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金面佛
时间:2019-07-16 10:20:26

  对了,海水混合养殖也应当丰富多彩,动植物都要搞起来,这样一来的话,不仅能够节约养殖面积,而且还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林蕊兴冲冲地抓着苏木的胳膊摇来晃去:“咱们跟无苦合作,研究海水立体综合生态养殖种植吧。”
  苏木侧过头,平静地看着她:“无苦在江州大学水产研究所投入的项目就是这个。”
  “那肯定没有海水蔬菜。”林蕊得意洋洋,“他们最多会想到比如比方说江蓠之类的海藻,而想不到绿色蔬菜。”
  苏木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
  现在他们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对虾-青蛤-江蓠混合模式。
  据说按照一定的比例,不仅对虾的产量能够升高,改善水质,还能够额外收获青蛤与江蓠。
  无苦准备等到10月份露天养殖对虾捕捞结束之后,就去大棚里头试验这个模式。
  “一招鲜吃遍天。”林蕊勾着苏木的脖子,朝他眨巴眼睛,“放心啦,跟着姐姐,绝对亏待不了你。”
  人这一辈子只要能干好一件事,那就是妥妥的人才。
  全世界最缺的就是人才啊,跟着人才还怕不能吃香的喝辣的?
  她伸手摸了把少年的脸,爷的小乖乖,别怕没人疼,爷可劲儿疼你。
  她在心里头叹气,大美人不要你又怎么样?姐姐要你呀,姐姐保证把你养的白白嫩嫩的。
  绝对不让你过得比跟着大美人差。
  林蕊已经基本上肯定贝拉与苏木之间的母子关系。
  虽说好看的人每每相似,可好看到贝拉跟苏木这个级别的,想要长得像,还真不太容易。
  林蕊没办法拿到贝拉的户籍资料,但是她可以旁敲侧击的打听贝拉的情况。
  比如说贝拉是属什么的?再比如说,贝拉老家在哪啊?
  林鑫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一直帮着孙教授的药膏研究组打杂。
  既然贝拉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资助人,那么组里头多多少少都会流传着一些关于这位光彩夺目的绝代佳人的八卦。
  林蕊跟她打听的时候,林鑫倒是没觉得奇怪。
  妹妹一贯喜欢好看的人和物,要不是她是个女孩子,长得又讨喜,肯定一早被人家当成流氓了。
  林鑫对贝拉所知有限,只在偶然间听说贝拉是属龙的。
  至于她老家在哪儿,家里还有什么人,大家都说不清楚。
  倒是有种传言,贝拉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一个老富翁。
  当初老富翁到国内的时候,一眼相中了帮他当翻译的贝拉,直接将人带出了国。
  老富翁好像一生都无儿无女,贝拉的身份既是情人又是干女儿,又是助理。
  反正最后老富翁走的时候也没亏待她,将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贝拉,只是不允许她再婚嫁。
  上次贝拉匆匆忙忙跑回美国其实就是处理老富翁的丧事外加继承遗产。
  林蕊听了这个女版李春平的传奇,惊得舌头都找不到北。
  好吧,不管有多少演绎的成分,但起码大家都默认的一件事,贝拉应当是在中国出生长大,而后才去的美国。
  一个人的成长痕迹,总会在身上留下烙印。
  大家都说贝拉老家应该就在江州,或者她曾经在江州生活过很长时间。
  因为江州人的一些语言生活习惯,在她的身上也能够看出来。
  年龄对的上,生活阅历也能对的上。
  林蕊再看贝拉面对苏木时的反应,心里头愈发笃定,对,贝拉就是那位远走他乡的女知青文秀。
  既然是这样,林蕊反而能够理解贝拉面对苏木时复杂的心情。
  人类的亲情其实是培养起来的,就好像孩子是谁养大的,就跟谁亲一个道理。
  贝拉从来没有抚养过苏木,如果说她多挂念这个相当于她屈辱过往见证的孩子,林蕊都不相信。
  可为人母的天性,又让她无法面对苏木,还无动于衷。
  所以她只能这样不冷不热,远远看着已经长得跟她一般高的少年。
  可是理解不代表心里头没有疙瘩,感情亲疏影响着人对事物的认知。
  林蕊只替苏木委屈,她家的苏木做错什么事情了?为什么要受这种折磨?
  不稀罕,才不稀罕呢。
  大美人好看又有钱,有多大不了?
