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云瑶觉得自己的肚子根本也瞒不住,索性直接对康熙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康熙也对云瑶大得有些不正常的肚子担心,所以连忙让太医细细诊断了一番。
云瑶状似惊喜的问道:“御医说的可是真的?前几次请平安脉的时候,太医并未说本宫怀的是双胎!”
御医闻言一愣,又看见康熙的表情也变了,便连忙说道:“禀昭嫔娘娘,您这一胎臣只在刚刚查出您有孕的时候诊过脉,其他同僚为何没有诊出,臣并不清楚!”
赵御医又不是傻子,虽说他不知道为何之前没有人诊断出来昭嫔的脉象,但死道友不死贫道,赵御医自然要把这份责任给推出去,以免被别人当成替死鬼。
在赵御医说完之后,康熙脸上的喜色也收敛了许多,对于赵御医的话康熙自然是相信的,不过之前几个太医都没有诊断出昭嫔的脉象,这在康熙心里也埋了一根刺。毕竟这是大喜的日子,康熙暂时不想扫兴。
所以在御医说完话之后,康熙便打发他下去了。
康熙对于云瑶未出生的孩子可谓是十分期待,如今骤闻云瑶腹中有两个孩子,让康熙十分欣喜。
康熙正在兀自欣喜,转眼间便看见云瑶脸上竟然带着一股轻愁,便有些担心的问道:“爱妃是哪里不舒服吗?”
云瑶闻言有些犹豫的说道:“皇上,您不担心臣妾腹中会生下一模一样的双生子吗?”
康熙闻言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道:“双生子有哪里不好?朕为何要担心?”
云瑶见康熙一脸迷惑的样子,也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在康熙好奇的目光之下,云瑶还是把自己的理由给说了出来。
“皇上,臣妾听说宫里都讲究双生子不详!”云瑶忐忑不安的说道!
康熙闻言彻底懵了,十分凝重的看着云瑶问道:“什么双生子不详,朕怎么没有听说过?哪里传的谣言?”
云瑶这回是真的彻底蒙了,看着康熙问道:“难道没有这种说法吗?”
说实话,这次云瑶是为了要试探一下康熙对于她的想法,对于双生子不详的传闻云瑶一直以为是真的,毕竟云瑶虽然有一世在大清的记忆,但实际上因为云瑶在那一世前十几年无忧无虑,后边半辈子一直待在深宫中,因此云瑶对于其他的事都是比较懵懂的。
此时云瑶也终于想起自己心里有双生子不详这种印象,是因为在现代的两世里受到了很多电视剧的影响,而且看面前康熙脸上的表情之后,云瑶终于知道,自己陷入了多大的误区。
因此云瑶在听到康熙问她是何人传此谣言的时候,感觉脸上发烧,十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康熙见状有些着急,以为云瑶是因为什么而伤心,所以才低头落泪,连忙追问道:“爱妃?”
云瑶见康熙一脸誓不罢休要知道的样子,只能说道:“臣妾是从话本子上边看到的,不是旁人说的!”
康熙闻言先是十分惊讶的看了云瑶两眼,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朕原本以为爱妃是一个才女,没想到爱妃竟然还会看那些话本子?”
云瑶闻言横了康熙一眼,有些不满的说道:“瞧皇上说的,臣妾哪里看不得了?”
康熙闻言只能止住笑意,但嘴角还是翘着,说道:“爱妃当然看得,朕还以为爱妃家教甚严呢?”
云瑶闻言却是笑道:“皇上,这可是您想错了,臣妾额娘对臣妾看那些话本子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只要不沉迷其中便好,当然臣妾额娘更希望臣妾懂得辨别其中的人情世故,这也是臣妾额娘得知臣妾看话本子之后给臣妾布置的课业,让臣妾给额娘说自己的感悟。”
康熙闻言是真的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真不愧是图海的妹妹,行事竟是如此不拘一格!”
