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文豪——三春景
时间:2019-05-16 05:52:01

  而连翘不一样,她来的来个世界那个时代,这些看法已经非常普遍了。以至于她看到那些,只是觉得眼熟,却不能直接联想到自己身上!这个时候经过其他人的提醒,才想起来,这个时代那些理念,确实很少见就是了。
  也是因为第一次知道这个带来的冲击,连翘陷入了一种相当奇妙的情绪里面,以至于没有追究男主人公薛中正的原型又是谁。
  这个反应显然让宋志平松了口气。
  而后他看到梁百岁还准备说什么的时候,又赶紧给他使了个眼色,其中有一些请求、示弱地意思。这种在宋志平的身上可不多见!以至于梁百岁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好处是梁百岁到此也就闭嘴了——毕竟他只是想要调侃宋志平、吓吓他而已,真的得罪他,却是不会做的。
 
 
第447章
  连翘沉浸在自己是别人笔下女主角的奇妙情绪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些适应这种情绪,笑眯眯地道:“这样说起来还真有一些意思啊...哈哈哈,礼尚往来,回头我也写一篇宋先生做主人公的故事罢!”
  对此宋志平当然只有‘好好好’了。
  而且宋志平迫不及待地结束这个话题,眼睛往在场的人身上一扫,立刻看到了刘老板:“对了,今日我与刘老板来白兄这里原是为了报纸的事情——我们还得商量正事儿,你们一边玩儿去罢!”
  这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借口,至少连翘听着觉得没问题,于是道:“既然是这样,我们另外找个院子坐罢!”
  连翘通情达理,梁百岁却不见得了。他来的早,早就知道宋志平和刘老板的目的了,也就是说他们本来是不介意其他人在旁旁听的。这个时候推三阻四起来,显然是宋志平想将其他人支开!
  梁百岁肯定是不愿意宋志平如意的,于是立刻道:“也不必这样,开头宋兄说过了,并没有什么不能对人言的。既然是这样,我们在这儿又有什么的?我倒是好奇一份报纸是如何办起来的,想要借此机会解惑呢!”
  听梁百岁这样说,连翘也来了兴致了。说实在的,她虽然已经在这个世界的小说业浸淫好几年了,对报业的了解不可谓不深。但是她依旧不算真正的内行,真要让她说出其中如何运行,恐怕也很难说得深刻具体。
  于是转头也转头看向宋志平他们,只不过她不像梁百岁那样直接要求。毕竟她并不确定宋志平他们是不是真的不介意有旁的人在场...或许这次人家要商量什么机密呢!
  依旧是白明星,在宋志平还没有说什么的时候就道:“既然是这样,你们就留下罢——其实又有什么好好奇的呢?左不过就是那些小事儿!我没有办报纸之前还不知道这一行是这样琐碎,当时只是一个局外人的看法,还当这一行和看起来一样简单呢。”
  “幸亏有刘老板,不然的话,让我亲自操持这样一份报纸,我恐怕早就不愿意做了!”
  听白明星这样肯定自己的工作,一直在扮演相对沉默的角色的刘老板也满面红光起来。对着白明星拱拱手:“白先生这句话就说的过了,我不过是照着章程做一些小事儿罢了。说到底是白先生和宋先生忙碌,所以无时间去做这些。”
  客气了几句,这三人才进入正题。
  三人办的这份报纸名为《明光报》,是一份非典型的月报。其中非典型在于,这是一份用日报的思路办的月报。其实一开始就是这样了,三人原本的打算本就是办一份日报,理由也相当朴素真实,那就是日报比较赚钱。
  然而虽然表面上此时的日报不如月报精良,往往担当不起报馆王牌这种身份,但其实办日报更将就实力。一般的人扎入报业,往往都是从月报、旬报做起,很少有从日报起步的。
  这是因为日报的内容虽然少,却是每天都要做的。这就意味着这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节奏更快,也更需要有经验的团队带领。而新扎入行当内的,除非本就十分有资本,有本钱挖人、搭建各方面的构架,否则选择日报往往就是灾难。
  然而三个人的目的就是赚钱,显然日报才是真正符合口味的。所以一开始做成了月报,做的打算就是积累各方面的经验、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了,立刻就让《明光报》转型为日报。
  三人这次之所以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就是因为《明光报》的销量在经过半年多的急速增长之后,来到了一个瓶颈期。如果能够度过这个瓶颈期,说不定就能加速转型日报了。如果不能,他们面对的可能就是这份报纸平庸化,成为普普通通不高不低的一份日常报纸。
  这种报纸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都很多,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实际上三个人办报纸的目标甚至不只是一份日报,如果只是一份日报,也用不着宋志平和白明星这样的人这样费心了。他们的最终目标就和普通投身报业的人一样,都是希望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一个旗下拥有多份报纸的大型报馆!