  姐姐也是美女一个,姐姐也能挣钱。
  少女迅速在心里头打着算盘,盘算自己的资产,然后立刻颓了。
  跟财大气粗的大美人比起来,这差距实在是有些大。
  不过,内心戏丰富的女高中生迅速挺起了胸膛,她有源源不断的爱呀,她最爱她家苏木了。
  她一定会让她家苏木当世界上最幸福的美人儿。
  跟了她,她就绝不会亏待他。
  苏木看着她脸上演了一出小剧场,抬手朝她示意腕表,挑挑眉毛:“该去换了。”
  林蕊立刻趴在桌子上,根本不想动。
  升入高二,自然得换教室。
  可她一点儿也不喜欢她的新教室,因为距离厕所太远也不是好事。
  这意味着去趟卫生间都要跋山涉水。
  林蕊摇摇头,可怜兮兮:“才换过。”
  “不行,已经两个小时了。”苏木丁点儿都不肯通融。
  蕊蕊生性活泼,喜欢动来动去,可是一到例假的时候又量特别多,她浑身不自在。
  苏木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找大姐商量,给蕊蕊用卫生棉条。
  厂里头有生产线,专门生产小姑娘用的那种棉条,目前主要销售对象还是在华的外国人。
  也有胆子大的时髦女性会用。
  林鑫当时就反对,因为卫生棉条如果长时间不换,很可能会造成种种葡萄球菌感染,那可是会致命的。
  放暑假的时候在家里头,有她这个姐姐跟母亲提醒着,蕊蕊估计还能记得。
  可上学了,人跑进教室里,她还不满山跑马,想的起来才怪。
  苏木保证,没关系的,他会盯着蕊蕊。
  林鑫这才皱起眉头答应,反正她本人是觉得卫生棉条要比卫生巾方便多了。
  实在量多担心渗漏的话,再在裤子上垫一个小卫生巾就好。
  苏木一一点头应下,只差拿出个小本本详细记录。
  等到少年出了房间门,女大学生才想起来要崩溃。
  她为什么要跟一个男孩子讨论这种问题?
  这男孩子还是她从小看到大的弟弟。
  当姐姐的人在回头看着床上呼呼睡得跟头小猪一样的妹妹,顿时悲从中来。
  这世界究竟造的什么孽?
  苏木到底上辈子做了多少对不起蕊蕊的事,这辈子才要这样还债?
  债主林蕊一个劲儿哼哼唧唧,这次已经比第一次好很多了。
  她又能走又能跑,不知道是不是被郑大夫跟林鑫同志联合逼着打了一个月的拳真有了效果。
  苏木坚决的很,直接拉着人去卫生间。
  林蕊一路都在哼唧,想干嘛啊?灯泡都还亮着呢,居然就想拖人进厕所。
  无耻,流氓!
  少年额头上青筋直跳,到底谁流氓啊?不管多正经的事情,被蕊蕊那么怪模怪样的一说,就变得别有番味道了。
  林蕊冲他做鬼脸,又要往人胳膊上猴:“别生气嘛,人家最喜欢我们苏木啦。”
  少年不为所动,直接抬下巴:“赶紧过去。”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塞到林蕊口袋中。
  他应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带着卫生棉条上学的男高中生了吧。
  少年心如止水,平静无波。
  反正自从认识蕊蕊之后,他的世界就已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厕所在走廊尽头,恰好连着楼梯。
  苏木刚转过头,就对上狄老师面无表情的脸,少年立刻下意识地绷紧了脊背。
  不知道该不该感慨缘分,高二年级有那么多理科班,偏偏他跟蕊蕊又分到了狄老师带的班级。
  暑假分班刚刚出草稿的时候,林建明辗转打听到了情况,还特地关心的一句女儿,要不要换个班?
  没想到当时林蕊还在心心念念研究夜光玫瑰,压根没把这事儿放心上,直接大手一挥,随他去吧。
  然后心宽的林建明厂长就真的随他去了。
  苏木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觉得蕊蕊这性子其实起码有一半遗传自姑爹。
  校长领先狄老师半个身位,笑容满面地作介绍:“这位同学也是课题研究组的主要成员,正是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上蔬菜以及水上花园的课题研究,获得了学术界与社会的一致好评。”
  镁光灯一闪,苏木眼睛闭了一下,这才发现狄老师身后还站着个手持摄像机的男人。
  《江州日报》的记者闻风而动,居然已经来学校做采访了。
 
 
第356章 祖国的献礼(捉虫)
  林蕊红了, 不仅登了报纸, 还上了电视。
  眼下整个江州城里头, 除了亚运会冠军之外,最红的人估计就是她。
  水面种植项目拿到了南省青少年科技竞赛一等奖,还要代表南省去全国参赛。
  护城河水上花园成了江州市十一小长假旅游热点观赏项目。
  等到报纸漂洋过海送上海岛的时候, 估计全国人民都认识这个姑娘了。
  孙泽看着半个多月前的报纸上神气活现的小姑娘,狠狠打了个喷嚏。
  海岛四面是水, 气候多变, 环境恶劣, 补给半个月才能来一次。
  这顺带着捎过来的报纸,新闻也成了旧闻。
  孙泽看着报纸上亚运会闭幕的消息, 啧啧感慨,他上一次读报纸的时候,亚运会还没开幕呢。
  驻岛官兵将补给船运来的新鲜蔬菜肉类等物资肩背手扛,运回半山腰上的营房。
  班长随手塞了只苹果给孙泽:“孙工, 你也尝尝鲜。”
  在这儿,什么生猛海鲜都不稀罕,新奇的就是新鲜蔬菜水果。
  岛上没有长期供电系统,蔬果难保存, 也只有每次补给船来的时候才能尝尝鲜。
  谢天谢地, 今天天气好,风平浪静。
  要是碰上前一阵子的大风大浪, 他们全岛连着一个半月没有淡水资源补充,全靠大家伙儿硬扛着。
  班长滔滔不绝, 搞得孙泽都不好意思抗议他不是工程师,只能咔嚓一口咬下苹果。
  哎呀,别说,这苹果还真是甜。
  他三口并做两口,咔嚓咔嚓啃掉了一只果子,意犹未尽地咂巴着嘴。
  年纪比他还小的班长笑了起来:“孙工,你说以后咱们岛上能不能长苹果树?”
