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娘无法,只能看着连翘的消失在院子的影壁后。继续吃早饭也吃不下去了,放下碗筷忍不住叹道:“这孩子...如今总是这样,风风火火的。这么忙碌,也不知道忙些什么,也没个女儿样。”
张嫂子过来收拾碗筷,劝慰道:“夫人何必想那样多,如今小姐顶立门户,比百个男儿还要强。这不是一般的女儿家做得到的,自然不能再用一般女儿家那一套去看。”
张嫂子只不过是普通人家妇女出来的,见识却不错。这句话听在吴美娘耳朵里,她虽然嘴里依旧有些许不赞同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已经很有些认可了。
而连翘非得这一日这么早出门,甚至前天聚会的时候还特别对宋志平说过,这一日有事,这当然是真的有事情办!
这一日和城郊玉梨班已经约好了,去看看他们排练的结果。
在此之前,从连翘给他们安排剧本开始,玉梨班就进入了另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由两个内容构成,一个是茫然,另一个是积极奋进。
茫然的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学戏曲的,突然之间让他们转行做话剧,而且话剧还是他们听都没有听过的东西...这搁谁谁不茫然?玉梨班的迷茫完全是正常的。而连翘就是要尽可能地向他们表达清楚话剧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这些人里面只有连翘是真正见过话剧,知道话剧成品是什么样子!
对于其他人,话剧就只能想象罢了!
然而想象总是艰难的,有偏差的。这就好比现代社会新出来一款超级炫的高科技产品,产品的酷炫只要见过就能明白,也能有很具体的使用感受。但是换成是没有见过的,只听别人描述,这会有什么结果?
大概就是说的人说自己的,而听的人可能完全跑偏了吧。
连翘这边是真的挺难的,话剧这种东西,出来了之后显得很简单,但其实非常高难度!就算不提这是一个新事物,让玉梨班的人接受之后弄起来很难这一点,光光只说话剧本身的难度,这就为难死人了。
话剧本身的难度也很好理解...放在现代,让一个圈外人,组织演员,组织其他幕后,然后弄一个话剧出来(ps.这些演员和幕后也不算是专业人士),这会有什么后果?
设身处地的想想,简直到处都是雷点啊!别说弄出一个优秀的作品了,就算弄出一个完整的作品,保持话剧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中间没有出现演出事故,这都是烧高香了!
好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人没有看过话剧,所以弄出一个差不多的也就足够了,水平要求比较低......
然而尽管如此,连翘也不可能将水平无限放低,如果真的弄成那样,她又何必为了玉梨班,为了话剧这样费心?她是因为想要做出一些成绩才弄这些的,又不是为了弄这些而弄这些!
就在连翘费心指导的时候,玉梨班状态的另外一面很好的体现了出来,那就是积极奋进。
一开始是茫然,是不适应。我们原本是唱戏的,戏曲搞的好好的,忽然让我们弄什么‘话剧’,这是个什么鬼!
但好在此时的玉梨班骨干成员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这些人中并没有为了戏曲艺术而不愿意妥协的人,大多数只要保证他们吃饭的问题,他们也能将事情做下去——所以说,抱着梦想做一个事业,始终不动摇,这还是非常罕见的。在后世是这样,在这个时代更是这样。
而度过了这段‘不适应期’之后,新的苗头才开始出现。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非常看不起话剧,主要是话剧看起来门槛很低,虽然也需要训练台词之类的,但这在这些戏曲人眼中,根本约等于没有门槛。
事情开始改变,那是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早就习惯了戏曲训练强度的他们这才发现话剧远远比他们想的要复杂!
想要声音充满感情而又显得贴近生活,类似日常中人与人之间使用,这种完全相悖的要求已经够为难人的了。更不要说其他琐碎的要求,譬如声音必须饱满,不能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才知道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有那么多毛病!
连翘在这种事上也不是很懂,但是大概的道理是能够讲清楚的。
“我们平常说话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含糊不清,表达不明,但是因为听习惯了,又或者能够结合前后、察言观色等等,基本上不会搞错意思。但是演话剧不能这样,观众老爷离舞台是有些远的,要弄懂发生了什么,很多时候就靠听这些话。”
台词已经这样难了,动作表达也同样不简单!
话剧表演常常是这样的,需要像日常生活的举止,但是绝不能真的是日常生活的举止。实际上那些动作往往需要比日常夸张一些、情感更加外放一些。
这也是由话剧艺术表现形式所决定的,舞台只有那么大,观众离的那么远,又不能像电视电影一样拉近景镜头。很多表达电影、电视都要求细微,应为太明显了后就会显得夸张、过火!而在话剧中就不一样了,就要求夸张一些、放大一些。
有一个话剧演员的要求就很能说明问题了——话剧演员要求脸大一些,这简直和电视电影要求的小脸美人背道而驰了!但是话剧就是这样要求了,脸太小了,观众就更看不清了!
