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对于大报馆,已经很多年找不到读者新的增长点了,读者数量有的下降有的上升,就算是上升的,那也少的可怜!
丁一新有门道,从一些朋友那里知道一点儿东西。便对王思齐道:“这小说说不定卖的比《江湖》还要好!”
王思齐当时喝着一杯凉茶,差点呛着,好不容易咽了下去,这才道:“不会吧?”
《江湖》的销量是很可怕的,几乎已经是大神天花板一样的存在了。如果还想涨,就得像丁一新和宋志平这些人一样,在天下范围内都能有巨大的影响力了。而连翘从《江湖》到《鸳鸯蝴蝶剑》,似乎并没有这种蜕变。
丁一新却看的很清楚,连翘正在连载的这本小说是在原有的市场上再次进行了挖掘,女性读者的大量入场最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没错,女性读者的市场相对男性读者的市场是比较少的。但是成长到连翘这个程度,想要增加销量之类的就变得很难了,任何一个新的增长点就足够这个级别的作者将其他人甩在身后了。
王思齐仔细一想,可不是那样么。
想过之后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只有一点,这根本不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当初的赌约还作数?”
听王思齐这样说,丁一新却是摇了摇头:“赌约自然是作数的,许文华难道会说这个?”
王思齐下意识地摇头,和许文华当了好几年的冤家对头,这一点了解还是有的。
许文华这个人,有的时候是很拧巴的。就算连翘在题材上面投机取巧了一点点,他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对此提出异议。若是提出了,就好像他是怕自己输一样!!
“那不就是了,既然赌约的两个人不言语,其他人说的再多又有什么用?”丁一新摇了摇扇子,自信道。
王思齐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这个赌约赌的是谁是将来的业内第一人!‘业内第一人’这种名号也是需要花花轿子众人抬的,两人赌了一番,结果旁的人不承认,那不就白瞎了么!
听王思齐说完自己的想法,丁一新大笑:“平常你也算是通透的了,这么这样的小事也想不通——赌约重要吗?重要。但重要的不是别人对此怎么说,而是他们两人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着丁一新收敛了笑意,正经了很多,道:“文华与连翘天资是我生平所仅见的,真正的人中龙凤。以他们两个如今,未来第一人唾手可得,一时的旁人评价根本不打紧。别看别人说的轰轰烈烈,其实于他们自己而言,也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来自对方的认可反而是更重要的。”
王思齐默默沉思了一小会儿,然后表示了赞同。饮下一口凉茶,忽然叹道:“真好啊,这样的对手,恐怕能纠缠几十年!日后传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只是苦了与他们同时的其他人,日月当空,别人还能看到谁呢?”
王思齐就算再是洒脱,有些东西还是脱不开的。毕竟写小说的除了极少数,大多数都是图名利的。现今王思齐金钱一道上是不缺的,对名气却还有些执念。说实在的,他也不是没想过,哪一天写出一个大作,从丁一新手上抢一两年的‘第一人’来当当——做到大神这一步,除了极少数的,谁又没有这种想法呢?
他虽然比许文华年长一些,但是许文华成名早、成名快,所以两人算成是一辈的作者也没有问题。现今又有更年轻的连翘...他叹息的是自己应该没有机会了。
这两个人正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期,没有人知道他们能走到哪一部。但是王思齐知道,至少是领先自己的!
丁一新大概知道一点王思齐的心思,但这种事实在不好说什么。再者说了,他自己就是那个正当着位置的‘业内第一人’,他来说的话难免有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嫌疑,所以只是静静地坐着,等着王思齐自己放宽心思。
王思齐这种感叹都是一阵一阵的,他到底心胸开阔,叹了一回之后很快自己调节心情,故作轻松一样道:“其实他们两个还有另一重缘分,你说,要是文华和连翘结为夫妻,这会不会更有意思?”
大家都知道许文华倾慕连翘,连翘也若隐若现地开始有些意思了。这样一想,原本没有多想的将来就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丁一新哑然失笑:“这、这可还早着罢?每年行里男女之间的传闻还少,然而最后成了几对?”
因为彼此了解对方的工作,有共同语言,平常圈子里各种活动见面又多,男女作者传出一些绯闻,一些风流韵事是常有的。甚至有的男作者已经有了家室了也会有这种事,多一个红颜知己说出去,男性同行也只有羡慕的。
丁一新承认这两个人有一些意思,但现在就说将来,的确还是太早了一些。他干脆补了一句:“你没看到连翘又回老家去了?有快半个月了罢,听说走之前就与文华有口角。文华这些日子又是那样闷闷不乐的...年轻人的事情,多的是磕磕碰碰,谁知道将来会如何!说不定什么时候连翘就回老家成亲去了。”
这样说着,外头忽然有小厮进来:“老爷,乔琏先生家里来的信笺!”
