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这个制度的肖校长,因为领导有方,没多久就被调走,去了县城的一所初中当校长,随着新校长的到来,这个优良传统就断掉了——倒不是新校长不支持这种模式,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都追求经济效益,大塘中学的食堂也外包了,不再是以前那种学校自己办食堂模式,老板们都在想着怎么挣钱,根本不会考虑到给贫困学生贴补的事情。
而且那些年因为教育改革的乱象,专家们给出指导意见,不要唯分数论英雄,必须让学生们快乐学习,所以改革开放以后的那几年,X县教育局为了赶时髦,也没有组织统一的考试,上边放松,下面也就更松了,没有评比的任务,大家都很快乐,学生们想学学,不想学就玩耍,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也没有人想着挖空心思给学生们开小灶辅导。
没有统考,也就没有表彰奖励优秀学生的重大举措,大塘中学的奖励机制彻底报废。
大塘中学的食堂外包以后,饭菜比原来要好一些了,老板人还算不错,心肠不黑,虽然挣钱,但也顾及到了学生,菜都是用的新鲜货,变着花样炒菜,学生们都喜欢吃食堂,说比自家的菜好吃多了。
唐建党也眼馋食堂的饭菜,可家里穷,实在是没有办法,他只能每天带饭去食堂里蒸着吃。有一天大塘中学的校长提早去食堂吃饭,无意发现蒸笼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小的陶瓷饭碗,里边有一碗米糠混合在一起的饭,饭上头只放了两片青菜叶子。
校长感到十分震惊:“这是谁的饭菜?”
“初一一个叫唐建党的学生,他家里穷,吃不起饭。”食堂的阿姨叹着气:“也是老板好心,每次让我们给他的饭上舀一点油汤浇着,吃起来有滋味一点。”
穷到米饭里还掺着糠?校长简直不敢相信,他找了唐建党来了解情况,明白了他的处境,家里穷到几乎没米下锅,当即和那个食堂老板说了一句,以后不收钱,让唐建党在学校里免费吃饭。
“一天三餐都给他免费吃,食堂里要是贴补不起来,我来贴!”
尽管校长表态说他来贴补,可食堂老板怎么也不会让他出钱——敢让校长贴补,那他下学期就别想包食堂了。
就这样,唐建党每天三餐都在学校里解决。
空着肚子走到学校,赶去学校吃点剩饭剩菜把肚子填饱,下午做了作业以后到食堂吃了晚饭再回家——晚饭他会把饭留出一半,带回家给陈春花吃。
兔子逼急了会咬人,人被逼到绝境上了肯定也会有变化,这几个月里的省吃俭用,让陈春花已经无法按捺住自己的滔天怒火,李阿珍命令她去隔壁要钱的时候,她索性不理不睬,被李阿珍骂得急了也会还口。
唐振林听着陈春花说“谁生了病谁去讨钱”那句话实在有些不舒服,那是怪他们不该活在这世上咯?他气得抓住放在躺椅旁边的拐杖,颤颤巍巍的想站起来,他想要好好的教训一下儿媳妇——看着他和李阿珍都生病了就可以肆无忌惮了不是?不教训她就不知道尊卑大小了!
可是,他摸着老半天使不上劲,一双腿颤啊颤的,就是站不起来。
陈春花站在躺椅旁边看着公公和婆婆,脸上露出了不屑一顾的神情。
以前她害怕他们,公公脾气大,动不动就喜欢打人,婆婆也一样,不仅动手而且嘴巴厉害,咒人的话可以骂上半小时不闭嘴。可现在,这两个昔日在她眼里的厉害人都蔫了,公公站不起来了,婆婆瘫痪动不了,那张厉害的嘴巴现在也哑火了,最开始出院的时候根本就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个多月总算是能说话了,可却没有以前利索,说一句话要想老半天,而且语速也很慢,一个字一个字朝外边蹦。
要不是怕唐大根责怪,陈春花真希望能让这两个老家伙躺到旁边自生自灭。
每天还要帮他们洗脸喂饭端屎端尿,过上几天还得给他们洗澡擦身子,鼻子下好像总是有一股浓浓的尿骚味——这日子真是够了!
