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锦鲤运——金面佛
时间:2019-07-16 10:20:26

  林父倒是挺幽默:“那照这么算,咱们家还是百万富翁噢。”
  好歹这住着的房子也有十六个平方。
  虽说房产在单位名下,可只要他们还干下去,除非厂里头给他们夫妻换大房子住,否则这筒子楼的屋子,房管科是肯定不会收回头的。
  他兴冲冲地向妻子邀功:“你也别急,这次我给杂志投的三篇外国故事被用了,有一百多块钱的稿费呢。”
  这比他一个月挣的工资都高。
  林母来了兴趣:“你怎么写的故事?你还真翻译外国小说啊?”
  “嗐,我当年学的是俄语,哪儿能翻译美国故事啊。是电影展,上半年不是搞了外国电影的巡回展览么,我连着看了一个礼拜的那次。”
  林母拍了下丈夫,恨声道:“你还说,鑫鑫要准备高考呢,你这当爸爸的跟没事人一样。”
  林父抱屈:“我不是想着得找门路挣点儿钱,省的女儿在学校里头被人笑话嘛。”
  八十年代全民文学热,跟之前人们被思想压抑的太久有关系,也归功于当时的稿费水平相对较高。
  眼下稿费千字十元至三十元,要是发表一篇万字小说,那就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了。
  况且对于国营厂职工来说,稿费也是他们赚取外快的唯一出路。
  林父工科出身,憋死他也写不出原创小说跟诗歌。他的俄语也基本集中在工学专业上,翻译俄语小说也不现实。
  可他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脑袋瓜子灵活。
  他翻译不了外国故事,可以当二道贩子啊,直接将电影厂译制好的电影再改写成故事,寄给杂志。
  他试了两回,居然还真让他给投中了。
  林父得意洋洋:“这回美国电影回顾我也去,争取再多记几个故事,回来再投给杂志社。这一个月我要是中个十来篇,那说不定等到蕊蕊上大学就真能住上小别墅呢。”
  林母嗔了丈夫一眼:“你也不怕累死自己,惯的她。她就是三分钟热度,过了这阵子又不稀奇了。”
  林父摇头:“要真一时兴起,她也不会自己做小买卖,还撺掇你开诊所,让她舅妈养鸡养蚯蚓了。”
  林母心疼地抱住丈夫:“你就惯她吧。别管她,钱哪有那么重要,一家人平平安安踏踏实实地才最要紧。”
  为什么大家都把做生意说成下海啊?在海里头遨游的有,叫海水给淹死的不照样不少。
  就比方说周家两口子吧,要是在深圳过得滋润,哪里还用得着周老太跟双胞胎如此没皮没脸。
  门帘外头的响动渐渐停歇,林蕊却久久无法再次入睡。
  月光如流水一般,从窗帘的间隙中流淌进来,明晃晃光亮亮,像是谁在看着她微笑,一直笑到她脸上发烧。
  第二天早上,林蕊去楼下喊干爷爷跟苏木来家里吃早饭时,迟疑地告诉何半仙:“干爷爷,我怀疑我做错了。”
  她一直三十年后的现代人自诩,对父母长辈的生活指手画脚。
  大人们未必赞同她的观点,但因为爱她,所以才会始终包容她的想一出是一出。
  其实就是不出来单干开诊所做生意,上辈子的林工跟郑大夫后来也住上了一百个平方的房子。
  钢铁厂并非不重视人才,后面起职工宿舍楼的时候,林父林母就凭借工龄跟优秀劳动者的资格,顺利分到了最好的房源。
  就算两位老人的退休工资比不上同级别的事业单位跟机关人员,可他们也算衣食无忧。
  他们真的需要她自以为是的指点吗?郑大夫自己出去开诊所就不需要承担风险吗?
  上辈子,她大姨就有同事在外头开诊所,结果有人输液过敏没了,最后闹得同事连江州都待不下去,不得不离乡背井出去打工。
  她拼命强调挣钱买房子,其实反而给父母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上次我妈就说她不应该养我跟姐姐,因为我们家没小洋楼也没有小轿车。我爸又说要想办法弄外国故事挣钱。”
  她这么做,多伤害父母啊。她成绩差成这样,父母都没嫌弃过她,还有点儿好东西都想紧着她用。
  “我爸妈还给我买自行车了呢。我姐都没有。她在大学里头,更加需要自行车吧。”
  何半仙在水龙头下刷牙洗脸,吐了口牙膏沫子,满怀期待地看着小丫头:“蕊蕊,那我不用再给孙教授熬药膏子了吧?”
