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锦——冬天的柳叶
时间:2019-03-03 09:57:10

  郁谨挑了挑眉,淡淡道:“除了二牛,各位还没听说过正五品的狗官呢。”
  众人摸摸鼻子,无言以对。
  眼见太子眼神总往小娘子身上溜,赵侍郎忙道:“殿下,王爷,快到用晚饭的时候了,咱们不如先回歇息之处吧。”
  再逛下去太子殿下强抢民女怎么办?
  这是来赈灾,不是来游玩,真闹出这种事来,皇上定然会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太子不想回去,拿眼瞄着郁谨。
  “那我把二牛叫回来。”郁谨手指抵在唇边,吹响嘹亮的口哨。
  不多时,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狗由远及近跑来,身后还跟着一串毛色、体型各异的犬。
  见这么多狗跑来,众人不由吓了一跳。
  二牛停下,扭头叫了一声,那些狗立刻停下来,乖乖坐下不动了。
  “二牛,你这是——”
  二牛冲郁谨急切叫了两声,咬住他裤腿。
  郁谨深深拧眉。
  众人不解,问道:“王爷,这狗……二牛怎么了?”
  “二牛应该是有了什么发现。”郁谨严肃道。
  二牛一听,叫得更厉害了,似是赞同主人的说法。
  众人好奇又吃惊。
  好奇的是二牛跑出去一会儿能有什么发现,吃惊的是这狗竟真听得懂主人的话。
  “二牛,你发现了什么?”郁谨微微弯腰摸了摸大狗的脑袋,认真问道。
  二牛围着郁谨转了一圈,突然抬起一只前爪用力拍打着地面,而后往地上一躺,肚皮朝上做出个四肢僵硬的动作。
  郁谨脸色一变,心中却好笑不已:二牛这家伙还真会演戏,不枉他的一番调教。
  见郁谨变了脸色,太子抢在众人之前问道:“七弟,二牛是什么意思?”
  郁谨看向太子,脸色苍白,浓黑的眉更是深深蹙起:“二牛告诉我,此处将要发生地动。”
  一听“地动”二字,众人登时变了脸色。
  “王爷,您莫不是开玩笑吧?”赵侍郎脱口而出。
  郁谨脸色一正:“这种事小王怎么能开玩笑?”
  “可——”赵侍郎看一眼还在装死的大狗,连连摇头,“就算二牛是这个意思,可仅凭一只狗的反应就得出此地会发生地动的言论,是不是太轻率了?”
  “二牛不是普通的狗,它能预知危险。”郁谨再次强调先前的说法。
  如果说刚开始听到郁谨的说法众人还抱着稀奇有趣的心态,此刻却不同了。震惊、恐惧、怀疑种种情绪交织而过,最后只觉荒谬。
  “王爷,一只狗怎么能提前察觉出地动呢?就算是正五品的狗也不可能的!”
  郁谨扬了扬眉:“是么?据多处史料记载,大灾来临之前鸡鸣狗吠、蛇虫出洞,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禽兽会比人先一步察觉危险。而二牛在同类中是佼佼者,能察觉地动为何不可能?”
  一番话问得众人哑口无言。
  二牛听到主人表扬它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忙从装死的姿态站起来,得意抖了抖皮毛。
  郁谨干脆绕过众人,直接问太子:“二哥,这里要发生地动了,咱们要不要离开此地?”
  太子猛点头:“必须的啊!还等什么,赶紧走!”
  娘啊,在太庙前经历那一场地动已经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太可怕了,他要离一切危险远远的!
 
