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连翘知道许文华这个人有时候别扭的很,主动开口帮忙,那是真拿这个人当作朋友了。一口回绝,那也太不近人情了,于是点头说定了看房的日子。
  但是真等来看房,就改变主意了,这个时候的河房显然比她想的更好。
  观察河房临水的一面,并没有多少湿气侵袭的痕迹,向来是当初筑房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有所安排。再看房子本身,这是一座上下三层的河房,特别是第一层,还有宽阔的露台可以观赏河上风光。
  更重要的是看房子的外观,手艺十分精巧。虽不是那种深藏于内宅的豪华园林,但也有各种雕梁画栋。显然原来的主人有精心打造,并且很有品味。这座河房屹立在苏州河边,本身就是艺术品。
  连翘进了屋子更加确认了这一点,这座河房不只是外面好看,里面也处处精致,甚至配套的家具似乎也是一起设计的,所以总体看来十分和谐。
  “这恐怕不是一般工匠做的!”连翘自然而然道。
  许文华颇有些得意:“这是我那朋友自己所造,虽说木工、泥瓦不是自己亲手来的,但是设计、作图等全是他一手完成。”
  这下连翘更加奇怪了,这种亲手打造的房子,废了老大的心血,怎么可能会卖?难道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变故,突然缺钱了?
  听了连翘的疑问,许文华摇了摇头:“那个呆子...倒不是穷,说起来这还和你有些关系。”
  经过许文华解释,连翘才知道事情与自己确实有关——还是龙骨引出来的事。许文华这个朋友算是一个名士,生平爱做学问、爱金石古玩之物。知道有甲骨的事情,大感兴趣,于是买了几片甲骨回家研究。
  这一研究可不得了,一下来了瘾头,有了收藏龙骨,系统研究的想法。只不过银钱上面不凑手,老家每年有固定产出的田地是万万不能卖的,相比之下本来就是玩乐所用的这座河房倒是可以随意处置。
  连翘啧啧称赞了几句,觉得这房子甚好。先看窗外就是苏州河,来往热闹,风景也好。此时还没有工业污染,河水清澈,可比后世的江景房、海景房更加叫人喜欢。再看房内,各种家具齐备,而且难得的是也很符合连翘的审美,这样一来搬家的麻烦会大大减少——至少不用再考虑配家具的事情了。
  心里喜欢,又是许文华介绍的,当然不用怀疑卖家可靠与否。连翘也不啰嗦,干脆问起价格来,许文华随口道:“这河房且不说我那朋友花费心血,不是一般匠人可比。就说用料,用的都是上上等,如今想要得,没有一千五百两不成,再加上地价...算了,我和你说这个做什么?”
  说完许文华也觉得好笑,直接道:“人家只要一千五百两。”
  这就是只要材料费了!的确是天大的便宜。
  一般来说,此时卖房子是不能指望房子卖出真正的市价的,特别是那些价钱比较高的房子。这种房子动辄上千两上万两,除了真正的有钱人,谁能随手拿出这些现钱来?就算是有钱人家,人家的钱往往也是压在各种生意和不动产中,现钱是另一回事了。
  而卖房的人更是往往着急用钱,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买房的不着急,卖房的着急了——在市场中,这就是最普通的买方市场,价钱被压很正常。
  为什么此时有人卖房子干脆是拆掉了房子卖材料,就是这个道理了。分散开来将建材卖掉,好卖的多,价钱有时并不比整个卖房来的少!
  不过,即便是如此,这也是天大的便宜。
  这可是苏州的河房!卖起来相对简单,再加上地价的因素...怎么想也是赚的大了。
  连翘想了想,试探问道:“这朋友急着用钱?”
  许文华道:“他看上的那些龙骨再不出手,就要被别人抢先!”
  连翘想了想:“这样啊,你与那朋友说,我那里就有最优等的龙骨。若是他有意,我直接拿龙骨与他抵这座房子。”
  如果拿房子换钱,然后用钱买龙骨,中间无端麻烦了不少不说,多转了几道手往往会多出额外的支出。反正连翘手头也有最好的龙骨,拿这个抵房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她自己是龙骨换钱,钱换房子,这样一来也是省事的。
  更何况连翘想的很清楚,这朋友这样低价处理房子,急等着用钱是一方面,给许文华这个朋友面子是另一方面。她不好意思受这样大的人情,有心补偿一二。只不过直接在价钱上面推让是不行的,那反而是不给面子了,所以打算在甲骨上面多让一些。
  甲骨按照市价一千五百两,然后再多给一些。虽然是多给了,但是市价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没有谱的,也说不上什么。
  和房主见了一面,果然谈清楚了这件事。看得出来对方真是和许文华关系莫逆,甚至没有提前验看甲骨是不是真为优等,只说让连翘送来就是。
  这样被信任,连翘心里反而更加过意不去,于是在原本多给的基础上又多加了一些,一起送过来。
  这朋友并不是傻的,这样优等的甲骨,数量又明显多出,显然不止一千五百两。就算遇不上愿意开高价的爱好者,只是平平常常发卖,也能值两三千!
