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金面佛
时间:2019-07-16 10:20:26

  水面种菜,水下就养螺蛳跟黑鱼。前者吃沉淀下去的淤泥里头的腐化有机物,后者是肉食鱼,不会碰蔬菜根。
  林蕊蹲下.身,拿了根棍子搅水池底,示意苏木看:“这是水蚯蚓,黑鱼可以吃它,这样我们就省了一笔喂鱼的钱。”
  四月天的阳光下,林蕊眼睛闪闪发亮:“咱们将养鸡、养鱼、种菜全都真正结合在一起,就能够高效节能,全面解决问题了。”
  郭大炮听得目瞪口呆,始终疑惑,这样真的可以吗?
  林蕊还兴致勃勃地比划着:“咱们还可以在岸上种豇豆、丝瓜、黄瓜这些可以攀爬的蔬菜,充分利用土地。”
  外公外婆还在犹疑,鹏鹏先第一个叫起来:“奶奶,我们就按二姐说的做吧。”
  这么一来的话,可以省好多事啊。
  每次他看着奶奶清鸡粪,都觉得特别心疼。
  可是他要帮忙的话,爷爷奶奶都不准,说他年纪小,会做伤的,以后就不长个子了。
  苏木盯着水坑,态度要审慎很多:“要不这样吧,外公外婆,以后你们每天不用将粪便全清完,剩下的用水冲进坑里头。”
  如果污水的量增加了,水坑里头的蔬菜生长以及鱼虾生活都没大问题,那就意味着蕊蕊的方案可以试试。
  林蕊抱住了外婆的胳膊,开始撒娇:“外婆你就让我试试嘛。挖新池塘的事情我来负责,咱们合伙。以后水里头长的蔬菜,养的鱼虾归我。”
  外婆扑哧笑出了声,点了点小外孙女儿的脑门子:“瞧你这算盘珠子拨得多精明。”
  啥时候都不忘记挣钱。
  林蕊心知这事成了,喜出望外。
  她扬起嗓子喊招呼表弟:“鹏鹏,二姐聘你当鱼塘管理员,每天早中晚三趟负责巡视鱼塘,我给你开工资。”
  哎哟,这下子连管理鱼塘的人手都有了。
  至于到时候要进行鱼虾的捕捞以及蔬菜的采割,再临时雇用工人就好。
  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乡亲们还是很愿意打点短工补贴家用的。
 
 
第319章 美丽葡萄园
  外公去了趟田里头, 拉起了笼套。
  里头的小龙虾挥舞着钳子, 一条大黑鱼活蹦乱跳, 林蕊还激动地看见了两只虎纹青蛙。
  然而外公并不满意,又去拎另外一个笼套。
  这回不仅收获了泥鳅,居然还有条大黄鳝。
  外婆看了都笑起来, 谁也不晓得是黄鳝是什么时候混进去的。
  鹏鹏高兴得不行,完全掩饰不住自豪:“咱家的稻田要成为水产乐园了。”
  外婆随手在坝上起了莴笋, 又剥了把蒜苔跟青菜苔。
  黄瓜秧子跟西红柿都开着小黄花, 在风中摇摆, 起码得到下个月才能吃。
  外婆喊了句外公,让他将水面上的蔬菜浮床拉到边上来, 又割了把水芹菜跟空心菜。
  今儿家里头人多,得给她的小孙孙小孙女们多做点好吃的。
  小欢急了,举起手来强调:“三太太,我也要吃。”
  嗯, 嬢嬢说小朋友要互相帮助,元元今天没空,欢欢帮元元吃饭。
  田边的大人跟大孩子们全都笑了起来。
  外婆擦擦手,摸了把小丫头的脑袋, 高兴道:“我们欢欢可要多吃, 长个子。”
  林蕊再抬头看,这才发现, 眼下四周改造过的水田,水面上漂浮着的都是蔬菜浮床。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大家已经有样学样,在自家田的水面上种起了蔬菜。
  因为稻田与堤坝还有水面之间形成的高度差,几乎每一块水面上都清风荡漾。
  那一簇簇翠色欲滴的蔬菜,就在这四月的清风中轻轻摇摆。姿态说不出来的惬意舒爽。
  远远的,林蕊甚至闻到了水芹菜特有的清香。
  虎皮青蛙跃出水面,如闪电般的伸出舌头,一只小飞虫就这么被卷进了嘴巴。
  浮床旁边,黑鱼摇曳而去,只露出青黑色的鱼脊。
  王八趴在麦田边上晒太阳。
  大约是清楚人们还不至于这么快就要将它端上餐盘,大王八有恃无恐,模样儿懒洋洋,那龟壳简直一动不动。
  郭大炮看见了绿意盎然的水芹菜以及生机勃勃的空心菜,张了张嘴巴突然间冒出了句仿佛叹咏调一般的感慨:“啊,你是春天的播种者。你将春的希望播向大地,洒满人间。”
  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背来的作文范文。
  林蕊下意识地就脸红了,嘴里头嘟囔了一句,本能地往苏木身后躲。
