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
  当年死的都是庄户人家,无权无钱,求告无门后便偃旗息鼓。他们住的地方又散,想要通知他们,并让他们照这个时辰一齐到这里来喊冤,谈何容易?偏生京中大理寺的官员来的十分突兀,便是连手眼通天的曹鸿寿都没得到消息。现如今曹鸿寿一被抓,这些人就披麻戴孝的堵上门来,这件事一看就十分诡异,无端地让人心头发寒。
  “杜大人太厉害了,这是没给曹大人和汪大人留活路啊……”一个官员声音发颤地喃喃道。
  没有人笑话他,其他人一个个呆立在那里,冷汗直冒。
  挥挥手就让大理寺的人来抓曹鸿寿和汪玉贵;有心机有预谋早把曹鸿寿和汪玉贵查了个底朝天。对这个后台强硬、心狠手辣的人,他们早前干了什么?给人冷脸,各种冷嘲热讽……
  “我……”工部曹吏余怀谷咽了咽干涩的喉咙,“我不大舒坦。马大人我请个假,回去抓副药吃吃,下午我再过来。”
  说着,他朝马剑拱了拱手,看看大理寺的那两个官员被一群妇孺围住,无暇顾及这边,他沿着墙便溜了出去。
  另一个头脑机灵的官员眼珠子转了转,对马剑道:“马大人,坊间的税要收了,在下今天本要去坊间的,现在先过去了。”
  马剑满脸懵逼。
  他到润州来做同知,当初的待遇就跟杜锦宁一样,后来他向曹鸿寿稍微妥协,这才能在州衙呆下去。但因为做不到汪玉贵那样,他平时来去都被当成隐形人。衙门里这些胥吏没一个是把他放在眼里的。他管着捕盗等事宜,平时下命令,也没几人能理他。
  现在,胥吏们倒是一个个叫着“马大人”,对他作揖行礼,把他当成真正的长官、从六品的朝庭官员一般敬着了。只是,怎么一个个的全是请假外出?
  那他要不要阻止?
  曹鸿寿和汪玉贵被抓走了,杜锦宁不在衙门里,现在衙门里最大的官就是他马剑了。他要是放了这些人走,上头追查下来,他岂不是要负责任?大理寺的官员还在衙门门口呢,看到自己放这些人走,他们会不会转过头来抓自己?
  可他要是不同意离开,这些人怕也不会听自己的吧?
  马剑性格软弱,这两年也被曹鸿寿等人欺负得狠了。这时候即便衙门里只剩了他最大,胥吏们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只不过拿他来做个挡箭牌。以后有人查下来,或是事后杜大人来怪罪,大家就说是向马剑告了假的。
  所以大家也就是告之一声,并不需要马剑同意,还没等他说话呢,该走的人就走去老远了。
  看着余怀谷离开,曹鸿寿的副官钟典史想了一想,似终于下了决心一般,也对马剑道:“我要去巡视耕地,今天要出城去。”
  “哎哎,钟典史……”马剑想唤住钟典史,可钟典史跟没听见一般,直接进了衙门。衙门里有一道后门,平时曹鸿寿与汪玉贵有什么不方便从正门出入时——比如正门被喊冤的人堵住时,他们就会从后门溜走。
  当然,那道门,一般的胥吏是不许使用的。
  一下子走了三个,剩下的那些头脑灵活的,这会子也醒过神来了,赶紧也指着一件事溜号,最后衙门门口,就只剩了马剑和工部那位老胥吏,以及几个地位极低的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吏和差衙。
  工部那位老胥吏摇摇头,苦笑一声,跟马剑拱拱手:“马大人,小人进去办事了。”说着,转身进了衙门,
  临走前,他喝斥几位小吏和差衙道:“你们还不进去老老实实做事?不管谁来做知州,都需要老实做事的人。想那些歪门斜道没用,老实勤快方是正理。”
  见得小吏和差衙也进了门,看看门口似乎只剩自己一个了,马剑赶紧也进了衙门。
  钟典史从后门出去,上了马车,这才想起自己并不知道杜锦宁住在哪里,赶紧问自己的小厮道:“可知杜大人住在哪儿?”
  小厮惶恐地摇摇头。
  曹鸿寿倒台,钟典史地位堪忧,他生怕主子把气撒到他头上。
  果然,钟典史劈头盖脸地把他臭骂了一通,吼道:“去问,还要我告诉你怎么做不成?”
  钟家小厮只得下了马车,飞快地朝外面跑去,心里想:新来的杜同知住在哪里,一般老百姓怎么会知晓?这是要到哪里去问路?
