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连翘他们这一代年轻人所了解的武侠实际上指的就是‘金古梁温’这一辉煌时期的武侠。特别是金庸先生的作品,托从小到大全天候电视播放的福,即便没有特意去看小说,也能了解各大概。
第116章
连翘是没有写过武侠小说的,甚至就连看武侠小说也是寥寥——唯一完整看过的武侠小说只有《鹿鼎记》而已,这是因为这套书当时在学校图书馆被找到了,颇为惊喜之下翻阅完毕。
另外就是看了一些她那个时代的‘新武侠’,其中也有不错的,但说实在的,并没有让连翘特别印象深刻的存在。
应该说,到了连翘的那个时代,武侠小说,即便是名家名作,也只能在荧屏上找找存在感了。无论大家多么推崇那些武侠小说,也改变不了武侠小说确实走向没落的事实。在连翘的那个时代,实体书方面还好,至于网络文学,早就已经百花齐放了,武侠身处其中其实是颇为尴尬的——也有好的作品,但大多做不到大红。
而网络文学中,一般被认为武侠小说的接替者,修仙小说,或者说仙侠小说就是连翘的另一个选择。
说起来仙侠小说貌似和武侠小说有一种明显的传承关系,首先仙侠小说看起来就像是高武世界再神化一些。另外,两者有一些剧情构造、事件模式上确实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在人的脑海里容易留下一个印象:武侠小说走向衰落之后,仙侠小说就是将其推高之后的一种改良。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管这两者看起来多有传承关系,现实就是这两者其实是并列关系。或者硬要追根究源,说不定仙侠小说的来历比武侠小说还要早!
毕竟武侠小说的早期雏形,游侠、刺客为主角的小说,那还是有了这些概念后的产物。而仙侠小说呢,考虑到修仙、神话这种概念在《山海经》这类书籍中就已经有了,古早的以仙人为题材的小说显然更早。
仙侠小说和武侠小说确实没有传承关系,不过互相汲取营养的事情倒是干过,这就不用太过于追究了。因为不只是武侠小说和仙侠小说这样,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小说流派都是从别的流派中获得过启示的。
而仙侠小说才是连翘更加熟悉的东西。
不说古代如《封神演义》、《西游记》这样故事看了又看,近代又有《蜀山剑侠传》等书将题材进一步拓展,由神话走入现代人比较熟悉的‘修仙’体系。
就说连翘那个时候的网文,那个时候仙侠小说已经是网文中一个大类了!
不过网文仙侠的黄金年代其实是网文开始的那一段时间。大概是榜样的力量?当时出现了好几本有名的仙侠网文,后入场的网文写手自然是前辈写什么自己写什么,于是一窝蜂去写仙侠。
连翘为了了解网文的演变历程,将各个时间段的著名神作都撸过一遍,早期的仙侠文多的她快要看吐血了——《诛仙》、《佛本是道》、《凡人修仙传》、《搜神记》、《飘邈之旅》等等,光是名家名作就有不少。
武侠和仙侠,这是连翘犹豫了很久的两个选项,经过慎重的思量,她选择了仙侠。说起来原因倒不是别的,只不过是因为她在考虑选谁的时候有了一个脑洞,而这个脑洞显然比较适合仙侠。
一部非常有名气的外国小说《哈利波特》成为了做决定的重要筹码。
看起来《哈利波特》是和武侠、仙侠毫无关系的存在,但在连翘的脑洞里,这个关系可大了!
