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猪吃了那番薯,特别容易长肉。
而且那番薯对土地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山地也能种。
山地种的,由于雨水少,还特别的粉糯香甜。
所以,会稽县的好些人都是在山里随处种些。
之前谨彦每个月和母亲去给黄大仙进贡的时候,常会发现番薯。
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看管的,后来才知道,人家就是哪儿种的。
所以,每次路过,她都要搞个几个回府,然后丢厨房里去烤。
那叫一个香甜可口啊。
只可惜,杨氏和沈三都不懂得欣赏,谨行倒是很给面子的吃了一个。
不过,后来也不吃了,据说是因为吃了番薯,他屁放多了……
“爹啊,不如种番薯吧,这东西我记得对土地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哪怕山地也能种,亩产量还特别高。
而且特别顶饿,味道也不错!!”
谨彦出主意道,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尽瞎扯,那是人家拿来喂猪的。”
沈三一听,有些不高兴了。
你说自己也没亏着女儿,这孩子怎么会喜欢这东西的?
女儿饭量大,他是知道的,可怎么能吃那玩意儿啊!!
“爹,那东西人也能吃,真的,我吃过,可好吃了,不信,你问问哥哥。
再说了,真到了大荒年的时候,易子而食,观音土都吃了,怎么就不能吃番薯了。
你别管这东西之前是谁吃的,只要能少死一个人,它就是好粮食。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谨彦理直气壮的说道。
“妹妹,这个味道倒是还行,就是不雅。”
谨行开口说道。
谨行是觉得,之所以味道好,那是因为妹妹亲自烤的,妹妹的手艺好啊。
“哥哥,饿肚子的时候,你管它雅不雅,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谨彦转头又对沈三道,“爹,咱就试试,反正那宅子和田地也是白得来的,万一成功了呢?
到时候整个大周朝都推广开来,爹爹也是功德一件啊。”
沈三听了谨彦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道,“乖囡说得也在理,明天我先把你的建议和你大伯四叔说下,分完家了,到时候,爹再去趟衙门,争取开年就去那宅子上瞧瞧看看。”
谨彦一听,觉得有些不大对头,“爹,咱那庄子虽说是东府分出来的,可既然分给你了,干嘛还要和大伯和四叔说,他们也要去下地种田吗?”
就沈振光会下地,别逗她了好么!
“我是说你说东府分家分铺子的事,和种田有什么关系,你大伯是会下地的人吗?”
谨彦一听,立即跳起来,“爹,刚才是你问我,倘若是我,会怎么选择。
我和大伯四叔他们怎么同啊。
我又不会经营,咱们府里人手也不够。
而且我们家一直讲究的是小富即安,可东府不一样。
你这么一说,到时候,不是得罪人嘛。
爹啊,我看这事儿,你就由得大伯和二伯去争吧,人家窦舅舅是嫡亲娘舅都不插手呢。
顺得哥情失嫂意,反正他们都是您的兄弟,谁得,对你来说都一样。
只要他们仨儿没意见,你就赞成。”
这些话杨氏本来就想说的,只不过,夫妻相处之道让她还在想一个婉转的说辞。
现在,谨彦“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通,杨氏自然知道自家男人心里有些不舒服的。
因此便在一边笑着说道,“当家的,谨彦这孩子虽然说话直,不过,也在理。
本来东西两府一早就分了家,咱们太过干预不太好吧?
更何况,大哥和二哥都是心里有主见的,谨彦就是个孩子,想法天真着呢,大哥和二哥哪里会接受。”
杨氏一边柔声细语的和沈三说着,一边使着眼色给谨彦。
“爹,对不起,是女儿错了,女儿不该这么口无遮拦的。”
谨彦低着头道歉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宫里压抑得狠了,所以,回到家,她就像炮仗似的有些控制不住。
“唉,六丫头这性子,也不知道像谁的,乖囡啊,你这性子,在宫里,爹是真的担心啊。”
这万一说错话,那是真的要人命的啊!!
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了。
一想到这儿,他觉得,要么那番薯真去试试?
以前是听人说过,这玩意好种,也不难侍候。
倘若真的亩产量高,到时候,能在圣上面前露个脸,对在深宫中的女儿,也是一层保护。
到了第二天,西府一家分工合作。
杨氏去了衙门把那庄子房产还有铺子办了过户手续。
而谨行则去了户部领了自己和妹妹的禄米,然后让人运去了粮油铺子。
以前沈三的禄米也是运去粮油铺子,只不过,会由东府折价付现。
而谨行和铺子的掌柜深谈了一番,突然发现,自家铺子的货源有可能会有些问题。
第四十一章 教育人的地方
“妹妹,这可如何是好?”