  想到这里,他心下又埋怨:好歹是个同知,老爷作为典史,不应该老早就派人将杜同知的住处打听清楚么?非得现在逼迫他这个小厮。
  跑出那条巷子,小厮眼尖地看到余怀谷余典吏拦了一辆骡车,并给车夫报了一个地名
 
 
第734章 等着秋后算账吧
  钟典史是曹鸿寿的副手,整个衙门里的情况他都必须知道。小厮一直跟在他身边,钟典史知道的事,他自然也知道。
  一听这个地名,他就知道这并不是衙门里任何一个人的地址,更不是余怀谷的住址——余怀谷不过是个小吏,家中不富裕,子女又多,他在衙门里获得的薪水仅够养活一家人,住的也是一处不大的老宅。
  眼见得余怀谷上了骡车,小厮立刻转身往回跑,正遇上钟典史的马车出来。
  他连忙跳上车,指着前面的骡车对车夫道“跟着那辆车。”
  钟典史皱眉问道“那车里坐的是谁?”总不会是杜锦宁吧。
  “是工部的余典吏。杜大人是他的主管上司,刚小人听他报了个地名,在西青湖畔,那里应该就是杜大人的住处了。”小厮道。
  钟典史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原先给了杜锦宁许多难堪,一会儿见了面,肯定不愉快,没准杜锦宁会把这份难堪加倍还给他。要是余典吏这些下属在场,那他的面子往哪儿搁?
  可余怀谷都去了,他要是不去,要是杜锦宁误会他没有城意,直接撸了他的官职去怎么办?他连曹鸿寿都能干掉,拿掉自己那顶不入流的乌纱帽,那还不轻而易举的事?
  面子重要,还是官职重要?
  这么一想,钟典史咬牙道“去,跟上那辆车。”
  杜锦宁的宅子并不在城里最繁华的地段,所以两辆车一前一后倒是走了好一阵,这才进了一条宽敞的大街,最后在一处宅子前停了下来。
  这里虽不热闹,却因临湖,风景好,面积还宽敞,那些喜欢清幽环境的读书人就喜欢到这里来建宅子,久而久之,倒形成了一条街,街上住的人不是有些文化、附庸风雅的有钱人,就是文人墨客。
  不过有钱而有家世的人不会住在这里,而是住在城里的繁华区域,那里属于老街,离州衙比较近。
  这也是钟典史的小厮一听这个地址,就猜到这是杜锦宁住处的原因。
  新来乍到,没什么钱,却又想住宽敞整齐的地方,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只要钱给得足,哪处宅子都能买到,别人另选一个地方再建一处就是。不像城里繁华地区,有些人死守着过穷日子,也不肯卖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子。
  钟典史的马车自然没有跟着余怀谷的骡车停在一处,在余怀谷的骡车停下时,他隔得有二三十米远就停了下来。
  钟典史正思索着是不是等余怀谷从杜家离开后现进去时,就听自家的小厮“咦”了一声。
  “怎么了?”他问道。
  “那里应该不是杜大人家门口。”小厮道,“余典吏下了车后往前走了几步,就停住了,躲到了一棵树后朝前张望。”
  钟典史闻言,也从车窗伸头看了一下,果然看到余怀谷贼头贼脑地躲在一棵树后。顺着余怀谷看的方向看去,钟典史就吃了一惊。
  原来,那些一个两个指着理由溜号的同僚们,都站在了一处高大的门庭前面,其中一个正跟里面的人说着什么。
  “他们怎么都来了?”钟典史道。
  小厮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曹鸿寿和汪玉贵倒了,要是杜大人心胸狭窄一点,衙门的这批官吏估计得换一通血。虽说有些胥吏在本地根深蒂固,盘根错杂,不那么容易倒,但谁知道杜大人身后站的是谁呢?跟这样的人掰手腕,太不明智。
  能够低个头认个错,缓和缓和关系,惠而不费,谁不做才是傻子呢。
  不过这些话,他一个做小厮的,不好明说,否则倒显得自己比老爷还聪明似的。
  小厮转过头来,小心地问钟典史“老爷,咱们要不要下去?”
  钟典史也很矛盾。不过最后还是一咬牙“下去吧。”
  小厮让车夫将马车驶到了杜家门前,这才跟钟典史一前一后下了车。
  钟典史走到杜家门前,站到人群后面,就听杜家的门房道“我家少爷真不在。他是管农事的,现在马上就春耕,他出城巡视农田和水利去了。”
  “老伯您就告诉我们,杜大人往哪个方向去了吧。我们去寻他一寻,即便寻不到也不怪你。”一个穿着衙役服饰的中年人道。
  钟典史认出了这个中年人,正是那个曾照着曹鸿寿的吩咐,为难过杜锦宁的守门的衙役。
  曹鸿寿倒台,杜锦宁早预料这些人会借风驶舵,她早上出门前就吩咐过朱老头如何应对这些人。
  因此不管这些人怎么逼问,朱老头都摇头道“少爷只说去城外,至于去哪里,我不知道啊。”
  一见问不出杜锦宁的去向,门口这些人都有些沮丧。
  不能及时跟杜大人示好,要是杜大人觉得自己没有诚意怎么办?
