪威!挪威就是被他们坑害的无辜者!如果不是他们逼迫挪威向德意志的航道布下□□,第三帝国根本不会在那时候就去入侵挪威!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所做的一切,就是在别人的国家沦陷后,把沦陷国的军队输送到他们的土地上帮助他们来抵御德意志的入侵!”
第233章 chapter 234
“请问是《施普雷河日报》的雪涅·林小姐吗?”
那是在维也纳的中央火车站。刚刚坐火车从首都柏林来到这个大型中转站的林雪涅在下车的人群渐渐散去后流露出迷茫的神情, 可是很快她就被一名提前等在了这里的上士叫住了。
林雪涅:“对, 是我。”
上士:“您接下去要坐的那班火车得穿过匈牙利去到罗马尼亚。去泰梅什堡的火车得到下午六点才发车,等到了那里, 您就得自己想办法搭车去到塞尔维亚边境处的前沿阵地了。”
林雪涅:“好的, 谢谢。”
上士:“这是您的车票, 还有六个小时, 您可以先去到附近的驿站吃一顿午餐。请跟我来,我送您过去。”
在1938年的3月,奥地利的人民选择了纳粹党,也选择了阿道夫·希特勒。自此之后,这个也说德语的国家就并入了德意志, 并成为了第三帝国的东方省。
由于这两个地方在一百多年前还曾是一个国家,对于艺术有着相近的品味,又都说德语, 因此来到维也纳并没有让林雪涅感受到她现在其实已经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家。
而在这里等待着她的接引人则更没有让她有那样的感觉。才只是两年多而已,这些奥地利的士兵们似乎已经很好地融入进了德意志帝国,也以自己从一名奥地利军人变成了一名第三帝国的军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家有三个男孩, 我排行老二,我的弟弟还只有十六岁, 但他在希特勒青年团里表现得很不错。”
在开车带林雪涅去到市区里的那家驿站的路上,这名上士和林雪涅说起了他的故事。
“那你呢?你今年几岁, 上士?”
“二十岁。”这位年轻的联络员在说出了自己的年龄后咳嗽了一声,似乎是为了掩盖自己也还只有这么年轻的尴尬感。
随后他又接着说道:“我的兄长在装甲师服役。上个月他刚刚升到少尉,这可真是不错, 妈妈高兴坏了。如果我们没有和第三帝国合并,我哥哥可能连进到装甲师的机会都不会。他大概会在步兵师待到退役都摸不到一辆军用摩托。您是从柏林来的吧?能和我说说柏林是什么样的吗?我还没去过柏林呢!”
那位负责接引林雪涅的上士带林雪涅去到的驿站原本就离火车站并不远。因而,在两人才要聊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地方。而后上士向林雪涅敬了个礼就笑着回到了他的车上。
站在驿站门外的林雪涅向着大街上望去。这座距离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都如此之近的欧洲璀璨之城里满是安详的气氛,这里看起来和平极了,并且街上的人也没有任何有关战争可能就要到来的紧张感。
那让林雪涅感到十分感慨,但很快,她就在整了整身上这套制服的衣领后走进驿站。
说这是一间军用驿站,可实际房子的内部装饰十分漂亮,走进这里就好像走进了一间酒店一样,只是这里的布局会更为紧凑一些,也不那么过分强调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反倒让进到这里的军士们感觉彼此间的距离都被拉近了不少。
在穿上这套军部下发给战地记者的制服时,林雪涅感到怪异极了。但现在,她反而要庆幸自己穿着这样的一套制服。如果不是这样,那才会让她在进入到这里的时候感到更加的怪异。
驿站的管理员热情地迎上来,问林雪涅想要些什么,林雪涅只告诉他自己想要些吃的,分量别太大,如果能在给她一杯茶的同时再给她一壶热水就再好不过了。
这些在驿站里都是很容易满足的要求,管理员在记下了要求后很快就去为林雪涅准备她想要的东西了。而此时,另外一桌有着六个军官的一行人也已经注意到了林雪涅。
军官驿站里居然来了一个女人,并且那还是个穿着军装制服的女人,这在英国就已经够不常见了,而在德国……这种情况甚至可以用罕见来形容。就好像这六个人,这还是他们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形,因而他们很快就在彼此间的几个简单的手势和眼神交流后一起起身,向林雪涅走去。
“咳咳,这位……”
这六个人很快推出了他们之中最善言辞的一个,可是这人显然才要开口就发现自己失策了!
因为他原本想要用林雪涅的军衔来称呼她的,却是人已经走到对方面前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认识对方的肩章!
“如果你是在看我的肩章,这是战地记者的肩章。”
“您是一位……战地记者?”
林雪涅微笑着点头。可是这样一来,那就很尴尬了。六个身材高大又体格强健的年轻军官站起身来走向一位坐着的女性军官,这还没什么,可如果对象变成一位记者小姐,那就会让这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军官感到很失礼了。
但是幸好,幸好这一行人可不是从没见过女人的小子,并且驿站里的工作人员此时也正好端着他们的午餐过来了。
因而他们这就顺势向林雪涅发出邀请,邀她一起去他们坐着的那张大桌子那儿一起共进午餐。对此,林雪涅欣然应允。这顿午餐吃得可真的算得上是“众星拱月”,这些年轻的军官问及林雪涅作为战地记者曾经去过哪儿,现在又打算去哪儿。
在得知林雪涅在1938年的时候就已经干起了这一行的时候,他们可惊讶极了。甚至还有一个长相格外阳光也特别男孩的一名准尉也在看着自己的同伴和林雪涅聊了好久之后惊叹道:
“可您看起来也就只有二十岁的样子,您不能在还没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去到那么危险的地方工作了吧。”
“啊,那时候我已经成年很多年了。”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林雪涅向那位准尉眨了眨眼睛。
当林雪涅和他们聊到这里的时候,这几个看起来很赶时间的尉官已经吃完了他们的午饭,并就要离开了。而在那六人中的五人先后和林雪涅说了再见并起身离开的时候,那个脸上还带着青涩稚气的准尉却是慢了几步离开,并对林雪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