第330章
要说端午之后整个苏州业界最大的新闻是什么,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公认的大事件绝对是‘乔琏离苏’!
这件事原本是小圈子里里头流传,连翘回到苏州给了编辑宋文静《鸳鸯蝴蝶剑》剩下的文稿之后就开始处理各种事情。
首先是见了即将离开苏州的沈钰一面,虽然已经有过信件沟通了,但是这件事还是想当面确定并且感谢对方的。然后就是给所有朋友去个信,大概告知一下自己因为家中有事会短时间离开苏州一段时间去到京城。
与此同时,她还安排了苏州家里的这些人看房子的各种事情。
那些告知情况的信笺送了出去,立刻就有很多人知道连翘要去京城了。
说实在的,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哪怕是丁一新、王思齐这种走的近、地位高的圈内人也是错愕的。一般来说他们这些人哪怕是要暂时离开去到外地,那也是有很长时间准备的,消息早就会在圈内流传。
可是连翘这一手,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啊想不通,在此之前竟然没有一丝风声流出。
连翘面对疑问,无奈地摊摊手:“我这是家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我家叔伯姑父都在京城,这一次是我家大伯找来了...说是给祖母过生日还有过年,或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一家人这样齐整了。”
虽然彼此之间关心已经很密切了,但连翘到底是一个女孩子,大家总不好打听她家里的境况。所以连翘这样说来,大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还当是普通的家庭聚会,只是因为父亲这边的亲戚分散的远了,所以相聚不易。
“既然是家事,那就实在没办法了。”
这是连翘办的聚会,办的挺匆忙的,毕竟没有什么准备,只是定了大酒楼请了好些朋友过去而已——总不能外出一年就一封信打发了罢!这个年头的人是很重视离别的,因为离别之后联络就很困难了,而且离别之后说不定这辈子就没机会再见了。
这场宴会许文华也在,只不过连翘没有特意与他说话。而他也没有了连翘离开苏州时那种纠缠不放的气势,人来了,但只是在一角安安静静地坐着而已。
安静地都不像是许文华了,这也更加坐实了之前两人又闹矛盾了的传闻。
“我就说么,‘西湖客’与‘乔琏’必然是不能长久的。”等到宴会散了,有没那么熟悉的一个同行似乎喝多了一些,说话没有了遮拦。
那人身边有一个扶着他的朋友,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熟人,这才镇定下来。却没有发现就在他们旁边,许文华已经坐在人力车上了,只不过有人力车的棚子遮着,看不清楚。
“两个人都是惊才绝羡之辈,在一起没有一个高底强弱,这时候还要争第一,再好的情分又能如何?”
人力车被拉动了,往目的地去。坐在车里的许文华再也听不到那人的声音,半晌,忍不住嗤笑了一声。
说实在的,许文华这才发现原来他与连翘闹矛盾了,在他人眼里就是那个样子的。站在外面的人又知道什么...他们根本什么都不知道!
连翘要离开苏州的事情就是在这场聚会之后才飞快地往外传播的,说起来这在读者那里反应很慢。毕竟不是所有读者都能明白这意味着她有很长的时间不能在苏州连载小说,而且就算明白,也就是那么回事儿罢了。真正的死忠粉不管她去到哪里发表小说,那都能想办法买到,这里可是苏州!soeasy啦!至于可有可无的路人粉,苏州总不会少了小说看的,佛系佛系~
更何况《鸳鸯蝴蝶剑》还在连载,连翘去到哪里对他们有什么要紧?或许等到《鸳鸯蝴蝶剑》之后还没有新小说,这才会意识到一些问题吧。
在这个问题上,圈内和圈外完全不一样了。外界是风平浪静,圈子里面呢,则是真正的波涛汹涌。
正如宋文静想的那一些,关于作者离开地盘到别的地方培养市场种种,很多人同样这样想连翘。
或许连翘说的那些,是有家事什么的是真的,但是这又有什么呢?她趁着这个要在京城呆上一段时间的机会,在那里连载一两本长篇小说也很普通了——别的作者或许时间不够,但连翘是没有问题的,她都已经是公认的‘快手’了。
她这么一搞,同行们自然免不了有两个方面的想法。
一方面比较显眼,那就是连翘离开苏州肯定会留下一些市场空缺的,这些市场空缺会被谁吃掉呢?底层的作者根本不用想,这些事大佬的游戏,和他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但是所有有机会伸手的作者肯定会浮想联翩了。
至于最顶尖的一批作者,他们的读者群是稳定的,也不会因为连翘空下来的空缺就增加多少读者。该看他们小说的都已经看了,这又不是电视机,只能放一个台。
相比之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鸳鸯蝴蝶剑》之后能有一段没有连翘竞争的空档期了,说实话,心里松了一口气。
连翘是一个好朋友,但是这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个能带来巨大压力的朋友。她的小说各方面都不缺,话题度更是爆表级别的。每次和她的小说同时连载,虽然自己的销量什么的没有减少,但就是有一种沦为配角的凄凉感。
更让人亚历山大的是,她还那么勤奋!!!小说每天更新,新小说与旧小说之间也喜欢搞无缝连接,甚至还出现过两部小说一起连载(《权柄》和《神仙书》就是一起连载的)。这么一搞,大家根本连个喘息之机都没有啊!
