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冬天的柳叶
时间:2019-03-03 09:57:10

  齐王猛然坐直了身子,一脸错愕:“什么?”
  齐王妃笑看着齐王:“王爷,我有喜了。”
  “当真?”齐王一把抓起齐王妃的手,欣喜若狂,竟忍不住大笑出声。
  真是老天助他!
  齐王府的喜悦传到晋王府,关起门来的晋王直接砸了桌子。
  晋王妃是个好性子,掏出帕子默默替晋王擦拭溅到衣襟上的水渍。
  晋王不耐烦挥开晋王妃的手:“别擦了,等会儿换了就是。”
  晋王妃柔声劝道:“王爷何必动怒,咱们福哥儿都六岁了,而齐王妃肚子里还只是块血肉,是男是女尚且不知,即便是个男孩生下来,也影响不了什么。”
  “你不懂——”晋王说了一句,叹口气握住晋王妃的手,喃喃道,“谁让我母妃只是个宫人呢,先天就矮了其他兄弟一截儿……”
  晋王妃靠过来,语气带着疼惜:“王爷,其实我觉得咱们这样也挺好的,儿女可爱、夫妻和睦,不必要非去想那些……”
  晋王虽不赞同晋王妃的话,语气却温和许多:“倘若老二没被废,我自然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可现在老二改封了静王,太子之位空悬,无嫡立长,我为何不能去争?”
  晋王妃还待再说,晋王深深叹了口气:“这种时候你以为我不想争就能不争么?自有无数人在背后推着我去争。我若不争,会摔得更狠。”
  若是争输了,那就是粉身碎骨。
  有娇妻稚子,又同是龙子,他定是要争一争的,且一定要争赢。
  “无论怎样我都会一直支持王爷的。”晋王妃靠着晋王肩头柔声道,眼底却带着一丝茫然。
  当日,宫中的赏赐源源不断流向齐王府。
  齐王妃产女后肚子多年没有动静,那些挑来给齐王开枝散叶的通房陆续生了好几个女儿,齐王女儿的数量再过几年恐怕就要超过公主们的数量了。
  如今齐王妃再次有孕,确实是件大喜事。
  “父皇赏了齐王妃一柄玉如意?”打探来消息的晋王用力折断一支笔。
  玉如意,这是要齐王妃称心如意诞下子嗣,还是要老四称心如意呢?
  不行,齐王妃肚子里的孩子绝不能久留了。
  离齐王妃生产还有太长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因为齐王妃有着身孕父皇定会倾向老四。
  近一年的时间被老四压着,足够老四积蓄足够的力量压着他不能翻身了,到时候哪怕齐王妃生下的是女孩也不能再改变什么。
  他不能坐以待毙。
  晋王与齐王之间的暗潮涌动并没有影响到郁谨。
  随着齐王妃有了身孕,齐王拉拢他的动作似乎暂缓了。
  郁谨得了清净,除了按时去衙门逛逛,大半时间都陪着姜似,就这样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宫里突然来了内侍召他进宫。
  郁谨虽不明白好端端传他进宫干什么,面上颇沉得住气,进了御书房朗声给景明帝请过安,静静站着。
  景明帝把书卷一放,看了郁谨一眼。
  “衙门快封印了,这些日子挺清闲吧?”
  郁谨有些莫名其妙,含糊应了一声。
  当王爷的不清闲能干什么,除非像老三与老四那样瞎忙乎。
  “清闲点也好。”景明帝低低说了一句,严肃起来,“既然闲着也是闲着,有件事朕想交给你来办。”
  “请父皇吩咐。”
 