 
第552章 何惜此身
 
  太子几乎迫不及待了:“七弟还等什么,赶紧走吧。”
  什么热闹,什么娇俏小娘子,一切都没有安全重要。
  他是太子,等回到京城想要什么有什么,无论老七的大狗能不能预知危险,既然这么说了,他就一点风险都不想冒。
  还是那句话,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不就便宜了那些王八羔子。
  太子一叠声催促着。
  以赵侍郎为首的众人面面相觑。
  真要因为一条狗而离开?想想还是荒唐啊。
  太子不高兴了,脸一沉,冷笑道:“赵大人,你们若是不相信,那就继续在这镇子住着,我与燕王去别处。”
  赵侍郎一听,给众人递了个眼色,笑道:“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既然二牛有如此反应,那咱们还是离去好了。”
  反正住哪里都是住,何必与太子唱反调呢。
  太子登时满意了:“七弟,咱们走吧。”
  郁谨却没有动。
  太子诧异起来:“七弟,怎么不走?”
  郁谨看看太子,又环视众人一眼,问道:“就这么走了?”
  太子被问得一怔:“不然呢?”
  难道要把他刚刚瞧中的粉衣小娘子带上?
  他是有这个想法,不过这种事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这么大张旗鼓落人把柄。
  郁谨扬了扬下颏,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镇民与逐渐升起的袅袅炊烟。
  “镇上的人怎么办?”
  赵侍郎陡然严肃起来,几乎惊恐望着郁谨。
  燕王什么意思?难不成要动员整个镇子的人搬离?
  仅仅因为一只狗?
  荒谬,这太荒谬了!
  郁谨悠悠道:“各位大人,钱河县一场地动,伤亡万余人,因疫病又折损万余人,整个县城人口折损小半,后果何等惨重?”
  几句话问得众人心头升起阴霾,皆沉默下来。
  郁谨伸手一指:“倘若锦鲤镇发生地动,这些镇上百姓就会步钱河县百姓的后尘,又是一场无可挽回的灾难……”
  赵侍郎张张嘴:“可是——”
  郁谨淡淡打断他的话:“没什么可是。我知道各位大人觉得仅仅因为一只狗的反应就动员整个镇子上的人搬离太荒唐,甚至连你们亦不相信会有地动。刚刚之所以同意换地方住,不过是觉得没必要违背太子的意思,且换住处不算费事罢了,与动员整个镇子的百姓搬离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讪讪一笑。
  燕王倒是识趣,知道他们是哄着太子呢。
  “可要是万一呢?”郁谨问道。
  众人望着他。
  郁谨目光投向远处:“万一发生地动,就是不可挽回的后果。动员这些百姓暂时搬离镇子只是有些麻烦,可再麻烦,与生死比起来也值得咱们去做,各位大人说呢?”
  众人沉默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有些被燕王的话打动了。
  与生死比起来,麻烦一些自然是值得的。
  “可如何对镇上百姓说?”赵侍郎连连摇头,“总不能说因为二牛察觉此处会发生地动,就要他们舍弃家中财物搬离吧?”
  “是呀,没有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百姓们不可能舍得走……”
  “再者说,到底要搬离多久呢?王爷只说二牛察觉此处会地动,具体时间又是何时?”
  众人越说,越觉得郁谨的提议不可能实现。
  太子有些着急了,催促道:“七弟,咱们先离开再说吧。”
  地动可不等人,万一突然就发生了怎么办?还是早早离开是正经。
  郁谨不急不缓摸了摸二牛的头,道:“最多不出五日。”
  “五日?”
  “嗯。二牛只能提前一些预知危险,所以不会太久的。各位大人,动员镇上百姓搬离镇子五日,在郊外扎营暂住,你们觉得有多大把握?”
  赵侍郎摸了摸胡子:“难说。首先王爷要给出个令百姓信服的理由,如果您说是二牛察觉的,恐怕没人会离开。”
  百姓对家的爱惜与留恋超乎寻常,很多人一辈子辛苦积攒才建起这么几间屋,置办了那些家当,岂会因为几句话就离开。
  郁谨看向太子:“就说太子昨晚歇在锦鲤镇,夜间有神人入梦对太子示警如何?”
  时人信鬼神,尤其相信贵人们身上出现的神迹,这也是历朝历代潜移默化的结果。
  上位者相信,皇权与天授结合更有利于江山统治。
  听了郁谨的提议,众人不由看向太子。
  太子忙摇头拒绝:“不成!”
  开玩笑,他才不揽这个事呢。
  “七弟能保证一定会发生地动?”
  郁谨略一迟疑,摇头。
  倘若他表现得太笃定,反而假了。
  更何况那只是阿似的一个梦,即便他愿意相信并为之付出努力,亦有发生偏差的可能。
  站在旁人角度,会发生梦中的事才是万中无一。
  “这就是了。倘若用我的名义劝镇上百姓搬离,最后没发生地动怎么办?到时候岂不是让天下人都觉得我在胡说八道,或者神人戏耍了我这当朝太子?”太子说得头头是道。
  事关自己名声,太子可毫不含糊。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
  太子说得确实有道理,无论世人觉得太子胡闹还是神人入梦戏耍了太子,都表明太子不是一个合格的储君……
  见郁谨神色严肃,太子叹道:“七弟,你也要为哥哥想想。我才刚刚复立,别人都看着呢。要是把一个镇的百姓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没有发生地动,父皇会骂死我的……”
  郁谨沉默片刻,面色平静道:“既然如此,就说神人入梦对我示警好了。”
  他说着,深深看太子一眼:“若是二哥不介意的话——”
  太子忙道:“不介意,不介意,就这么说吧。”
  老七愿意把事情揽在身上最好了,只要不让他负责任就行。
  要他说,老七就是吃饱了撑的多管闲事……
  众人神色微妙。
  神人入梦燕王而非太子,不知道该说燕王无畏,还是太子迟钝呢?
  即便真的发生了地动,燕王这样恐怕讨不了好,将来定会引起皇上与太子猜忌。
  郁谨把众人表情尽收眼底,坦然一笑:“我明白各位大人在想什么。若能救一镇百姓,此身何惜?”
 