  有点儿害臊,其实她根本就没有在郑家村好好推广水面蔬菜种植。
  那些漂躺在水面上的浮床,最初她还是出于跟魏镇长他们赌气的心态才是制作的。
  可是郑家村就像一位慈祥宽厚的母亲,包容着孩子的放纵胡闹,用它肥沃的水土哺育着蔬菜茁壮成长。
  林蕊张了张嘴巴,讪讪地冒出:“外婆,你要跟他们讲,水面上菜不能种的太多,不然下面的鱼虾就晒不到太阳了。”
  还有就是,她得好好研究下不同的水质环境下种植什么样的蔬菜最合适。
  比方说,像养鸡场养猪场旁边,因为大量的牲畜粪便作为天然肥料,所以适合种植养殖耐肥水的蔬菜跟鱼虾。
  可要是一般的水面以及沟渠,可能肥沃程度就比不上鱼塘,那最适应这种环境的可能就是其他蔬菜。
  林蕊忍不住在心中哀嚎,事情总是越做越多。
  就像一个圆,你在里头跑马圈之后,又惊恐地发现,外头有更广袤的土地。
  只要踏出去一脚,哇,好大一片辽阔的原野。
  能怎么办?要么拔腿就跑,要么只能埋头苦干。
  外婆却高兴的很:“咱蕊蕊以后肯定能跟郝教授一样,当个大专家。”
  林蕊吓得拔脚就跑,生怕突然间郝教授就从后面冒出来,非要收她当研究生。
  外婆哭笑不得:“你跑啥呀?又没狗撵着你。”
  林蕊头也不回,理直气壮:“马教授也要招我到他麾下呢。”
  说她是天生搞科研的料。
  哎呀呀,像她这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好苗子,万一教授们为了抢夺人才而失了和气,影响该多不好啊。
  为了世界和平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她还是低调点儿,隐去一身荣光吧。
  小欢欢听不懂嬢嬢在说什么,只捕捉到和平两个字,立刻激动地强调:“和平鸽!”
  爸爸上次带她去看和平鸽,她还捡到了鸽子毛。
  奶奶帮她做成了书签,她准备送给小元元。
  林蕊直捂眼睛,现在的娃娃儿,成天在老阿姨面前秀恩爱。
  道真嬢嬢背着医药箱迎头走过来,见了芬妮,她笑着招呼:“今儿放假来家啦?”
  那轻描淡写的语气仿佛对面的少女之所以久久不曾归乡,仅仅是因为在外头上学一样。
  一股暖流流淌在芬妮心间,她喉头哽咽:“嗯,今儿放假。”
  道真嬢嬢从口袋里摸了一把宝塔糖出来,笑着分给几个孩子:“你们趁着放假吃了打虫,省得在学校里头不好意思。”
  小欢欢立刻强调:“打虫,好大的虫。”
  特别长的一条,白花花的,她都吓到了。
  道真嬢嬢点着自家孙女儿的脑门子,趁机教育:“那你以后还讲卫生不?不讲卫生的话,肚子里头全是虫。”
  日头已经升得老高,她拉着小孙女儿的手,准备带人回家做饭。
  外婆拎着鱼虾从后面追上来,现状立刻拦住人:“走啥,看到你三婶婶就跑,怕我拉你干活啊?哎,表想走,赶紧帮我烧饭。”
  道真嬢嬢要摆手,已经耽误鹏鹏帮她看了一上午欢欢了,哪里能再赖饭吃。
  小欢欢跳脚,急得小脸通红:“我给舅舅干活,我种菜菜的。”
  外婆立刻接腔:“就是我们欢欢可能干了。今儿给我们欢欢做好吃的。”
  说着她拿空着的手牵小丫头的胳膊。
  民兵队长扛着铁锹从村里头出来,见状立刻乐了:“哟,这是带走了小的,就不怕大的不跟着。”
  外婆笑了起来,跟人拉家常:“这葡萄栽下去了?我看着已经发芽了。”
  “栽下去了,都活了。”民兵队长语气自豪得很,目光落在芬妮脸上时,笑容不变,“要不要去叔叔的葡萄园看一看啊?等到结果子了,你们来吃,想吃多少摘多少。”
  芬妮有点儿拘束,下意识地抬眼看外婆。
  外婆朝着姑娘点点头,语带鼓励:“去吧,带蕊蕊他们一块过去逛逛。”
  她转过脑袋,朝道真嬢嬢笑,“今儿你可跑不掉。这一大家人的饭呢,你必须得帮我一块儿烧。”
  道真嬢嬢只好松开小孙女儿的手。
  这丫头听到葡萄园三个字,就双眼放光。
  当奶奶的人叹了口气道:“哎,反正地主请客,我这个贫下中农不吃白不吃。”
  几个大孩子立刻跟阵风似的,先冲回家,推老太出门,跟他们一块儿去看葡萄园。
  民兵队长家里头有几亩沙壤土,种水稻肥力不够,既往一直用来种山芋跟土豆的。
  村里头开始稻田养殖。
  他琢磨着这块田位置比较偏,跟其他的田地连不到一块儿,是不是可以想办法种点其他什么的?。
  “郝教授带着人过来看了,说可以种葡萄。”民兵队长一路走,一路跟人打招呼,随口介绍着自己的葡萄园。