  许文华这朋友至情至性,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原本只是出于对许文华的敬重,这才给连翘面子,这时候却对连翘也有了结交之心。
  收下甲骨也没有推辞,只是特意提了好酒去找许文华,问道:“那位连小姐是什么人?我不信她是无名之辈!”
  许文华反而奇道:“怎么就不能是无名之辈了?难道就不许民间多一两个深藏不露的?”
  朋友高深莫测道:“不是那个道理,民间或许有深藏不露的,可你说那位连小姐是那样的人?连小姐气质光华,人群中便有鹤立鸡群之感,就是想藏也是藏不住的!那样洒脱自信之气,必然是做出了一些成就才能积累出来。”
  许文华忍不住抚掌大笑:“你的眼光向来不错,这次又让你给猜着了!你当她那许多好龙骨是哪里来的,原来就是她发现龙骨竟是上古时候占卜所用,提前攒了一些。‘甲骨文’始作俑者,你说是谁?”
  “莫非是乔琏先生?”朋友也是一个妙人,并不觉得乔琏是一个女子有什么好奇怪的,立刻接受了这个设定。
  这朋友姓黄,名超人,字怀仁,原本就是苏州名士。自他口中,‘河房换龙骨’的故事流传出去,一时成为雅谈。
  而和他名声一起传出去的就是‘乔琏’的事情了,在‘河房换龙骨’的故事中是有两个主角的。黄超人喜好高雅,心怀学问,不重金钱,这是自然的。而乔琏先生呢,也相当有雅量,君子成人之美,送上了大量甲骨,彼此都没有太把钱的事情放在心上。
  这种名人之间颇有意趣的故事传的很快,借由报纸,更是整个江南都有了些传播。
  而这个故事中更重要的爆点其实是乔琏的性别...原本乔琏的真实身份只是小范围内传播,见过她真人的更是没有几个。现在这个事情一出,至少不少人都知道乔琏先生其实是个女子了!
  只因黄超人在自己的‘朋友圈’中直说:“乔琏先生...真奇女子也,风度潇洒,与她相交如沐春风。只可惜她文名太重,恐怕将来文名盖过人名,无人注意她本人是何样人物了!”
  这样高的评价自然立刻激起了许多人的好奇,或者说大家对‘乔琏’的好奇一直很大。
  乔琏自出道起,其成名史就是传奇,这甚至比当初许文华还要显得不可思议。有人说许文华是一作成名,但他在第一部连载作品成名之前其实也是写过短篇和中篇的,只是比较少而已。
  乔琏则不同了,他完全就是忽然冒出来的一样!而且接连出的作品部部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精品——这样光芒万丈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与此同时,这样一位风头正盛的作者还十分神秘,关于这人到底什么出身、何种性格等,坊间一直没有人能够说出个一二三。这更加激发了大家的联想能力和好奇心,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等到乔琏来到苏州发展,这种好奇与关注更加上了一个台阶。而随着《神仙书》的越发火热与《权柄》的逼近大结局,开始有传闻传了出来。
  连翘既然已经开始和苏州这边的圈子接触,那么口口相传,一个小圈子到另一个小圈子...当然就会有消息开始陆陆续续地出来,只不过是开始的时候速度稍慢一些而已。
  这个时候的传闻就有说‘乔琏’可能是一个女子了,只不过这个传闻实在太过让人不敢相信了,所以很多人都当这是哗众取宠的流言...话说如今还有传闻说许文华是个女子呢,就因为他的小说中女子心思描写的极为细腻。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大家有所怀疑似乎也很正常。
  但是现在不是流言了,而是有黄超人这样的名士背书的!
  所有人面面相觑:难不成乔琏还真是女子?
 
 
第196章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古代世界,女性作者的地位是一件非常微妙、非常难以断定的事情。
  这就好比男性为了让女性更容易被驯服,只知道乖乖听话,甚至断章取义出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无稽之谈,然而真正的才女却又是受人欢迎的。所以真的是越没有知识的女子,就越受男子的尊重与喜欢吗?
