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英武男子只能遵守了,可想到成和县主,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看来还得应付她了。
很快,不等英武男子告知,成和县主也得到了宫中的消息,甚至听得沈苓已经得了赏赐,而在房间的她不由的直接将手中的杯子狠狠的扔在了地上。
杯子扔在地上,瞬间便破碎了,发出了刺耳的响声。
周边的丫鬟瑟瑟发抖,一个都不敢上前来。
连作为大丫鬟的春艳也是如此,这样暴怒的县主,任何人都不好接近,之前接近的几乎都已经没了身影了。现在只能等县主自己冷静下来。
“沈苓,”成和县主咬牙切齿的说道,语气中充满着深入骨髓的恨意,带着一丝偏执,让听到的人不由得全身发怵。
而后过了一会儿,成和县主脸上的表情才缓和下来,她看着躲在一旁的脸色发白春艳,真是没用。
不过还是唤道:“你明日里想办法给我将沈纤约过来。”
“是。”春艳低头应是。
而这时,宣布赏赐的人也回到了宫中,现在在为成元帝做报告。
“她怎么说的?”成元帝坐在上首随意的翻着奏折,漫不经心的问道。
“沈小姐看了那些赏赐很开心的模样。”那太监瞧了一眼李公公,斟酌了一下,说了这句话。心道这恐怕不会出什么错吧。
成元帝闻言点了点头,于是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这倒让这发命令的太监不知所措了,陛下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甚至更没说让他退下。
莫非是刚才自己的回话错了,想到这里,这太监的脸顿时慌了起来,成了苦瓜脸一只的看向了一旁的李公公。
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李公公,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充满了胆战心惊。
甚至他的双腿看样子都要站不稳了。
李封见此简直是恨铁不成钢,不由的温言出声提醒到:“沈小姐莫非就没有提及陛下什么吗?”
“这,”太监听闻,想了半晌,才说道:“提及了。”
闻言,成元帝拿着笔的手一停滞,悬在空中。不过很快就又和平常一样,似乎刚才只是一个偶然。
“那沈小姐说了什么?”李封追问道。
“说是多谢陛下。”太监回到,脸上充满了想到了惊喜。
“唉。”李封见此,走之前他就说了,让他多观察观察沈小姐,他不听。
他瞧了一眼上首的陛下,仍然在认真的批阅着奏折,仍然没有对这太监的行为做出指示。
而这个太监却是一脸疑问的看着自己,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李封叹道。
他不由的再次提醒道具“我不是让你问问沈小姐入宫时候的事宜了吗?”
“是的,奴才问了,沈小姐说一向听父亲的。”
闻言,成元帝将手中的笔放在白玉的笔架上,正要开口。
“哦,奴才想起来了,好像听沈小姐提了一句,”这太监突然想到了什么。
成元帝一听,话便不说了。
李封见此,急忙催促起来。
那太监看了一眼上首威严高贵的的陛下,“奴才听说过几日沈小姐要去郊外的寺庙上香祈福,说是为入宫求个心安。”
“哦,”李封满意了,瞧了瞧陛下。
成元帝轻咳一声,低沉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淡淡的慵懒,“你先下去吧。”
“是,陛下。”那太监终于露出了笑颜,退出了御书房。
李封看着陛下一如既往的表情,突然提议道:“陛下,咱们好像和那庙里的一言大师有些事情还未谈,不如再过几日去寺庙里看看如何。”
成元帝听闻,瞥了这胆大的老奴一眼,轻咳一声,“这几日有要事在身,到那时再看看吧。”
李封闻言,点了点头,可是面上还是不相信的模样。
见此,成元帝眼中闪过一丝懊恼,不由的冷声斥道:“你这几日是不是又没去浇花,朕布置的任务你还没有完成,还不快些去。”
“是。”李封闻言,刚才还洋洋得意精彩纷呈的脸顿时垮了下来,灰心丧气的也要向外面走去。
内心叹道,陛下真是越来越口是心非了。
然而,成元帝突然想到昨日那一刻成郡王说的话,两人穿的衣服也相配,声音还历历在耳,刺耳至极。
吴王那人怎配。
想到这里,成元帝便叫住了快要走出殿外的李封,轻咳一声,“你不是和那陈嬷嬷相熟吗?去问问她那日会穿什么衣服。”
