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二)——林木儿
时间:2019-05-01 09:26:16

  人家不要了,你给我。该夸你耿直呢,还是该说你不会做人。
  粗略的认识了一下同事,林雨桐没有多呆就直接去了物理系坐在的教学楼。这楼里是没有暖气的,猛一进里面还觉得有些阴寒。结果都没等到上楼,就看见四爷带着十几个小伙子,在搬桌椅。
  “这是干嘛?”林雨桐凑过去,问在一边指挥的四爷。
  “有些外地的学生来的早,听说新开一个机械班,都挺有热情原来准备的那个教室有点小。搬到一楼的大教室授课,挺好。”四爷脸上的表情还挺欣慰。
  可这可这一个老师练,不得把人给累死了。
  四爷明白林雨桐的意思,“可是怎么办呢?没有得用的人才,靠一个人能做多少事?”
  结果第二天开学,四爷一个班收了八十六个跳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国学、历史、哲学、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看来,学这些东西,于现在的华夏来说,帮助是不大的。尤其是听说讲义里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枪械和炮弹的基本知道以后,这些学生更是热情高涨。
  原来准备的五十份讲义,明显就不够用了。
  八十六个学生,这还是教室实在没座位了,才停止招收的。后来,宋校长翻看了讲义之后,又跟四爷提了一句,希望能在上课的时候允许学生旁听。这些旁听的学生都是自带板凳坐在过道或者是干脆站在教室后面和窗外的。
  四爷想也想没想就答应了。结果上课的第一天,教室内外围了个水泄不通。甚至还有不少女学生也跟着挤去听课。
  而林雨桐此时站在讲台上,面对这下面坐着的四十八名学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堂课。
  “营养学,大家提起来,就会以为这是从西方传来的。可实际上,早在7000多年前,古老的华夏就已经有了实际意义上的营养学。”
  林雨桐一说话,下面就‘哄’的一声。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前年政府要取缔中医,全面提倡西医而引起的。
  “7000年前,人类的最初研究是从食物是否有毒开始的。而众所周知的神农尝百草,它的目的也恰恰是分辨食物是否有毒。在3000年前的时候,社会有所安定。黄帝诞生,并把食物的研究推前了,有一本书叫《黄帝内经》。记载了食物的核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在3000年前,咱们华夏人的老祖宗认为谷米必吃,水果配合吃,肉类增加一下口味就可以了,各种蔬菜就是补充能量的食物,这些都一起吃,所以就合适人体了。将这话总结了,就是四份素,一份肉。这就是非常美妙的一个比例,符 合自然的法则……”
  “……而在2000年前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低,则提出了饮食的法则:把你的食物当药物,而不是把你的药物当食物。这就是明确提出了多吃食物少吃药,提前预防疾病为主的医学思想。大约在1616年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树立了新的思维观点。他主要的事情是把食物从整体进行分解,确定了思想基础……”
  一堂课,林雨桐可以滔滔不绝。但同样的,相同的内容她得好几遍。有时候觉得要是开大课,只讲一遍那就太好了。
  教室外面,宋校长连同苏英杰听了半晌,才轻轻的走了。
  苏英杰笑道:“校长,不错吧?”
  宋怀民点头,“这事你办的好。咱们这营养学,说起来,那真是一片空白。能聘请的老师,不是西医出身,就是中医出身。两方对视恨不能臭了对方。而像是林先生这样,兼容并蓄、不偏不倚,客观实在还真是没有。好!很好!”