  他的祖师爷哎,熬药膏子简直烦死个人。
  也不知道孙教授到底怎么收的学生,还天之骄子呢,蠢的要命,啥都要拿个小秤在那边称来称去,半天干不了一点活。
  最后逼得他老人家没办法,只好有纸一份份的包起来,直接让那个呆头呆脑的小医生下锅熬算了。
  得,上次的药包差不多用完了,他又得找草药准备药包了。
  何半仙苦不堪言,只两眼巴巴盯着林蕊,但求她一声赦令下。他好好的一个风水先生,干嘛非得当大夫啊。
  “不行,那一码归一码。”林蕊瞪眼,“我爹妈保持原样最多也就是过的穷点儿。反正他们安贫乐道。你那可联系着天下苍生。”
  药方子传下来就该发扬光大,否则真等到想传下去却没机会的时候,有的哭呢。
  上辈子她舍友老家有人祖传的皮肤病药方,专治痈肿疮疖,最后人没死,方子先失传了。
  为什么啊?因为他家祖祖辈辈采草药的山被开发掉了,原本长的草药被铲得一干二净。
  传人只会认这座山的草药,根本不知道草药具体是什么。走出这片山,他就束手无策。都没了药,还怎么治病?
  于是传了多少年的治病方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断了代。老人家自己说起来都唉声叹气。
  怪谁啊,要是早点儿研究出来草药治病的机理,还至于落到绝代的地步吗?
  “再说了——”林蕊皱眉强调,“药膏子能不能推广下去,还关系着苏木的存亡呢。”
  女大不中留,白收了个小丫头,完了心还是向着臭小子。
  何半仙心头悲怆,喝了口凉水漱嘴,招呼屋里头打扫卫生的苏木:“你把《西游补》拿出来。”
  林蕊满头雾水:“什么?”
  “给你看的。你这算什么啊,人家孙行者唐朝的猴子,前面会了秦始皇,后头又去找宋朝的秦桧。心短是佛,时短是魔。乱梦三千,皆是寓言。”
  林蕊看着手中的线装书,试探着问何半仙:“干爷爷,您是说我在做梦?眼前的一切都是梦境?”
  何半仙又开始玄之又玄的玄学路线:“一沙一世界,浮生若梦。虚即是实,实即是虚。”
  林蕊皱听他鬼扯就头疼,皱起眉来:“你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你先告诉我到底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去吧。”
  她话音刚落,楼上走廊尽头的窗户开了,林母扯着嗓子催促:“快点儿上来,给你们盛好的粥都要冷了。”
  林蕊立刻应声:“哎,来啦!妈,我要吃酸黄瓜。”
  今天的粥可不是一般的白米粥,而是林母一大早就精心烹饪的皮蛋瘦肉粥。咸鲜绵软,粥熬得入口即化。
  林母从柜子里头拿出昨天厂里头发给职工的月饼,招呼埋头吃粥的何半仙父子:“今天中秋节,别忘了吃月饼。”
  她又拿布袋子装了两个饭盒摆在小桌上:“上面的是梅干菜烧肉,下面是红烧鸡翅。苏木,你记得热过了再喊你爸吃,别让他冷东西下肚。”
  林父端着饭碗笑:“你也真是爱操心。这都八月节了,老何还不清楚要热饭吃的道理吗?”
  林母瞪眼冷笑:“他要是能分清楚春夏秋冬,我真要烧高香。”
  寒冬腊月爷儿俩也敢穿着单衣满大街晃荡,也不怕冻掉了耳朵。
  何半仙得意洋洋地笑:“哎哟,刚才应该带上来让你们看看的。我买了个电饭锅。”
  他侧过头看林蕊,“蕊蕊,以后干爹每天中午煮好了饭等你回来吃,每天都给你蒸鸡蛋。”
  林蕊眼前一亮:“有电饭锅卖啊。”
  她一直对1988年的世界处于迷糊状态,加上周围的邻居都是用煤炉煮饭,她还以为现在市场上没有电饭锅呢。
  林母笑了,摸摸女儿的脑袋:“等下个月,妈也给你买个电饭锅。”
  多用点儿电就用点儿电吧。
  蕊蕊一直不太会用煤炉煮饭,以前鑫鑫住在家里还不显,现在就愈发看出来不方便了。
  林蕊吓得赶紧摆手:“我不要。”
  现在电器都贵的离谱,比三十年后还贵。谁知道现在一台电饭锅要花她爸妈几个月的工资啊。
  “没事,我前两个月就想买了。商场里头一直断货,今天你干爸一说,我总算想起来这茬事了。天冷了,有个电饭锅确实方便。再说钱放着还不是等着不值钱。”
  林蕊估摸着现在的电饭锅就算贵,大概几百块钱也能解决,这才咽下喉咙口的话,反而高兴起来:“干爹,等我回来用电饭锅给你做好吃的啊。”
  真不是吹牛,因为上辈子大学宿舍里头唯一能勉强使用的烹饪工具就是电饭锅,她可是掌握了一手电饭锅美食烹饪技巧。
  何半仙哈哈大笑:“行,蕊蕊你去外婆家吃多点儿啊。”
  等到一家三口上出城的公交车时,林蕊才反应过来:“我们为什么不喊我干爹还有苏木一块儿去外婆家呢。”
  明明老太都认识干爷爷,干爷爷又没什么其他亲人。
  林母瞪眼:“说什么怪话呢,今天是八月节!你干爸不得自家过节啊。”
  “嗐,我干爸那么爱热闹,有喜欢吃现成饭。你要是喊他去郑家村,他肯定直接关上门就走。”
  林母皱眉,拍拍女儿的脑袋:“不要胡说八道,你干爸有你干爸的事。”
  林蕊百无聊赖,只得翻出那本线装书。
  谢天谢地,总算不是竖版繁体字,否则她还真没办法看下去。
  “这是什么?”林母蹙额,抽过女儿手中的书,“《西游补》?”