“陈嬷嬷穿的衣服?”李封明知故问道。
见此,成元帝冷冷的瞥了他一眼。
“是。”李封害怕自己的任务又加重了,这才憋着笑就先下去了。
第26章 上香
去白玉寺的这天,沈苓早早的已经起来了。
而陈嬷嬷比她起的还早,早已经在昨日里就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府前,它的四面都用精致秀雅的绸缎围着,窗牖镶嵌着宝石,外面用淡蓝色的轻纱覆盖。
“快些带个暖炉,再给小姐带个毯子。”一个老嬷嬷在一旁吩咐道,她正是从宫里来的嬷嬷。
一旁早已来到府外的沈纤见此,不由的心中泛酸,她这辈子何曾做过这样华贵的马车,侯府败落,一切都是依照最低规格罢了。
想到如今这一切都要靠着沈苓这个女人,而非她,沈纤就一点也不开心,甚至都不想坐着这马车去,可是想到成和县主说的话,还是要去。
不由的看了看府里,心焦道,这沈苓怎么还不来。
一旁来送别的钱氏却是心疼死了,眼睛直愣愣的盯着这马车,连眨都不敢眨一下,仿佛在看自己的宝物一般,毕竟置办的这些可都是府里出的钱啊。
她原本以为这沈苓嫁进了宫中,自己还能捞点好的,可是没有想到,却是尽贴钱去了。想着少了一大半的库房,她顿时觉得满心的委屈和心酸。
现在她也只能安慰自己,这库房一半的嫁妆都是沈苓她娘,就当是还给她便罢了。
“小姐,您慢些。”一道可恨的声音传来。
门口的钱氏顿时一股气就噎在了胸口,气喘喘不上来,下又下不下去,只能颤抖的站在那里。
抬眼一看,原来正是陈嬷嬷搀扶着沈苓过来了,身后还跟着丫鬟冬儿。
“母亲,你没什么事儿吧。”沈苓外面披着一个淡青色中绣着锦文的披风过了来,不同以往的娇弱病态,反而带着一股令人沉溺的温柔和善,竟然显得落落大方。
她看见钱氏脸色不好,便问道。
“我没事儿。”钱氏随意敷衍道,眼睛不小心看见了陈嬷嬷瞥来的眼色,顿时心一机灵,便又硬生生的在脸上挤出了笑容,难看至极。
沈苓闻言,淡淡的点了点头。风吹过,有些寒冷,便裹紧了身上的披风。
陈嬷嬷也就扶着沈苓到马车旁,不再理钱氏。
见此,钱氏才松了一口气,现在她一见到陈嬷嬷,立刻就想到昨日里,她狠心从自己手中挖的钱,顿时心中滴血,这些财物可都是她的,是她一个人的啊。却偏偏说是以为沈苓充场面的理由,给拿去了。更恼怒的是昨日里候爷还不为自己说话,他真当自己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忠义侯府吗?
要她说,去什么庙中还愿,真是矫情,这出去一趟可真是铺张浪费极了。
可是当她委婉的说出来,连沈苓都同意的时候,自己的女儿竟然不同意,再加上侯爷一旁支持,这让钱氏只能咬着牙出了这钱。
拜别了钱氏,一路上,在马车的晃悠下,众人终于来到了白玉寺,可喜的是这马车果然不愧是最为出名的马车,坐起来倒是不那么难受。
来到了白玉山寺,顿时就能感受到周遭那肃穆的气息,人人都面色正经起来。
虽然此处没有每月初一十五那样人多,可是也是香火旺盛。
沈苓先在陈嬷嬷等人的陪伴下,去庙里的主持那里说明了身份,而后上了一注香。
沈纤却是上完香后立刻就对她说:“姐姐,我刚好看见了一个好友,这便过去了。”
沈苓点了点头,眉眼之间也不见丝毫好奇,刚才她便见了一个熟悉的女子,想必正是那日在赏花宴上常和沈纤在一起的吧。
走出外面的沈纤却在跨出门槛的那一刹那看了一眼沈苓的背影,眼神晦暗不明。而沈苓对此全然不知。
上完香后,便有一十几岁的面白僧人带沈苓等人到了后院一间厢房,“施主,主持已经准备好了,您便可在这里休息片刻。”语气中还带着一丝稚嫩。
沈苓点了点头,笑着对这僧人道了谢。
见这位貌美几乎平生未见的施主如此温柔,这十几岁还有些稚嫩的僧人立即红了脸,而后便脚步带着一丝慌乱出去了。
陈嬷嬷和冬儿二人则是看了一眼房间内的布置,“小姐,这可以算是简洁大方了。”
而且因为是寺庙后院,几乎也不会有人打扰。
沈苓点了点头,她的脸上带着一丝倦意,不知为何明明才走了这么一点路,可娇弱的身子还是发出了信号,让她尽快歇一下。
沈苓不由的目光便瞥了一旁的软塌,看着就想躺上去。
陈嬷嬷见此,脸上带着一丝宠溺的笑意,这些日子对于沈苓的娇气她也是有所理解的。
可是想着因为要坐马车怕在车上吐,所以今天少吃了一些东西,恐怕要垫垫肚子的。
于是便对着沈苓说道:“小姐,老奴曾经陪着太后过来过,知道这寺庙一位厨师的手艺极好,现在奴婢去让他给你做上一些。”