  只有做到那个地步,才算是一桩好买卖了!
  到现在为止,《明光报》发展顺利。这其中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刘老板经营有方,将所有的具体经营事件打理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则是宋志平和白明星出力了,他们在行内人脉深厚,弄来一些有从业敬业的员工非常容易,搭建印刷、出售的渠道也是手到擒来——就比如当初去找余前辈解决报纸许可证的时候,就是用了他们的人情。
  反正两方面强强联合,使得《明光报》从多如牛毛的小报中脱颖而出。不止迅速地产生盈利,并且看上去蒸蒸日上。
  但是这还不够,离三个人最初的野心还远着呢!
  连翘听他们说起办报纸中的细节,以及怎么突破现在的瓶颈期、展望未来的星辰大海等等,颇有感慨。
  等到他们讨论告一段落,喝茶休息的时候忍不住道:“说实在的,我是想过要自己办一份报纸的,只是因为后来又觉得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就放弃了。”
  “放弃的好!”白明星忍不住道,然后叹一口气:“若不是缺钱手头紧,必须得开源,我是不会找这种麻烦事做的。”
  连翘听他这样说,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最开头想到要办报纸倒是和钱没有什么关系,就是觉得办一份报纸,其中用什么内容我说了算,最终报纸的风格也由我决定——这不是和写小说一样有意思么,有我们来创造一切!”
  连翘是正经想过办报纸的,现在的报业虽然兴盛,但是却不够有趣。连翘来自传媒十分发达的后世,那个时候纸质传媒都已经衰败了,电视媒体也再难恢复往日的荣光,只有网络媒体才是正当时!
  相比起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成本、时效性等多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网络媒体中独有的‘自媒体’更是打开了全新的时代。
  在那样的时代里,连翘就算不是一个媒体人,耳濡目染也看到许多有趣的媒体了。在这个时代当然不可能复刻那时所见,不要说其他的,光是一条技术条件不允许就足够让人退缩了。
  但是也有很多关于媒体的东西是可以借鉴、吸收、移植的,如果真的能因此办出有趣的、成功的报纸,那也让人很有兴趣啊!
  听到连翘这样说,白明星才知道自己将连翘的话理解错了。忍不住道:“原来是我将连小姐的格局看低了!你原来就不是一个在意这些事情的人,想的都是些气魄十足的事情。”
  这其实也说出了其他人的想法。
  倒是连翘对此不是很认同:“不不不,我其实是很在意钱的事情的。哪怕我现在多的是挣钱的法子,想要做富豪根本不用指望写小说本子。但是,若是报纸登载小说没有稿酬,书社出版小说没有分成...说实在的,我是无法坚持一直写小说的。”
  见其他人表情怔愣,似乎有些反应不过来的样子,连翘还补充道:“脑子里有了一个故事,所以非常想要写下来,最开始确实是这样。但是这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只要想想就可以了!然而一旦落到实处,要每天持之以恒地写小说本子,只是因为喜欢这件事是不够的。”
  “人总是有惰性的,相比起勤奋写小说,显然还是舒舒服服地悠哉度日,看别人写的小说比较有意思。这样还能持之以恒写小说本子,那必然是有一个盼头的...没有钱的话,先不说作者靠什么活,就算是原本家中有钱的,恐怕也坚持不来吧。”
  连翘说的非常耿直,可以说是过于真实了。
  在场其他人听了,短暂地怔忡之后就是大笑不停!
  说来也是奇怪,若是换一个钻在钱眼里的人说这个事情,大家不免厌恶。说到底大家入行的时候大多数还是有梦想的,即使钱也是目标之一,但是在这个主流审美是‘视金钱如粪土’的时代,将‘想要钱’这个想法如此直白地说出来,还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反感。
  连翘就不一样了,因为钱对于她来说容易到手,她确实是一个挣钱小能手,再加上对钱财的态度是相当洒脱的。所以她这个时候说这个话,不仅没有觉得不适,反而觉得是‘真名士,自潇洒’,不拘一格而已。
  宋志平原来是很高看连翘不为金钱所困的,因为他自己是这个的反面,人总是会仰望一些人,当这些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
  然而即便是他,了解到连翘的想法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一方面,连翘说得很有道理,完全没什么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这样毫不扭捏地说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洒脱了。
  这样一想,宋志平甚至觉得那些表现地视金钱如粪土,从来不提稿酬之类的人,也不是最大程度的洒脱——有的时候一个人看另一个人,滤镜就是有这样厚!
