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不住!
最后,老家伙实在是没招儿了,只能真把这孩子当孙子似地搂怀里,“嗷嗷乖”地拍着,好不容易才哄得抽抽搭搭不叫唤了……
老将军悔得一头蒜啊:他家那个宝贝孙女儿哟,到底养了个什么糟心玩意儿啊这是?
暗流涌动的日子里,十数天的时间转眼即过,皇城中遍地金菊,转眼已是中秋。
太后娘娘穿戴好了凤冠凤袍,神情冷肃又傲然地回头又安抚了身旁搀扶着自己的百里芸一眼:“有母后给你撑腰,放心折腾,别怕!”
百里芸回给她一个大大的笑脸。瓮都摆好了,就等鳖自个儿爬进来。她今天就是个搅屎棍,怕甚!
而那鳖,此刻正在路上。
半山王论长相其实是个美男子。屠家的基因从来都不差,生来就是皇子的男儿更比常人多着几分与生俱来的尊贵气质。长身玉立,轻裘宝马,年纪轻轻,以亲王之尊而善于礼居人下,在京城中也是风评极好的逍遥王爷一枚。
亲王规制的马车宽大而奢华,身为一个号称最会享受的亲王,里面的布置也是无一处不舒服到极处。但此时,屠炙的脸色却十分阴沉。
半山王王妃白宝珠坐在屠炙的身边,一双柔软的素手轻轻地在丈夫的手背上安抚着:“王爷,既然已经决定动手,就不必再想那么多了。”
“之前明明约定得清清楚楚,中秋之前,必有准信。”屠炙的脸色很不好,虽然已经决定不能再等,必须行动,可眼中的疑虑却是难消,“消息未曾中断,该有的消息却没有按时传来。你说,会不会是出事了?”
------题外话------
狗撵大鸡(严重怀疑其实你的本名是狗年大吉),鸳鸯一对一对都收到了!mua!过来,姐姐到你碗里来!
第381章 箭已离弦
白宝珠柔声道:“王爷不是已经和众幕僚再三议定过了么?甘州既然已经行动,犹如箭已离弦,王爷如今已再无回头之路!那边出事也好,没出事也罢,只要王爷今日一举得手,任是甘州出了再大的事……”
白宝珠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才接了下去:“王爷,到时候都是您说了算!”
屠炙听了白宝珠如此说,也觉得的确如此。但还是忍不住仰起头,用力地闭了闭一夜未睡干涩的眼睛。
不知道为什么,已经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些幼年记忆的片段,心中有些烦闷不安。
父皇病重、赐死母亲的那年,他才四岁。
四岁的孩子其实不懂得什么,很多事都不过是朦朦胧胧的一种感觉。比如母亲在他幼年时那些骄傲开心的话。比如父皇当年对母亲和他的宠溺纵容。
父皇驾崩前几日,母亲便去世了。他最初什么也不懂,真以为母亲真的是伤心过甚、舍不得父皇走,以至于病逝的。
他记得自己有好几年都很是颓丧,觉得母亲原来是不爱他的。否则怎么会丢下他,只想跟着父皇而去。
父母突然都不在了,是继承皇位的皇兄景泰帝把他当儿子一样养大。
那时候,景泰帝已经二十九岁了,当太子已经七年。继位的时候,如今的初平帝屠昌都已经十一岁。屠炙现在还记得,皇兄继位的大典上,他身为上一辈年龄最小的皇子,屠昌就站在他的右手边。
屠炙忽然清晰地记起,当时十一岁的屠昌在庄严的继位大典上悄悄牵住茫然无措的他的小手的感觉。
他想起来,那时候的屠昌,在屠弈、屠盟、屠韶他们几个小的面前特别有长兄爱。连他这个四岁的小叔叔也时常得他的照拂,指点他读书、有时候还领着他跟几个小侄儿一起玩。
其实身为皇嫡长子,屠昌当时的功课是很繁重的。至少比屠弈他们都重。很少有机会玩耍。可父皇刚驾崩的那两年,屠炙却记得他时常带着他,或者跟屠盟他们游戏,或者只是牵着他的手跟他说说话。
屠炙闭着眼睛,靠着马车的车壁模模糊糊地回想。四岁以前的他自己好像跟屠昌他们兄弟几个都不熟?好像是母亲叮嘱过他,不要跟其他的皇子皇孙玩耍。原因是什么呢?记不清了。
总之那个时候,屠昌待他这个小皇叔是极关爱的。也是因为他的关爱,皇兄对他也多了几分关注呵护,宫中无人敢欺他。
一切的转变,发生在屠昌被幽禁那年。
那年,屠昌十六,他九岁。
九岁的、在宫里没有母亲护着长大的孩子,已经懂得了很多事。
屠昌遭遇人生最大的坎坷的时候,并没有几个人知道,懂事的他,也同时遭遇了人生中那避不过的真相。
母亲当年的心腹带着母亲临死前泣血而就的遗书出现在他的面前,将当年父皇的无情、母亲的饮恨、南海白氏一族无端遭受的打压一一倾诉。
尚未长成的稚嫩肩膀骤然被压上仇恨的重担,他的世界崩塌了!
