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对方愿意让连翘的小说走自己的渠道销售,但是他们不会在这件事上分配其他的资源。
而经过了几部小说的积累,‘乔琏’这个名字在北方各个城市也有了自己的名气。而且这个名气分基础非常牢靠,并不是虚浮的那种。这些名气大多数是读者真喜欢她以前的那些小说而形成的,当她再出小说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变成销售量。
也因为这个,《江湖》出来的时候,北边合作的书社也愿意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同步销售了。
在这种情况下,‘乔琏’这个名字的荣光来到了新的巅峰。在此之前,连翘虽然已经晋升到了大神,但是和许文华这种大神是有差距的。哪怕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可以拼一拼了,但放眼天下,又是多有不如的。
而从现在的趋势看,等到《江湖》完结,这种差距就会进一步缩小。
其实这也是连翘出名时间太短了!仔细算算,因为她的小说质量够高,基本上本本都能当作代表作,代表作可不少了!要是换成别的作者,有这些代表作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全国范围内都极有影响的大神了。
但是换成是连翘,她从发表第一篇文字到如今只是接近三年而已!这个时候的传播条件又比较差,名气的发酵也是需要时间的啊!
《江湖》是一部冒险类的小说,里面提及的很多都是下九流的行当,市井生活娓娓道来。对于生活好一些的人来说,看的是新鲜,看的是冒险,这已经足够精彩了。对于底层生活的人来说,这小说无疑是有亲切感的。
是的,连翘并没有完全写实。因为小说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他来源于生活,却必须高于生活,简而言之,小说比生活精彩...不然何必看小说呢?
但是,即便是没有完全写实,书中的世界很多细节还是竭力描摹了他们生活的浮光掠影。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那些生活无忧的人有的时候并不能体会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无奈与悲情。而底层生活着的人会懂得生活的重担能压垮一个人,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体面,很多人不得已走上了邪路。
别的地方都没有给他们机会,而光明之外,阴影之内,这里给了出路,至少是活下去,出人头地的出路——即使这个‘出人头地’让很多人不齿。
“我本想做个好人的,但是当年谁给我机会呢?”主人公一行人破了大佬被杀的案子,被人追杀总算停止了,也不用再亡命天涯。这个时候和道上一位真正的大佬促膝长谈,这位大佬最后说了这样的话。
“至于现在,已经不能回头了。”
故事里说到灰色世界里那些人如何艰难求生,夹杂在其中充当亮色的,除了主人公一行人之间惯常的插科打诨,就是那些兄弟情义了。
就像是大量港台黑帮电影中总是会描绘的主题一样,兄弟情总是逃不开的。混江湖,义字当头么!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加让人热血沸腾?
这些混江湖的,有些人浑浑噩噩,有些人却是难得清醒。前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进入这个世界,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跟着别人不知不觉就进来了。相对来说,前者要幸福一些,因为后者的清醒带不来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清醒,所以更加痛苦而已。
然而无论是浑浑噩噩的,还是难得清醒的,这些人到了关键时刻都是能为了兄弟挡刀的人——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身处那个环境中被洗脑了,热血一上头,往往就能做出不太符合常理的事情。一旦脱离了那个环境,便再也不会那样了。
这话或许是对的,但也正是因为此,所以那个能够让人热血上头,充满着男子汉痛快、热烈、血汗泪、酒肉,以及浪漫主义的世界,这才会让人血脉喷张、激情澎湃!
第282章
“《神仙书<天之卷>》和《神仙书<地之卷>》那样的内容?”许文华一听宋文静提起这个,立刻明白报馆是打的什么主意了。
当初《神仙书<天之卷>》和《神仙书<地之卷>》直接通过东华书社出书,卖的相当不错呢!这件事让报馆其实挺后悔的。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并不把这种公式书、资料集放在眼里,不当这个能卖多少。
但是等到结果出来,傻眼了...原来这种东西能卖那样的数据,而且钱赚的轻轻松松!这个时候他们就想到了拿这种内容放到那些销量不太好的报纸上,就当是扶贫了,说不定能救一救这些报纸呢!
当然了,这种资料集,他们自己也能让供稿人总结。像外面一些小报,他们有些就在做这种事,分析、评论著名小说的新连载。但是,如果是作者自己的资料集,这权威性就不一样了,对读者来说也更有吸引力。
宋文静应答了一声,然后道:“正是这样——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乔琏先生回嘉定的事情?”
许文华顿了顿,有些不自然道:“知道。”
“那是怎么回事儿?”宋文静自然而然地问道。
出乎他意料的,一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许文华竟然吞吞吐吐起来。半天说不清楚,最终恼羞成怒一样道:“这件事你可别问了!”