  孙泽恨不得将自己吃下去的苹果全吐出来。
  他也就是吃了一只苹果而已,人家就要他还一棵苹果树。
  不带这么做生意的吧,这是一只鸡蛋想要折腾出一个养鸡场的意思?
  年轻的班长略有些不好意思,居然挠挠脑袋:“就一个鸡蛋是弄不出来养鸡场的,一只鸡生不出娃娃来。”
  啊呸!还老兵,人民子弟兵呢,居然当着人面开黄腔。
  班长凑过来看他手里头的报纸,掩饰不住的羡慕:“咱们岛上也能长出新鲜菜来就好了,不用顿顿吃豆芽。”
  人是不能离开新鲜水果蔬菜的,岛上补给不及时,为了确保营养,炊事兵天天发着豆芽菜,从黄绿豆芽到花生芽,变着花样儿折腾。
  可要班长说,再折腾都比不上一顿清水煮白菜。
  孙泽以不变应万变,居然还能礼貌微笑:“混合发电系统正常运行以后,冰柜就能持续运转了,菜放进冰箱里头就行。”
  班长对生活的要求还挺高,居然咂嘴摇头:“到底比不上新鲜菜,最好是那种刚掐下来的。”
  孙泽眼皮子直跳,指着报纸上盐碱地变绿洲的新闻强调:“人家那儿起码有地。你们这儿有什么,全是石头。孙悟空都蹦不出来。”
  班长不服气,指着报纸靠下面一点的新闻道:“人家明明在海水里头也长了菜。”
  瞧那虾池绿油油的,长的就是菠菜。看着就香。
  人家说这个菠菜不用放盐的,直接用水焯了,凉拌就好。
  孙泽眼皮子噗噗直跳,伸手按都按不住。
  班长还嫌刺激他不够,又指着另外一张图片,满脸陶醉:“咱们什么时候也在从里头长出苹果树来就好了。这叫个啥?气雾栽培。哎哎,孙工,真的一年就能结出桃子来哎。——哎,孙工,你别走啊。”
  孙泽头也不回,他再不走的话,估计连骨头渣都剩不下来了。
  一个个都是蹬鼻子上脸,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他辛辛苦苦给他们建起了大风车发电系统又做了雨水采集器还不够,他们竟然痴心妄想,让他把农场搬到海岛上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也不瞅瞅丁点儿大的地方,还想让他也给他们整出一座海上花园来?
  “这个想法很有意义。”
  十月的阳光下,一身戎装的中年男人大踏步地走上海岛来。
  孙泽一见到人,立刻瞪大了眼睛,失声惊呼:“舅舅!”
  那个,不对,郑家舅舅明明跟他一样,是陆军啊,怎么都上海岛来了?
  郑舅舅冲着他笑:“不是来跟你学习海水种菜来了吗?我们那儿也是盐碱地呢。”
  孙泽差点儿当场摔倒,连连摆手,煞有介事地强调:“您要我去给你们那儿装个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什么的,我二话不说。这个海水种菜就免了吧,我不是专业人士。”
  他的态度太过于迫切,郑舅舅身旁的中年男人哈哈大笑起来。
  孙泽这会儿才想起自己人民子弟兵的身份,赶紧立正敬礼。
  他不认识人,可认识人家的军衔呢,这分明就是位将军。
  孙少心里头直犯嘀咕。
  不是他妄自菲薄,就他目前呆着的这小破岛,最高的长官就是那位小班长。
  不管官面文章吹得多花团锦簇,这地方怎么着也不至于惊动一位将军来。
  郑舅舅挑挑眉毛,朝孙泽煞有介事:“你不知道吗?现在全国都要向盐碱地开战呢。”
  孙泽果然变了脸色,下意识地摆手:“不行,这个才刚开始搞。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一样,就说这个洋菠菜吧,在这里种跟在东海种就不是一回事,海水的盐度都不一样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