  不是那么简单的。
  换言之,也无法说明在一眼望过去全是男性作者的小说界,女性作者就真的全都是地位低下了。只能说,在总体地位低下的同时,偶尔几个出众的女性作者,她们往往是各自圈子里的核心,凌驾于很多比她们更厉害的男性作者之上。
  这没办法用道理来解释,但是是有社会学或者心理学依据的。
  在一个群体中,数量相对稀少的异性总是天然的是所有人的焦点,这是纯靠性别优势,以一种完全不讲理的方式拉走别人的注意力。这就好比一个人过生日,不管别的人打扮的再抢眼,寿星也能以自己过生日的优势,毫不讲理地让所有人看着自己。
  又比如,在近代东西方文化大变化的时期,都有过这样一件事——文化名人们趋之若鹜的某个著名文化沙龙,仿佛不进这个文化沙龙就不算成名一样,而这种沙龙往往都是由女性主办。
  西方有乔治桑的文学沙龙,东方有林徽因的太太客厅。而且她们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孤例,她们凸显出来的背后,是整个文学界的共同风气!乔治桑生活时代的法国,巴黎的贵妇人流行在家中招待诗人、音乐家、画家等等大家。而林徽因生活的北京呢,也多的是进步女性组织的聚会,据说《太太客厅》本来就是好几位女性杂糅出来的形象。
  当然,这些女性具有很高的才能,当她们身处同时代优秀的异性当中,她们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是女性的关系。
  这其实也说明了男性的诉求——就是他们打压着女性的地位,但是人的骨子里是渴盼与自己同样高度的灵魂的。
  这就好比男子说着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大部分人最后还是想娶一个有见识的才女。和一个无知妇女日常相处,恐怕日常说话都是一种折磨!
  这种女子地位的微妙,在苏州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女作者‘如意儿’周莹。
  周莹是苏州本地人,母亲是大户人家丫鬟出身,后脱了奴籍嫁给做小布商的父亲。这样的家庭让周莹得到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的同时,相比同一阶层的女孩子更有一种大家见识——虽然只是婢女,但她的母亲到底是在大家族里呆过的,见识什么的比一般的市井女子强出许多。
  宁娶大家婢,不要小家女。这话不能说完全正确,但之所以流行,还是有些道理的。
  周莹从小就喜爱读小说,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尝试着往报馆投稿。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被退稿,但是她最开始的编辑很敏锐地发现这个小姑娘天分不错,于是开始了有意识地指点。
  等到周莹十五六岁从书院结业,这时候的她已经在报纸上连载过中篇小说了。即便是一个男作者,这也算是很顺利的那一种了。何况她是一个女孩子...业界其实对女孩子更加的不友好。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她全职写作,全部的精力投入其中,写出了至今为止都是她好评做多的作品《一十八年如梦令》,也自此开始了她颇有戏剧性的业内生涯。
  《一十八年如梦令》是一部蛮好的作品,但也就是蛮好而已。
  苏州是个巨大的怪物笼子,江南本来就是好手云集的地方,而苏州又集中了江南绝大部分的精华。可以这么说,能在苏州占有一席之地的小说作者,放到全国来看,那都不是庸手!
  所以《一十八年如梦令》这种‘蛮好’的作品,苏州一年总会产生个十几二十部。
  周莹凭此走红没有问题,但想要借此一飞冲天,从此鲤鱼跃龙门,这却很难——之所以说她的业内生涯很有戏剧性也就在这里了,最后她不只是成为了当红小神,更是小说销售量不输给某些大神!
  最开始的起因不过是一幅画而已!
  《一十八年如梦令》走红的时候请过画师画过书中人物,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正是以周莹为原型进行的绘画。
  当时这个消息传出去,所有读者都争先去看画,想要知道小说中那位美若天仙的女主角到底是什么样子...作者真的有那么美么?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不管当时是不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总之,周莹彻底火了起来。比她小说写得好的女子没有几个,而这些人都没有她好看。比她好看的不是没有,但写小说的才能就大有不如了。
  之后的周莹非常小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小说写了三四本,虽然再也没有《一十八年如梦令》一样充满灵气,但依旧是水准以上。而在小说之外,她积极与各种有才华的作者交往,不管这些作者当时有没有名气。后来也有很多原本名声不显的作者开始崭露头角,于是她的名气越发大了。
  隐隐约约,仿佛有些‘缪斯女神’的样子。很多男性作者着迷于她才华与容貌并存,以及与时下普通女子不同的见识与气度,甚至出现了苦苦追求她不得,一直痴心守候的人。
  连翘一开始知道这位女作家周莹的事迹还小小的‘哇’了一声,然后就是无限的脑洞——这位的事迹要是可以流传到后世,那必然就是一个传奇啊!
  “周莹大家,您今日怎么心不在焉的?”一个年轻男子本来念着自己手上的书稿,抬头却发现眼前的女子正在发呆,不由得问了一句。
  被称为周莹大家的女子看起来比年轻男子还要小,只二十岁上下。身穿一件藕荷色衣衫,除了一根白玉簪,只有几件银首饰做装饰而已。总的来说,是一个生的清秀可人,气质十分不俗的女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