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因为沈振宗要分家,估计那二房已经被迎进门了。
要知道,二房和一般的姨娘通房那可是两回事。
虽然二房也是妾,可是是良民,是官府登记在册的,不能随便发卖。
将来生的儿子,地位可比一般的庶子要高些。
而倘若东府一分家,秦氏又被看管了起来,东府长房这一支的内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那个二房手里。
别看邹氏杨氏和秦氏的关系只算一般,不过,对于此事,杨氏也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据杨氏所说,一般来讲,为了保证嫡子的将来,反正长房嫡孙沈谨兴的妻子进门也有八年了,完全可以把家务的内务交到沈谨兴的妻子手里。
邹氏那时候也推脱过。
只不过,沈振光表示只要暂代一段时间,邹氏看在沈振祖的面子上,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下来。
东府长房的内务谨彦不感兴趣。
可一个男人对嫡妻嫡女嫡子都能这样,更何况是对庶出的兄弟了。
只不过,沈振光打的是什么主意,谨彦猜不透。
因此,她眼观鼻,鼻观嘴,嘴观心的坐在一边,思路则神游了开去。
昨天晚上她就和薛妈妈说了,明天一大早,她要吃二十个韭菜饼。
宫里,味大的东西都不能吃。
特别是她像现在,还要去御书房侍候,虽然伙食倒是管饱,可问题是,东西真不是一般的难吃!!
对谨彦来讲,菜一定要吃得热呼,可在哪儿,能吃到温菜就不错了。
还有,太后是属牛的,所以,宫里的菜肴木有牛肉这玩意儿。
至于像鱼啊,韭菜这种味大的,别说吃了,你眼前都不会出现的。
有的时候,谨彦挺可怜庆丰帝的。
对,你是富拥四海!
对,你是万圣之尊!!
可你吃过热呼呼,香喷喷,刚出锅的韭菜饼么?
可今儿个一早,谨彦却没吃到。
杨氏的意思是,今天要来东府参观人家分家议式,别一嘴的韭菜味儿出门,熏着人家可不好了。
倘若女儿的胃口小的,吃个半只,杨氏倒也随着女儿去了。
吃完再吃些别的压压就行。
也不想想,女儿一餐要吃个十几二十只的,这么大的量,不熏着人家才怪!!
一想到伤心事,谨彦就有些幽怨地看着她二伯沈振宗。
都是二伯不好,要不然,她今天早上就能吃韭菜饼了!!
而大厅上,沈振宗则和沈振光据理力争。
沈振光和沈振祖的意思是,那些铺子三兄弟平分。
沈振光呢也是有道理的。
毕竟,之前开铺子的银子,大部分是公中所出,四兄弟各出了一部分的银子。
现在,他拿房山的宅子补贴了老三,而那些铺子他们三兄弟分平,很合理。
沈三也觉得挺合理的。
本来就是公中所出嘛。
至于他,当初是投下了一千两银子,可是,这几年来,红利早回来了。
还另外附赠了座宅子。
虽然在京郊,可是,还有田地呢!!
他想在家里种田的事,虽然妻子已经在操手准备了。
可是,倘若能真正在田里种,岂不是更加美妙?
而且反正女儿不在,就把府里让给儿子和媳妇,自己带着妻子归隐田园不是很好?
过年过节的时候,再来和儿子女儿他们团聚不是更加好?
因此,他听着老大的分析,觉得老大说得很有道理啊!
可老二的观点就不同了。
在他看来,对那时候的银子确实大部分是公中所出,可是铺子一直是他在打理的。
本来也就开了一家铺子罢了。
可现在呢?
总共有八家!
倘若不是因为分家的事,第九第十家,他都准备开起来了。
所以,他的底线是,铺子他要分走六家,另外两家,就留给老大和老四。
谨彦一听老二的提议,觉得其实自家老爹最吃亏啊!!
原先沈府在老二没提出做生意之前,也有两家铺子的。
一家是开粮油米面酱食,一家则是开文房四宝。
只不过,开文房四宝的那家,地段选得不好,所以,生意一直萧条。
后来老二接手之后,直接把文房四宝的货拉了回家,然后开起了茶楼。
江南的茶叶出名,那时候沈三还在江南当差,进货渠道自然是比较便宜又质好。
之后靠着第一桶金,再加上老二确实也有做生意的头脑,又开了一家茶楼,几家绸缎庄。
说来,绸缎庄的货源还是依旧靠沈三介绍……
你想,哪怕是现代,那也是渠道为王啊!!