  村里头的人看到芬妮,谁也没露出多惊讶的神色,只笑着招呼一句:“来家啦。”
  好像她就是出去上了几天学而已。
  坐在轮椅上的老太笑眯眯的:“来家了,放假就回来了。”
  芬妮跟着点头,鼓足了勇气:“嗯,来家了。”
  大嬢嬢笑眯眯的:“那来我家找琴琴玩啊,她今天也放假了。”
  琴琴跟芬妮同岁,初中毕业后没考上学。
  经过培训考核后,她进了镇上的天骄食品厂,专门负责用汤圆机包汤圆。
  大嬢嬢笑着摸了摸芬妮的脑袋:“听讲你现在跟着好厉害的大师傅学手艺,你也教教琴琴,她手没的你巧。”
  芬妮赶紧“哎”了一声,点头应下,又觉得不对,立刻摇头:“琴琴很聪明的。”
  小欢欢也点头表示肯定,琴琴嬢嬢会用柳条给她编花环的,怎么会不聪明。
  她认真地强调:“大奶奶不能说琴琴嬢嬢不聪明,我会告诉她的。”
  大人们都笑了起来,小丫头不好意思地将脑袋扎到了老大腿上。
  老太笑呵呵地摸她的脑袋 ,给小家伙撑腰:“就是,我们小人儿耳朵尖的呢。”
  芬妮在一片笑声中,终于放松了肩膀。
  她回过头,冲轻抚自己后背的林蕊露出了后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一路走下来,她碰到的人不计其数。
  一开始还有点儿拘束,到后来,少女自己都恍惚觉得自己从未离开。
  其实现在村里头的模样已经变了很多,就连进村的这条路都整修过。
  可是无论它如何花团锦簇,天地换新颜,却依然是她最熟悉最挂念的家乡。
  走到葡萄园前,林蕊可以肯定民兵队长是故意兜了个大圈子。
  看新栽下去的葡萄苗不过是幌子,真正目的还是在无声地宣告,陈家人回来了。
  家庭与家乡的狭隙,如同个人与家庭,最终都会在时间流逝下达成无声的和解。
  民兵队长的葡萄园开过春来才种下,现在天暖和,枝条已经抽出了嫩生生的绿芽。
  连着三四亩沙壤土被修得平平整整,一架架葡萄简直宛如笔挺的树苗。
  民兵队长语气自豪:“我这种的可是乒乓葡萄,刚引进的新品种。”
  还是郝教授帮他联系的种苗,整个江州城都没什么地方种。
  老太笑容满面,夸奖道:“郝教授是我们的大恩人,你也是个做事有魄力的。”
  她摇着轮椅在葡萄园里头转来转去,连连点头,“我可得好好活,怎么也要吃上这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葡萄。”
  民兵队长哈哈大笑:“您老可得加油。咱们镇上瞅着呀,您最有希望当百岁老人。”
  “好!要不怎么说港镇人最有眼光呢?”林蕊笑着搂住了老太的肩膀,“我老太就是老寿星。”
  她看见葡萄园边上挖了一半的水塘,随口笑道:“哎呀,叔叔,你这么一来浇葡萄可方便了。”
  弄个虹吸滴漏管子,连自己拎水过来浇都不用。
  民兵队长笑得直摇头:“我可不是单为了浇水方便,我还要好好养你说的青蛙呢。”
  林蕊愣了一下,突然间反应过来。对呀,她是说过葡萄园里头养青蛙,连打虫的钱都省了。
  少女有些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说的事情,大人们会真的放在心上,而且正儿八经地去做了。
  苏木不得不伸手拽一把快要上天的人,跟她咬耳朵:“人家肯定已经问过郝教授了。”
  没有专家发话,哪里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可惜他拉人拉得太迟,林蕊已经兴奋起来。
  少女的目光在葡萄园里头扫来扫去,一会儿看刚长出小欢欢巴掌大小的葡萄叶,一会儿又落在挖了一半的水塘上。
  眼下四月份,还不到农忙时候,民兵队长就趁着有空自己过来继续挖土。
  葡萄园围了一圈篱笆,到时候青蛙养好了,不怕它们跑出去。
  “叔叔,你别挖了。”林蕊突兀地开了口,“你挖错地方了。”
  民兵队长愣了下,好笑道:“怎么坐错地方啦?”
  林蕊一本正经,指着葡萄珠之间的间隔:“你应当挖在这儿。”
  青蛙是两栖类动物,即使不待在水里头,也喜欢潮湿的地方。
  “你养青蛙,有个重要的目的是让他们吃葡萄吸引来的小飞虫,减少葡萄虫害。”她伸手点着葡萄园尽头的水塘,“结果水源那么远,青蛙怎么肯跑到这边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