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将士甚是以为能站在刘元的面前,和刘元说一两句话是极大的荣幸,刘元还会有话让他代传,他高兴地下去,等着下一次刘元的传诏。
武朝好不容易看完了刘元递上来的诏书,完了欢喜地睁大眼睛,“好,好啊!想要大汉极快的恢复元气,你这个主意好,好!”
连着几个好字,听着一旁的人都十分奇怪,询问的眼神看向武朝。
武朝询问地看向刘元,刘元道:“事无不可对人言,这份诏书即会由我做起,也无不可叫人看的,几位先生若是有兴趣就让他们看看。”
好啊,一来就让他们看到这份诏书,这对刘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武朝将诏书交到几人的手里,同时好奇地询问道:“你让关侯去办什么事?这里可是旧秦之地,让关侯带兵马出入秦地,你胆子是真大。”
“瞧先生说的,无论从前的关侯是什么人,现在的他就是关侯,是大汉的关侯,他既有为大汉做实事之心,又想为百姓尽一份力,既在我的封地之内,我信他且用他,有何不妥?”刘元道得分外坦荡,不过却还是没有回答武朝,她是究竟让子婴去办什么事还得带上了兵马。
刘元朝着武朝再相请道:“先生与几位先生请进。”
这已经是第二次相请了,武朝回头朝着他们道:“诸位,诸位快请进,有什么话我们进去再说。”
方才刘元就是在正堂和人议事的,武朝带了朋友来,刘元也请他们客客气气地进去,这会儿白发的郎君申寒已经看完了诏书,带着几分诧异地看向刘元,武朝直请之时他也算是反应过来了,连连点头道:“好,请。”
算是在刘元的面前第一次说话了。另外的两位,尤钧是一个留着长胡子的男人,虽然也不说话,却是上下打量了一圈刘元这公主府,落在刘元身上的视线,最少也有三次吧。
另外一位叫徐庄的就显得温和多了,哪怕也不说话,刘元说话时人家怎么说也还是朝着刘元打了一个招呼,十分客气得很。
刘元侧身而立,让他们都进去,而武朝请他们都进去,三人都是应武朝所请而来,刘元的姿态还算是恭敬,他们也就走了进去。
“殿下。”孟非唤了刘元一声,孟非赶紧的道:“这三个一定要留住,他们可都是有名的谋士。”
有名得刘元压根不知道,刘元回头看了一眼,孟非怎么说也跟了刘元不短的日子,收到刘元那眼神立刻明白刘元的意思,赶紧的解释的道:“这样的闻名不是传扬天下,而是在我们这些人里,他们早就说过项羽的天下不会长久,必会有能另一个人取项羽而代之。汉王正是如此。”
“能看出项将军不能长久不能代表什么。”刘元不以为然,看他们高傲的模样,也不知武朝是用什么办法把人弄过了过来。不认可又无为百姓之心的人刘元是不太想用的。
孟非本来是一脸的兴奋,结果却发现刘元并无兴奋之意,显得十分的冷淡。
“殿下刚刚还说自己手里缺人,为何不喜?”孟非提醒着刘元,刘元莫不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我知道自己手里缺人,可是你要是被人审视加轻蔑,想来你也不会觉得来了几个人有多高兴。”乍见武朝带回来的人,刘元第一反应就是高兴的,可是她出现的时候这三人落在刘元身上的目光从上到下都透着轻蔑,对,就是轻蔑。
审视也就罢了,毕竟作为一个陌生人,身怀一身的才华,想要选择一个可以效忠的人,因此而上下打量一个人,思量该不该为这样的人效力,因而审视,这就是理所当然的。
轻蔑就是看不起,还是看到刘元的第一眼就透出来的轻蔑,这样的人,刘元便也不想供着。
孟非想起了自己初见刘元那会儿,当归初的出场挺特别的,而且啊,当时的事情应该是要怎么的说呢,嗯,还是挺像那么一回事的对吧,但是孟非是想看看刘元是不是值得自己投靠,他那时看刘元的眼神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轻蔑。
以己之心度于人,对一个人瞧不起,怎么可能会想对这个人尽忠?