 
第553章 神人示警
 
  若能救一镇百姓,此身何惜?
  众人听得心头一震,再看郁谨眼神已然不同。
  赵侍郎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眉眼凛然的年轻人立在钱河县城墙上,连发三箭撞响晨钟镇住了场面,紧接着从城墙一跃而下,抱起摔倒的幼童。
  堂堂王爷尚且如此,他又在顾虑什么?
  号召镇上百姓暂时搬离,若是发生地动,就是救了一镇百姓的性命,若是没有发生地动,最多受些嗤笑斥责罢了。
  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各位大人怎么看?”赵侍郎问道。
  从京城来的官员便明白赵侍郎这是赞同了。
  主官都赞同了,他们还说什么?
  这种时候唱反调得罪的是堂堂王爷,没有任何好处。
  地方官员心情有些复杂。
  京城来的这些大人居然愿意随着燕王胡闹,等事后拍拍屁股回京了,留下他们被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啊。
  可他们似乎更没有反对的权利。
  钱河县主簿嘴唇翕动想要说什么,被钱河县令拽了一下。
  见无人有异议,赵侍郎道:“既然各位大人都赞成,就叫里正来吧。”
  不多时一名老者出现在众人面前。
  老者颇为激动,忙一一见礼。
  “小老儿见过太子殿下,见过王爷,见过各位大人——”
  眼看里正都要激动得昏过去了,钱河县令咳嗽一声:“里正,叫你来是有一桩要事要说。”
  “请县老爷吩咐。”比起对太子这般遥不可及的大人物的敬畏,里正对县令的敬畏显然更真切些。
  作威作福的县令大人呢——咳咳,说错了,威风赫赫的县令大人。
  里正悄悄擦了擦汗。
  钱河县令板着脸道:“昨夜王爷在锦鲤镇歇下,突然有神人入梦示警,说锦鲤镇不出五日必地动——”
  里正大惊失色:“竟有此事?”
  钱河县令不悦拧眉:“怎么,王爷难道会开这种玩笑?”
  里正飞快看了郁谨一眼。
  入目的年轻人是他从没见过的俊朗,如挺拔的青松白杨,赏心悦目。
  这么好看的年轻人,一般不会乱开玩笑的。
  里正也不知为何闪过这个古怪的念头,而后才恢复了理智,等着钱河县令往下说。
  “大人们的意思,是请里正即刻动员镇上百姓速速撤离此地……”
  里正听傻了眼,等钱河县令说完,结结巴巴道:“这,这不成啊……”
  “怎么不成?”钱河县令皱眉。
  里正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大人,王爷虽有神人入梦示警,可百姓们从镇子撤离后住在哪里,吃喝怎么办?家中财物又如何安置?”
  “这好办。”郁谨接过话来,“镇上一千多人虽不少,但在郊外扎营几日由朝廷提供吃喝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家中财物,能带上的就带上,不能带的暂且留下吧,命比这些身外物重要。”
  里正鼓起勇气道:“可那些猪羊鸡鸭呢?鸡鸭也就罢了,总不能把猪羊带走吧?要是留着猪羊几日不管就饿死了,百姓们可舍不得咧。”
  郁谨听得眼角微抽,却也知道这些牲畜对普通百姓的重要性。
  他略一沉吟,当机立断道:“就请里正找些人速速统计一下,凡家中有不方便带走的活物,朝廷按时价给予补偿……不,双倍补偿——”
  “王爷!”众人齐齐惊呼。
  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银都是有定例的,锦鲤镇若真发生地动怎么都好说,若最后只是瞎折腾一场,这个大窟窿可没办法填补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