沈苓闻言,那白嫩的脸上顿时有了光彩,眼中放光道:“多谢嬷嬷了。”她早就对白玉寺的素斋有所耳闻了,可是她也打听到这位大厨已经很久不曾做了。
没想到陈嬷嬷竟然和这位大厨有交情,想到那传说中的素斋,她本来是不饿的,如今肚子却有一股饿意。
看着沈苓这一副馋样,陈嬷嬷不禁摇了摇头,柔声道:“小姐,你在这里等着,”
而后对着一旁的冬儿吩咐道:“冬儿,你在这里好好照顾小姐。”
正在走神的冬儿突然闻言,先是一愣,而后才反应过来,看向陈嬷嬷,信誓旦旦的点了点头,“是嬷嬷。”
见此,陈嬷嬷脸上带着一丝琢磨。
“嬷嬷,”沈苓奇怪了,莫非是还有什么事儿。
陈嬷嬷见此,也就带着一丝疑问离去了,毕竟时辰也不早了,她怕那人现在早已去歇息了。
陈嬷嬷离开后,沈苓方才毫无坐姿的躺在了软榻上,而后才有闲情打量这个厢房。
这厢房,很明显可以看出是精心布置过的,锦被也偏素雅,房间内燃着檀香,极是好闻,仿佛人的心情也恢复了平静。
这时,冬儿在一旁递来了一杯茶,“小姐,您用些茶吧。”
沈苓闻言,这才接过这茶,轻轻饮上一口,还挺好喝的,不过,“冬儿,这茶有些太浓了。”和她一贯泡的不一样。
冬儿闻言,脸色顿时发白,端着茶的手也微微的颤抖着,一副极是害怕的样子。
沈苓见此,急忙安抚道:“下次不要再泡这么浓就好了。”
闻言冬儿发白的脸色这才变红润了一些,低声诺道:“是,小姐。”
而后冬儿将茶放在桌前,又来到沈苓的身前,对着沈苓犹犹豫豫的道:“小姐,奴婢想先出去一下。”面带为难。
沈苓一见,她这幅犹豫的模样,便知要去茅厕了,好笑的说道:“你便去吧。”
冬儿闻言,便欣喜的行了一礼,便匆匆出了房间。
于是,这下整个厢房内便只剩下沈苓一人,安静极了。
鼻间是淡淡的檀香味,听得到外面细微得风声,其余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竟然隐隐约约透着一丝冷情和孤寂,沈苓坐在软塌上,无事可干,神思便有些飘远了。
再过几日就是入宫的时候了。
虽然前些日子已经见了太后和嬷嬷等人,而陈嬷嬷等人这次也是来陪自己的,可是她心中到底有些惴惴不安,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和未来的惶恐。
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原著的发展,女主明宣恐怕已经得到了御膳房的赏识,接下来就要进入杨太后的宫中了。
自己也要和女主真正的见上一面。
在原著中,原身并没有像自己这样这么快便入宫,反而是等一些关于成元帝不好的传言都过去了,方才有这等事。
而等原主过去了,女主已经备受杨太后的喜爱,若非女主是待罪之身,再加上和成太后有些相似,恐怕也轮不到原身了。
在原著中,因为没有救杨太后的功劳,杨太后更谈不上对原身另眼相待,只是无视罢了。
可是杨太后却是日日将女主带在身旁,在一定程度上压低原身,让众人都知道宫中有一个女官备受陛下赏识,以至于原身这个妃子也在宫里和宫外的存在感极低。
“大小姐,”这时一个声音唤道。
沈苓抬头一看,正是沈纤的丫鬟,此时这丫鬟的脸上带着焦急之色,便站了起来,满是疑惑的问道“怎么了?”
“二小姐受伤了,”这丫鬟带着一丝急促地说道。
“怎么会受伤了?”沈苓有些纳闷。
“听说是和成和县主吵了起来,成和县主说是要见大小姐你。”这丫鬟接着说道,“您快些随我去看看吧。”便要扶着沈苓过去。
语气中带着一丝强硬,
沈苓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急忙一躲,瞥了她一眼,“那让纤儿过来便好,毕竟我也和成和县主谈不来。”
听完,这丫鬟愣住了,事情怎么会是这样。
可看见沈苓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大小姐你好狠的心啊。”这丫鬟气急败坏的说完,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沈苓看着她的背影,倒是一愣,这不是很正常吗?自己哪里弄错了吗?她和沈纤的关系不是已经如此冷淡了不是吗?
于是仍在那里静静的喝了一杯茶,然而,一杯茶饮尽,冬儿还未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