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唐宋复述了一遍,脱口而出:“当然是女人。”
“不!”敏锐的职业意识让宋文静打断了他:“不是女人,而是识字的女人,并且有一定的闲钱和闲工夫!”
是的,看报纸的先决条件就是识字!在这个时代,因为国家鼓励基础教育,社会的精英分子或许保持着封建国家的正常水平,但是只是识字率的话,还是很高的。只不过这个很高,是指的男性。
就算识字教育面向的是所有的幼儿,可是,对于很多家境不宽裕的家庭来说,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剥夺女孩的受教育权。与其让女孩子去读书,还不如在家跟着母亲学点对女孩子来说有用的技能,就算是抹桌扫尘择菜照顾兄弟,这也是好的。
这样一来,能够识字的女性,就算不是豪门大户,也得是中产阶级家庭了。
中产阶级家庭的未婚女性,以及嫁的不错的已婚女性——已婚女性的经济水平要求更加严格,毕竟做姑娘的时候虽然掌握的钱比较少,可是能够随便花啊!买个稍微贵点的小东西算不了什么,也有闲心弄这些。
但如果是已婚女性,或许手头钱多,可是她们往往得计较着来,再加上日常过日子琐碎事情多,不是真的有闲情,谁还会特意买一份颇贵的报纸?
连翘给许文华三人上课:“没错,就是这样了。目标放在这些人身上就知道了,这些人并不是特别在意价钱的那种人。能花十文钱买一份报纸的人,会在意花二十文买吗?”
如果设身处地地去想,确实不会。只有纠结于一份报纸一两文的人,才会锱铢必较。反而,对商品价格的心理预期比较高的那些人,并不在意贵了多少。
正如非常有名的那个说法,一块钱可以买一块钱的货,十块钱可以买九块钱的货,一百块可以买五十块的货,而一千块,能够买到的也就是一百块的货!越是昂贵的货物,买主也就越不将就是否自己花的钱超过成本。
他们自己觉得值得就可以了。
“本来读这份报纸的人就是有钱人,而且舍得花钱的,何不干脆将这份报纸做的极精美,卖高价,该走价高的路子呢?”连翘笑意盈盈地反问。
听到连翘这个说法,唐宋忍不住击节称赞:“正是这个道理啊!原来就是现在这种便宜报纸击垮了过去那种贵的,以至于大家都没有想起来,依旧可以办这种报纸。如乔琏先生这样反其道而行之,可比现在许多人高明的多!”
倒不是说连翘这个想法有多么牛逼,只能说逆向思维、找到思维死角有的时候是很巧妙而已。这种想法说出来之后往往不值一提,但是在没有人说出来之前,其他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到。
之后连翘和许文华、唐宋交流了很多,只有宋文静反复地看着连翘的企划,中间闭目沉思了良久。只是另外三人都在交流中,没有太过注意到他的反常举动。
直到要告辞的时候,宋文静才突然没有一点点铺垫道:“连小姐所说的这份《女报》,是想拜托报馆给找些得用的人弄起来——我是说,您看看,由我来挑起这个担子行吗?”
这个话的意思连翘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才明白,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宋文静想要帮她组班子,亲自弄出一个团队来。但是转念一想,这种事有必要拿出来说吗?而且还是这样郑重的样子。
再想想才明白,宋文静的意思是,他想做这份报纸的主编!
这个决定不仅出乎了连翘的意料,也让许文华和唐宋觉得莫名异常...要知道,宋文静可不是什么怀才不遇的家伙!他如今是苏州行内混的最好的编辑之一,手握连翘和许文华两张王炸,收入丰厚的不得了(编辑的收入一部分来自工资,另一部分来自作者稿酬的抽成,这个抽成的计算比较复杂,包括报纸的销量也是一个相关的系数)。
如今他还是三吴报馆旗下王牌报纸《文汇月报》的副主编,眼看着去到另一份强势报纸做主编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有连翘和许文华参与的报纸,这个主编位置对于一些行内人来说很有吸引力。哪怕是做不长久,只是当一个跳板,也能为日后更进一步积累足够的资源了。但是对于宋文静来说,这就是毫无意义的了。
他如果选择加入连翘现在打算去办的报纸,连翘当然不会亏待他,但想要拿到现在在三吴报馆的待遇,那是不可能的——这不是连翘小气,而是新报纸的体量,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不可能!
一个是创业团体,一个是业内龙头企业之一,员工情况能一样吗?