谨行一回到家,就有些担忧,谨彦呢,正在谨行屋子里,加强和侄儿的亲密联系。
一见谨行那个样子便开口询问。
谨行把从铺子里听到的和谨彦说了一遍。
“也是,以前大伯的禄米可不少,还有三位堂兄的,再加上爹和四叔,倒也确实差不多够了。
要么,和大伯还有四叔商量商量?
反正那些禄米他们总是要处理的。
就按照之前咱卖给东府的一样价格好啦。
至于别的嘛,咱之前回了京城也有田买着的,到时候问问看,附近有没有田地,庄子卖的,咱再买些。
呵呵,有了铺子,咱田地大可多买些。”
“我回娘家问问看,之前我爹和两个哥哥的禄米是怎么处理的,到时候,也放铺子里来卖好了。”
苏氏开口说道。
“这麻烦到岳父和舅哥他们,不太好吧?”
谨行还是怕麻烦到别人的。
“看我哥说的,那都是自己人,怎么会麻烦呢?倘若亲家不是放自己的铺子里卖,也是转卖的,那咱现在有铺子了,自然是放咱们这里来卖。
亲戚之间,不都是你麻烦我,我麻烦你的嘛。”
谨彦本来是想把苏氏的父亲还有兄长们的禄米说进去的。
只不过,有些事儿她提出来不太好。
哪里想到,嫂子一提,哥哥居然有些不乐意。
“妹妹说得对,我明儿个回去问问看。”
苏氏还是很赞同谨彦的说法。
本来她和谨彦就是闺蜜,对谨彦的个性哪里会不了解的。
粮油铺子别看是小铺子,可一年下来,因为不用缴房租,利润倒也不少。
而且西府现在也就谨彦和谨行二人,说真的,压在她身上的担子可不小。
谨行本来就是独子,虽然她生了长孙,可怎么着,还得再生三四个才够吧?
婆婆不安排通房妾氏,自己在孩子的数量方面,也得使把劲才行。
所以,西府无论是开源也好,节流也好,她都极为上心。
一说到铺子上的事,谨彦也上了心,打算明后天去铺子上瞧瞧。
好歹是家里在京城的头一间铺子,而且是全资控股。
曾经家里在会稽县的时候,广州府的时候,也是有入股一些铺子。
像在会稽县的时候,杨氏有入股绸缎庄,有入股酱油坊,也有入股酒坊。
除去每年拿一两千两的红利,走年礼的银子也是能省下来不少。
谨彦年幼的时候,就是在杨氏的算盘边长大的。
记得那时候,杨氏还把一个用黄金打造的小算盘挂在谨彦脖子上呢。
沈三回来的时候,谨彦和谨行两兄妹正商谈着粮油铺子的大计。
“爹,你回来啦,谈成怎么样了?”
谨彦一见沈三回来,就立即上前去扶。
“成了。”
沈三有些疲惫的捏了捏鼻梁。
谨彦从丫头手里接过热帕子,帮着沈三擦了手。
沈三过了好会儿,拉着谨行和谨彦的手道,“爹这辈子也没多大的心愿,只盼你们兄妹和睦,守望相助。”
“爹,你放心,一定会的,我正和哥哥商量我们粮油铺子的大计呢。”
谨彦立即拍着胸膛说道。
相比较谨彦,谨行则问道,“爹,后来东府那边分府,是哪样的?是依着谁的意思了?”
“绸缎庄归了你大伯和四叔那边,另外,你二伯每年补贴两千两银子给你大伯和四叔。”
沈三揉了揉太阳穴,他觉得,这种事真的也就一辈子经历一次罢了,太让人头疼了。
比种田下地更辛苦,最要紧的是,和自己其实关系还不大。
“那二伯不是亏大发了?”
谨行一听,皱了皱眉头说道。
本来几间铺子最大的利润的,就是绸缎庄了。
更何况,本来长房和四房每年分到的红利到手大概也是六百到一千两左右。
现在,一年铁打实的两千两支出,还少了绸缎庄这么大条进财的来源,怎么不亏?