云瑶见康熙语气里并不是特别欣赏马佳氏这种行为,连忙辩解道:“皇上可是不相信?在读西厢记的时候,臣妾就觉得那红娘用心不轨,那崔莺莺的形象也不过是穷酸书生臆想出来的,额娘也让臣妾不要相信其中情节,让臣妾当个消遣看看便好,还说这多是著作人的主观臆断,实在是当不得真。”
康熙闻言有些好笑的说道:“那写着西厢记的人可是大才子元稹,你倒好,竟是将他当做穷酸书生?”
云瑶闻言却是不满的说道:“元稹就算是大才子,也不过是一个伪君子罢了,他将自己两小无猜的青梅写进书中,以纪念自己当初错过之事,却在言语间还对崔莺莺十分鄙视,让世人鄙视。这崔莺莺的原型若是地下有知,估计恨不得从来没见过他!”
康熙对于云瑶的歪理也是哭笑不得,说道:“朕辩不过你,不过,这个所谓双生子不祥的事情?”
云瑶在听见康熙又提起这件事,羞得抬不起头,说道:“臣妾知道错了,皇上就不要再说了!”
康熙见状也哈哈大笑,揭过此事。
第三百零二章 决意立后
康熙再回到乾清宫之后,一时不能集中心思,想着先前云瑶的态度不由沉思起来。
刚才康熙也能看出云瑶是故意试探于他,本来康熙一开始还是有些不悦的,毕竟康熙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耍什么小聪明,但后来云瑶在说到双生子不祥的传闻的时候,康熙很明显的感受到云瑶心中的恐惧,所以康熙的心一下子软了。
康熙面对云瑶一腔的慈母之心,也就忽略了云瑶的试探。甚至还好生的安慰了云瑶一番。不过康熙却还是能感觉到云瑶心里隐藏的不安。对此,康熙有些不知该如何安慰云瑶才好。
康熙起身烦躁的在书房走来走去,梁九功见状也知道康熙心情不好,而且刚才的事情梁九功也看见了,以为康熙是因为昭嫔的试探而不悦。
但梁九功也知道怀着双胎的云瑶在康熙心里估计是一个香饽饽,所以便有心卖云瑶一个好,说道:“皇上,奴才看着昭嫔娘娘也是担心罢了,并非是有意冒犯皇上您的!”
康熙听见梁九功的劝解,一瞬间有些愣神,然后才又反应过来梁九功是会错意了,不过康熙并未纠正梁九功的想法,反而看了梁九功一眼,说道:“你把最近朕看的史记一书拿来!”
梁九功见康熙面无表情,一下子看不出来康熙的意思的什么,不过对于康熙的命令,梁九功还是反应很快的,连忙应了一声之后,又转身从书架上把史记拿到了康熙身边。
康熙坐在位子上,从梁九功手中接过史记一书,准备压下心里的烦躁继续看书。
不过康熙随手一翻,翻到上次他读到的《史记·殷本纪第三》,第一句话便让康熙愣了神!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句话的意思是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地位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因为谥法上“纣”表示残义损善。
康熙看到这句话想到的并不是印象中的对商纣王暴君形象的反思,引以为戒。而是想到了另外一层。
康熙知道微子启与帝辛其实乃是同母所生,只不过在生下微子启的时候,其母仍然是妾妃,所以微子启明明是长子,却没有继承权,但帝辛不同,他乃是其母被封为正后之后,才出生的,就是因为这一点,帝辛登上了王位。
康熙看到这心里升起了一股忧虑的心情。原因无他,虽说如今并不想商朝时那样对继承权有严格的规定,就连康熙本人也是庶子出身,但此时康熙却愣是想到了云瑶腹中那个未曾出生的皇子。
当然康熙对于双生子并无什么忌讳,而且康熙另有一层更深的顾虑,昭嫔身子虽然不差,但康熙仍担心孩子会夭折。所以康熙宁愿会有两个儿子,说句不恰当的,就算其中一个孩子夭折,还有另外一个呢。
当然这层考虑康熙并未给任何人说过,毕竟担心孩子夭折这种事,康熙也不好说出口,即使如今除了承钴之外,已经有了两个阿哥降生,但康熙总担心孩子会不会那一天便夭折了,所以在面对云瑶的双胎才更是盼望着会是两个阿哥。
康熙在读到这一篇史记的时候,忽然想到若是将来云瑶在被立为皇后之前生下的阿哥以及云瑶成为皇后再生出一个阿哥的话,如果两个孩子一起争皇位的话,会不会有人借用这个理由攻击云瑶目前腹中的这个孩子呢?