  看着这一张张讨好又沮丧的脸,朱老头心里就冷笑这时候知道慌了,早干嘛去了?当初有胆量欺负少爷,现在有本事别来讨好呀。
  “行了,大家有事寻我家少爷,明日再来吧。”说着,朱老头直接关了大门。
  “哎,等等,我们把帖子放在这里,明日再来拜访杜大人。”余怀谷十分机灵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帖子,朝差不多要关上的门缝扔了进去。
  正是因为写帖子,他才落在了这些人的后面。现在他对自己这一英明举动十分得意。还是他聪明啊!
  其他人纷纷后悔不已怎么自己就没想到写个帖子呢。
  看到从门缝里掉进来的帖子,朱老头的嘴角勾起了一个嘲讽的笑容。
  以为送个拜帖,少爷就原谅你们了吗?等着吧,少爷会跟你们一个个秋后算账的。
  此时,杜锦宁正坐在庄子的院子里,看秦老六送来的衙门里这些官吏们的资料。
  那一群堵住大理寺官员的妇孺,自然是秦老六的手笔。杜锦宁知道,曹鸿寿与汪玉贵送去了京城,就再也回不来了。凭他们做下的那些事情,大牢都能让他们坐穿。
  而凭赵晤与齐伯昆这次对她的回护,派来的知州一定是个偏向她的人。那么,她也该趁此机会把润州衙门清洗一遍,那些不走正道的胥吏还是滚蛋吧。说她心胸狭窄也好,说她小肚鸡肠也罢,欺负过她的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第735章 大师兄
  “少爷,京中有人送信来。”青木进来禀道。
  “传。”杜锦宁叫道。
  很快,两个风尘仆仆的人跟在刘大庆身后走了进来。
  “刘师傅,是你?”杜锦宁看到前面的那个汉子,不由惊喜地站了起来。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齐家的护院,原先教过杜锦宁功夫的刘高。
  而跟在刘高后面的,则是庄越身边的一个护卫,名叫廖明的。
  “你俩怎么一块儿来了?”她奇怪地问道。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刘高道“我们是中午打尖的时候在途中遇见的,就一起同行了。”
  廖明有些功夫,庄越早在桂省的时候就买了他在身边帮着跑腿打杂,刘高是认识他的。
  杜锦宁笑着请两人坐了,又吩咐青木“让人准备热水,再准备饭菜。”
  刘高道了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杜锦宁“我家少爷的信。”
  “辛苦刘师傅了。”杜锦宁接过,看向了廖明,廖明也赶紧将庄越的信递了过来。
  “反正最快你们也得明天才能回京城去了,现在好好歇一歇吧。”杜锦宁道。
  说着,她问刘高“这里条件简陋,要不吃过饭后,我叫人送你们回城里歇息?”
  “不用这么麻烦。”刘高摆手道,“你在哪儿,我们就去哪儿。如果你今晚回城,我们就跟你回去;要是你住在这里,我们就一起住在这里。”
  说着他又补充一句“明儿早上我就跟廖明回京城去,我家少爷急着看到回信。想来庄掌柜也是如此。”
  廖明点了点头。
  “行,那就住这里吧。”杜锦宁道,转头吩咐青木,“叫人给刘师傅和廖明收拾两间屋子出来。”
  她现在住的这庄子上的院子,虽面积不大,屋子也破旧,但房间数还是足够的,给刘高和廖明腾两间出来倒没问题。
  看着两人跟着青木走了,杜锦宁这才将齐慕远的信打开,看了起来。
  齐慕远虽没来看望过杜锦宁,但两人通信却很频繁。差不多隔五六天就通一次信,不方便的时候至少也隔十天。这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们这样的通信频率算是很出格了。
  看到齐慕远责怪自己报喜不报忧,杜锦宁不由莞尔一笑。
  担心齐慕远不顾一切地跑到润州来,误了皇上交给他的大事,杜锦宁在润州受气的事,根本就没敢跟齐慕远说。所以齐慕远才有这话。
  在信里,齐慕远说,前段时间忙的事已告一段落。所以五日后他打算跟皇上告假一日,再加上一日沐休,他打算到润州打一转,探望探望杜锦宁。另外,新任知州和同知后日就到,希望她能提前把公事安排好。信里还附上了新任知州和同知的资料。
  看到知州的名字时,杜锦宁的眉头就高高挑了起来。
  关嘉天。
  这个名字不是同名同姓吧?
  关乐和的儿子,按照辈份都叫“关嘉什么”,这是不由他选择的。但最后一个字由他决定,他就出幺蛾子了,直接用了“天地玄黄”四个字来做最末一个字。
  也就是说,老大叫关嘉天,第二叫关嘉地,第三叫关嘉玄,老四叫关嘉黄。
  杜锦宁觉得,就老三的名字正常一点,其他的都感觉怪怪的。
  她当时还笑过关乐和,说他起名字太随便太偷懒,直接用的第一句,叫什么“天地”,也不怕犯了皇帝佬儿的忌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