东府靠着沈三的那些渠道赚了银子。
现在,自家一间铺子也分不到,只不过得了房山的一座宅子,好像很吃亏啊,老爹!!
这时候,杨氏清了清嗓子道,“大哥二哥,请容许我插句嘴,东门外那家粮油铺子的铺面,那时候大伯父是给了董姨娘养老之用的,好像不适合放在东府分家的单子上吧?”
董姨娘就是沈三的生母。
那时候沈三的父亲过世之后,董姨娘没过几天也伤逝了。
沈三忙着伤痛,也没关心起那铺子来。
之所以会把那铺子转到董姨娘的名下,主要是那时候沈三过继给了西府,给董姨娘一个补偿。
老太爷的意思是想让董姨娘也老有所靠。
这事儿年代比较久远,也是之前老杨氏和杨氏提起,杨氏才知道的。
要不然,杨氏哪里会让东府占这么长时间的便宜啊。
“这事儿,我当年有听你娘提过,只不过,具体是哪间铺子,我倒是不怎么清楚。”
这时候,窦舅舅开口了。
第三十九章 分家3
窦舅舅发话了,再加上老大老二询问了府里的老人,最后拿出了铺面的房契一看,果然是董姨娘的名字。
因此,东府三兄弟倒也没二话,直接表明把铺子给沈三。
老大还表示这么多年来占了沈三的便宜,所以,铺子里所有的货,还有那些铺子里的伙计也全部给了沈三。
本来几兄弟也就没把那铺子的租金或者是收入看在眼里。
一年除去各种成本,也就赚个几十两银子。
由于那间米油铺子的事耽误,很快也就到中午了。
沈振光的原意是大家伙要么一起吃个饭,午后再商讨。
而沈振宗则带着妻子还有舅兄直接回了自己的院子。
老四下午还要回衙门,把分家的事全权托付给了老大。
至于沈三则觉得,有窦家舅舅在,自己还是别带着女儿在东府吃了。
女儿的饭量自家人知道就行,别吓窦舅舅,老人家,禁不得吓啊!!
更何况,他听说窦舅舅有个小孙子,才十七岁,已经当了禁卫军了,最最重要的是,至今还没婚配。
和自己的女儿差了四岁,多少配啊!!
明后天,找老四打听打听,倘若不错,先订下来也成啊!!
回府的路上,沈三不由得和妻女感慨,表示当年他们几兄弟还年幼的时候,感情还是不错的,哪里想到,现在为了分家,搞得这样。
最后还和谨彦说,“爹这一生,也就你和你哥哥二人了,无论如何,爹都想你们兄妹能够守望相助。
你二伯呀,这次真是走了步错棋,别看他现在攀上大树了,可是,别人哪里会把他当回事。
倘若没有分家,倘若哪天失了利,大家总是兄弟,总能帮衬一把。
可一旦分了家,这将来,有得你二伯哭的,唉!”
“女儿知道,一把筷子折不断,一支筷子易折断,爹,你放心,我和哥哥一定会相亲相爱到老的。
爹啊,咱走快几步,嫂子在家等着我们开饭,肯定等得脖子都长了。”
自己的肚子好饿啊!!
刚才在分家的时候,自己可是一点“能量”都没有补充,简直比在御书房当差还要辛苦可怜啊!!
御书房的饭菜虽然不咋滴,点心还是不错的。
自从谨彦去了御书房,御书房专属的点心师傅那叫一个感动啊,终于有人懂得欣赏他的手艺了!!
沈三本来还想给女儿再讲讲道理,可看女儿一脸着急的样儿,只能也加紧脚步。
心里不由得庆幸,幸好刚才没有留在东府吃饭,要不然,恐怕真会吓坏人家窦舅舅的。
谨彦吃完了午饭,就和沈三表示,下午,她就不去了。
她难得回家,可不是去看这些堵心的事儿。
宁可陪着嫂子在家逗逗侄儿。
她侄儿压根不认识她,也不愿意让她抱,她得加紧培养起和侄子的感情来。
沈三见谨彦坚持,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嫂子,你说东哥儿怎么不睬我?”
谨彦下午起身的时候如愿的吃上了韭菜饼,那叫一个开心。
她觉得,开心的事要和侄儿分享,就拿刚出锅的韭菜饼去逗侄儿。
哪里知道,东哥儿是个有骨气的,这么美味的东西,居然引诱不了他……
苏氏笑着说道,“东哥儿又不能吃,自然不受你引诱了。”
“可是,韭菜饼很香啊!!”
