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十万两对镇北王世子妃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有这么孝顺的女儿,难怪皇上高兴了。
有大臣开头,皇上再顺水推舟要赏赐苏锦丹书铁劵。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议政殿都沸腾了起来。
丹书铁券可不是那些良田宅子、金银珠宝,那是免死金牌。
一般是颁授给功臣、重臣的。
苏锦虽然捐给朝廷十万两银子,但皇上因此授予她一块丹书铁劵,实在难以服众。
皇上坐在龙椅上,静静的听那些大臣劝他打消这念头。
皇上就那么看着大臣,看的大臣都心虚。
这一招,还是从苏锦那里学来的。
活学活用。
很管用。
那些大臣越说声音越小。
他们傻啊。
镇北王世子妃是皇上最宠爱的女儿,有皇上护着,她难道还会有性命之忧吗?
皇上是怕自己百年之后,新皇继位,到时候薄待他女儿,给她一块丹书铁劵以求心安。
一个父亲为女儿着想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感动。
有些大臣圆滑些,见皇上如此,不再出头阻拦。
有些大臣则执拗的很,大有死谏之势。
对于这些老大臣,皇上是一点辄没有。
为了劝你改主意,甚至连命都能豁的出去,执拗的可怕。
“若是捐赠十万两,就能得一块丹书铁劵,那还有谁会抛头颅洒热血,都去贪墨了,左右换了丹书铁劵能保命,”老大臣道。
东乡侯看向老大臣,道,“镇北王世子妃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她立的功劳可一点不小。”
那老大臣瞪向东乡侯。
别人怕东乡侯,他可不怕。
东乡侯也很敬重他。
虽然脾气是执拗了些,但为人刚正不阿,没有和崇国公一党同流合污。
他忠于朝廷,忠于律法。
这样的人,让人敬重,又遭人嫌弃。
东乡侯看着他道,“镇北王世子妃医术高超,当初我送粮草去边关,救镇北王的药就是她亲手调制的。”
“救不活镇北王,朝廷损失一员大将,他不痊愈,谁活捉北漠王?”
“还有她送给边关的药方,药效是普通药方的十倍不止,还有止血的方法,救活的将士不下千人。”
“难道这些都不是军功吗?”
“这些也就罢了,她还救过皇上两次!”
“于边关有功,还救过圣驾,再为朝廷捐赠十万两,这样的人,不论是谁,皇上赏赐他丹书铁券都是应当的!”
东乡侯的声音铿锵有力。
这时候老王爷站出来道,“当日臣受伤回京,若非公主给太医支招,臣恐怕早已不在人世。”
苏锦做的这些事,不拎出来说一说,还真当她丹书铁券得来便宜。
救皇上、救王爷、救老王爷……
这样的功劳,满朝文武有谁有?
皇上眸光横扫,那些刚刚还在苦口婆心劝皇上收回成命的大臣都低了头。
“怎么没人说话了?”皇上问道。
武城侯望着皇上道,“锦宁公主立下的功劳,大部分都没有传开,臣等并不清楚,如果东乡侯所言属实,那丹书铁劵,锦宁公主当仁不让。”
武城侯是李贵妃的兄长。
他积极的帮苏锦,是为了博皇上欢心,让皇上能饶了李贵妃。
武城侯的话,没有人站出来反驳,那就是默认了。
皇上便下旨赏赐苏锦丹书铁劵。
事情办完了,福公公宣布下朝。
消息一阵风传到永宁宫,太后躺在凤榻上,是气的五脏俱焚。
贬她女儿,却把自己的女儿捧上了天。
丹书铁劵。
那是她想都没敢想的东西,他居然就这么赏赐给了镇北王世子妃?!
太后气的浑身颤抖不止。
要说生气,还属皇后。
她是气的眼泪不止,她的女儿被害身亡,生前处处被镇北王世子妃压制,被皇上罚背宫规。
若非皇上禁足,寿宁也不会偷溜出去,被南安郡王所救,遗失一颗芳心,最后送了命。
但凡皇上还记着她女儿一点,也不会在她尸骨未寒的时候赏赐镇北王世子妃丹书铁劵!
十五年前,他眼里只有云妃。
十五年后的今天,他眼里只有云妃的女儿!
皇后气的心口绞痛。
周嬷嬷劝她想开些。
皇后哭道,“叫我如何想开?!”
