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当然,这是题外话。
  打定了建立学说的主意,杜锦宁便对陆九渊三人道:“咱们每人再写两篇文章,加上以前的文章,数量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你们直接把文章交到庄掌柜那里就行,印出来之后直接放到书铺里售卖。现在咱们书铺的流量不错,让伙计们推销一下,还是有人买的。”
  三人中史修是想得最多的。他问道:“要不要叫人帮写个序?”
  “要的要的。”陆九渊是个十分懂得变通的人,现成的东风他可舍不得不借,“冯学正就是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有他张目,咱们的书就不那么容易被人抨击。”
  彭士诚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一致将目光投到了杜锦宁身上,等着她拿主意。
  想当初,三人去桂省,是想把杜锦宁收入麾下的。毕竟杜锦宁身份地位低,年纪小,在他们看来,能拜他们为师已是杜锦宁的幸运。
  可杜锦宁不光拒绝了拜他们为师,还对他们爱搭不理,自顾自地从府学里退学,转到南麓书院念书,弄得他们一路像跟屁虫似的,也灰溜溜地从府学辞职,跟到了南麓书院任教。
  谁叫杜锦宁所提出的理论更明晰、更高明也更有深度呢?
  那个时候,他们已把杜锦宁当作合作者,而不再是把他当作学生。
  可当杜锦宁跟祁元道论学一役后,四人的地位又隐隐发生了变化,三人对杜锦宁的态度更平等起来,隐隐带着些尊敬。不过三人终是有身份地位的,仍然保持着自己身为学者的尊严。
  杜锦宁也不管他们。无论他们想把她收为跟随者,还是合作者,或是摆在平等地位,她对他们都总是淡淡的,不大搭理。
  想谈论心学?没空,小子要念书考科举呢。
  什么?科举没有空谈重要?哦,你不是这个意思啊?那就好。
  基于以上对话,陆九渊三人不光不敢多打扰杜锦宁,还要帮她看文章,以期杜锦宁能一举考上进士。否则,杜锦宁要是花上十年二十年的功夫考进士,他们都怕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
  而当杜锦宁考上进士,做了状元,进了翰林院,又通过冯学正安排三人进了四书学里做了夫子后,四人小团体内部地位又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杜锦宁已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小团体的领袖。
  所以此时三人提出意见后,都看向了杜锦宁,由她来定夺。
  杜锦宁点了点头,也赞成他们的意见:“这个主意不错,那就由三位先生去跟冯学正谈一谈。”
  一听由他们去谈,三人心里就打鼓了。
  倒不是他们怕冯学正,而是怕请不来冯学正写序。
  彭士诚道:“我们去请倒没问题,不过冯学正怕是不会给面子,因为他的学术主张跟咱们不大一样。”
  杜锦宁笑了起来:“你们可以跟他说,他在序中写什么都没关系,就是反对我们、骂我们都可以,我们可以把他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印在书的扉页里刊行。”
  “这、这怎么行?”三人大惊。
  要是这样,他们的理论还没翻起一点浪花呢,就被冯季康扑灭了。冯季康身为太学的学正,在儒学界里可是有极高地位的,朝庭大部分官员都是从太学毕业的,可都算是他的学生。
  “有什么不行?灯不点不亮,理不辩不明。咱们提出一个新学说,就不要怕别人抨击。越是争论得厉害,咱们的学说就越深入人心。开坛讲学,目的不就在此吗?”杜锦宁道。
  见三人脸上尤有犹疑,杜锦宁道:“你们换个角度想:如果咱们发行的著作没人买没人看,那它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可让冯学正写了序,到时候我可以让书铺的伙计说这是冯学正反对的学说。但反对还给它写了序,这就会引起读书人的好奇,从而买来一探究竟。等他们看了之后,必会有一部分人赞同有一部分人反对。这时候咱们再开坛讲学,赞同的要去听一听,不赞同的要去驳一驳,热闹有了,人气不缺,那咱们的影响力不就大了吗?”
  她拿起茶杯,轻啜一口,微笑道:“到那时候,我还有后招,保管将咱们的学说宣扬得更有影响力。”
  “什么后招,什么后招?”彭士诚急急问道。
  “就是,有什么后招,赶紧说,别卖关子。”陆九渊正听得起劲呢,杜锦宁就戛然而止,还卖上了关子,他简直想把这小子抓起来打一顿关小黑屋里。
  杜锦宁放下茶杯:“讲学结束后,咱们可以找几个人,让他们写文章来骂咱们,咱们再骂回去,将他们一一驳倒。最好是把大宋最有名的那几个大儒都拉下水,拖入论战中来,到那时候,嘿嘿嘿……”
  要是齐伯昆在这里,必然跟杜锦宁这只小狐狸相视一眼,然后一起奸笑。
  可陆九渊三人可是正经儒家学者,性子再老实不过了,甚至有些迂腐,否则也不会被杜锦宁忽悠好几年,老老实实地跟在杜锦宁屁股后头转悠。此时饶是最有脑子的史修,都被杜锦宁这臭不要脸的奸计惊得目瞪口呆了,都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表达自己的复杂心情。
  儒术,还可以买人来反驳?学者,还可以这样出名?这这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世界观!