  当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哪里都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了。哪怕这个人其实相当平庸,当事人也能找到各种美妙的形容。
  朋友多是人缘好,朋友少是孤高。长相漂亮自不必说,心里赞叹一百遍,长得普通,也有‘顺眼’‘清纯’‘书卷气’种种说法。爱学习的自然可以说上进、奋发、有前途,不爱学习的就是有性格、不为名利所苦、整日蝇营狗苟......
  宋志平现如今的状态,其实和这个也差不了多远,只是他自己不察觉而已。
 
 
第448章
  连翘对报纸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白明星立刻邀请道:“既然这样有兴趣,明日就带你去报馆那里看一看——虽然你肯定是看过不少报馆了,但肯定只和编辑、总编这些人说过话,其实并不了解报馆吧?”
  白明星这个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算起来连翘经历过的报馆也不少了,从最初的嘉定第一报馆,再到苏州的三吴报馆,最后到现在所在的京津报馆,这就有三家了。而除此之外,因为各种原因拜访过的报馆就更多了!
  然而这许多报馆里,除了嘉定第一报馆外,连翘基本上没怎么去过报馆。至于对嘉定第一报馆的了解,也不是因为新人作者需要常常跑报馆...纯粹是因为她当时在报馆里兼职做自己编辑刘盈盈的助手而已。
  然而这个助手也只是挂名的,更多原因是为了找一份不需要她做事的工作,这样既保持了对外的联系,又不会耽误她平常的写作工作。
  所以她虽然在嘉定第一报馆进进出出,可要真说如何了解一家报馆或者一份报纸的运行方式,那也是好笑了。
  不过要说她对这个时代的报纸毫无了解,这又是冤枉她了。主要来说,她每天都会看大量的报纸,这是她的日常消遣。看的多了,就能对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报纸了然于心,然后自然会有属于自己的体悟。
  这种体悟是普通人不会有的...毕竟普通人身处当代,很难跳出自己圈子看问题。这就像是生活在千禧年之后的普通人,很难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可是如果让他们穿越去到八零年代、九零年代,用后来者的眼光看,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行啊!那就明日约好了!”连翘立刻定下了明天一起去白明星他们三人办的报纸那里去看看。
  反正也是无事,开开眼界——说起来这件事让她重拾了办报纸的想法呢!
  主要是连翘想法太多了,几乎是受到一些启发,觉得有些东西能做,而且做起来了会很有意思,然后就会产生相关想法。只不过大多数的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毕竟人的精力是极限的...对于那些穿越或重生后就能包揽一切,什么都做的大佬,她也只能仰望而已。
  她的那些想法,非得受到各种巧合的刺激,最终达到‘送到’连翘手边的状态,让她不知不觉就去做了,这才会真正做起来。之前办话剧就是这么个情况!
  同样也是因为办话剧,所以连翘到现在依旧觉得很累,话剧团这个时候还没有走上正轨,以至于她一直被牵绊在了京城呢......
  这个时候办报纸?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她心里又觉得正好没事,可以去看看、就看看。就当是为以后打基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决定办报纸了呢!
  当然了,她真实的想法其实没有这么大的负担,更多的就是单纯去见识见识...话说回来,她干的好些事情,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些不起眼的理由啊。
  这就是第二天她出现在《明光报》的地盘的理由。
  “就是在这里啊...”连翘左右看了看,这个地方她并不陌生!
  当然不陌生!京城绝大多数的报馆和书社都集中在这里,包括京津报馆、文曲书社这种。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她偶尔也会来这里的。
  这种情况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嘉定、苏州都是这样的,行业聚集现象在哪个时代都会是一种趋势。这样的好处很多,最重要的就是省钱、方便。
  《明光报》虽然来头很大,有宋志平、白明星这样的大佬做老板,但是起步和其他的普通报纸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在报业聚集地租两间小房子,然后招两三个行内有着丰富经验的好手,在找一些便宜的新人、更便宜的杂工,然后就可以做起来了。
  连翘由白明星和宋志平领着到了一户小小的四合院,旁边的刘老板道:“就是这里了,乔琏先生看这里,这里虽然地方小,却是挤了四五家报纸呢!只不过按我和宋先生他们的打算,很快也要搬出这里了。”
  连翘伸出头看了一眼,确实,这个院子可真够挤的。正房、厢房、倒座,都是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两间房,甚至一间房里就可能是一份报纸的诞生地。这样看来,确实能藏进不少报纸了!
  刘老板再看了一眼,摇摇头:“这会儿正是上午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明日的报纸在拼命。咱们可别打扰,不然就去对面坐一会儿再来吧。”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