理论上来说,香的东西,小孩子不是应该会喜欢的吗?
喜欢用手来抓啊啥的,为啥自己的侄儿和现代邻居同事家的娃娃不一样?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谨彦见沈三一脸的愁眉不展,便道,“爹,东府分府的事儿,还没敲定下来?”
沈三点了点头,然后对杨氏道,“我看明儿个也解决不了,你要么明天先在府里,我自己去吧。
哎,好好的兄弟们,为了银子闹成这般。”
沈三不住的叹息,饭也扒不了几口。
“爹,那窦舅公他们没说什么?”
好歹也是三人的嫡亲舅舅,一碗水肯定得端平不是?
“这事儿……”
沈三不知道要怎么说了,据他刚才所见的,和皇子好像还有些关系。
可这种事儿,要怎么对女儿说?
“爹啊,我在御书房也碰到好些事的,只看只听不说的,也知道挺多事的,你和我要么说说?
指不定我能想出一些法子来呢。”
沈三叹了口气,“我其实觉得二哥最后提出的建议,倒还是不错的,两家绸缎庄给大哥和四弟,别外的茶楼饭馆的,归他。
别看茶楼饭馆数量多些,可规模并不大,利润嘛,也没绸缎庄大。
二哥也表示,会把所有的伙计掌柜留下,不过,要大哥和四弟每人补贴他五千两的损失。”
“所以,现在就因为那五千两,大伯和四叔不乐意?”
“对,他们不乐意,他们本来就觉得,兄弟俩各要一间铺子吃亏,现在任什么还要再出五千两。”
杨氏叹了口气说道,真的是一团乱,也幸好,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
女儿呢,也是那乖巧听话懂事的。
想来以后家里肯定会平平安安的吧?
“妹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谨行舀了一碗汤,开口问谨彦道,在他眼里,妹妹是最聪明的了。
“我啊?如果是我,这不是还有七间铺子嘛,那就把七间铺子的屋契都拿来,每年拿房租不是很好。
虽然银子没做生意来得多,可至少稳啊。
再说了,那些伙计大部分呢都是府里的家生子,可我哪里知道谁是谁的人啊。
和他们又不熟。
然后每个月还要盘账,还要担心会不会有伙计背主。
我哪里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啊。
至于铺子就不同了。
之前二伯挑的铺子想来地段都不错,要不然,生意哪里会好的。
那就算二伯将来不租了,也可以租给别人。
一年收一次租金,一不费心,二不费神,得来的银子到时候买地也好,买零嘴也好,反正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再说了,我是皇上身边的,虽然见皇上的面不多。
可万一到时候有人想对付我,拿此事来攻奸我,现成的罪名,与民争利,我是怎么摘也摘不掉的。
买地就不一样了,真有人来说,我完全可以说是因为为皇上试验种地啊!!”
第四十章 分家4
“皇上种地?什么意思?”
杨氏一听,有些不明白了。
“娘,是这么一回事……”
谨彦把之前宫里发生的事儿和杨氏说了一遍。
“娘,你也知道,皇上那是有德之君,知道还有好些老百姓吃不饱,吃不暖,要卖儿卖女的,心疼啊,焦急啊。
这不,特地想了这个法子。
我这些日子也常在找那些亩产量高的农作物呢。
可我不是不熟么!”
“当家的,这可是你的强项。”
杨氏是个脑子活络的,立马就想到了,赶紧提醒道。
沈三一听,立马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笑道,“夫人,你加紧的,把府里的府务交到行哥儿家的手里,到时候,和为夫一起下田为皇上分忧。”
谨彦笑了笑心想,只要老爹哪儿成功了,自己在宫里种田就可以少走弯路呢。
倘若皇上到时候问起,自己顺便可以把老爹介绍给皇帝。
老爹虽然不会阿谀奉承,可是,他是那做实事的。
庆丰帝虽然比不得仁宗皇帝,不过,也算个明君。
只要老爹在皇帝哪儿过了眼,谨彦相信,老爹离起复也就不远了。
一想到这儿,她就笑眯了起。
不过,亩产量高的农作物,她只知道玉米,土豆,还有番薯。
玉米和土豆她是压根没瞧见过,至于番薯,倒是在会稽县的时候吃过。
只不过会稽县哪儿土地肥沃,也没啥自然灾害,所以,那番薯种出来,大都是喂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