另一方面没有那么显眼,就是连翘会不会在京城搞风搞雨,以及搞风搞雨成功了会怎么样,失败了又会怎么样。
连翘只是去京城而已,在不在京城培养市场,她是没有表示的。真要在京城培养市场,到时候肯定是瞒不住的。这时候什么都不说,要么就是没有那个打算,要么就是还在犹豫。
关于这个问题唐宋特地问过,主要是他很期待连翘的下一部小说——典型的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鸳鸯蝴蝶剑》才进展到哪里?一半呢。这个时候竟然就惦记起连翘的新小说了。
连翘当时也很诚实:“实在是没有想好,说不定这一趟去京城有事情忙,懒得动手也是可能的。不过这也是不能肯定的,到时候再看罢!”
只是连翘这番话只有极少数的人听到了、知道了,大多数人都是猜测的。比较多的人还是觉得她会在那边尝试着出小说——毕竟作为一个女子,也是难得有机会去京城呆那么久了。机会这么好,不试试看也太可惜了。
这也比较符合连翘的性格。
没错,很多人会因为风险等原因却步。但稍微了解连翘的就知道了,她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或者说,她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的,本身又确实才华惊人。这样的连翘,在别人眼里是风险,是风浪的东西,在她眼里恐怕就是夏天的一阵凉风,吹拂过来才更加舒服。
所以大概还是会搞事情吧,很多人这样想。
关键是搞事情会不会成功,以及成功或者失败之后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基本同意搞事情会成功。虽然也有人认为南橘北枳,众口难调,乔琏的小说在江南一带是足够霸气无双了,但去到京城,谁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再考虑到天时地利之类的因素,更加说不准了。
但是,更多的人清楚的看到,即便连翘以江南为地盘,在别的地区也是有销量的!不管具体销量怎么样,至少在当地的评价反馈很是不错。
有趣的小说受人喜欢,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读者在某些取向上或许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不可能会出现一个众人叫好、交口称赞的,去到另一个地方就无人理会一败涂地了。从这一点上分析,连翘显然成功率更高。
然而这么一想,有一些颇有些不自在了,甚至特地去看望丁一新,拐着弯儿问他现在的感受。
这种事之前出过一次,就是连翘和许文华赌约传开的时候。
虽然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是真的看到后辈准备抢班夺权的时候,难免还是会有一些微妙的情绪。别人不相信丁一新是个无欲无求的菩萨,实际上他确实不是。
面对这种事他内心也有各种想法,不过好就好在他不是会为这种事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人。面对其他人的试探都只是洒然一笑,甚至会将其中一些闹出尴尬的当成是笑话,写给连翘。
在外界,这其实也是连翘进取心超凡的一个佐证。毕竟论资历她还是比许文华浅一些的,本地的潜力挖掘的差不多了,去到外头给自己找新地盘,这倒是正合适。等到真的在京城做出什么来了,有了仅次于苏州的第二大市场支持,完全可以抵消资历不足带来的弱势了。
她说要和许文华争第一人,看起来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另外,所有人还有一个八卦的地方。那就是若是连翘一不小心翻车了,在京城失败了怎么办——世界上就没有万无一失的事情!不到最后谁知道事情会是个什么走向?
按理来说,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连翘到了时间都是会回苏州的。可是在京城遭遇失败了后回来,那可就不同了。虽然这对她这个档次的作者来说,不是毁灭性的打击。但这世上的人谁不捧高踩低?
再加上在苏州这边的空档期必定会使其热度消退一些...只要想到这些,一些嫉恨连翘的人就精神起来。
主要是因为连翘成名之路走的太让人艳羡了,有的人是敬佩拜服,想要向她学。有的人,也别是底层、中下层蹉磨时间很长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大有‘你不好我就好’了的感觉,就盼着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