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在原本的戏曲表演里都是不存在的!戏曲表演往往将这些东西虚拟化,通过一些比较容易得到的东西代替,再不然就是让演员无实物表演。
一个很普通的例子,如果西方话剧中要表现一群船员划船,那么他们真的会造一艘小船,染后在底部安上轮子以适应舞台表演(前提是经费足够)。而在华夏的戏曲中,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如果一艘船出现在了舞台上,这就是个笑话了。至于船员划船的事实,完全靠演员肢体表演传达给观众,
连翘打算做的是话剧,这方面当然不会忘记——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有钱搞这些。不然的话,就算她再有艺术追求,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掉这些了。
而这些大型道具工人没有经验,连翘还得自己去和工人沟通着做,可以说是很艰难了。
大型道具并不是说将大型事物照搬过来做就行了,其中有很多讲究。譬如最好是可以拆卸,毕竟戏班子上舞台表演,弄一个太笨重的大家伙,这是非常麻烦的。另外轻巧之类的要求也同理可得,总之需要适应舞台表演。
在此基础上,这些大型道具要做的尽可能真实,甚至精美,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没有相关经验,只用过去的经验照搬,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时间、金钱花费下去了,结果却不怎么理想。
连翘多少曾经在话剧社帮过忙,比划着能对工匠们提出一些要求——有要求就比没要求要好!她虽然也不会弄,但至少能够给工匠们指明一个方向,给予一些启发。这些工匠是很聪明的,有她做的这些,他们就算做不到现代舞美的地步,肯定也要比现在自己直接做要好得多!
道具上经过和工匠的沟通,在最开始的焦头烂额后慢慢地进入了有条不紊的阶段。这个时候连翘才有空开始考虑玉梨班公开亮相的问题...该怎么搞呢...
一般来说,戏班子想要找个戏园子登台,这是很容易的。这件事有两种情况,一个是戏园子的主人主动,另一种就是戏班班主出手接洽。不过过程是差不多的,都是一方找上门来,如果对方也有一些意思,那就坐下来谈条件,条件差不多了就签订契约。
这种契约说的很清楚,最重要的条款也就是表演时段安排、契约期限、收入分配这些。这种契约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戏班班主来说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虽然说维持一个戏班的日常运转是需要钱的,但是普通的戏班也能做到了。
如果一个戏班连收支平衡都做不到,那还有必要继续做下去吗?
相比之下戏园子主人风险要大一些,若是一个戏班子并不赚钱,分成也分不了多少,他就亏了!戏园子的维护是要花钱的、戏园子里也有不少的员工!若是戏园子本身就是他们租下来经营的,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然而这就是一般来说了,当然还有不一般的做法。
主要是玉梨班如今名誉扫地,没有戏园子的经营者愿意和他们签订契约。更何况他们是做新戏,这种还没有经过市场检验的东西,一般的做法是先在外头不固定地唱,然后渐渐有了名声,这才联系戏园子,站稳脚跟。
至于说戏园子的经营着,他们一般是避免这种风险的。
这样一来,也就逼着连翘做不一般的了。
租下一个戏园子的时段,给戏园子的主人或者经营着租金,租金中甚至包括戏园子员工们的一部分工资(例如管茶的、跑堂的这些人,如果戏园子规模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由戏班子自己出人的)。
这种做法的话,戏班就能独享利润了——前提是有利润。
这种搞法一般是那种特别厉害的戏班子,人家根本不愁观众,在面对戏园子的时候他们是非常强势的!根本不愿意分割利润给戏园子。
不过这种戏班子戏园子依旧是抢着都要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抢到了这类戏班子,戏园子的人流量就会大大增多。这样一来,同样入驻在这个戏园子的其他戏班子就会收益,从而戏园子增加收益。
另外打响戏园子名号等等隐形收益这就不用多说了,总之是好处多多,大家都是争抢着的。
但是,也不仅仅是这类特别厉害的戏班子。还有另一种极端,那就是丝毫名气都没有的戏班子。
有些戏班子初来乍到,市场对他们信心不足,但他们本身非常有信心。再加上底子比较厚,有这个本钱。这样的戏班子也会联络戏园子,以这种方式和戏园子签订租约。从这个角度解释,玉梨班现在就属于这一种吧。
在连翘的财力可以应付的范围内,可以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找这样一家戏园子就更不用说了。
更何况连翘也不是什么初来乍到摸不着头脑的投机者,她有自己的资源!
京城作者圈子里她的朋友不多,但是凡是有过交往的,都是能够托付事情的!连翘在某个聚会的小场合说了这件事,请他们帮忙寻一寻——要那种客流量不错的场子,可不能在京城偏僻地方!另外地方也要大、戏园子老板人不能太难缠......