  她倒是不管女儿看杂书,只强调,“别在车上看,眼睛会坏掉的。”
  小女儿成绩本来就不好,将来要是坐不了办公室下车间的话,戴着眼镜会很不方便。
  林蕊笑嘻嘻的:“没关系,有隐形眼镜还有激光手术。”
  林母笑了:“那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眼睛好。多爱惜着点儿自己,身体才是自己最大的本钱,别仗着现在年纪小就瞎糟蹋。”
  林蕊靠在母亲肩膀上,小小声地念叨:“妈,我不要你辞职开诊所了。你在厂里挺好的。不过你得争取把职称升上去,高级职称工资也高。”
  上辈子郑大夫直到退休才勉强升上主治医生,她医专的舍友从县医院退休,却早就是副主任医师。
  林母笑着点女儿的脑袋:“你想的还挺多啊。”
  谁不知道要评职称,可哪有那么容易。前面闹“文.革”,1983年又停下来三年,前年才重新恢复评职称。
  这么长时间耽误下来,评职称这座独木桥前头挤着一堆知识分子:三年职称冻结期的,八十年代初没有评上的,还有五六十年代的老大学生等等等等,厂里头能把高级职称名额留给丈夫,还是因为领导惜才重才。
  像她这样的中专生,可就差一截子咯。
  所以现在社会上再鼓吹中专比大学实惠,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希望自己孩子读大学,那才是真正有前途有出路。
  林蕊脑袋靠在她妈怀里,努力冥思苦想,突然间想起来重要的事:“妈,你学的是什么外语?”
  “俄语啊。我们那个年代都学俄语。”
  林蕊猛的一拍手:“那就对了!”
  她想起来上辈子林母为什么评职称一直不顺利了。因为后面职称评定需要通过外语考试,而这个外语是英语。
 
 
第40章 谁说不重要
  郑大夫今年都四十四岁了, 俄语也是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前学的, 又怎么可能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
  上辈子林主席跟自己女儿分析过, 其实这政策有点儿针对五六十年代求学的知识分子。因为当时主流是学俄语。
  可到了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年纪也大了,快退休了, 难听点儿讲叫使用价值急剧下降。职称评选自然更倾向于青壮年候选人。
  再等时间年轮走到大概是2007年或者08年,上头重新规定部分人员可不再参加外语职称考试的时候, 这批人早就退休了, 还谈什么职称评定呢。
  林蕊之所以印象深刻, 是因为上辈子她妈有同事为此事跟单位领导闹过。
  当年河校改制的时候,还保留了教学职责。
  因为当时老师工资高, 重点是有课时费,但转为机关干部身份之后就只能拿死工资,而且九十年代公务员的工资的确不高,所以她妈的这位同事就选择继续当老师。
  等到他快退休意识到再没有课时费, 要靠退休工资过日子时,才后知后觉想要评职称,职称直接关系着工资级别。
  结果他一不懂英语二不会计算机,高级职称死活评不上去, 最终只能含恨办理退休手续。
  级别不同, 退休工资的差距可就明显了。
  这位同事越想越愤怒,但凡不如意便三天两头跑去培训中心跟领导闹。
  这人还鸡贼, 专门趁着部局大领导下来视察以及重大会议在培训中心召开的时候过来找事。
  培训中心的领导为了□□,不得不接二连三地做出让步, 由单位掏钱给他补贴。
  七七八八的,他每个月的退休工资也差不多赶上同期退休的本单位公务员水平。
  可惜后来八项规定一出,上面加强审计,单位的小金库没了,上一任老领导都退休走人了,口头承诺的补贴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这人再撒泼打滚坚持上.访也无济于事。每次回单位都要找她妈哭诉一场,倾吐他被政策耽误的委屈,他冤枉。
  林蕊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要求将外语能力作为职称评选的标准,不过估计也就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
  因为那人每次都哭着拿林主席说事,强调她那时候才刚工作,自己还算是她中专的班主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