不仅是陈春花自己觉得累,就是旺兴村的人看着也替她觉得累。林淑英不干活的空档出去串门,看着陈春花扶着公公婆婆放到外边躺椅上,心里就觉得有些悲伤,陈春花这是前辈子欠了唐家的不成,做牛做马似乎没个尽头。
“这下总算是解脱了一半。”
看到唐振林死了,林淑英挺替陈春花感到高兴,这老东西可算是死了,要不非得把陈春花折腾死。
陈春花曾经向她哭诉过,那时候唐振林身子还没这么糟糕的时候,有一次李阿珍去外边菜地里了,唐振林喊她去扶他起来,陈春花才搭了一把手,唐振林就伸手摸上了她的胸,陈春花懵了头,还没反应过来,唐振林的手又捏了一把,她气得不行,把唐振林用力推回到竹躺椅上,奔着回了自己房子。
陈春花不敢和唐大根说这事,说了也没用,第一他不会相信,第二估计他也不会反抗,可是陈春花心里憋屈得慌,总想找个贴心的人说一说。因为林淑英对她照顾得挺多,陈春花有一次没忍住,把这事告诉了林淑英。
“竟然这样无耻!”林淑英很生气:“你们干脆不要供养公婆了,让他们单独过日子。”
“大根肯定不会同意的。”陈春花耷拉着眉毛,一脸沮丧:“我要是说出去,他肯定会说这不是真的,他哪里敢和他爹娘杠。”
林淑英想了想唐大根的性子,叹了一口气:“下次那老不死的喊你过去,就当没听见,知道不?要不是他会欺负得更厉害。”
“我知道了。”
陈春花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咔嗒咔嗒”的声音响了起来,很流畅,陈春花踩着缝纫机,想到了去年陈春花跟她说到的事情,心里一阵阵恶心。
唐家做道场,她正眼都没去瞧过,唐家地坪里虽然挤满了村里人,可他们也都不是去拜祭唐振林的,大家都是想看戏班子唱戏——乡下没什么文娱活动,婚丧喜庆之类的就是大家一起快活一下的时候。
她低头踩着缝纫机,心里头不住的想着以前的事情,买猪看圈,唐家的姑娘……虽然唐大根和陈春花老实可怜,她总觉得唐家不是个适合结亲的好人家,哪怕是李阿珍也过世了,她也没法子接受唐家的姑娘做自己的儿媳妇。
“成才啊,你最近实验室里的事情还顺当不?”林淑英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儿子说着话:“实验室里有女生没有啊?是不是男生比较多?”
“妈妈,怎么可能没有女生呢?”邱成才笑了起来:“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女生吧。”
“那也有不少哪。”林淑英抬头瞄了一眼儿子:“有长得好看的没?”
“妈妈,你怎么问起这些事情来了?”邱成才有些窘迫,什么时候他妈妈也变得这样八婆了呢?
“都挺好看的。”
“真的啊?是不是念大学的女生都好看啊?”林淑英想了想,杨宁馨那娃儿,长得确实不错,莫怪儿子会喜欢她。
邱成才听着林淑英这样说,完全不知道她的意思,尴尬的笑了笑,没有接腔。
“成才,你得听你外婆的话,一门心思放到学业上,可别看到漂亮的女生就动心,现在没有什么比做学问更重要的事情,等你毕业以后再去考虑别的事情。”
林淑英一边想一边慢吞吞的踩着缝纫机,自己不好直接反对,可也得在一旁敲打敲打才行,免得他一门心思想着那个杨宁馨,还是要以学习为重,其余的事情到时候再说。
谁没有个年少无知的时候呢?就像她十六七岁时,眼里只有邱兴国,少女满怀着浪漫情怀,为了爱情留在这个小山村。
如果时光流转,经历了这么多事情的她再回到那个选择的关头,她肯定不会留在旺兴村,她会毫不犹豫跟着母亲返回上海——可世间没有后悔药,一切都已经成了过往,现在的她,只能每天踩着缝纫机咔嗒咔嗒的为别人做衣裳挣钱,而她的哥哥姐姐全在上海过着美好生活。
年纪大一些才能看清楚事情,到了大城市以后才会眼界高,林淑英不想直接去反对邱成才的感情,毕竟这时候的年轻男女,一个个都像充满气的皮球,你伸手一拍,球会反弹得更高,就如那时候的她,母亲和哥哥姐姐都反对,可她却偏偏要和他们唱反调,拍着胸脯信誓旦旦自己认定了邱兴国,以后绝不会后悔。
后悔了吗?只有她自己知道。
只是她绝对不会承认而已。
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要使一段感情无疾而终,最好的法子不是阻挠,而是顺其自然,脆弱的感情禁不住时间的洗礼,会随着光阴荏苒渐渐逝去它的灿灿光华,直到变成一片灰色。
邱成才并不知道林淑英的打算,他只是含糊的应了一句:“妈妈,我知道该怎样做,您别担心,我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会让您和外婆失望的。”
林淑英点了点头,望着邱成才微笑起来。
毕竟儿子还是很听话的。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宁馨!”
转过看过去,就见着段大鹏朝她跑了过来:“吉他社今晚排练,你去不去?”