所以这些戏曲演员们,他们入了话剧的坑,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表演的问题上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在他们之前这个国家可没有什么话剧演员!而参考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呢?这有一些作用,但依旧不够!
至于说戏曲本身也有表现动作...emmmm,这恐怕又超过了话剧的‘夸张’,总之要在这种夸张和日常中寻找一个平衡,这很难!
等到了解话剧的艰难,以及在排练中渐渐明白话剧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戏曲是完全不一样的后,积极奋进的情绪产生了。
话剧更接近日常生活,更容易让观众投入进去,他们作为从业者当然佷容易看出这些。虽然不确定拥有这些话剧就能成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已经很接近成功了——至少有成功的资本。
这些玉梨班的成员,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咸鱼,不是咸鱼也不能容忍连翘完全推翻戏曲,弄出来个话剧让他们演。但是,即便是咸鱼也是有梦想的!如果有机会干出一番事业,谁都会有兴趣。
而现在,就等于是连翘将机会摆在了这些人面前。只要不是傻的,肯定会伸手抓住这个机会的。
这个共识产生之后,积极奋进的状态就彻底起来了。连翘也很满意这个,毕竟这些人如果真的要消极怠工,她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他们积极认真做事,总比之前排斥抵制更加有效率,也更可能带来成功吧!
“小姐,已经到了!”马车一停下,春儿就提醒连翘,打断了连翘的沉思。
第411章
上一次来城郊大杂院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因为要过年的关系,前后竟然有一个月左右没有过来。中间间隔一个月,连翘担心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不过考虑到正月里也没有人送信到帽子胡同,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连翘来的时候隔着大杂院的围墙都听到了里面的声音,这是出早课了。琴师们正在练习乐器,演员们正在吊嗓子和大声朗读。虽然话剧演员基本上不用唱歌了,但是他们发现练唱也有利于声音稳定,所以就将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
而且有一个比较隐蔽的原因——大家虽然都对话剧越来越有信心了,但是偶尔畅想这件事也免不了担心。事实就是这样,不是东西足够好就万无一失了,遍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最后就是没有好结果的事情多了去了!
出于这种心态,演员们还是有一些留条后路的心态。也就是在练习话剧时,尽可能保持住原本的戏曲技能。就算免不了退步、生疏,至少也要保证将来还能捡起来。若是话剧失败了,他们还不至于丢了吃饭的饭碗。
不能怪他们三心二意,只能说,不论什么世道,大家还是要吃饭的嘛~
连翘隔着围墙听了一会儿,觉得还不错。只是听演员们朗读的声音就知道了,进步非常明显,相比起一开始完全像个外行,此时已经相当专业,至少在她看来能够唬住人了!
一方面,她并不是真正的内行,比较好唬。另一方面,这些演员也不是真正的外行,戏曲演员有一些东西和话剧演员是相通的,譬如呼吸,譬如说传声,譬如说眼神。一开始不了解话剧的时候原本的技能帮不上忙,完全就是个外行人的样子。然而一旦对话剧有了一些了解,进步肯定是比一般人快得多的。
觉得差不多了,连翘才去敲门。
做杂工的嫂子来开了门,见是连翘,整张脸的神色都不一样了。讨好道:“是连小姐啊,正月里过来了!”