“来者总是客,总要看在武朝先生的面子上让人宾至如归,至于他们是走是留,随他们的便。”刘元也不在意这些人最终能不能留下,但礼节总是要有的。
“让人准备酒宴。”朝着一心吩咐下,一心即去办妥。刘元带着孟非落后了一些进的屋,上座自然就是刘元的,武朝这会领着人也还没有入座,刘元这样姗姗来迟,申寒似是不轻意地说了一句,“好大的架子。”
刘元笑着回答,“还成。”
半点不觉得自己有错,武朝立刻从刘元的态度摸到了刘元的冷淡,按理来说刘元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但是现在刘元却成了这般的模样,武朝看向他带来的朋友,这些人的性格武朝心里有数,但是这一次,他们愿意跟他走这一趟,武朝打从心里高兴,可是现在看来事情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申寒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万万没想到刘元在对他不善的话还能答得理所当然,“先生一路辛苦,我已经让人设了酒宴,这宴是为先生接风洗尘的。”
压根不拿申寒当一回来,刘元冲着武朝温和地说话,“有劳先生了。”
当着外人的面刘元朝着武朝作一揖,这样的恭敬答谢,引得武朝笑出声来,“你这孩子怎么突然那么多礼,这是怎么回事?”
十分的不习惯,武朝觉得还是从前的刘元更叫他面对得坦然。
“先生为我尽心尽力,我谢先生是理所当然。旁人的轻蔑也罢,无视了好,我不放在心上,也望先生不必过多在意。瞧得上瞧不上的,他们有自己的考量,我对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
刘元算是回答了武朝,武朝一下子明白了,敢情刘元的异样是因为他带回来的三人。
“公主殿下好大的气性。”谁还能听不出刘元话中之意?申寒第一个出声表明了自己的不满。
“阁下能有气性,我就不能有?”刘元笑笑地反问,要说气性,这三位哪一个是没有的?
许他们可以有,刘元就不可以有?凭什么?
这个世上的事都是他们说了算不成?
刘元都不敢要求天下的人都得敬着她,拿她当作一回事,申寒又凭什么认为自己用着看不起刘元的眼神和态度对待刘元之后,刘元还得像供着祖宗一样的供着他们?
再说了就算对着祖宗刘元也从来不供,他们还什么都不曾为刘元做过,竟然就在刘元的面前摆起架子来?
架你个头啊!刘元又不是吃饱没事干给自己找事的人,想摆架子的人自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好走不送。
“公主殿下许是有什么误会。”脾气看起来相对是比较好的徐庄眼看申寒就要冒火了,赶紧的出声安抚,让他们都先别那么大火气。
“诸位因何而来?”说到误会,行吧,刘元就让他们好好地说一说他们的来意。
刘元问完了第一个看向徐庄,徐庄没想到刘元会问得直白至此,一时倒是不知该答还是不该答。
“初初见面刘元可曾有失礼之处?”没有得到他们的回答刘元也无所谓的,刘元再问自己可有失礼?
失礼,刘元自然是没有的,只是相对比较冷淡罢了。一般来说自家的先生带了人回来,刘元就该十分热情招待的是吧,哪怕前来的客人十分冷淡。
作者有话要说: 想要加更吗?
187章考验
“来者是客, 刘元不曾有失礼之处。且刘元并非闲人, 有武朝先生请诸位入座, 我在后吩咐人备下酒宴,哪怕不为待客也是要为我家先生接风失尘,晚来几步就成了摆架子?”刘元就事论事, 想让他们说道说道,她究竟哪一点失礼人了?