听起来挺复杂的,不过这类事情为了避免日后麻烦,就要丑话说在前头,难处摆在最开始。不然这会儿抹不开面子,随便了事,后面有的是苦头吃!
这些圈子里的朋友不少是京城的坐地户,就算不是京城人也在京城生活十几二十年了。又因为身份的关系,社会各界人士都认识一些。这种事情,小事儿,一个个都拍胸脯保证能轻松拿下——事实上事情确实办的很顺利。
顺利的过头了...第二日就领了一个戏园子的老板来和连翘谈这单生意。
连翘去看了戏园子,真的无一处不好,完全符合连翘的要求。而后说到钱的方面,对方也非常大气,说了一个相当实惠的数字,然后对连翘道:“我本想给乔琏先生免了这个钱的,只是我也听白先生说过乔琏先生的脾气,肯定是不愿意受这个好处的。这个价钱提出来,我是肯定不亏的,乔琏先生再不能推辞!”
连翘本来还想推辞的,听了这话还能说什么呢?
对方是典型的豪爽汉子,合约说签订就签订,后头还一起吃了一顿饭。因连翘喝酒爽快,直笑道:“传闻果然不假,乔琏先生风度最好不过!回头我要好好谢谢白先生和郭先生,没有他们做中间人,今日如何能交乔琏先生这个朋友!”
他口中的白先生正是白明星。
事后白明星也对连翘解释道:“你不用将这件事放在心上,那是个真正的大财主!京城和天津这人都有几条街的铺面——他姐姐正是宫里的孟贵妃!他是个善于经营的,平常做生意十分精明。不过他这个也不是掉到钱眼里去了,平常结交起朋友来,疏财仗义的时候好多呢!他原是你的小说迷,听说能认识你,立刻上赶着要促成这件事!”
连翘这才知道其中还有这段故事,不过知道是知道,她也不是那种理所当然享受粉丝好处的人。手头给准备了一份礼物,也不强调值钱(相比这位贵妃的弟弟,她的财力并不算什么),关键是礼物非常用心,是打听了对方的喜好来的。
对方也没有扭捏,爽快地收了下来。连翘这才满心安定,能够专心准备话剧公开演出的事情。
第414章
“弄好了吗?”“还差一点儿。”“谁拿走了我那件首饰?”“我的戏服!那一日试穿的时候明明没有什么问题,怎么今日就要改了!”“你踩着我的脚了!”“这道具快摆上去!人呢?”“力气大的都去安幕布去了!”......
此时在京城也算是繁华的安乐坊有一座戏园子,四季阁,这座戏园子平常也算是生意好的了,但是远远没有今天的样子——人流量爆棚啊!
和外面的人满为患相对应,戏园子前面舞台被一块巨大的幕布遮盖住,后面在做什么根本无人知道。至于后台的慌张忙乱,那更是无从得知了!
连翘此时就站在舞台前面,相当满意地点了点头。话说这话剧哪里都不容易,就是眼前的幕布,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才有的!此时受限于织机,没有可以拿来做帷幕的宽大布匹,最后还是用了很多匹布料进行缝制,这才得到眼前这快深色厚重帷幕!
掀开帷幕的一角,连翘钻了进去,守着舞台的人见是连翘,也没有人阻拦。
帷幕里面果然是另一幅样子,玉梨班的人都在帮忙,其中还有一些戏园子的员工。帷幕里面还有两层帷幕要安装,再加上舞美、道具,这些东西全都要上,可以说是非常忙碌了。
见连翘进来,有人要放下手头的事情,连翘连忙阻止:“你们只管做事情就是了,别管我!”
连翘看了一会儿,觉得他们做的很好,自己也没有什么可插手的地方。于是点点头,从侧面的一个口子往后台去了。
这时候后台也乱,而且这种乱和前台的乱还不一样。前台的乱是乱中有序,大家做事情还能看出一个层次,可以说是有条不紊。后台就不一样了,仿佛战场一样奔走混乱,连翘站在入口看了一会儿,愣是没有找到下脚的地方。
还是负责协调后台后勤工作的负责人看到连翘了,擦擦头上的汗过来道:“连小姐!”
连翘点点头然后看了一眼眼前混乱的场景,负责人显然很怕连翘因为眼前的混乱不满,连忙道:“连小姐,您别看这乱,这是因为今日是第一次,有很多东西又没有提前准备。”
然后下了一番保证,主要是保证一定不耽误呆会儿的演出,而且等到下一次演出一定会更好。
连翘其实没有批评他的意思,表示理解:“这是第一次,肯定会有些忙乱的,这件事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至于说很多东西不能提前准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四季阁又不是只有咱们玉梨班入驻,别的班子也在这里唱戏,我们三日才能轮上一日。东西提前安置好,人家怎么唱戏?”