宋文静直觉这其中有问题,但又没办法深问。真要是能说的,许文华也不会是这个样子。要是这件事不能说,那么逼问起来反而不美。
“那行吧,我去写信给乔琏先生,问一问她什么时候回来,信里还有与她商量一下这件事。”
宋文静这话提醒了许文华,许文华连忙道:“你知道她家地址...给我一份儿。”
见宋文静看自己,许文华欲盖弥彰一样加了一句:“这个、这个,对了,我也要与她写信,有个事情问她呢!”
宋文静半信半疑,不过许文华只是要连翘老家住址而已,并不算什么,所以很快就抄了一份儿地址给他:“这就是地址了...我说该不是你惹了什么事儿,让乔琏先生生气了,这才回嘉定的吧?”
【许文华安静如鸡.jpg
宋文静其实是挺敏锐的一个人的,许文华一下被他戳破,心里不慌是不可能的。而宋文静见他也不还嘴的样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但好歹是自己拉□□的作者,真要论亲密度,他和许文华肯定要超过他和连翘的。所以此时也没有逼问或者批评,只是叹了一口气,道:“这让我怎么说你?”
本想长篇大论,最终半晌什么都说不出来...若说他看不出来许文华的心思,那就是假话了。所以此时他发现,这种事其实没有多少外人置喙的余地。
“行了,这件事你自己好自为之。”说完之后忍不住补了一句:“你可认真些罢,多讨讨人家欢心,不然你的心思如何能成?如今乔琏先生高看你一眼,那是为你是个好朋友吗?人家那是惺惺相惜,觉得你有才的不行,所以不在意你那些毛病。可是真要是有别的打算,你那些毛病通通都是要命的。别的不说,至少像个大人,像个小毛孩子一样总扯人家头发算怎么回事儿?”
许文华本想说自己哪里不好,然而宋文静最后一句话咽的他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嘟嘟囔囔:“知道了,知道了,你可真烦人!”
转天许文华也不管小厮们的阻挠,坐了船就往嘉定去了。
虽然嘉定也是苏州下辖的县城,但是许文华从来没来过嘉定,这次才是第一次。
说实在的,和苏州其他的市镇没有什么两样,和许文华曾经去过的太仓仿佛——百姓富足,河道密集,不愧是‘金太仓、银嘉定’并立而说的。相比起苏州城里,嘉定要显得更亲切一些,同样的热闹也市井味的多。
苏州大、美、贵,嘉定小的多,铺地的石板也没有换新,依旧用着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石板。人与人之间往往熟识,出门买个菜打招呼,一路上竟停不下来。
这样说起来,相比起江南最有代表性的名城苏州城,小小的嘉定县城反而更加接近文学作品中江南水乡的样子。
许文华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小厮,此时主仆两个相当爽利地下船,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找到了连翘家所在的小巷子。
此时连翘正在自己房间与表姐张贵子说体己话,张贵子抓着连翘的手感激道:“你说回来过九月节的,我却知道离九月节还有些日子呢!你定然是听姨妈说了我心中正忧愁彷徨,所以刻意早些回来的吧!”
这真是天大的误会,吴美娘根本没和连翘说过张贵子的近况!
张贵子与龙守业顶下了亲事,本来以为应该是明年年初才成婚的,结果因为龙守业年纪比张贵子要大上好几岁,龙家那边实在是等不及了,请求早些完婚。这本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吴慧娘体谅亲家的心肠,心想多留女儿几个月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同意了下来。
只是婚事提前了好几个月,身为新娘子的张贵子就有些受不了了。她本来就有一些婚前恐惧,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安了。
张贵子见连翘这个关头赶回家,还以为是吴美娘对连翘说了自己的情况呢!实际上并不是的,吴美娘是过来人,知道小娘子们临成婚之前容易焦虑、害怕。又担心张贵子这样的恐惧会让连翘对这件事产生阴影,所以干脆没有和连翘提起过这件事。
连翘否认这件事,张贵子不信,只当她是不愿表功。若是要深入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回家,那就要将在苏州的难堪事解释出来,这也是连翘说不出口的。所以解释了一两句之后,连翘也只能随它去了。
小姐妹两个在连翘的房间里说起张贵子的婚事,张贵子忍不住道:“说来也奇怪,明明知道守业是个好人,待我是十分用心的,我原本都放心了的。可是这时候临近嫁他的时候,却忽然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都升了起来,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
临近人生的重要转折,焦虑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些人不理解婚前焦虑、产前产后的抑郁,其实除开种种别的因素,只看这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就大概能明白了——很多人没有结婚和生小孩的经历,但一般都经历过重大的考试。像高考,说是影响一生也不为过。