“诸位瞧不上我, 难不成我该用热脸去贴诸位的冷屁股, 许诸位给我摆脸色看,就不许我对诸位不客气?天下还有这样的道理?为客者不敬于主家还想让主家捧着, 我刘元虽然出身底微,但也从来不会轻贱自己,旁人瞧不瞧得上我是旁人的事, 我却不会因为手里缺人就低三下气的求人相助我。”
“既然是相助的,当是你情我愿, 否则那便不是助, 何不干脆与之称臣道孙算了。”
刘元一向不是个能忍的人, 要在她的面前摆架子,她既然不知这人的本事,怎么可能任他们站在她的面前露出一副自己十分有本事的模样就去求人。
强扭的瓜不甜, 刘元是很缺人,但她欠的是谋士,不是祖宗。
武朝嘴角抽抽,行吧, 倒是他忘了刘元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啊,哪里受得了瞧不上她还得让她去求着人归于她门下的气。
而且刘元说的话也有道理啊,她要的是谋士,是相助的人,不是祖宗,看不上她的人怎么会真心的助她,说去谁还能信?
想到这里,武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徐庄第一个与刘元作一揖,“徐庄方才无礼,与殿下赔罪了。”
刘元本想她的话音落下是不是将收获三人的挥袖而去,没想到没有。
徐庄都赔礼了,刘元也客气地道:“徐庄先生客气了。”
人家道歉了刘元即见好就好,武朝暗松了一口气,刘元已经再一次道:“无论诸位对刘元是何想法,即随武朝先生而来,至少也是武朝先生的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先生高兴,我当徒弟也一样高兴。诸位可以安心住下,来去自如。”
都有一个人道歉了,刘元自也不会觉得这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有错,所以还是直接表明态度吧,想要留下为她出谋划策的她欢迎,不愿意的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刘元绝对不会拦着。
“对,来的时候我就跟你们说过,你们来看看就随便看看,若是觉得不满意,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我们绝对不会阻拦。”武朝先前也跟他们说过这样的一番话,也不知道这些人是听进去还是没听进去
反正刘元不接受轻视的态度已经表明了,至于他们会怎么样……
申寒的脸色并不好,一直没有作声尤钧手里还拿着刘邦刚给刘元发下来的诏书,此时也与武朝递了上去,武朝也不二话,上前就接过。
“殿下,酒宴备好了。”一心前去按刘元的吩咐将酒宴都备上了,刘元微微露出一抹笑容来,“上吧。”
公主府里算是第一次迎来了客人,刘元请宴待客,府里的动作也是极好的,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将酒菜都备上来了。
“诸位请坐。”刘元请他们坐下,就好像方才什么事没有发生,她也似乎什么话都没有说过。
变脸变成这样,哪怕很不高兴他们一开始的态度,刘元将想说的话说完了,还能记着武朝这个先生的面子,在刘元这个年纪来说分得如此清楚,委实难得。
徐庄的目光变得深邃,他倒是对刘元颇有好感。
应该怎么说呢,武朝这些年在刘元麾下这件事他们都清楚着,而刘元这些年的表现极佳,但是刘元的出身他们是哪一个都不曾忘记。
轻蔑,不仅是对刘元出身,还有因为刘元是位女郎,女郎啊!
可是女郎又如何,出生低微又如何,眼下的刘元是大汉的公主,还是一个古往今来真正位比诸侯王的公主,手撑大权,可参朝政。尤其她恩怨是非分明的性格,徐庄很是赞赏。
明明她看出了申寒他们对她的不喜,明明她十分清楚这一份不喜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事而轻易改变,她还记得自己是主人,她还记着这是武朝请回来的客人。不因一己之不喜而做出不应该做的事,这是一种克制。
刘元不过是一个尚未及笄的少女,却懂得克制二字,何其难得?
申寒和尤钧的想法徐庄不清楚,而且他更注意到武朝拿到尤钧递回的诏书并没有第一时间还给刘元,而是随手就放入了怀里。
皇帝的诏书,这是极其重要的东西,武朝都能理所当然地揣进怀里,刘元连一丝异样都没有,可见这徒的感情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