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应该试着打破这个模式。用尽可能少的土地,而且是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的立体种植,以此来满足大家的生活所需。”
孙泽胆子大的很,“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能耗以及农业用水,还可以尽可能多的种植树木。”
他给老人家分析,“一开始我们主要种植防风沙效果好的树,短时间内不考虑经济效应。等到绿树成荫,气候条件改善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种植果树这样的经济树种,来增加收入。”
老人家等他说完了才追问,“粮食呢?大家除了吃菜之外,还要吃米面啊。”
孙泽踟蹰了一下,语气不是很肯定:“我想试着在这儿种植一年生多年收的懒人稻。但是南海那边刚开始实验的时候,我就调到这边来了,还没顾得上打听情况。”
老人笑了起来:“这个我倒是知道,长得快的很,既然想试,那就试试嘛。人哪有做什么事情都能保证成功的呢。失败是成功之母,多做几次,终究能够找出门路来。”
孙泽精神为之一振,赶紧大声应下。
这个生态种植园才刚刚开始建,里面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老人,实在有点儿不够看。
团部的政委赶紧引着老人往外头走,他们刚种下一大片枣林呢。
结果众人到达防沙林边上,政委刚开始介绍他们利用滴灌加地膜覆盖技术,确保树苗成活率,突然间就变了天。
原本明晃晃的太阳突然间退去,天空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旁边人赶紧张罗着找伞,伊力哈木江更是着急地想脱下自己的衣服,帮老人挡雨。
一群人当中唯一想不起来管这茬的就是孙泽,他只关心雨水蓄积系统有没有正常运转。
政委被这人气得要翻白眼,真是我行我素,一点样子都没有。
老人家却是心情很好:“春雨贵如油,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
可不是吗,原本被风刮起的沙子叫雨水一打,全都乖乖的落下。
绵绵细雨当中,从纸杯里冒出来的小树泛出了的翠色。
旁边挖出来的长长的蓄水沟也发挥了作用,贪婪地吸收每一滴落下来的雨。
雨伞撑起来了,老人笑容满面:“这个好,水利建设要跟起来,这样子,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他侧过头又跟伊力哈木江打听乡里头的群众现在用的是什么水?
当听说大家现在是取用河水的时候,他点点头道:“还是要净化水源的,咱们要从源头上保证老百姓的健康。”
伊力哈木江犯难:“现在引自来水过来不太容易。”
“那我们就先过渡着,一边建自来水,一边先用水净化装置。”老人侧头又看孙泽,示意伊力哈木江,“这个你可以跟他打听打听。”
孙泽耳朵一竖,顿觉不妙。
果不其然,他刚抬起头,就对上了伊力哈木江那双一样的眼睛。
这种眼神他实在太熟悉了,每个想压榨他剩余劳动价值的人,都会这样看着他。
保健医生过来,再三劝说老人家赶紧回屋里头去。
春捂秋冻,这个时节不能受凉的。
老人家笑着点点头,还自我表扬了一句:“看,我遵医嘱,是个配合的好同志。”
众人都笑了起来。
已经到了餐点,老人家一行人被团部里头的同志簇拥着,直接去部队食堂用餐。
因为团部主要领导也就是今天上午才知道的消息,根本没什么准备,端上来的主食还是玉米棒子跟土豆。
老人高兴得连声叫好:“这个味儿好,我81年的时候在石河子军垦那边吃过这个,很香。军垦好啊,很有意义,咱们南.疆也不能放松。”
政委等人赶紧让他尝尝,保健医生又急得团团转,真怕他吃了不消化。
老人笑了起来,特地挑最小的:“我就尝尝,不多吃。”
他说话的口气带着点讨好的意思,看的孙泽都忍不住想笑。
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呀。
老人侧过头,又主动跟他说起话来:“听说你没有打申请在这儿建个风力发电厂?”