说着扶着门请连翘进来,连翘也不是空手来的,准备了一些礼物,除了每个人都有的红包,也就是一些装饰性的东西了,头花、胭脂之类。这些东西在戏班子里,不只是女子用得着,就是男子也用得着。
见到连翘来了,本来要散早课的人重新又聚集了起来。连翘却不是一个讲究这些的,只让帮工的迅速开饭。她是知道的,散了早课就是吃早饭,玉梨班本来应该已经准备吃饭了。
连翘是吃了饭的,所以也不忙,只是问了戏班管理人的账册,以及这些日子的工作日记。其他人吃饭的时候她就在内屋看这些,算是大致了解了一下玉梨班在她没有来的一个月中工作的进度。
特别选择了在内屋看这些,就是觉得这个举动可能会让人心中忐忑。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免不了一些人心里七上八下,然而这就不是连翘能解决的了。
而除了管事的两三个人心里七上八下,其他人也有议论。身材瘦长,面容清秀的一个男子就问旁边的一个相熟同事:“那就是咱们玉梨班的班主?看着好年轻,这样的年轻小姐怎么会想起办戏班...难道是家学渊源。”
“吃你的吧,问那么多做什么!”坐他对面的陈小官瞪了他一眼,警告他。
虽然陈小官看上去比他年轻,但是说这话是很有气势的!这主要是因为资历。
在戏班这种地方,非常重视论资排辈。师兄师姐就是比后面的小字辈要来的有牌面,平常使唤这些小师弟小师妹也非常顺手。除非后面的师弟师妹红了,地位上压了一头,不然这种生态是绝不会改变的。
这个青年男子看上去比陈小官年纪大一些,但是在玉梨班,甚至在整个梨园行当,对于陈小官他都算是个弟弟。所以这个时候陈小官能够非常理所当然地批评他,他还一点脾气都没有。
大概也是被陈小官训习惯了,这个青年只是住了嘴,脸上并没有多少惶恐的意思,眼睛也依旧尝试往内屋那边看。当然了,如果想要看什么的话,当然是什么都看不到的。
青年男子名叫曹喜官,原本不是玉梨班的人,在另一个小戏班里唱戏。玉梨班开始演习话剧之后,大家渐渐了解到话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需要怎样的素质也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感觉。
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乐师推荐了曹喜官。说是曹喜官嗓子一般,身段也一般,据说是入行太迟了,训练什么的都跟不上,和那些从小浸在梨园中的子弟始终有着不小的差距。
之所以还能再戏班子里混饭吃,而不是沦落到给红角儿做跟班,伺候穿衣服之类的,纯粹是他身上有一股子灵气。这灵气和陈小官以前在台上的仿佛,只是没有陈小官那样出彩。
再加上他也没有陈小官优秀的唱功和扎实的身段...其实挺不受重视的。只是那一股子灵气让乐师颇有印象,此时玉梨班排练话剧,他一下就觉得那小子很适合来做话剧,于是立刻推荐他。
这也不是吃饱了撑的进行的推荐,这是连翘自己说的,若是推荐了符合要求的人才,这是有钱拿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不是连翘怕他们将什么歪瓜裂枣都推荐过来,限制了接收的人数,恐怕玉梨班要多出不少的新面孔了!
玉梨班总共挖了五个人,有男有女。不过这些人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原本的戏班子里是可有可无的,玉梨班这边接洽对方的戏班子,很容易就能将他们的身契转到玉梨班来。
这一方面说明玉梨班现在需要的素质和主流戏班需要的素质有差异,另一方面则是玉梨班有自知之明。有一些红角儿他们其实也很好,就像当初的陈小官一样,特别擅长表演。但是人家是当红的角儿,戏班子的台柱子,不可能转出来的,所以也没有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去考察和说服。
曹喜官是年前才进的玉梨班,不过他一来就解决了《西京往事》这部话剧男主角缺乏的问题。在此之前玉梨班利用现有的演员,无论男女都试戏了男主角,然而无论哪一个都不理想,只能随便拉人过来凑合着当对台词的。
等到曹喜官来了,虽然还是比陈小官弱了一些,偶尔出现被陈小官压制的局面。但是随着陈小官注意收敛自己,两人默契越来越好,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
连翘在工作日记上看到了相关记录,也说明了这一点。说实话,看到这个的时候她是非常开心的...不是不能先找个勉强能用的顶上,反正此时这个国家还没有人看话剧(外国应该有类似话剧的戏剧),糊弄过去观众也不会察觉到问题。
然而连翘做话剧又不是为了糊弄普通观众的!她就是为了能够做出一个大家交口称赞的东西,为了能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件事上糊弄别人并不难,但是她要怎么糊弄自己?
因为这个,她整个人都是兴致勃勃地。眼看着玉梨班的众人吃完了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要求他们完完整整地演一遍《西京往事》。
这里所谓的完完整整,指的是角色带妆,音乐也加入进来,类似后世的彩排。只不过特制道具此时还没有做出来,所以只能用一些普通的东西代替。
虽然正月里挺冷的,但是常常唱堂会的戏曲演员们早就习惯这个气温在户外唱戏了。也不多说话,立刻就在大杂院的院子里摆开了场面,开始上演一幕幕悲欢离合!
连翘坐在正屋的屋檐下,这里是正对着‘舞台’的位置,算是黄金VIP座位,也有可能不止,毕竟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更像是连翘包场了。
她坐的是一张宽大的官帽椅,所有有着很大的扶手,一只胳膊肘拄在扶手上,连翘这戏看的,可以说是很随意了。
《西京往事》的剧本是她写的,她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这个剧本的人之一。所以眼前的演绎她不需要任何对照,随随便便一个场景,随随便便一个对白,她都很清楚,也很知道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不需要再剧情上面分心,她就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考察演员的演技、乐师的配乐、整个玉梨班的团队配合上了。怎么说呢。配乐没有什么问题,团队配合也很好,这可以理解——配乐做的事情其实和曾经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那些烘托气氛的曲子是重新安排的而已。至于团队配合,这和当初搞戏曲的时候更没有什么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