  林雨桐的课跟时下老师讲课,肯定还是有区别的。但是学生的反响也极为热烈。
  下了课,林雨桐基本是不能回办公室的,学生围过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问,根本就没有这个空隙。
  “先生,我之前来上学都是想着多交几个朋友,多一条人脉。因为学的那些东西,除了让我们看起来像个出身良好的名媛之外,好像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可如今听先生的课,我才知道我们不是没有用处。我想,我们不是只能做太太,其实还能做很多职业。比如医院,比如照顾不同情况的病人,伤员。”
  林雨桐笑了笑,“我适当的会加入一些中医知识和急救护理知识给你们。所以,没有谁是没用的。”
  家庭良好的姑娘,家里是不允许去学护士的。但是护士在战争后方医院,又是最紧缺的。她不知道现在洒下的种子能否发芽,但只能尽力一试。
  林雨桐带着好几个班的课,每天上午四节课都是满的。但是下午就没课了。在学校也好,回家也罢,都行。但是四爷注定得在学校耗着。这么多没有基础的学生想学完基础的理论,时间相当紧张。
  她中午去找四爷吃饭的时候,他还被一圈学生给围着呢。
  等了大半个小时,四爷才脱身,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嘶哑了。可把林雨桐心疼的不行。
  晌午吃饭肯定是不能回家的。一来回得一个多小时,这也犯不上。只能在食堂里凑活了。
  师院的食堂不小,菜色也分价格。大部分学生都是两个窝窝头一碗萝卜汤算是一顿饭。也有些家境好些的女学生要馒头米饭炒菜。
  两人在里面转了一圈,得到许多学生的问好。只在角落里看见几个老师在用饭。吃的也都挺清苦的。看食堂里都剩下清汤寡水了。两人这才转到校外,在一家小店里要了四菜一汤,花了一块钱对付了一顿饭。
  不到上课的时间四爷又热情高涨的去上课了,林雨桐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塞了一个保温杯,喝着自家带的水养嗓子。
  可这连轴转人肯定受不了。林雨桐没去办公室,直接找了宋校长,“……能不能给我们一间宿舍。中午能休息一会儿……”
  宋怀民一拍脑门,“我就说我把什么事给忘了,可不就是这事。宿舍……这是应该的。”
  等林雨桐跟后勤次长来到教工楼的时候,头上真是一万匹马奔腾而过。走在长长的昏暗的楼道里,这种感觉如此熟悉,像是又回到了曾经的筒子楼……
 
 
第731章 民国旧影(18)三合一
  筒子楼再过半个世纪叫落后,但是如今,却绝对算的上是好福利。上下两层的小楼,水泥的地面,窗户的玻璃,还拉着电。另外楼道里还有男女卫生间,自来水随便取用。这在很多老城区的百姓家是绝对没有的便利。就比如说是林家的大杂院,没有通电,窗花也就个别人家换上了玻璃的,其他人家可不都是纸糊的。晚上点着油灯,为了省油,真是豆大的一点灯光。这么一比较,再看看如今这还算崭新的筒子楼里粉白的墙壁还没有被熏染的发黄暗沉,好似这环境也还过的去吧。
  学校还是比较够意思的。给了一个大套间。进了屋子,两边各有一个房间,只是一个大一个小罢了。小间里面并拢放着两张木头做的架子床,其他的东西也就基本放不下了。但这作为休息的地方,也足够了。大房间里面有书架子书桌,当做书房正好。正厅里面的阳台,利用起来做厨房也凑活。即便住过来,这条件也不错。
  林雨桐认了地方,这才起身出了学校,路过教学楼外的时候,还能听见一楼传来四爷的讲课声。她也没耽搁,出去直接叫了黄包车。在门口正遇见白坤从屋子里出来。
  “小林……”白坤赶紧叫住,“那边安排的可还好。”
  林雨桐笑道:“学生们对机械的热情非常高,所以,可能得在那边的宿舍里安营扎寨了。我三不五时的会回来。”
  “主意安全。”白坤低声道,“我会想办法叫白元去里面做杂工,一方面旁听,一方面也能照顾你们的安全。”
  这个林雨桐拒绝不了,“好!都听您的安排。”
  白坤将林家的大杂院当成了大本营和宣传阵地,肯定是不会离开的。
  一路上跟林家来来往往的人打招呼,一进三进的院子,就闻见卤肉的味道。林母如今在家里专门卤肉,杏子提着篮子走街串巷的转悠。又有些小酒馆子,也会每天定量的来拿肉,比零卖的便宜,但多少都有赚头。
  杨子从屋里出来,见了林雨桐愣了一下,“大姐,这个点怎么回来了?我姐夫呢?”
  林雨桐没有回答,反问他:“没去上学?”
  “今儿学校组织去看话剧,我没去。”杨子见林雨桐急匆匆的,想来是有事,就跟着她后面回了小院。
  “那正好!”林雨桐将门先关上,“我得给那边的宿舍搬点东西,你给我搭把手。”
  “不回来住了?”杨子有点傻眼,这得跟大哥说一声。
  “回来。”林雨桐笑了笑,“这里是家我们不回来能上哪去?只是那边的课程紧,偶尔晚上可能在那边留宿。两头住吧。”
  原来是这样。
  两人收拾了两个大包袱就出门了。杨子往厨房看了看,“大姐,你不带厨具碗筷。”
  “不用。”反正运这点东西都是为了掩人耳目,需要什么慢慢往出拿就是了,“学校有食堂,先吃吃看。要是不行,我再回来取。”
  说着话,出了院子雇了驴车,一路去了学校。杨子将门认下,又帮林雨桐将里里外外的收拾好了,天就不早了。林雨桐塞了五毛钱过去:“回去记得坐车,别在外面逗留。”
  杨子应的挺好,但还是在学校里转了好一会子。心里多少有些羡慕,要是能安安静静的在这里上学,该多好。
  估摸着放学时间,这边将饭菜都做好了在锅里热着呢。这才起身去接四爷,他还不知道这个地方。本来以为还要留堂,没想到这回倒是利索的很,将学生都打发了。
  林雨桐拉着四爷往宿舍去,“累了吧?”