“皇上宠爱镇北王世子妃到什么地步了,唯恐我委屈了她,连训诫这样的事,他都要亲力亲为!”
“若是寿宁还在,还不知道因着他的偏疼多么的伤心。”
周嬷嬷无话可说。
下朝后,东乡侯去了御书房,把在皇上手里焐了一晚上的十万两银票揣入怀中,潇洒离去。
他前脚走,后脚福公公就去镇北王府宣旨了。
丹书铁劵。
这么大一馅饼砸头上,直接把苏锦砸懵了。
杏儿从李总管那里得知丹书铁劵的用处,福公公前脚走,后脚她就凑上去摸丹书铁劵。
除了花样别致了些外,就是个铁疙瘩啊。
想到这东西能保命,杏儿望着苏锦,双眸闪亮道,“这东西这么好,赶明儿姑娘你一定要再找皇上多要几块。”
苏锦,“……。”
众人,“……。”
福公公身子一软,差点没摔趴下。
这是丹书铁劵啊。
多少人做梦都想要。
怎么在这丫鬟嘴里就成了街上的大白菜?
第七百九十章 爱好
在杏儿眼里,好东西,当然手里头越多越好了。
这东西是皇上赏赐的。
皇上又是最疼她家姑娘的。
只要她家姑娘撒个娇,要多少没有啊?
杏儿不知道皇上赏赐丹书铁劵给苏锦,百官是如何反对的,更不知道苏锦给东乡侯的十万两银票还去皇上手里头转了一圈。
在她眼里,这丹书铁劵就是个铁疙瘩,首饰那么复杂都制造出来了,制造丹书铁劵不在话下。
只要想要,能制造几马车……
福公公颤抖着一颗心回了御书房。
皇上问起赏赐丹书铁劵给苏锦,她是什么反应。
福公公如实说苏锦很高兴,皇上更高兴了。
福公公默默的补了一句,“杏儿那丫鬟觉得是好东西,建议公主向皇上您多讨几个……。”
皇上,“……。”
福公公不敢欺瞒啊。
虽然这话是杏儿说的,但谁知道镇北王世子妃会不会受蛊惑?
她们主仆向来行动一致。
提前告诉皇上,也好让皇上有个心理准备。
万一镇北王世子妃真开口了,皇上也能提前想个理由拒绝她。
思及此,福公公觉得皇上今儿午膳是肯定吃不好了。
皇上最想做的就是弥补公主。
公主的私房钱比皇上都多,赏钱赏地,公主都不稀罕。
好不容易有个喜欢的,皇上还给不了……
再说福公公走后,杏儿就挨训斥了。
她那话虽然是和苏锦说的,但说的声音大,当时在正堂内的人都听见了。
包括老王爷和王爷在内都是一脸黑线。
但想到苏锦和杏儿的性子,他们是肯定不会说什么的。
可南漳郡主和谢锦瑜就不会容忍了,冷笑道,“丹书铁劵,岂是你想要多少个就能要多少个的?!”
苏锦转身看着谢锦瑜,杏儿嘟嘴道,“我家姑娘都还没有向皇上讨要,皇上就赏了一个了,再要几个怎么不行?”
“你要不了,不代表我家姑娘也要不到。”
“……。”
清秀的脸庞上满是小得意。
谢锦瑜脸气成猪肝色。
丹书铁劵的珍贵,丫鬟小厮都知道。
杏儿之前的话他们在心底发笑,听了杏儿怼谢锦瑜,他们把之前的嘲笑给收了回来。
别人办不到的事,不代表世子妃也办不到了。
她过个生辰,皇上不止办花灯节,还大赦天下了呢。
大赦天下这可不是小事,一般多是新皇登基,或者太后六十大寿,皇上过整寿……
为了一个公主贺生辰就大赦天下的,大齐朝还是头一回。
苏锦带着丹书铁劵回沉香轩,一路上给杏儿解释丹书铁劵的来之不易。
十万两银子,救皇上、救王爷、救老王爷……
每一桩都是大功劳,才攒了这么一块丹书铁劵。
苏锦还真怕不说清楚,杏儿见到皇上会帮她讨丹书铁劵。
可是解释的很清楚,杏儿还是很固执,“还不到一年,姑娘就攒了一个丹书铁劵。”
“往后就算十年攒一个,等姑娘老了,也能攒七八个呢。”
“……。”
从杏儿的脸上,苏锦看到了这丫鬟的新爱好——
盯着她攒功劳兑换丹书铁劵。
没忍住,苏锦拍杏儿的脑门,“要那么多丹书铁劵做什么?”