  好半晌,陆九渊才满脸纠结地道:“锦宁,咱们这样,是不是不好?人家大儒,都是写了文章宣扬自己的观点,等慢慢深入人心后,朝拜跟随者自会云集。毕竟读书人有自己的清高与风骨,哪有像这样……”
  说到这里,他停住了,实在是想不出恰当的措辞来形容杜锦宁描述的做法。说得太不堪,又怕杜锦宁不高兴。
 
 
第681章 抽丝剥茧
  “怎么不好?”杜锦宁扬眉,“咱们的圣人孔子,还坐着牛车到处去宣扬自己的学说呢,也没见坐在家里,等着朝者自来。要是孔子都像你们一样坐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馅饼,天下读书人信奉的就不是儒学,而是法学、阴阳学了。”
  “……”
  三人被她这么一说,都陷入了沉默。
  杜锦宁这话说得好有道理怎么破?竟无力反驳。
  杜锦宁见三人被她成功的忽悠瘸了,直接拍板道:“行了,就这样吧。你们回去写文章,我也要趁着今天沐休有时间,把两篇文章的大致思想想明白。到时候政事一忙,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她是政客,又不是迂腐的文人学者,正深陷危险之中需要出名自救,哪能慢腾腾地等着“朝者自来”?自然是什么手段能快速出名就用什么手段。
  君不见,后世那些娱乐圈的人想要快速走红,都用的这个法子吗?先自黑,再洗白;再让人抹黑,再洗白。如此黑白交错之下,几个来回,就红了。只要有实力洗得白,末了绝对红艳艳的看不到一点黑。
  这叫炒作。
  尔等凡人,怎么会懂?
  陆九渊三人都一脸梦幻的表情离开后,杜锦宁就开始纠结起写的文章来。
  当初写心学理论,是因为在考场上猜到此陆九渊就是历史上那个心学学者陆九渊,为了投其所好、压倒祁思煜,权宜之下这才写的心学理论。后来陆九渊三人跟随而来,她又存了私心,便没有暴露自己并不是心学理论信奉者的事实。
  什么是心学?说白一点就是唯心主义。而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社会主义好青年,杜锦宁怎么会信奉唯心主义呢?那自然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虽说宋明清许多哲学大家,都是先信奉一种,然后再转其他理论。比如周敦颐,就是先提倡心学后提倡理学,但人家有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过度改变。
  她这还没把心学倡导开呢,就忽然改弦易张,信奉起理学来了,莫不要被陆九渊三人打死哩。
  所以,她现在纠结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摸着下巴想了好一会儿,她决定打个擦边球,用王阳明的理论。王阳明虽也是心学,但心学发展到他那里,已经开始转化了。
  反正现在哲学还是一个处女地,大家都还在摸索阶段。她又不是真做学问,儒学大师的地位全靠忽悠,那她就先忽悠一波再说吧,只要自圆其说就不怕。因为哲学从来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如何解释。
  打定主意,杜锦宁就沉下心来,开始写起文章来。
  她写文章向来是个快枪手。只要确定了中心思想,文章写起来十分迅速。一个下午加晚上半个时辰的功夫,她已把两篇文章写出来了。
  她把姚书棋叫来,把两篇修改并誊抄好的文章交给他,叫他明日送去给陆九渊,自己洗洗就睡了。
  可灯一熄,她就发现不对劲了。她的感官向来敏锐,她怎么觉得有人在偷窥她呢?
  这种感觉很不好,让她想起了当初赵昶去桂省时,她跟齐慕远从书院里回来,一走进巷子里,那种寒气从背脊一直窜上后脑的凉飕飕的感受。
  莫不是世家派人来暗杀她了?