“二伯不亏,想来不用多久,二伯应该会去实权衙门了。”
谨彦想了想,便叹了口气说道。
“妹妹,你的意思是?”
谨行有些不懂。
谨彦看了看沈三,见沈三点了点头,便开始给兄长解释起来。
“二伯攀上了欧阳国舅的大腿,咱们都是知道的。
欧阳国舅是四皇子的亲舅舅。
哥哥你想,另外的那些铺子开的是啥,不是茶馆,就是酒楼的,这些地儿,品流复杂。
可复杂也有复杂的好处,那就是接风特别快,想把风声放出去,也有地儿,传播也会特别的快。”
谨行听了,还是摇了摇头,“我还是不明白。”
怎么妹妹一听父亲说的就懂了,自己在妹妹的解释下还是不懂,自己真有这么笨吗?
“所以,那些酒楼茶馆其实是四皇子要的?”
苏氏听着,慢慢品味,有些回味过来了,便开口说道。
“对,既然二伯做出了牺牲,那么,四皇子肯定会有所补偿。
严格来说,也不能说是补偿,你要别人给你卖命,总得给些好处吧?
他门下的官员自然是越多越好,本来二伯就是候补的知府。
倘若补个实缺,想来二伯也会卖命替他干活。”
谨彦一说到这儿,不由得担心起来。
身为皇子的爪牙,真放了出去,不是捞银子就是捞银子。
到时候,银子大半孝敬给皇子。
倘若自己支持的这位皇子登基,或许还好些。
可是倘若皇子还没登基,就被皇帝清算,或者是皇子的敌对登基,那就是抄家之罪啊!!
“其实现在分府,倒也好的。”
谨彦想了想又说道,本来她是想劝谨行和二伯家的堂兄弟少往来,省得哥哥被带到沟里去。
任何人,沾上夺嫡这种事,真讨不了好。
“咱们专心当差,为皇上分忧,别的,也就不用想了。”
沈三挺惊讶女儿会想得比儿子通透的。
要知道,之前分府完毕,他也是到了府里,才慢慢想到的。
当然了,他是没想到那些酒馆茶楼对四皇子有什么作用。
可女儿呢?
自己一提,立马就想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这皇宫啊,果然是教育人的地方!!
第四十二章 男朋友
没三天时间,二房便搬空了原先住的三个宅院。
二房早准备好了五进的大宅子,很多家具一类的,都陆陆续续搬了出去。
至于好些原先拨到二房的家生子,也早去了新宅清扫打点。
沈振光倒是有和他二弟说过,要么过完年再正式搬离。
可沈振宗等不及了。
谨慧离府前,还特地来找谨彦,送了谨彦几个她自己绣的荷包。
谨彦没有啥准备,只写了“心想事成”四个字送给谨慧。
谨慧倒也并不介意,还笑着说,等哪天她成了妙书这样,皇帝身边的红人,她就把这幅字卖出去,估计能卖不少银子。
谨慧临走前还特地说了新宅的地址,让谨彦有空去找她。
谨彦那天一直把谨慧送到大门口,挥泪惜别。
虽说比不得和苏氏的感情,她和谨慧的感情在姐妹之中也算不错的。
将来,能碰到的日子那是真的扳着手指头也能数得出来。
接下去的日子,杨氏和苏氏就忙碌开来。
东府分家之后,虽然四房表示,逢年过节的,还是会回家里住。
不过,大部分的时间,打算住到猫儿胡同去。
一方面,离禁卫军的驻地近些,另一方面,离镇国公府也不远。
以前公婆在,邹氏自然是不能和父母太过亲近。
可现在不同了,公婆也逝世了,家里也分家了,完全可以搬出去,谁也不会说闲话。
除了原先在四房侍候的,邹氏一个家生子也没多要。
至于二房也就带走了原先在他们房里侍候的。
主子少了,家生子立马就多了出来。
四房要正月十六才搬出去,现在内当家是邹氏,邹氏便找上了杨氏,问她要不要一些家生子。
西府侍候的人一直不多。
当年谨彦刚穿越来的时候,一直以为自家在京城特有银子,因为她一个小娃娃就有六个人侍候,还一人住挺大一个院子。
那个院子按照面积来,和现代的宅子换算一下,那是妥妥的两套别墅的面积了。
而她现代所在的城市是十八线小城市,因为在包邮区,所以城市的口号一直是“大步跨进新二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