甚至,就算是将来《女报》发展顺利,达到了连翘预料的程度,对于宋文静来说,也可能不如留在三吴报馆...这是从纯粹利益的角度出发,毕竟,《女报》做到顶了就是一份报纸而已,并不会因为其创新性,就给参与其中的人带来超乎一般的利益。
而对此,宋文静是早就有预料的,所以面对连翘的确认,他非常笃定道:“我已经想好了,钱的事情,我已经赚了不少了,不会耽误生活。而且到连小姐手下做事,总不会亏待我...钱够用就行了。而现在,我只是想要一起做一份以往没有过的报纸。”
连翘的想法让宋文静想起了自己刚刚进入报业的时候的时光,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年轻人,想法很多。虽然没有对人说过,但他心里确实是想过要做一番大事业,至少要在报业留下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
只不过这些最初的壮志凌云随着时间的流逝,全都仿佛是烟消云散了一样,他早就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而现在他知道了,不是烟消云散,只不过是埋在了心底。等到了适合的时光,终究还是会重新冒出来的——以一种无可阻挡的方式。
第526章
宋文静会想要加入《女报》这个项目,这是连翘没有预料到的。按照她原本的计划,她能拜托宋文静,拜托三吴报馆,给她找几个熟悉业内,有一定水平的人,搭起一个能用的班子,这就已经善莫大焉了!
要知道,即便是这样,也是大多数新报纸不能做到的!很多人入这行,根本搞不清楚情况,就是冤大头来着!就算是懂行的,也只是相对懂行。更多时候,是老板和自己的员工一起摸索着前进。
跌跌撞撞成功了的,可以在未来得意洋洋地说起当年的辉煌岁月。而一步之遥失败了的,这是大多数,根本不会有人在意。说白了,报业在这个时代就是一个生意,既然是生意,他才不会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志愿,输就是输,赢就是赢!
而宋文静这样的资深且优秀的业内人士就不一样看,相比起一般的员工,他完全可以撑起一份中等体量的报纸,然后让连翘等一干老板当甩手掌柜!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少老板在办报之前想要去挖这种级别的从业人员。无他,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拿什么说服他?钱,他现在在三吴报馆的待遇不低,新报纸固然可以承诺以后拿类似创始人股份之类的东西,可是那种东西虚无缥缈,谁知道最后这份报纸会不会成功?而现实的待遇,肉眼可见的,新报纸绝对及不上三吴报馆这种体量的大报馆。
这就像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一个普普通通的新创业小团伙,会想到去挖这么个人来吗?庙小容不下大佛!
但是,现在,他竟然主动开口要要入连翘的《女报》了!这不仅意味着多了一个真正的得力助手,也意味着更多的业内顶尖人才!连翘不怀疑宋文静这些年在报业经营下的人脉,而宋文静加入了某个项目,这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那些对新项目抱有不信任心理的人才,也会因此放下迟疑吧。
连翘当然不会拒绝这种好事,只不过她出于一个朋友角色,还是将明话说在前头:“这件事宋编辑还是回去好好想想吧,可别一时意气,将来又后悔了。等到想好之后再来说,到时候宋编辑觉得不成,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可若是宋编辑还是觉得《女报》有些意思,我们这里自然是扫榻以待的!”
宋文静也没有和连翘强这几句,转头就回家去了。
等到第二日许文华再次过来的时候就和连翘说起这件事:“昨日宋兄的神情是认真的,并不是一时意气。”
“哦?”连翘正在最后整理一些《女报》的东西,所以有些心不在焉,回过神来之后莞尔一笑:“难道我看不出来?只不过有些事情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做到位罢了。”
连翘当然看得出来当时的宋文静是主意已定!这就像是老房子着火,火势肯定是更猛烈的。
关于理想、关于奋斗之类的东西,人人都以为是年轻的时候才会说的,等到一个人成熟起来之后,再提到便只剩下轻轻一笑。然而,事实或许正相反呢,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不再因为名利所限制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最想要追求的,或许只是年少时的一场梦幻!
不然,又去追寻什么呢?生命有的时候总想留下些什么的。
只不过,连翘就算看出了这一点,也不能直接答应下来。这件事到底是一件大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得将准备功夫给做细了。让宋文静回去好好想想,也是让他发热的脑子冷一冷,真正明白之后要做的事业是什么。
许文华看连翘一脸的志得意满,忍不住道:“我看你倒是挺开心的啊?”
连翘点点头:“当然开心!有宋编辑帮忙,这下《女报》的事情更加有把握了!”
许文华凑过去看连翘新添的一些关于《女报》的打算,想了想:“你打算用雕版印刷,而且还是彩色套印?”
连翘的企划上写的明明白白,联想到连翘昨日说过的,这根本就是一份‘贵族化’的报纸,这也不奇怪。但是再想想的话,这确实太突破现有的认知了一些,就算理智上想通了,心里还是会有一些怪异的感觉。
连翘倒是不在乎将这件事的想法分享给许文华,实际上,这个想法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之前早就想好了。只不过之前没有写在企划上,这一回马上就要去见‘金主爸爸’沈钰了,这才最后添上。
雕版印刷相较于活字印刷,普通的现代人恐怕会觉得后者要先进的多。然而,任何一种脱离实际情况谈技术,都是在耍流氓!