杨宁馨摇了摇头:“今天没时间,我还有一个翻译的任务。”
段大鹏看了她一眼:“好吧,那你记得有时间就过来。”
杨宁馨笑了笑:“好。”
因为吉他是流行时尚,复旦大学的吉他社招了太多的人,杨宁馨原以为在吉他社里能遇到水准比较高的,向他们讨教,从而能学一些实用的吉他弹奏技巧。
然而,当她加入吉他社以后,她发现她错了。
吉他社有上百个人参加,然而真正能弹几支曲子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买了吉他来学习的,杨宁馨在吉他社里,都算得上是佼佼者,不少人拉着她求教如何弹奏吉他。
每次吉他社户外活动,草坪里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叮叮咚咚的声音此起彼伏,走近一听简直是杂音绕树,叶片都一阵狂颤。杨宁馨买了个吉他,可坐在这一堆人里,她却没有弹吉他的欲望,还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好好弹一曲。
段大鹏是吉他社的副社长,在这一堆刚入门的菜鸟里,他算得上是一个高手了,能弹上好几支曲子,轮指的功夫了得,有些女生最喜欢看他弹吉他,看着他的手指捻着琴弦,仿佛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长相普通的段大鹏,在这时候看起来好像有了点艺术家的气质,全身充满着迷一般的气息。
杨宁馨觉得很奇怪,像杜小娇和徐菁菁这样势力的人,怎么会对段大鹏表现得这样热情。
难道是因为他的身份?班长,吉他社的副社长……这两个职务,应该不至于让徐菁菁一见到他就笑得花枝乱颤,目光总在他身上缠绵。
徐菁菁眼光挺高的,班上曾经有男生向她示好,可她都断然拒绝了,在宿舍里和杜小娇抱怨:“也不自己看看是啥模样,这么莽莽撞撞的就给阿拉写信。”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傲慢,一副眼高于顶的模样。
实话实说,徐菁菁算得上是个美人,个子比杜小娇高了不少,虽然不及钱文文,可对于南方女子来说,她这个高度足以让她在上海女性里婷婷袅袅。她皮肤白,一张脸微微有些圆两颊丰满然而下巴却有些尖,按着一些老上海人的说法,这是最讨喜的糯团子脸,漂亮又有福气。
青春美丽是女孩骄傲的资本,徐菁菁因此特别挑剔,能入她的眼的男生,要么是帅,要么是身份地位高。
段大鹏略胖,虽然说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可杨宁馨暂时还没看出他有什么潜力,感觉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比第一个学期更胖了些。像他这种长相,按道理来说,徐菁菁不该会感兴趣,可是她总是喜欢缠着段大鹏,为了和他更亲近,她甚至申请进了吉他社——说实在话,徐菁菁天生的音盲,她让卢娟丽教弹吉他,卢娟丽耐心的教了好些天,可她还是连对应的音都弄不清楚。后来她借口卢娟丽不会教,就缠上了段大鹏,每次吉他社搞活动,她就紧紧的粘住了段大鹏。
这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嘛,杨宁馨冷眼瞧着徐菁菁的一举一动,总觉得她的目标是段大鹏,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却让杨宁馨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可能……是段大鹏家底丰厚?
想来想去也就这个可能性了,否则她还找不出别的原因。
回到宿舍,杨宁馨坐了下来,把那一叠手写的论文稿件开始进行校对。
这是邱成才和学长方谨禹的论文,董熹瑜准备把这篇论文推荐到美国一家自然科学杂志去发表,主体内容已经差不多完成,只有一些小细节还要修正,为了节约时间,杨宁馨着手进行翻译。
这个年代写论文全凭手写,着实不容易,方谨禹和邱成才共同协作,两人各自誊写了一份,邱成才这一份交给了杨宁馨,让她帮着翻译兼校对。
这可是一件大事,而且现在已经五月中旬,离方谨禹毕业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论文需得尽快翻译完成,用加急件寄去美国,最多给他们留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方谨禹几次拜托过杨宁馨,请她尽快完成翻译工作,杨宁馨知道他要得急,也想替邱成才出一点力,所以这个月开始已经放弃了不少文娱时间,把精力花在了翻译上。
说实在话,前世她自己的论文都没有这样上心过,翻译什么的,都是随随便便完成的——反正只是走走过场,又没有打算弄到国外的期刊去发表。
然而这篇文章的性质不一样,第一,是要向国外期刊投稿,第二,这代表了中国正在进步的科研水平,可不能让外国人看轻了崛起的中国,为了这两个理由,杨宁馨决定要尽力而为。
回到宿舍,没有人,静悄悄的一片,杨宁馨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她可以不受打扰的进行自己的翻译工作了。
坐在桌子旁边,用钥匙把抽屉打开,她吃了一惊。
抽屉里湿漉漉的。
她的论文翻译稿!杨宁馨赶紧把那几张信纸抢了出来。
信纸粘在一起,湿哒哒的一堆,她没办法把这一堆纸分开,而且最上边那一张,明显的已经被湿透,字迹模糊成一团。
她往书桌看了过去,这才发现桌面也是湿漉漉的,好像是谁把茶盏打翻,水沿着桌面的那条缝隙流到书桌里。
谁干的?
她书桌上没有放茶杯,这么多水,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要是不小心,绝对不会漏这么多进去——而且,谁会坐在她书桌旁边看书呢?这绝对是有预谋的!
杨宁馨拿着那叠信纸甩了甩,水滴滴答答的朝下边滴,她看了看窗户,外边阳光正好,她把信纸展开,从里边开始,一张一张的把信纸揭下来,贴在窗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