这样的考试当前,很多人都是焦虑惶惑地。
而相比起古代女子嫁人呢,后世的结婚、高考...全都弱爆了!这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嫁人就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在这种重要关头,会有不知前路如何的不安感,简直太正常了。
更何况连翘清楚,张贵子有着爹妈婚姻不幸福的先例。有这样的影响在,未免对婚姻有更多的悲观情绪。现在能接受婚姻,这还是龙守业够给力,追的够紧。至于这种对婚姻的担忧,那就莫奈之何了。
连翘也只能安慰她:“你别多想,龙守业是个好人,他可喜欢你了。”
“重要的是你不能将全部精神放在他的身上,若是只依靠他,那么为他患得患失就是自然的了。那样你辛苦,他也累。要我说,你可以自己给自己寻个支撑生活的路子。这样你有事做...说的诛心一些,将来龙守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和他分开了也不怕!”连翘最终还是不能只说些套话,看着这个与自己亲近的姐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说是诛心,也确实是诛心了。人家是要做夫妻的,这个时候却说这样的话泼凉水,要是关系不到那个份上,恐怕会以为她是在咒人家未婚夫妻。
但是张贵子与连翘亲密,怎么可能不知道连翘的为人。对于这话她不会多想,反而感动连翘是真的为自己着想。
而且确实来说,连翘的这个说法对张贵子更加有用——相比起长辈们那些浮在表面,很难说真正有用的安慰,连翘的话反而给她指明了道路。
要想消除这种焦虑其实很难,张贵子的焦虑不像普通女孩,就是婚前这一阵,随着婚姻生活的顺遂就能渐渐忘记。她的焦虑是家庭生活留下的深刻烙印,轻易不能抹消,如果因为这种焦虑使原本好好的家庭生活乱了套,那才是可惜!
连翘的说法反而比较有用,让她能够依靠自己有一条退路,别把注意力全放在丈夫身上...这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张贵子对这个很感兴趣,于是和连翘说起了这件事。首先她出去做事是不行的,虽然城市生活也有女子出门做事的,但那都是家庭条件最差的那种人。就算龙守业的工作能做通,张贵子未来婆婆恐怕也不会同意。
说来说去还是做一门小生意最好。
张贵子的陪嫁并不多,不可能陪送房产、地产之类,这些倒是能够定时来钱,而且省心省力。这种情况下,开一个小铺子做生意倒是不错——她可以雇人招呼生意,不太影响她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至于生意如何,她只需要定期去看看,并且抓住账册就够了。
连翘想了想道:“我在苏州认得一位唐公子,他是我所在报馆总主编家的公子。他原本最多倒卖一些小东西,这上头的路子多。我请他牵线搭桥,给你寻一个拿货的渠道,到时候你专卖一些苏州最时兴的香袋儿、茶饼子、小扇子、手帕,东西小,赚头可不少。”
这其实就是给张贵子占便宜的意思,一方面连翘找的上家一定靠谱,来的货必定都是好的、正流行的,不需要张贵子有多少专业知识,只管收货卖货就是。另外,这样有关系的上家也会给张贵子比较好的进价,即使她要货量不大,也会给他大批量的价格。
对于上家而言在,只不过是在给苏州大商家送货的时候单独给张贵子夹带一个小仓而已。但对于张贵子,那就是大事了!
有这样的进价,她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大商家相比小商家,他们质量有保证,同等价位上他们比小商户要强。小商户的便宜,那是建立在东西不行,或者利润压低到极致的基础上。而张贵子作为小商家,不再有这些问题了,做生意就几乎稳赚不赔了。
第283章
张贵子对小生意的事情很感兴趣,向连翘多打听了好几句。连翘满口答应下来所有事情,大包大揽道:“这件事你不消担心,回头我就与朋友说好。等到你这边准备好了,自然就有货送来。”
计较了一会儿,张贵子的心情较来的时候已经轻松多了,显然是卸下了心里的一个大包袱。
一面接过连翘倒的茶,一面笑着道:“你到底是不同,在苏州那边认识的人多,这些事情我们难办,你却简单。”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贵子有了好奇心,低声道:“你与我说实话,你如今在苏州各样的青年才俊恐怕见得多了,难道就没有一个动心的?”
“你说什么呢?怎么忽然就说到我身上了?”连翘大惊,下意识地扭过头,不再看张贵子。
张贵子其实也不是临时想起来的,这个话昨晚她母亲还对她说过。今天她来和连翘说话,听连翘说到在苏州认识的人,一下就想了起来。特别是压在自己心里的大事解决了一大部分,放松之下,对连翘感情情况的好奇立刻就占据了上风,成为首要关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