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女主的踏脚石——轻言1226
时间:2019-10-17 08:56:05

  乳娘是早些日子就找好了的,四个都是知根知底的,也不怕有什么问题。
  温慧生下宝儿的当天,她还昏睡着不知道的时候,张姑姑已经派人往宫里送了消息。
  那一天下午,公主府就收到了皇宫赐下来的诸多物品,大部分都是给孩子用的。
  到了第二天,泰和帝和皇后听说萧循给孩子起名叫萧宝珠,龙颜大悦,干脆也亲自写了两个大字“欣玉”,作为宝儿在皇家的名字。这是干脆将温慧当王爷对待了,生了女儿都是从了这一辈的“欣”字。
  泰和帝另外赐下了一个“嘉玉县主”的封号,给这个出生才两天的孩子。
  要知道,赵王的女儿,也只是一个县主的封号罢了。
  对于公主来说,这就是莫大的荣宠。
  比如文惠公主的异母姐姐文昭公主,她也是第一胎生了女儿,但她的女儿长到五岁,也没有得到任何封号。
  文昭公主也听说了泰和帝给温慧新生的女儿赐下封号的事,当天就在家里摔碎了一屋子的杯盘碗盏。
  但气过之后她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跑到宫里去质问泰和帝吧?
  而原本听说温慧生了女儿的京城百姓,有些不怀好意的还暗搓搓等着她被萧家嫌弃呢,结果马上就听说了泰和帝赐封号的消息,瞬间就偃旗息鼓,不敢乱说话了。
  不少人还心中悻悻,觉得凭什么萧循运气就那么好,做了官还可以跟公主在一起,公主甚至还给他生了孩子。
  这哪里是面首的待遇,这明明就是驸马嘛。
  但他们还没办法名正言顺上告,因为温慧和萧循,真的没有成亲啊!
  这些人心里酸得很,心道当年还嘲笑萧循做了公主的面首,现在看来,若是自己当时愿意做面首,是不是也能有这么大的机缘?
  温慧要是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只怕要轻蔑地“呸”一声,也不看看自己长得什么鸟样,就敢随便肖想公主了?
  自己是那么随便的人吗?
  看看萧循,长得多帅气,才华多逆天,这才是公主伴侣的标配好吗?
  当然了,因为慈幼堂的缘故,大部分京城百姓对温慧的印象非常好,多数都是自发为她和宝儿祈福的,年前那几日,京郊的几个寺庙都香火鼎盛,不少都为温慧和宝儿求了平安符,之后回来再送到公主府大门口的侍卫手里。
  短短几日,公主府就收到了一大篓子的各色平安符。
  温慧挑了几个出来,为保险计,请知春检查了一下,确定没什么问题,就给自己和宝儿戴上了。
  说起来她看到那一大篓子的平安符,心里也不是不感动的。
  这个时代的百姓,多数还是很淳朴的,你对他好,他也一定会想着报答你。
  这一大篓子的平安符,就是那些普通百姓最朴素的心愿,但却也是最虔诚,最能打动人的。
  温慧将剩下的平安符仔仔细细收了起来,其后每当心情沮丧的时候都会翻出来看看,然后心态便又会重新积极起来。
  这个除夕,温慧因为还在月子里,皇后体恤她不能吹风,没让她去宫里过。
  温慧干脆将萧循一家人全部请到了公主府,一大群人热热闹闹过了个新年。
  好在萧韩氏没那么些迂腐的习性,想着反正已经不在老家,那些陈规陋俗也无所谓守不守,因此半下午就由萧循带着萧衡拜祭了父亲的牌位,然后一家子一起去了公主府。
  这个夜晚,大概是萧循三兄妹过的最热闹最开心的一个除夕了。
  萧循自打泰和十九年春回京城,之后两年都没有回老家,除夕都是跟温慧一起过的。
  现在他左边是母亲带着弟妹,右边坐着温慧,旁边还有宝儿躺在摇篮里,他只觉得人生圆满,不过如此。
  萧衡和萧露则完全是因为京城的除夕实在是太热闹了,晚上用完晚膳以后还出去溜达了一圈,买了一大堆看着好看其实没什么用的东西回来,被萧韩氏笑着骂了一顿也不能浇灭他们的热情。
  萧衡其实还偷偷给冯晴买了个小礼物,只是没被萧露看到罢了。
  等他们回来,温慧还安排人搬出早就准备好的烟花,一排一排地点燃,直接照亮了这一片的天空。
  萧衡和萧露都惊呆了。
  他们以前在乡下过年,村子里也就只有里正家里买得起烟花,那也是只有寥寥数支,放完就算。
  但就算如此,每到除夕之夜,村子里的孩子都会跑带里正家附近,等着看那绚丽的烟火。
  他们没想到,原来烟花,还可以这样放。
  大片大片的烟花绽放在夜空里,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交织在一起,绚烂无比,让人忍不住屏息凝神,想要将这一刻的美景长长久久地留住。
  温慧不敢出门,就倚在窗前看外面的美景。
  当着母亲和弟妹的面,萧循不好直接将温慧揽进怀里,就偷偷握住她的手,低声道“愿年年岁岁,共卿看此美景。”
  温慧偏过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了笑,手心翻转,跟他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好,年年岁岁,共卿看此美景。
  新年伊始,朝廷突然颁发的一条法令,直接让京城的百姓炸了锅。
  法令的大体内容是,禁止近亲婚姻,比如表兄弟姊妹之间,不能成亲。
  这条法令其实是在朝堂上吵了几天之后,才勉强颁发了下来。
  最先的□□,就是从翰林院被调到户部调研司的郎官萧循,整理出的一份奏章。
  奏章里面的数据,萧循已经提前拿给泰和帝和太子看过,两人都被数据展示出来的事实惊住了。
  而奏章在朝堂上被萧循展示以后,他又有条不紊将调查到的实际情况一一说明。
  谁也没想到,近三年,单单是京城及周边,婴孩的夭折数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342个,这还是听到了风声来调研司收录了的情况。
  那些因为没听到消息或是纯粹不愿意来调研司,因此没被收录的情况,还有多少?