孙泽赶紧挺起脊背,放下手中的筷子:“是的。”
老人朝他做了个手势:“没关系,一边说一边吃,人是铁饭是钢。”
孙泽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赶紧喝了一大口汤,做好长篇大论的准备。
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上头画着给老人家看:“我觉得这儿的重点工作还是得先治沙。国外利用风力发电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清洁风能,不像咱们风里头,夹了大量的沙。”
老人家点点头:“可是不用风能的话,南.疆老百姓的用电问题怎么解决?咱们可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孙泽下意识地捏了捏手,吞吞吐吐道:“我有点儿个人的不成熟的想法。”
老人笑了起来:“那你就说嘛,想法就从来没有成熟的,得做了之后才知道有效没效。”
孙泽深吸了口气,在纸上画出一张全国地图来,然后标注各种能源的名称。
“因地制宜,我认为这是能源布局的重点。供给方跟使用方得做到平衡。
就比方说,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利用水力发电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辐射到周边地区使用。
东南沿海地带,其实应当考虑风力发电系统。在风力发电不成熟的情况下,那就用火力发电或者核电。
对,火力发电的确可能产生一系列的污染问题。但是如果将中部地区的水力发电全都运送到东部了,那湖北这些省份怎么办?
作为补充,他们可能不得不采取火力发电,从周边买煤过来用。
然后周边地区又从更远的地方去运煤,甚至跑到新.疆来。
如此这般,全国的铁路起码有一半车皮在忙着运煤。现在内河上的船也是如此。
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完全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
政委在边上真是恨不得捂住孙泽的嘴巴。
让他说,他还真是什么都敢说。
“南疆矿产和油气资源都非常丰富。我个人觉得,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办法将它们运出去,不如就地利用。”
孙泽后面的声音放低了些,“我记得您老人家说过,我们不能搞大汉族主义,也不能让少数民族主义抬头。我们是平等的,那么在经济发展上也应当如此。”
同样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国家富得冒油,而南.疆人民现在生活条件却还没有长足的进步。
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人们的情绪难免越来越激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我一直非常赞同您的观点,经济稳定才能政治稳定,我们必须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您在东北地区的讲话,说到了要增加中俄两国的贸易往来。我对此的理解是,这其实是在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产业格局。
目前东北地区走的还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路线。但是资源都是有限的,一旦资源枯竭,那他们后面怎么办?
所以要趁早规划好,发挥地缘性优势。”
老人一直慈眉善目,听着孙泽滔滔不绝而没有打断他的意思。
孙泽竹筒倒豆子一般,直接将心里话兜了个底朝天:“您说要加快加大改革力度,让大家都动起来。
我其实有一个隐约的担忧,就是地方政府会不切实际的,强行上马并不适合当地的工程,最后只落得个面子好看,老百姓却没有得到任何实惠。
比方说俄罗斯从1月份开始搞的休克疗法,现在就产生恶果了。物价飞涨,老百姓买不起食品跟日用品。
但是休克疗法的确获得过成功,曾经帮助玻利维亚走出经济困境。
问题的关键在不在于两国情况不一样。我们既然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就更加要注重因地制宜,不能看到什么好的都不顾实际。强行上马的后果只能是劳民伤财,让群众更加不满意。”
他突突突地将话都说完了,又喝下一大口汤,因为口干舌燥。
老人笑了起来:“你想的很多,这很好。做工作就是这样,一边想一边做,做的时候还要思考总结。”
孙泽这才想起来自己刚才有多逾矩,他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这只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随行的同志过来提醒老人家,他们还有下一站要去。
老人站起身,笑道:“那我可得走了呀,趁着还能走,多走走。”
他起步要走的时候,突然间问了句孙泽,“耳朵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恢复?”
孙泽鼻子一酸,心里头有股暖流淌过:“嗐,没事的,还有一只耳朵呢。我不打紧的。”
老人不赞同地摇摇头:“还是要注意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都老了,这个国家今后能建设成什么样,靠的是你们。”
老人已经在群众们的簇拥下上了车。
孙泽看着远去的车子,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春雨贵如油啊。
果然春雨最好,看看,开的车子都没有带起沙来。
他一抹脸,大声喊着:“政委,我那20亩地,你什么时候给我批下来呀?”
政委简直要拔枪,这还是讹上了?