 
第491章 名册
 
  景明帝看了潘海一眼。
  潘海退了出去,关上门守在外头。
  郁谨心中重视起来,脸上依然没有多少变化。
  沉默片刻之后,景明帝开了口:“陈美人毒害十五公主的事,你还记得吧?”
  郁谨点头。
  这种事谁能忘,父皇这话头起得可不怎么样。
  “朕怀疑陈美人背后还有人。”
  郁谨默了默,道:“父皇圣明。”
  景明帝睨了郁谨一眼:“好了,叫你来不是听你拍马屁的,朕有事交代你。”
  主要是这马屁也太没含量,干巴巴四个字纯粹让人说不下去。
  “父皇您说。”
  景明帝手指敲打着桌案上的白玉镇纸,声音低下来:“朕想让你试着把这个人找出来。”
  郁谨一下子愣住,而后就是不动声色的欣喜。
  他与阿似追着乌苗祖孙那条线,正愁无法深入宫中调查,没想到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见郁谨没有表态,景明帝问道:“觉得为难?”
  郁谨收回思绪,面上适时流露出迟疑之色。
  为难当然是不为难的,不过让父皇觉得他为难就对了。
  景明帝见了便叹口气:“朕知道此事不好办,且只能暗暗调查,不能大张旗鼓,所以你不要有压力,能查出线索来最好,查不出来朕也不会怪你。”
  说起来确实为难老七了,关乎他的脸面,杨妃的事不能对老七透露,只能从陈美人那里着手调查,这样的话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死马当活马医吧,查不出来就当锻炼老七了。
  至于为何要锻炼儿子的断案能力,景明帝不准备细想。
  有了景明帝这话,郁谨立刻表态道:“那儿子就试试吧,只是能力有限,恐让父皇失望。”
  “不必想太多,放手查就是,但不可把宫中弄得人心惶惶,想要查什么叫潘海配合你。”
  景明帝心想有什么失望的,要是能找出那个人来,才叫喜出望外。
  嗯,据说有个许诺,期待的事容易实现。
  景明帝于是在心里默默道:倘若老七能揪出那个人,老七的孩子出生后他就亲自取名封赏。
  “没有别的事了,去吧。”
  “儿子告退。”
  走出御书房门口,郁谨对潘海微微颔首。
  潘海会意,立刻跟上。
  见四下无人,郁谨低声道:“父皇交代我的事,潘公公知道吧。”
  潘海点头。
  “我想要十到十六年前入宫,至今依然在宫中当差之人的名册。”
  西市街那家小店是十五年前开的,根据从乌苗老妪那里得来的线索,那人应该是十五年前进宫的,但郁谨不可能把范围只定在十五年前。
  单独指出某一年,这就说不通了。
  “名册有,王爷随奴婢来。”潘海领着郁谨转了个方向往内走。
  从十几年前入宫的人查起,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然而暂时没有异常的人跃入视线。
  郁谨随着潘海进了一间屋子,里面书架与书桌上皆堆着不少书卷。
  潘海直接越过这些,拉开某处暗格取出一本册子来。
  虽说要查十几年前入宫之人的名册,但能留到现在的人就少了,潘海熬心费力梳理了一遍,整理出这本册子。
  看一眼墨迹犹新的封面,郁谨问道:“这是潘公公整理出来的?”
  潘海点头:“对,从十到十八年前入宫当差并留到现在之人的名字都在这上面了。”
  停了一下,潘海解释道:“十八年前是陈美人进宫的年份,十年前是……福清公主眼睛失明的时间……”
  “潘公公有心了。”郁谨拿着不薄不厚的册子,感叹了一句。
  虽只是一本册子,整理出来却不知要花上多少工夫。
  “应该的。”潘海客气一句,盯着册子有几分怅然。
  费了那么多工夫,最后还是做了无用功。
  修长的手指翻开了册子第一页。
  潘海整理得很细致,一个人是哪一年入宫,刚开始在什么地方当差,什么时间调往何处,什么时间再调往下一处,到现在处在什么位置,册子上记录得一清二楚。
  甚至连与之熟悉的人,交好的人,或者与哪些人结了怨都有或简略或详细的记载。
  有些地方用朱笔画着圆圈。
  潘海解释道:“朱笔画圈之人是当时觉得有疑点的,不过深查之后又没有查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郁谨越发觉得潘海办事仔细,而这样依然查不出那个人来,足见那人藏得深。
  慢慢翻看了一遍,郁谨把册子一合,交给潘海。
  潘海一愣:“王爷看完了?”
  “看完了。这册子我能不能带回去再看看?”
  潘海犹豫过后还是拒绝:“这不合规矩……”
  皇上虽然命燕王参与进来,可这种关乎宫中私密的册子拿出宫外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恐会生出许多麻烦。
  “王爷可以在这里看。”
  郁谨笑笑:“我在宫中久留,也不合规矩。”
  正是老三与老四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在宫中一呆就是大半日,谁知那些疯狗会怎么想。
  对郁谨来说,眼下姜似能平平安安生下孩子最重要,麻烦事他一点不想掺和。
  “也无妨,我差不多记下来了,回去整理一下再找找线索。”
  潘海呆了呆,语气带了异样:“都记下来了?”
  郁谨纠正道:“只是差不多。”
  潘海动了动嘴角。
  呵呵呵呵,燕王一定是逗他的吧?
  这么一本册子,若是记载的故事之类能够复述也就罢了,全是一个个人名这么翻看了一遍能记住?
  有心质疑,理智阻止他问出来。
  等郁谨出了宫,潘海回到御书房复命。
  “燕王回去了?”
  “回去了。”潘海忍不住把刚才的事讲给景明帝听。
  景明帝把书卷往旁边一放,面带惊讶:“你是说,老七过目不忘?”
  潘海忙道:“燕王如此说。”
  他才不背这个黑锅,万一燕王吹牛怎么办?
  景明帝多日来的阴郁心情一松,难得笑了笑:“这个老七,真会逗人开心。”
  过目不忘什么的,以他多年看话本子的经验,都是天赋异禀的神童才有的。
  等等,他是皇上,他这么多儿子里为什么不能出个神童?
 