“我还能犯那么多回死罪吗?”
杏儿摸着脑门道,“姑娘当然不会犯死罪了。”
“李总管说丹书铁劵能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不多攒几个,万一姑娘生七八个小少爷,哪够分啊?”
“……。”
然后话题一转,就变成了苏锦为什么还没有怀小少爷。
杏儿的急性子。
拂云郡主才嫁给大少爷就怀了身孕了。
姑娘都出嫁这么久了还没有音讯。
杏儿着急啊。
她是恨不得自家姑娘今儿怀身孕,明儿就把孩子生下来的。
“姑娘,你可是答应夫人早点怀的,”怕苏锦食言而肥,杏儿提醒道。
“……。”
感觉到一股炙热的眸光看过来。
苏锦耳根一红。
这丫鬟能不能把姑爷当外人一点儿?
什么话都当着谢景宸的面说,这不是给她招事吗?
“娘子想早点怀身孕?”谢景宸含笑问道。
“……。”
苏锦想死。
她要说自己没说过,杏儿绝对会炸起来。
这丫鬟是绝对不允许别人怀疑她的实诚的。
她会把苏锦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详细道来帮苏锦回忆。
根本就无从反驳。
苏锦望着谢景宸,果断转移话题道,“皇上赏赐我丹书铁劵,我得进宫谢恩。”
“我想皇上这会儿应该不想你进宫,”谢景宸道。
“为什么?”
谢景宸就那么看着苏锦。
苏锦默默的抽了下嘴角。
不用说,肯定是怕她进宫再要丹书铁劵。
回了沉香轩,谢景宸上台阶的时候,就把杏儿打发了。
苏锦心慌慌,把丹书铁劵往谢景宸怀里一塞,准备去逛花园。
刚转身呢,那边跑过来一丫鬟,道,“文远伯夫人带着女儿在东乡侯府门前长跪不起……。”
苏锦眉头一紧。
这些人怎么这么招人嫌弃呢。
她爹娘的态度那般坚决,还敢上演苦肉计。
以为长跪不起,她爹娘就会心软了?
东乡侯府门前。
文远伯夫人和文远伯府大姑娘跪在地上。
两人眼眶通红,面容憔悴。
尤其是文远伯府大姑娘,脸都泛青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悔意顺着肠子爬上了脸颊。
为了救文远伯府,她不惜委身崇国公世子。
可崇国公府居然一点恩情不顾,把罪证一五一十的呈给皇上知道。
案子已经查清楚了,就差定罪了。
刑部侍郎还没有下朝,文远伯就知道他大势已去的消息。
他一脸颓败的等候刑部抓他入狱。
文远伯夫人不死心,或者说她不想死心。
她去刑部探监过,那阴冷潮湿的刑部大牢,她这辈子都不想再踏进一步。
整个京都,如果说还有谁能救文远伯府,就只有东乡侯了。
东乡侯不在乎文远伯府是不是被抄家流放,可唐氏就未必了。
她不信文远伯府爵位被夺,唐氏能视若无睹。
她知道唐氏恨她怨她。
她赔礼道歉,给她当牛做马偿,只求她高抬贵手救救文远伯府。
第七百九十一章 努力
文远伯夫人跪在地上。
东乡侯府大门敞开的,除了小黑在门口溜达外,没有人进出侯府。
远处,刑部侍郎亲自带人过来抓文远伯夫人入狱。
文远伯夫人盯着大门没动。
她想冲进去,可她也怕小黑咬她。
文远伯府大姑娘听到马蹄声,往这边看了一眼,急道,“娘,刑部侍郎来了。”
文远伯夫人往这边看了一眼,心也慌了。
一旦被抓进刑部,还能结了唐氏的心结,救文远伯府吗?
她飞快的转过头,磕头起来。
洁白的额头撞在青石地面上,听声音就知道有多疼。
刑部侍郎是一脸嫌弃。
刑部管的都是大案,接触的多是死刑犯,可还真没见过文远伯府这样没脸没皮的。
若非东乡侯夫人,文远伯府早就没了,文远伯若是还活着,现在还流放边关做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