  “累倒是不累,就是冷。”四爷抖了抖,“一到半下午,那教室真是阴冷阴冷的。楼道里又是冷风。教室门窗户都开着。又是这种天气,一个个的早冻的撑不住了。”
  “可我怎么看见宋校长好似也从教室出来?”林雨桐给他搓手,问道。
  “何止宋校长,好几个老师都跟着过来听课。”四爷有些感慨,“甚至都是站着的……”
  精神可嘉!
  四爷被拉进了这筒子楼,然后他就上下前后的看,“这是……”今夕何夕?
  住在这种地方,两人都不算是陌生。打开门,屋里暖的很。厅里被林雨桐放了拼凑起来课桌,上面铺上桌布,俨然就是方桌。上面茶壶茶碗放在茶盘里,靠墙放着两个热水瓶。另外靠墙散落着几个凳子,小卧室里床都铺好了,被子叠的整整齐齐。书房整个布置成了小课堂的样子,桌子挨着桌子。
  “挺好。”四爷来回看了看,怎么看都觉得合心意。
  两人吃了饭,果然不出所料,外面传来脚步声,还不是一个人。这是消息灵通的学生找来了。门一响,林雨桐就去看门。
  “林先生好。”打头的是个一米八的大个子,看年纪也不比四爷和林雨桐小,但却认真的执弟子礼,“我是金先生的学生丁福保,来求见先生请教问题,请问先生在家吗?”
  “在的,进来吧。”林雨桐将门打开,这个学生鱼贯而入,十好几个。
  林雨桐指了指书房,“进去吧。”
  这几个一进去,顿时有点懵。看来先生早有准备。一边靠墙的地方放着书架,书架上的书没有多少,但是却放满了成捆的纸。这么大的空间,放了八张课桌,除了挨着墙的一面过道,挤得实实在在。显然,这是早就预备着有学生来的时候给开小灶了。
  “先生。”丁福保对着四爷鞠躬。
  四爷指了指下面,“坐吧。”等人都坐下了,他才指了指书架上的纸还有铅笔等物,“以后有用的到的,就自行取用,不用客气。”
  这个孩子出来求学,其实很多都是半工半读的。尽管学校不要学费,但是生活费笔墨纸砚费用都得自己想办法赚来。清苦的很。有好些人写字,将字写的特别小,为的不就是剩下这点钱吗?
  扶持肯用心学的弟子,本就是老师的本分。这学校好些老师都有自己的得意门生。学生跟老师的关系非常亲密,真是如家里的子侄一样。有些都是住在老师的家里的。作为助手也好,闲暇时帮助老师处理杂事也好,这种关系相当的牢靠。有时候一个老师为学生费的心思,一点都不比对儿子的少。
  林雨桐听着里面的讨论声,就悄悄的去了厨房。煤油炉子上熬着驱寒的姜汤,另外又端出几十个馒头来,一大盘子酱菜,一盘子辣酱。一过九点,她就将这些一股脑的端进去。
  四爷愣了愣就理所当然的招呼下面:“赶紧吃,十五分钟把这些都解决完。我出去喝口水。”然后就避出来。
  之后就拉着林雨桐的手直摩挲,弄得林雨桐直起鸡皮疙瘩。
  “贤妻啊!”四爷凑过来在林雨桐的耳边感叹了一句。
  过了几辈子了,你才认识到我是贤妻?
  林雨桐白了他一眼,就催他也去吃点,“这一熬肯定到十二点,人根本就撑不住。”
  所以当丁福保将碗筷都拿出来的时候,就看到四爷吃的跟他们一模一样,馒头,酱菜,辣酱。可提供他们十几个小伙子一顿简单的宵夜,没有五毛钱肯定是不够的。先生一个月才挣多少钱?
  这是什么?这是师德!
  没出两天,四爷和林雨桐的名声在师院里就传开了。只要在学校里走动,碰到的学生都是站在一边先鞠躬然后等他们路过了这才走。
  但随即,林雨桐的心情就不怎么美妙了。
  因为在整理四爷带回来的讲义的时候,她居然发现了一个女学生写给四爷的情书。
  信还没拆开,又夹在讲义里,这肯定不是四爷自己收上来的,而是有人趁四爷不至于放进去的。她没拆开,但却把这信放在了讲义的最上面。
  难得的周末,终于能多歇歇了。起了有点晚,但一醒来就看见林雨桐诡异的脸,四爷挑眉,只朝一边的桌上看了一眼,见是个空白的信封,就秒懂。他也不起床,就赖在被窝里,“好要我再海誓山盟一次?”
  什么叫‘再’?
  好像你之前海誓山盟过一样。
  咱们这不是细水长流的都不记得海誓山盟是什么意思了吗?世上有这玩意吗?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