 
第492章 可疑
 
  景明帝想把郁谨召回来问问过目不忘的事儿,想着传召如此频繁恐让人多想,这才作罢。
  这边郁谨出了皇宫回到燕王府,便直奔书房去了。
  说他过目不忘,那是夸张,但他记性确实不错。
  在宫里翻看那本册子时,在潘海看来他是把一本册子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实则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十五年前那一批人。
  这样一来,需要记忆的东西大大减少。
  一头扎进书房,郁谨立刻铺纸研墨,把脑子里记的一个个人名与事迹快速写出来。
  毓合苑的院子里,姜似慢慢散着步。
  天十分冷,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已经在墙角枝头久久不化。
  而姜似走过的路面皆铺着稻草垫,安全防滑。
  眼见快到了用午膳的时候,姜似吩咐阿蛮:“去问问王爷回来了吗。”
  阿蛮飞奔而去,没用多长时间回返:“王爷回来了,不过一回府就进了书房,还没出来。”
  景明帝召郁谨进宫的事姜似是知道的,听阿蛮这么一说,略一沉吟便抬脚往书房走去。
  阿蛮赶忙跟上,扶着姜似以防她滑倒。
  主子肚子里怀着小主子呢,要是摔了可不得了。
  呸呸,主子才不会摔,要摔也是摔在她身上。
  书房门口照旧守着那个小厮,见阿蛮扶着姜似过来,忙给姜似见礼。
  “王爷还在里面?”
  “在呢。”小厮殷勤给姜似拉开了门。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小半年来王爷对王妃如何,他可是看在眼里的。这个时候什么尽忠职守都是扯淡,拦着王妃他只有挨骂的份儿。
  阿蛮睃了小厮一眼,心道:这刁奴真是长进了。
  姜似示意阿蛮留在外面,抬脚走了进去。
  房门关拢,阿蛮与小厮一左一右立在门口,同时看对方一眼。
  “嘿嘿,阿蛮姐姐。”小厮能屈能伸,立刻主动打了招呼。
  阿蛮本来想丢个白眼,想到自己是王妃身边的大丫鬟,总要大度点,于是嗯了一声,脆生生问道:“你叫什么名儿?”
  小厮忍不住擦汗。
  叫了他小半年的刁奴,终于记得问他的名字了,简直感天动地。
  “我叫元宝。”
  “元宝啊——”阿蛮拉长了语调。
  小厮已经做好了被笑话的准备。
  他这个名字那些小姑娘们一听就觉得俗,忒俗。
  阿蛮笑眯眯道:“元宝真是个好名字。”
  “你说真的?”元宝一愣。
  阿蛮诧异看元宝一眼:“当然是真的。元宝多好啊,又吉利又好听,叫起来还顺口。”
  她就喜欢这么实在的名字,有些小厮叫什么墨雨啊,清风啊之类的,这是要上天吗?
  阿蛮真诚的夸赞令元宝感动得不行,登时看牙尖嘴利的小姑娘顺眼不少。
  说起来,阿蛮姐姐还是挺好看的……
  书房里,姜似见郁谨坐在书桌前皱眉思索,笑着走了过去。
  “阿谨。”
  听到她喊,郁谨抬起眼帘,立刻露出笑容来。
  “外头路滑,你怎么过来了?”
  “你不是让人在路上都铺了草垫子,路不滑。”姜似靠过来,看摆在郁谨面前的纸张。
  纸张上是一个个人名。
  “这是——”
  郁谨拉她坐在身边,解释道:“十五年前进宫并一直留到现在的名册。”
  姜似略一琢磨,问道:“父皇让你插手查宫里的事儿?”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