这样感叹着,连翘忍不住道:“若是能一个班子占住一个戏园子就好了,这样的麻烦肯定少很多。”
后台负责人放下心来,又听连翘这样说,笑道:“这怎么可能呢,一家戏班子占住一个戏园子,这样事情太少见的。就算有,那也是人家戏班子足够大,人手多,以至于能排出好几套的戏,足够轮着演。我们玉梨班就算是红了,想要扩大也没有那么容易。”
也是因为连翘平常足够的平易近人,这负责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虽然他说的都是实话,可是不能说实话的场合多了去了呢!人家老板正在遐想美好未来,哪怕这件事很难成真,也没必要在那里瞎说大实话啊!
连翘倒是没有因此生气,因为对方说的是真话——普通的戏班子火了,想要扩张相对而言容易,挖角、兼并等等手段都可以使用,迅速膨胀不是没有可能。但是玉梨班不一样,他们是做话剧的,他们想要扩大不能用那些办法,只能招人进来然后培训、磨合。
虽然这肯定比从小训练一个戏剧演员要快一些,但是速度相对而言依旧是慢的。
而且连翘只要自己深入地想一想就会知道自己非常不靠谱了...就算玉梨班扩大又如何呢,除非分为几组都演一样的戏,不然舞美什么的肯定要重新安排。这样一番忙乱还是免不了的。
连翘在后台看了一会儿,还对众人勉励了一番,许诺今日能来一个碰头彩,她肯定会发红包的。这才重新溜达回前面,开始招待一些客人。
要知道今日四季阁能有这样的人流量,并不是它自带的!这里当然算是京城繁华地带之一,但往常看戏的人是有数的,绝对没有达到这个量级。再加上玉梨班籍籍无名(原来的那点儿名头随着玉梨班的‘沉沦’以及最近的销声匿迹,早就没有了),理论上来说,人只会更少!
这时候这样多的人,基本上都是连翘,以及连翘她那些朋友的功劳。
有资源不用是傻瓜,排除知道一些新鲜东西,连翘办戏班比起普通人来说依旧优势很大。最浅显的,她有一大帮读者,只在京城里就有几万。其中称得上死忠核心的,多的不说,几千人是有的。
有这样一批读者,她在正连载《裴引章传》的《玉衡报》上发表声明,称自己办了一个戏班子,希望大家去捧场——是她写的戏本子哦!这样一说,别的先不提,这几千人的死忠粉会不会来捧场?
这必然是会的啊!
另外这也会影响到其他普通读者的选择,毕竟要去看戏得到话,如果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戏班、角儿,看谁不是看呢!有自己喜欢的作者号召,再加上是这个作者写的戏本子,去看看变成了一件挺容易的事情。
而一个戏园子的人流量才多大啊!四季阁不算小的了,但是上上下下也只能容纳两三百人——若是将前面一些VIP座位改一改,弄成比较紧密的坐票,应该能多增加一点儿容纳量,但依旧非常有限。
这样的容量,连翘在《玉衡报》上招呼来的读者就足够填满好多场表演了!
若是玉梨班的表现好,话剧这种表演形式受到认可,然后一炮而红,那就更不用发愁了!
还有连翘的朋友们,他们也替自己宣传了一下,这些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至少能够影响自己的粉丝。这个时候四季阁外面拥挤成这个样子,也有他们的功劳。
虽然四季阁只有这么大的容量,多出来的人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这样火爆的场面也可以发新闻通稿啊,联系报社写一篇软文,这算是下一步的宣传也是很好的呢!
再加上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这么多人都拥挤到四季阁看玉梨班的演出,那些目睹这个场面的吃瓜群众会怎么想?
那当然是跟上啦!只要自己有机会搞到票,肯定也会尝试跟风看一看的。
不过这都是建立在话剧得到认可的前提上,如果大家对这种表演形式非常排斥,聚集起来的人气很快就会消散掉。所谓种种手段,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力上,否则手段也只是无根浮萍,无以为继而已。
连翘此时到前面来接待客人,客人就是一些小说作者,还有报业的人。朋友们肯定是来捧场的,另外,话剧效果不好就不说了,若是得到了大众认可,连翘肯定是会请大家都帮着写写软文的...其实这也不算厚脸皮吧,自家的东西好,做做宣传怎么啦!
反正她是这样心安理得的。
这时候来的早的朋友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平常看戏早到晚到都是自己的事情,今天是给人捧场,那就不一样了。若是拖拖拉拉的,那还不如不来呢!既然答应要来了,索性表面功夫做足,来的痛痛快快才是!
连翘在京城小说圈子里算是个外人,人缘虽好,也只是和有限的几个人结交,按理说人气应该不会特别足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今天来的同行可不少,而且都还是有头有脸的大佬!
若是从人物的重要程度上来看,这算是今年业内最具有含金量的一场大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