《哈利波特》是一部魔法题材的外国小说,而且偏向童话小说。有吹捧他的人如痴如狂,能说出这部小说无数个可以封神的理由。对于这部小说感想平平,或者说没有特殊爱好的读者则觉得赞誉太过了。
简单来说,《哈利波特》确实是一部好的小说,但是基本属于商业级别中等偏上的好。从小说本身的角度来说,硬要说出众是没有的,这也是为什么原作者最开始投稿屡屡失败的原因。
当然,很多人唯结果论,认为这是之前那些出版社没有眼光云云。其实这么说就太冤枉人了,不管怎么说,出版社作为专业人士,其实是有自己的专业素养的。
这其实就像是后世说过的一个笑话,就说梵高如果生在现代,他甚至考不上一所像样的美术学院。因为美术学院收学生看的是一个可以被标准化衡量的东西,那就是画技,至于说别的东西...那些东西都太主观太唯心了,不适合作为考试的一个标准。
小说出版社也一样,纯粹从小说本质的水平看,《哈利波特》是好小说,但是绝不是好到出众的那种。
不过这不是说这部小说就真的不优秀了,即便他的大红大紫依赖了很多营销宣传方面的帮助,而且还遇上了好的时机。但是如果他本身没有特别闪光的点,就算遇上天大的好时机,有出版社发了疯一样的捧,那也没用。
连翘个人其实一直觉得,《哈利波特》最成功的一个点就在于主角的选择!相比起什么想象奇幻、人物塑造丰满啥的,这绝对是重中之重。毕竟对比就可以知道了,西方优秀的魔法小说不少,可是达到《哈利波特》高度的寥寥无几,至于国民度更是《哈利波特》独占鳌头。
《哈利波特》选择哈利作为主人公的意义在于,哈利波特是一个一点也不了解魔法世界的小孩子!由他的视角来看魔法世界,读者的视角可以完全无缝连接。他惊奇的东西读者也会惊奇,他感兴趣的存在读者也会感兴趣。他的经历是新鲜的,读者何尝又不是。
而且他还是一个需要读魔法学校的小孩子,所以随着他的读书生涯,读者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了解魔法世界——完全没有其他魔法小说的生涩,读者完全享受了魔法生活的新奇、有趣。
或许别人对《哈利波特》的成功有别的看法,但是连翘从一个写手的角度看小说本身,就是这样认为的。
她的这个脑洞就是由《哈利波特》起的,在想武侠还是仙侠的时候她也会想,如果写武侠或者仙侠的话,要怎么展开这个故事。她当时想的是肯定要有一个门派,孩子们首先在门派里面练武或者修道。
这么想着想着她就觉得这个很棒啊,他们学习的东西肯定会和普通学校里的不一样。学武的科目绝对不是四书五经这些,而是内功心法、武功招式、暗器、□□、医术之类的。至于仙侠小说就更不得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仙术,然后炼丹、炼制法宝啥的,这些课程听起来棒呆了!
然后这种想法很快让她想起了《哈利波特》,话说《哈利波特》不就是这样吗?一个魔法学校,里面学习的都是各种关于魔法的东西。少年时代看《哈利波特》连翘也曾经想过,如果自己不是每天念会让人昏昏欲睡的《数学》、《英语》,而是上神奇的魔咒课、魔药课,那就好了。
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
但是现在她可以自己做自己的造梦家。
打造一个世界,孩子们在那里学习非凡的力量!
想到这里,她瞬间豁然开朗,她立刻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而想到这里,选择其实也很清楚了——武侠还是仙侠,当然是仙侠比较合适。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武侠其实也很神奇,但是如果真的要造一个类似霍格沃茨的梦幻世界,果然还是仙侠才能够做到!
做出了选择,甚至连脑洞都有了,小说基本上就进入比较快的阶段。不过相比之前的《海上归来记》和《宦海》,新的小说其实还是很慢的。
这当然是由题材所需要的资料决定的。《海上归来记》的时候连翘几乎不用查资料,而《宦海》需要的资料也不多。但是新的小说题材是仙侠,这需要的东西就太多了。就算连翘经过后世仙侠小说的熏陶,算是有一个大概的架构,了解了一点皮毛,但那也是远远不够的。
仙侠世界的法术,修道者的那些典故等等,总不能信口雌黄瞎编一气吧。就如同《哈利波特》的故事中,作者在设定那些幻想生物和魔法的时候都是有出处的。这虽然看起来会麻烦很多,但很多时候一部小说能不能成功就是看这些小细节。
胡编乱造的话,不要说很容易出现漏洞,就说读者的接受度就是一个问题了。只有将这些故事中的存在同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混淆起来,才能让读者更好的投入,仿佛这个世界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一样,即使大家心知肚明这些都是假的。
但是这样一来,可想而知收集资料的工程有多浩大。连翘这些日子就是在看一些古代神话,如《山海经》、《淮南子》之类的,然后也有前辈写的一些神话小说——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工程依旧很浩大。
一边看她还一边做笔记,到现在为止,笔记都做了三四个册子了!然而看着还差着好远的素材,只能是继续埋头苦干。唯一的好消息是之前的《宦海》还有好久才能连载完,而她去苏州依旧遥遥无期。
至少她可以慢慢来。
第117章
连翘自打打定主意下一部小说题材框定在仙侠小说中,并且确定要搞出一个仙侠版的‘霍格沃兹’后,就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这种认真具体表现在外就是,原本东逛西看的时间少了,刘盈盈有时候抻懒腰看她一眼,就发现她正在看书做笔记!
看书并不稀奇,对于连翘来说,这个世界最好的消遣也就是看小说了。再加上市面上的小说对于她来说最多是由于记忆的关系有点印象,其实也都是新鲜的,所以平常刘盈盈可以经常看到她捧着一本小说手不释卷。
但是做笔记就非常稀奇了,并不是说连翘平常从来不做笔记。连翘也是很注意提高业务水平的那种人了,通过最前沿的当红小说来分析这个时代的市场需求,又或者学习大家的写作手法,更加靠近这个时代的审美与阅读习惯,这些她都会记笔记。
不过不可否认,绝大多数时候她看小说都是纯消遣,连脑子都不大带,更不要说笔记什么的了。
而现在连翘不仅是做笔记,而且是笔记做的很勤密,有的时候书没有翻几页,笔记倒是有了密密麻麻好些字。刘盈盈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这是什么书,还用得着这样?