  这想法一起,她就躺不住了,坐起身来在枕头下面掏出一把匕首握在手里。拿出匕首手,她的手伸到床头的机关上,心里就犹豫起来。
  她向来未雨绸缪,当初在买这处宅子的时候,就让秦老六偷偷请了个机关高手,在她的卧室和书房里都设了机关。她只要把手里的机关一按,床板就会自动翻个个儿,她掉入密室中,而另一面的床板上仍会有铺得好好的被褥等物,让人看不出端倪。
  以她的性子,自然不会设一个被人瓮中捉鳖的密室。她的密室是有地道的,可以通向好几个出口。而这些地道还有暗器,她走过后只要一开启机关,后面再走的人就要被暗算。
  不过,这都是她保命的最后手段。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使出来,暴露在别人面前。
  在脑子里迅速把当前的局势思索了一遍,她又摇了摇头。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她今天跟齐伯昆说的这句话,正是她信奉的处世圭臬。也因此,她处处谋划,谨慎小心,不把自己陷入太危险的境地。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她也是觉得可行,又做了种种防范,才去参与。并不是一味图侥幸。
  所以今天跟齐伯昆所说的那些话,她虽绕了个弯子,不自己出面,但她是觉得这样的提议并没有触及世家的利益——如果她提出一条鞭法或是其他针对世家的税收改革方案,那才是找死呢。
  既不触及他们的利益,世家又因沈郎中之事才惹了赵晤不高兴,短时间内绝对不会对她再次出手,以招来赵晤的大力镇压。
  赵晤手里有兵权,真惹得他动了真怒,拿一两个世家来做儆猴的鸡,世家也只能缩头乌龟。他们要对她做什么,也只会像沈郎中事件那样,使些阴谋诡计。
  所以,窥视她的应该不会是世家。
  那么,除了世家,会是谁呢?她虽跟一些人结怨,但那些人最多在她科举或是仕途上使些绊子,绝对不会在她成为翰林院修撰后,在皇上眼皮子底下刺杀她。要杀她,早在她还没中进士之前就应该杀她了。
  所以祁家等跟她有怨的也排除了。
  既不是与她有怨的人,那就是对她好奇的人了。
  而且能派出这种高手的,除了世家,就是皇上。
  抽丝剥茧之后,答案呼之欲出。
  这么一想,她就放松下来,伸到暗道开关处的手缩了回来。
  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下赵晤的用意,怎么想她都觉得赵晤没必要对她有什么怀疑。毕竟她来历再清白不过了,齐伯昆从她十岁起就看着她长大,即便她多智近妖,齐伯昆处也有合理的解释。所以赵晤监视她,是好意吧?
  这是来保护她,不让她被世家所暗杀的?
  这么一想,她就有些啼笑皆非,紧绷的心弦也随之放松下来。
  不过保险起见,她并没有把手中的匕首放下来。而且,那一晚都十分警觉。
  一夜无事。
 
 
第682章 你是唯一
  第二天杜锦宁醒来,闭着眼睛感受了一番,发现昨晚让她背脊发凉的感觉竟然消失了。她愣了一愣这才从床上坐了起来,沉思良久,她将手里的匕首放回了原处。
  她养着张松涛、周澄这些护院不是吃素的,她与陈氏所住的院子,是他们保护、视察的重点。就算那些御卫功夫高深,不会轻易让她的护院发现,但他们还是不敢大白天呆在她的屋顶上。所以,他们要不就直接离开了,要不就转移到了她院子外面的大树上。
  知道这些人对她没有歹意,她决定先不打草惊蛇。
  起身穿衣,洗漱完毕后,她跟往常一样开始跑步练拳。
  以前跑步练拳手出了汗,她总要沐浴一番,这才吃早餐上班的。不过今天被监视,尽管觉得那些人已撤得比较远了,她仍不敢掉以轻心,只拧了一把毛巾,躲到床上去擦拭了一番。
  其实她这屋子是装了藻井的,也就是饰有画了彩画的天花板,跟现代的吊顶十分类似,根本不怕别人偷看。洗澡房的墙壁及屋顶更是特别制作过。
  其实古代富贵人家,都会在屋顶上按藻井,以显示富丽堂皇和防灰尘掉落,同时屋子也没显得那么空旷。像那种电视、里动不动就掀人家屋顶的瓦片来偷窥别人的举动,其实是不存在的。
  而且当初因为京城形式复杂,她在买了这座宅子放家具时,特意叫家具坊搬了一张拔步床进来。这拔步床跟一座小屋子一般,帐子一放,十分私密——这个时候的帐子,可不是现代的那种透明的蚊帐。虽也用纱制,但因工艺问题,这时候的纱可没有那般透明轻薄,更何况杜锦宁为了私密性,特地用了不透明的青色厚纱所制。就算人站在床前,都看不清床上的人在干什么。
  有不轻易放人进来的院子,有建筑严密的墙壁及屋顶,再加上这个拔步床,可谓是三重保险。但杜锦宁做事向来谨慎,平时就十分注意,现在知道有人监视自己,她就更加小心了。
  擦过身,她就拉了拉铃铛——这个铃铛也是她特意叫人做的,直接通往离小院半米远的青木所住的小屋。铃一响,青木便送了早餐进来,杜锦宁吃过早餐,看看时辰差不多了,准点出门上马车去了宫里。
  “咦。”齐慕远第一时间就发现她有些萎靡不振。等姚荣观进了屋子后,他就进到杜锦宁屋子来,问道:“昨晚发生什么事了?怎的没睡好?”
  进了皇宫,杜锦宁觉得那偷窥的人应该不会紧跟着她了,因此说话便不再那么小心。
  她正打算向齐慕远求救呢,直接低声道:“我感觉有人跟踪我。”
  齐慕远惊诧,旋即皱眉:“是谁?”
  杜锦宁明白他的意思,回道:“我怀疑是皇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