  如果扩大到整个国家,一年夭折的婴孩数量,又该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一想到这个问题,整个朝堂上都是鸦雀无声。
  没人去调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种情况有这么触目惊心。
  而萧循接下来说的,又让各位朝臣更加不寒而栗。
  在2342个夭折的婴孩中,父母是近亲婚姻,即表兄弟姊妹成亲的,占了1880个。
 
 
第63章 
  萧循外放
  也就是说, 近亲成婚的父母,夭折孩子的几率,大约是非近亲成婚家庭的四倍。
  当天的朝堂上,除了这件事,几乎没有别的议题。
  朝臣们为了是否要阻止民间近亲婚姻,以及是否披露原因, 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
  一方认为,既然事情这么严重,当然应该马上颁布法令, 及时止损。至于原因就不必说清楚了, 以免引起恐慌。
  另一方认为, 千百年来就没有表兄弟姊妹不能成婚的规矩, 现在一旦打破这个规矩, 会不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一些不妥?
  大部分争论都是集中在这两方面, 至于认为要将原因告知百姓的,很少有官员提起。
  大部分官员都是奉行“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
  反正就是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了, 知道那么多做什么?
  这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时代本身文化普及程度就不高, 说得多了还容易引起百姓莫名其妙的联想,万一被有心人出来煽动了情绪, 到时候引起大面积的恐慌, 就不好收拾了。
  反正到最后, 还是泰和帝拍了板,直接颁布新法令, 禁止近亲婚姻。
  当然,近几年还是以试行为主,已经定了亲的就不去管他,非要近亲成婚的也只能由着他去,后续几年慢慢收紧也就行了。
  至于朝堂上的官员,看到萧循的详实的数据,哪里还升的起半点近亲婚姻的想法,不少已经跟亲戚有了默契的官员,心里已经在盘算回家就想办法把孩子的婚约取消,另外寻觅好人选了。
  只是要跟家里的老妻解释清楚这一桩缘由,还要跟儿女好好说,想到这些烦心事,这些官员就忍不住头疼。
  不少人因此心下暗暗埋怨萧循多事,但埋怨的同时又暗暗庆幸,儿女的婚姻还没完全敲定,以后要更加谨慎才好。
  有些已经跟亲戚做了亲家的官员就闹心了,只能暗想着回家赶紧多送几个好大夫去儿女身边才好,免得到时候生孩子容易夭折。
  另有些官员想到自己女儿嫁到亲戚家里,生了好几个孩子都没能站住,最后不得不含泪给夫君纳妾,就不由跌足悔恨不已。当初要是知道近亲婚姻会有这么一桩天大的隐患,说什么也不能让女儿嫁过去啊!还以为女儿跟她表兄从小青梅竹马感情好,婆婆也是好相处的,将来定会和睦美满,谁料想竟然是害了孩子!
  如此种种,众官员心里的想法不一而足。
  萧循可不知道这些人心里想什么,这一桩事情告一段落,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大概是要调任了。
  一件事情做出了成绩,自然就有人想掺和一下。
  当初其实温慧提出近亲成婚孩子容易夭折的时候,太子并没有十分重视,毕竟自古以来就没听过这种说法。
  还是温慧了银子,陈王又转述了温慧十分严肃的请求,太子才勉强在户部单立了一个调研司,还只能让萧循来做这个郎官。
  因为要做的这件事,毫无依据。很可能做到最后鸡飞蛋打的事,谁愿意过来浪费时间?