首先,古代的活字印刷就和现代人眼里想当然的活字印刷不是一回事儿!活字印刷只是听起来很美,实际上问题是很多的!一个是活字本身所用的材料,这些材料要么容易破碎磨损,要么过于昂贵,不是普通人玩的起的。
其次就是印刷效果了,相比起仿佛艺术一样,可以根据印刷内容选择不同字体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就像是丑小鸭一样。另外,印刷的清晰度、字体间隔等问题,也是活字印刷比不上雕版印刷的所在。
还有印刷的难度问题,雕版印刷简单容易操作。然而活字印刷每次印刷之前还得排版,光是找印刷用的字块就要费老鼻子劲儿了!而且这个活儿还得是识字的人才能看。也幸亏这个时代的识字率不错,不然的话活字印刷根本别想!
最后就是成本问题,雕版印刷真的比活字印刷成本更高吗?这可不一定。只能说,适应不同情况,两者各有擅场。
毕竟,如果印刷量很大,成本进行平摊之后,雕版印刷费钱的雕版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但是,如果是报纸行业的印刷,那还是活字印刷更有优势,这是没错的。
如果现在连翘提出《女报》使用雕版印刷,而且还要用上彩色套印的技术,不了解的人恐怕会以为她是在异想天开!雕版印刷在报业上本来就拼不过活字印刷,如果还要启用昂贵的彩色套印,这这想法在许多行内人看来大概是‘大逆不道’吧。
不过连翘对此很坚持:“到时候《女报》上要登载最新流行的衣服样式、首饰样式、发式样式等等,若是不用雕版,根本实现不了。至于用上彩色套印,那也是更加增光添彩的!”
是的,关于《女报》的内容,连翘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事实上,她哪里是在做报纸,分明是在做杂志!只不过这个时代没有杂志的说法,都统称为报纸,她才这样说的。
而她想要做一份专门针对女性的杂志,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时尚杂志!本来针对的人群就是有钱有闲的少女和少妇,她们关注的东西和一般女性是不一样的,显然有那个精力去追赶一下流行!
苏州原本就是这个时代的时尚之都,有天下无处不学苏的说法,有什么东西在苏州流行起来之后,很快就会流行全国。而苏州本地人呢,当然也是非常喜欢追赶流行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些流行天下的精巧东西了!
只不过,流行这种东西,到现在为止,还是有一些杂乱无章的意思。基本上,只要是一个引领流行的人物,忽然用了个什么,有心无心那么一推,然后能不能引起大风浪,全看天意。
这是流行的蒙昧时代!
而连翘现在做的这份《女报》,别看只是一份小小的报纸,但通过这样一份小小的报纸,说不定就能撬动足够大的东西!譬如说‘流行’——《女报》要是真的办的足够好,日后‘流行’尽出于这里,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想,倒是不愁《女报》赚不到钱了,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到处是抢着送钱的人。只不过《女报》要保持一定的警惕,不能什么钱都收。不然弄出来的东西缺乏公信力,那就是在自毁长城了!
而为了尽可能表现这种流行,连翘想到的是印刷图画!如果是雕版印刷的话,线条画还算是比较容易印上去。只不过连翘的想法不止于此,她想要更好的印刷效果。为此,她看了市面上大量的印刷品,觉得最符合自己想法的,大概就是年画的印刷了。
年画的印刷色彩足够丰富,印刷人物也饱满自然很多,已经算是最接近手画的一种了!只不过年画印刷成本高昂,比起一般的彩色套印...成本更是爆炸了很多!
按照连翘的想法,早期的《女报》只能保本卖!然而,等到有了用印年画的方法印插图,她确定了,前期几乎是卖一本亏一本!
关于这件事,她得好好和金主爸爸谈一谈——如果有财力能够支撑到掀起流行狂潮,那就不用怕了!那时候经营得当,以前亏的都能赚回来。但就是前期的亏损,这是之前连翘都没有说过的,肯定得和金主爸爸说一声。
许文华听了连翘的计划,想了想:“求别人做什么?这钱我贴进来就是了。”
他也不纯是想要给连翘帮忙,他是真心觉得这个项目挺有搞头的。听连翘这么说,只要支撑过最开始的艰难时刻,后面就好了。至于说前面会花多少钱...说实话,那能花多少?
《女报》一开始的定位就确定了他的印刷数量不会高到哪里去,至少不能和那些国民报纸相比肩。再加上一开始的时候名气不足,印量就更低了。这时候就算亏,又能亏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