马车随着“吁——”的一声勒马声缓缓落下,打断了半山王屠炙忽然涌上心头的纷杂心绪。他双眼霍然睁开,走下马车时眼中已经柔和含笑、整个人又变成了那个潇洒风流的半山王。
箭已离弦,他的王妃说的没错。只不过不是从糜全盛,而是从九岁那年他见到那个人和那封血书起,一切就已经再也无法回头了。
京城的中秋佳节一片金菊铺地的繁华景象,甘州荒草不生的茫茫大戈壁上,却是茫茫黑甲遮天蔽日、万马齐奔动地如雷!
内讧尚未解除,糜全盛还被扣押在他自己的大营里,初平元年八月十五,北戎、南番,各自发兵十万,趁着大周中秋佳节玩家团圆之日,从甘州南北两侧向大周骤然发动了攻击!
同日,西狄发精兵八万,从西边的茫茫沙漠和草原,扑向了拓跋氏世代镇守的西北边境!
甘州十万守军群龙无首,援军无人调配,南北边境竟在一天内同时告破!败军毫无斗志、一溃千里,一味地往甘州城的方向逃奔。甘州营内,百里敬大怒!
这特么哪里是反叛,这明晃晃地就是通敌!
年近七十的老将军一身战甲,不顾数万铁骑围困着自己手下区区五千之数,亲自提着绑成一只王八的糜全盛,一个纵身便飞跃到了校场高台之上。
五千人随着他的移动而移动,数万人随着五千人的移动而移动。转眼间,偌大的校场上边布满了刀剑出鞘、黑压压望不到边的人山人海。
------题外话------
八小时工作加兼职写作,失眠症到底还是犯了。一粒酒石酸竟已不能让我入睡,今天一整个白天头痛、难受至极。待会儿撑着写完今天的第四更我必须早早地吃药睡觉了,明天的更新不可能按时了,大家晚上再看吧。
第382章 声震四野
百里敬气沉丹田,内力爆出,一声沉喝响彻整个校场的上空:“校尉以上,特么是个爷们儿的,都给老子出列!”
苍老、充满威压的声音,明明只是出自一人之口,竟仿佛千万人齐声大喝一般,轰隆隆地滚过校场!
人人震惊,数万人的气息骤然一静!
就在这陡然出现的安静里,百里敬的怒声清晰地一句句传开:“老子百里敬,大周开国元勋,官封辅国将军,大周武官之首!”
黑压压的人山人海中陡然瞪大无数双眼睛,天地间突然间静得仿佛落针可闻。
百里敬!说话的那个人是百里敬!
大周天下的士卒,问他们当今皇帝的年号可能还有人答不上来,可试问,有谁没有听说过百里敬?
那真的是戎马半生的大周第一武将、开国第一功臣——百里将军?
不怪数万士卒震惊,实在是自古将兵之道,在将,不在兵。
兵卒,贱役耳!五人之队,在乎伍长。十夫之队,在乎什长。百夫之队,在乎佰长。佰长之上,兵不识矣!
一个普通的士卒,从入伍的那一日起,真正朝夕相处的就是自己伍里面的那五个人。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操练在一起,上战场也在一起。之后,是什长,再往上,是佰长。
一个百人队已经是一个普通士卒在军营里能够接触到的最大的社会面。在这个百人队里,士卒每天要干的、要学的、要练的其实就一件事:服从命令听指挥。
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种大面积传播的音控式命令只能使用在两军阵前。除了两军对垒的时刻以外,士卒们所有的动作、所有的指令都靠的是佰长、什长、伍长一层层地给他们下达。
不会有解释,不会有理由。军人本来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在战场上有自由意志。上峰说让你持刀而进,你便要持刀而进,上峰说让你抱头而退,你便要抱头而退。
没有人会在事前事后告诉你:前面的那些是因为犯了什么什么恶行的人,所以咱们去杀呀。或者说:这场仗需要有人诈败,咱们去做那一小撮诈败的倒霉蛋儿好不好啊?