连翘甩了甩手,做笔记也是很累的。抬头冷不丁见刘盈盈正盯着自己,陡然之间不免吓一跳,差点把自己手里的笔给扔了出去:“哎哟!盈盈姐——人吓人是会吓死人了,突然冒到眼前,心肝扑通扑通的!”
刘盈盈撇撇嘴,正准备问她怎么回事。这个时候钱宝儿来了,抱着自己的新故事。
虽然出于尊重的心态依旧将文稿先递给了刘盈盈,然而整个人的心却放在了连翘身上——仿佛怀春少女面对心上人一样,既想和连翘说话,又不敢和她说话。磨磨蹭蹭半晌,这才挨了过去。
刘盈盈看的腻歪,忍不住道:“你到底是看连翘呢,还是在看情郎?好歹收敛一些吧!”
本来就脸红的钱宝儿更加脸红了,原本鼓起勇气准备说一些话的,有了刘盈盈这句表面抱怨实则调侃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得小碎步又走开一些,站到了刘盈盈身边,听她说文稿的事情。
等到刘盈盈讲了一遍,重新叠好一叠文稿道:“行了,这一个故事还不错,留在我这里,转天给你发出去。”
钱宝儿点了点头,有期期艾艾起来。抿了抿嘴唇,偷看了连翘一眼:“乔——连翘,连翘你有时间吗?能帮我看看这新故事吗?”
连翘无不可,看一个短故事的时间她当然是有的。况且钱宝儿文笔文雅,看她的文字有一种读戏文的美感,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拿来吧。”连翘伸出手。
钱宝儿兴奋的要不得,搓了搓手,从刘盈盈手里接过文稿递给连翘。嘴里还忍不住担忧道:“不耽误你本来的事罢?”
连翘挥挥手:“我本来就是闲人一个,能有什么耽误的。”
钱宝儿想说‘您不是最近正在准备新小说吗’这样,但是见连翘已经在看自己的小说了,又赶紧把话给咽了下去。
连翘这个时候像极了完全不懂少女心的大猪蹄子,只专心于眼前的短篇小说稿件,并没有看面前的少女钱宝儿。看完了之后照例给出自己的意见,她的意见和刘盈盈不同,刘盈盈是站在编辑和市场的角度,连翘更多是在作者的角度。并且因为同样都是作者,而且见识很广,说的就更细了。
以前钱宝儿不知道连翘真实身份的时候,连翘有些还要收着一点。现在既然对方都知道了,那也没必要故意藏拙了,她说的很轻松,也很放得开,钱宝儿也觉得大有裨益。很多问题曾经都是疑惑不解的,现在听连翘解释,用武侠小说中的说法,这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
带着这许多收获回去,怕自己忘记,钱宝儿就动手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内心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既然乔琏先生如此厉害,不止写小说那般,就连教别人也是出类拔萃的,为什么不去拜乔琏先生为师呢?
在这个时代的小说界,拜师并不罕见。很多人本来就是因为崇拜某个作者才会入这一行的,哪怕两人没有关系,等到活动的时候也会自称为为‘某某门下’。不过这种师徒关系是不被承认的,就是表达一番敬仰之情而已。
进一步的还有一种,那就是两人经编辑介绍,后辈跟着前辈学习写小说本子的一些技巧。这就有了实际的师徒关系,外界也一般认可这种师徒传承。
不过要说最亲密的其实还是另外一种差不多是‘内弟子’的模式,这本是其他行业的一种带徒弟方式,后来才被引进小说界。所谓‘内弟子’就是吃住都在师父家里,直到自己出师或者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才让搬出去。
在师父家中的时候,几乎一切都受师父支配。就算将来搬出去了,有内弟子的关系也依旧情同父子。按照业内的规矩,内弟子孝顺师父如同亲生父亲,逢年过节走动自不必说,等到日后自己发达了更不能少了奉养师父。
很多当红的大作者就带着内弟子,这些内弟子往往本来就是他们的子侄,总之都是十分信任的人。他们自己连载任务十分重,精力不济的时候,甚至有过他们写一个大纲,然后就由内弟子代笔的事情。
业界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甚至会传为美谈。
至于说平常帮着做做人物设定,校对书稿中的正误,想一些零碎桥段等等,那更是应有之义了。
钱宝儿既然想到了拜师,那么自然不会是头一种了,如果是那种,她现在早就超过了。至于第二种其实她也不太想,因为如果是第二种,她现在又和第二种有什么实际的区别?就是差一个名分而已。
她想的却是内弟子。
她并不在意做别人的内弟子,反正连翘也是女孩子,某些方面的担忧也没有——如果是异性师徒的话,总会有一些不方便的。外界的评价恐怕会不大好,内里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