康熙可以肯定自己以后不会再对任何一个孩子有这样大的期待,哪怕孩子将来没影的的同母兄弟,康熙都不愿意让其压在这个孩子头上,因此康熙有些坐立不安。
虽然康熙知道,这可能只是自己的杞人忧天,但他不愿意放过任何对这个孩子有危害的事情,所以康熙瞬间有了一个念头,那就是立后!
想到这康熙就彻底坐不住了,起身合上书本,便对梁九功说道:“你速去宫外传召图海过来,就说朕有事相商。”
梁九功看见康熙不过是翻开书本之后便一直愣着神,结果过了一会儿就忽然要找图海议事,这让梁九功猛地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过梁九功到底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连忙应道:“是,皇上,奴才这就去!”
康熙在梁九功离开之后,召来一个小太监让其笔墨伺候,不一会儿,康熙便文思泉涌的把立后圣旨给写好了,满意的看了看这封圣旨,康熙便有些焦急的等着图海的前来。
等到图海随着梁九功过来的时候,还有些纳闷为何康熙忽然传召,但见到康熙之后,康熙的第一句话便让图海愣了神。
“爱卿,朕现在要立昭嫔为后!”康熙毫不犹豫的说道。
图海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疑惑的说道:“皇上,您之前不是决定好了吗?要在昭嫔娘娘生出皇嗣之后才下旨立后,以免让朝臣们不同意!”
图海说的正是之前和康熙商议过的,因为之前康熙担心云瑶旁支的身份会让那些自诩满洲血脉的重臣们反对云瑶上位,所以准备让云瑶生下皇子之后,再由康熙立后,这样一来,在子嗣的前提下,康熙更有把握让云瑶立后之事成功。
其实说起来图海对于康熙这个决定是有些不满意的,毕竟就连医术再高的大夫也不能百分百的确定子嗣的性别,所以图海一直担心云瑶会生下一个女儿,这样一来,云瑶想要上位的可能性就变得更小。
不过当时是康熙定下这个决定,所以图海只能把自己的不满意放在心里。
不过遇到眼前康熙扔给他的‘惊喜’,图海还是决定谨慎行事,脸上露出迟疑。
在康熙看来,此时图海表情上似乎对他这个决定并不怎么满意。
图海的迟疑在康熙看来是顾念大局以及忠君的表现,毕竟云瑶是图海的外甥女,图海没有第一时间同意,反而露出迟疑的态度,让康熙心里十分慰贴。
康熙虽然满意图海的态度,但也没有继续让图海推辞,反而一言定乾坤的说道:“朕意已决,爱卿让礼部快些布置吧!”
图海见此也没有继续推辞,毕竟那样就显得他太虚伪了,直接接过康熙写好的圣旨之后谢恩。
而且在看见康熙早已备好圣旨的时候,图海心里更加高兴,因为这意味着皇上的态度,所以出了宫的图海脸上更是喜气洋洋,让众多看见这景象的人都各有思量。
第三百零三章 后续动静
宫里的消息传得向来很快,所以才不过一会儿,康熙要立云瑶为后的消息传得宫内宫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
某些人并不知道康熙与图海具体的对话,只是看见图海一进宫之后,皇上便要立后,以为是图海使康熙下了决定。所以这些人心里顿时觉得图海是昏了头了。
与图海敌对的人自然是幸灾乐祸,但其他与图海是盟友的人却是急了,就好比如今在图海的帮助下留在京中的范承谟。
范承谟根本没有顾忌别人的视线,直接在知道消息后跑到了礼部。所以等图海从宫中回来正好看见了等在门口的范承谟。
范承谟焦急的样子让图海有些诧异,还没有开口问他为何在这待着,范承谟就急急忙忙的拉着图海走到了一旁,焦急的问道:“大人,皇上要立昭嫔娘娘为后的消息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