士卒,从入伍到退役,或者是到战死沙场的那一天,其实从来就没有刨根问底的权力。
所以,从古至今,才有那么多叛军。
叛军,其实叛变的往往不是士卒,而是那些领兵的人。
地位越高的人越有种种的权谋考量。而真正最底层的士卒,他们其实往往是无知的。
朝廷规定男丁要服兵役,或每户几人,或几丁抽一。他们要么乖乖地跟着差役走,要么拿钱赎身,没有钱还是要跟着乖乖地走。
到了军营里,排队、操练、老老实实听伍长、什长和佰长的话,能吃饱饭、有军饷拿、不挨打。敢忤逆上峰、不听军令者,一顿军仗轻易就能要了你的命。
渐渐地,一令一行成了习惯,睡梦里听见伍长一声喊都能条件反射地跳起来往前冲,一支令行禁止、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就练出了雏形。
之后,若这支军队能有机会上过战场,伍里、什里、佰里的一群兄弟一起杀过人、一起拼过命、剩下的人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就会变成生死兄弟。
就好比糜全盛手下亲手带起来的那些游击将军、校尉以上的将官们,皇帝的旨意、朝廷的命令早已比不上他们彼此之间的主仆义和袍泽情。什么新君、什么旧帝。比不上战场上生死与共过的情义。
可是普通士卒呢?他们也都心甘情愿地追随糜全盛么?那可不一定!
就是糜全盛手下的将官,百里敬都不信人人都知晓糜全盛真正所做的通敌叛国之行!
十万叛军?扯淡!
这军营里的一切,没人比带了一辈子兵的百里敬更清楚!
从糜全盛从始至终拖着没让太子和他检阅军队,他就看出来了:甘州军营里,下级军官和低级士卒根本就不知道糜全盛在干什么,不知道堂堂太子和辅国大将军已经来到了甘州军营,甚而至于,他们至今都不知道,他们的将军、甘州总兵糜全盛叛国通敌,已经把北戎和南番的敌军都放入了国境!
他百里敬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可不是吃素的!只要今天他能有这个机会开了这个口,他就不信,甘州营里佰长以下的这些人全都不爱国、不要一家老小的命!
只是,这个道理,百里敬明白,糜全盛和他手下的人也明白。
百里敬第一声突然爆发内力的时候,他们的确是猝不及防之间被唬了一大跳。可紧接着百里敬大声道破了自己的身份,他们顿时就醒过了神。
------题外话------
失去正常睡眠的人脑子是糊涂的,我现在都有点儿分不清我是某雪还是古代的某人。不说了,吃药睡觉……爱我和爱文的人,帮我祈祷今天睡一个好觉,我先谢谢
第382章 老将发威
百里敬气沉丹田,内力爆出,一声沉喝响彻整个校场的上空:“校尉以上,特么是个爷们儿的,都给老子出列!”
苍老、充满威压的声音,明明只是出自一人之口,竟仿佛千万人齐声大喝一般,轰隆隆地滚过校场!
人人震惊,数万人的气息骤然一静!
就在这陡然出现的安静里,百里敬的怒声清晰地一句句传开:“老子百里敬,大周开国元勋,官封辅国将军,大周武官之首!”
黑压压的人山人海中陡然瞪大无数双眼睛,天地间突然间静得仿佛落针可闻。
百里敬!说话的那个人是百里敬!
大周天下的士卒,问他们当今皇帝的年号可能还有人答不上来,可试问,有谁没有听说过百里敬?
那真的是戎马半生的大周第一武将、开国第一功臣——百里将军?
不怪数万士卒震惊,实在是自古将兵之道,在将,不在兵。
兵卒,贱役耳!五人之队,在乎伍长。十夫之队,在乎什长。百夫之队,在乎佰长。佰长之上,兵不识矣!
一个普通的士卒,从入伍的那一日起,真正朝夕相处的就是自己伍里面的那五个人。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操练在一起,上战场也在一起。之后,是什长,再往上,是佰长。
一个百人队已经是一个普通士卒在军营里能够接触到的最大的社会面。在这个百人队里,士卒每天要干的、要学的、要练的其实就一件事:服从命令听指挥。
闻鼓而进,鸣金而退,这种大面积传播的音控式命令只能使用在两军阵前。除了两军对垒的时刻以外,士卒们所有的动作、所有的指令都靠的是佰长、什长、伍长一层层地给他们下达。
不会有解释,不会有理由。军人本来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在战场上有自由意志。上峰说让你持刀而进,你便要持刀而进,上峰说让你抱头而退,你便要抱头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