  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想要挤过来分一杯羹的,那就多了。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时候过去了,后面只要照章办事就行,谁不眼热这个位置?
  萧循不介意多几个人做事,不过他感觉得到,太子对他应该是有别的安排的。
  萧循没想到,太子会安排他离开京城,去西南偏远之地做知县。
  这时候京城到处都在讨论朝廷新出的法令,各种匪夷所思的猜测层出不穷,也有不少猜到了可能跟调研司年前一直在调查的夭折婴孩之事有关。
  而萧循站在温慧的卧房门口,迟迟不敢踏进门去。
  温慧才刚刚出月子,徐姑姑甚至依然不肯让她出门,因此大部分时间依然是在床上度过。
  而他们的宝儿,才刚刚满月不久。
  这个时候,萧循不知道怎么跟温慧提起,自己马上就要收拾行囊,离开她们母女,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
  而且这一去,至少也得三年。
  可能也是因为心虚,太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跟温慧解释,只偷偷给萧循打了个招呼,就算是通知他了。
  反正决定权在萧循,他愿意去,马上调令就会下来;他不愿意去,继续在调研司呆着也不是不行。
  但太子的意思,萧循满腹才华,一直在京城呆着,也做不出多大的成绩,想要往上升迁,比外放要难得多了。
  外放若是能做出成绩,那是很容易看得到的,泰和帝也会更加赏识会治理地方的人才。
  萧循呆呆站了半天,门却突然开了。
  知秋探出个脑袋,疑惑道“萧大人站在这里做什么?殿下让你进去呢。”
  其实是早有府里的小丫鬟看见萧循来了,正好要来找知秋,就顺嘴说了一声。
  温慧当然也听到了。
  结果过了老半天,温慧也没见到萧循的人影,忍不住让知秋出去看看。
  谁料萧循竟然就在门口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居然也不进去。
  “出什么事了?”萧循进去以后,温慧便问。
  知秋已经识趣地退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温慧和萧循,以及睡得正香的宝儿。
  萧循过去将温慧抱在怀里,良久才喃喃道“没事。”
  他现在心里实在是纠结,尤其是看到温慧和宝儿以后,那种就想守着她们母女,不愿意离开的想法就越加强烈。
  还是过段时间再说吧。萧循在心里想。
  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竟然也会变成一个儿女情长,优柔寡断的人。
  温慧轻轻抱着萧循的腰,沉默着不说话。
  她知道萧循肯定是有事要说,但既然他暂时不想说,温慧也不想寻根究底。
  到了该说的时候,萧循自然不会隐瞒她的。
  其后半个月,萧循一直皱着眉头,不过一见到温慧和宝儿,他会尽量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二月中,调研司已经来了新的官员,甚至一次来了两个。
  萧循知道,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来顶替他的位置的。
  那天晚上他终于对温慧摊牌,说了太子的建议。
  “所以,你要去西南?”温慧看上去倒并没有多少意外。
  萧循做官以后,温慧也大体了解了一下这个朝代的官员体系。总的来说,外放做官才有前途,一直窝在京城里,安逸倒是安逸,就是皇帝不看重。
  这也是两年前裴瑾外放江南做县令的原因,当时温慧还觉得奇怪呢,最近了解了实际情况才明白过来。
  所以太子是看重萧循的才能,才会建议他外放。
  尤其是西南偏远之地,虽说百姓穷苦,但若是励精图治,未尝不会出成绩。
  “慧儿 ”萧循握着温慧的手,话说的艰难,“我想了半个月,还是暂时留在京城吧,你身体还未养好,宝儿也还那么小 ”
  “嗯?”温慧抬头,她没想到萧循纠结了半个多月,最后的决定会是这样。
  暂时留在京城,那以后呢?如果想要往上升迁,最后还是要有治理地方的经验的。
  她轻轻摸了摸萧循的脸。
  看得出来,萧循想要去西南,若不是有自己和宝儿这两个牵绊,能得到这个外放的机会,只怕他早就欣喜若狂了。
  要知道多少新科进士想要等一个外放的缺,都要等很久。
  “阿循,你不必如此。”温慧仰头看他,柔声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咱们是要一辈子相守在一起的,对不对?既然还有一辈子,何须在意这几年的离别?”
  “不,慧儿,我害怕 ”萧循只觉得未来茫然不定,让他十分恐慌。
  温慧轻轻抱着他“你不用担心,我和宝儿会一直在家里等着你。公主府这么多伺候的人,宝儿会被照顾得很好 ”
  萧循不说话。
  近几日他总会想起曾经做梦梦到的世界,那个世界光怪陆离,温慧曾经在那个梦中的世界里,毫不犹豫地舍弃了他。
  良久,他才道“宝儿才两个月,等我回来,她肯定都不认识我了 ”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