孙泽才不理会政委想要拍桌子骂娘的心呢。
他只兴冲冲地往外头走。
对,赶紧的,他还要在自己屋顶上的集装箱蓄水池里头种上菜。
有了水面蔬菜遮盖,水分也不会蒸发的那么快。
下场雨不容易,得把所有能利用的都用起来。
这个办法也要教会当地老百姓,全都种割了一茬又一茬的蔬菜。
既然老天爷赏饭吃,那他们就得牢牢捧住这个饭碗。
第391章 建设新南.疆
扯虎皮做大旗, 是孙少的专长。
打小他就擅长从各位长辈手里化缘到足够的零花钱, 确保他大院孩子王的身份。
现在长大成.人, 这一招用在跑部钱进上头更是如鱼得水。
他生拉硬拽连蒙带骗,硬是从上级部门手里头抠出了钱,建成了20亩的温室大棚。
一边建设, 他就一边在里头种树果苗,准备到了秋天再把树栽下去。
他分析了当地气候, 觉得其实秋天种树比春天更合适, 因为这儿春天风沙大。
也就是他今年运气好。
春雨下的频繁, 加上防护林边上挖的蓄水沟自己长出草来发挥了作用,以及地膜滴灌技术做了保障, 这才让他种下去的2万棵枣树存活了一大半。
眼下居然开出了密密麻麻的黄花,今年就能结出果子来。
不过往后还是得谨慎点,毕竟,全国人民也是口挪肚攒才捐赠出这些种苗。
孙泽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几个字, 又查看这水沟里头空心菜跟水芹菜的生长情况。
抽出枝条的枣树多多少少起了点儿遮挡作用,这些蔬菜倒是没有被晒死。
孙泽心满意足地点点头,计划着后面还要在里头增加养殖品种。
树菜鱼共生,照应一亩林地有三种收获, 农民来钱的门路就增多了。
他在心里头想着种植养殖品种以及如何销售的问题, 慢慢走到乡政府门前。
南.疆是各民族的集聚地,孙泽所在的地方主要集聚的是维吾尔族。
他走进门去, 原本说维语的伊力哈布江赶紧改成了汉语,想让他上讲台说几句话。
孙泽只摆摆手, 示意乡长自己说。
今天在这儿搞的是农业合作社,20亩温室大棚立起来了,日常管理还是要靠大家。
即使气雾栽培实现了自动化,但是采摘出来的蔬菜也是要打理的。
乡政府领导班子商量过后,决定在乡里头成立一个合作社,专门学习如何管理温室大棚。
孙工说了,这20来亩的大鹏才是刚开始,等到技术成熟之后,他们乡里头还要建百亩大棚。
如果不早早掌握了技术,那到时候国家花大价钱给他们建的大棚岂不是要浪费掉了吗?
孙泽听不懂维族话,他一只耳朵受了伤,另一只耳朵自然更愿意休息会儿。
于是发挥作用的就变成了他的眼睛,听不懂,并不妨碍他仔细观察众人的神情变化。
谢天谢地,大家伙儿暂时对建温室大棚规模化生产蔬果,将贫瘠的土地空出来种树的计划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真跟他想的一样,不是农民愚昧,不知道种树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而是生存是人类的第一要素。
想要人目光放长远了,那就必须得保证他眼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众人热热闹闹地讨论了一通,大约是得出结论来了。
伊力哈木江招呼孙泽:“孙工,你给大家伙儿说几句话吧。”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我主要是提几点要求。”
孙泽这回倒是没有推辞,直接走上了讲台,“第一个,咱们的大棚是不用农药跟化肥的。所以进去操作的人,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洗手,换鞋,换衣服,这个步骤一个不能落。”
伊力哈木江将他的话翻译过去,围在一起的维族群众倒是没说什么。
孙泽心里头悬着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到今天为止,他都害怕在民族生活习惯上无意间冒犯了少数民族的同胞,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好在时代在发展,人的生活习惯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孙泽笑容满面地给众人描绘发展前景:“现在大棚里头需要的工人数目有限。但是这才是刚开始,我后面会继续申请政策,对食品进行深度加工。”
伊力哈木江翻译的时候,主动举了个例子:“咱们的无花果直接卖,是不是挺便宜的?可是做成无花果酱就能卖出价钱来。这个食品深度加工也是这么回事。”
开会的乡亲们愈发热闹起来,大家关心的是深度加工肯定是要开厂子的,那一定会招更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他们好早点儿做准备。
孙泽笑了起来:“那也得先把厂子给建好。等到咱们的产品生产出来了,咱们也好跟外国做生意。
都说东南沿海地区机会足,现在咱们也不差。政策不是要在南.疆建开发区了吗?要加强国际贸易,咱们一定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