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能娶——玖拾陆
时间:2020-02-23 09:49:00

  可不管用归不管用,在朝廷风波四起的时候,总要有一些手段来彰显皇权威严的。
  孙宣此刻提出来……
  蒋慕渊不动声色地暗悄悄睨了圣上一眼,不得不说,孙宣的提议是契合圣上的心思的,是圣上起了要扣人的心,孙宣不过是猜到了他父皇的心,顺着提议而已。
  至于孙祈,蒋慕渊不信孙祈没有看明白,意图争夺皇位的人,能耐、本事虽有高低不同,但对集权的心,其实都是同一路的。
 
 
第781章 典范
  孙祈当然知道,哪怕顺德帝一个字都没有说,但他在这项事宜上的偏向,已经明明白白摆出来了。
  按说,他作为儿子,想在父皇跟前表现自己能力的儿子,此刻该顺着圣上才是,可偏偏提出这一项来的是孙宣。
  早不提、晚不提,偏在孙祈定下了要往南行之后提出来。
  说透了,就是在南下累名声、功绩之事上,孙宣落在了孙祈后头。
  孙宣不想让孙祈一个人出头,那他必然要做一些事情来扭转局面,他提出让封疆大吏、手握兵权的将军送家眷进京,后续的事情必然会交由他去办。
  蒋慕渊背在身后的手指轻轻捻了捻,目光又从孙祈和孙宣身上掠过,暗暗分析着。
  不得不说,孙宣这一步棋,走得横冲直撞,但并未不是个好法子。
  这事儿虽不好办,背后难处不少,但明面上的困难不见得多,好处其实也有。
  首先,得圣上心思,这就是最重要的,太子立谁,说到最后,还不就是可能圣上的心意吗?
  再者,那些人不能明晃晃与朝廷对着干,反而要显得与孙宣和睦,除非他们学孙璧,当下就起兵造反,可不是谁都有那魄力和累积的。
  而孙宣在其中能做的文章不少,是因为执行此事而让这些实权者对他愤恨,而是利用机会抓住人心,让对方与他交往,这全看孙宣的手段与本事。
  毕竟,对几位皇子而言,接触封疆大吏、将军的机会太少了,想拉拢都无处下手,孙宣就是赌一把,那么多人,只要能拉拢一部分,和缓一部分,余下的哪怕得罪了,又算得了什么?
  十全十美的好事儿,天底下本就没有几样。
  说起来,原本这样的事儿,百官、百姓容易偏向大吏、将军,所谓的民心,在争太子的时候,是决计不能缺失的,但孙璧和董之望的造反,显然是给铺了一片不错的土壤。
  如今可不是十多年后那硝烟四起、内患不断的时候,百姓生活总归还过得去,没有人愿意活在硝烟之中,对叛乱很是反感。
  何况,孙璧身上还背着拿童男童女炼丹的恶名,他胆敢如此,不就是没有钳制吗?
  若有质子在朝廷眼皮子底下,这些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当“土皇帝”的大官,还能有这个心吗?起码百姓们会认为,他们多少会有些收敛的。
  借着这条道,孙宣做成了这件事儿,损失不见得多,好处委实不算少。
  在应对孙祈南下一事上,蒋慕渊不得不说,孙宣这反应还挺快。
  蒋慕渊正琢磨着,便听见圣上开了口。
  “阿渊,你怎么看?”圣上道。
  蒋慕渊能怎么看?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圣上的意思了,何况,北地守将的诏书一下,顾家显然也在扣人的范围之内。
  说到底,圣上让他来,不是询问意见,而是在提醒他做个典范。
  “这事儿必然要做,但恐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蒋慕渊想了想,道,“总督、将军们的家眷安置还好说些,亲王、郡王们,即便不建府邸,行馆也要合乎规制,总不能随便寻处宅子就打发了。
  有几位早前在京里有府邸的,这些年也空置着,还要重新修整,需要人手来办,也需要些银子,若是由他们各府各自出,也要收银子上来。”
  圣上一听蒋慕渊这话,嗤的就笑了。
  蒋慕渊有道理吗?很有道理。
  可跟他一开始要问的,想听的,就这么走偏了。
  也亏得是国库没有多余的银钱,这笔银子注定是各府自己出,若不然,朝廷一并出了,回头蒋慕渊说不定还要开口替顾家把前期置府的银钱来讨回去。
  这么一想,圣上实在憋闷,看着孙宣道:“你既要办这事儿,阿渊提出来的问题就不得不考量,你整理一番,细细安排好,写份折子给朕看。”
  孙宣闻言,眼中闪过欢喜,应下了,又转头与蒋慕渊道:“我经验浅,很多事情想得不及阿渊你周全,还望阿渊得空时指点我一些。”
  当着圣上的面,蒋慕渊道:“我一时之间想到的也就是刚才说的那些……”
  圣上屏退了众人,蒋慕渊先行退出来,孙祈心里也不痛快,没多久就出来了。
  孙祈没管孙淼他们,只稍稍拦了拦蒋慕渊,低声道:“我还是觉得,五弟提出来这事儿,太匆忙了些。
  不止是阿渊你提出来的宅子,还要有人手去办,指望着那些人看着圣旨就乖乖把人送进京城来,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南陵如今情况不明,又要费心急匆匆做这事儿,万一起些纷争……
  何况,南边如今领兵的是余将军,手里握着兵权,这会儿他的家眷,是让送还是不让送?
  真铁面无私去谈,不是临阵寒了主将的心嘛……”
  蒋慕渊笑了笑,道:“我刚抵京,之后便要南下,能把南陵理顺就不错了,其他事情,心有余力不足。”
  孙祈就是想要他这句话,知道蒋慕渊不会提孙宣周全,这就够了,便又说道了几句场面话,拉着蒋慕渊往文英殿去了。
  蒋慕渊清楚孙祈的心思,在圣上跟前一味反对,不过是不希望孙宣因此轻易获利。
  孙祈也想分一杯羹,可惜他要去营中,分身乏术,等他在南陵获得些好处,指不定孙宣在京里已经把事情办得七七八八了,孙祈想拖,可惜今儿没拖住。
  一行人回了文英殿,孙祈自然没有与众大臣替这事儿,孙淼等人也不凑合,蒋慕渊同样不开口,取了一本大臣们整理出来的折子就开始看。
  孙宣隔了一刻钟才回来,与众人一道看折子,不久后从中翻出几本来,冲蒋慕渊挥了挥,道:“都是给顾家请功的折子,可能我还没有挑全,一会儿都挑出来送去御书房吧,在你南下之前,先把北境的事情敲定了才好。”
  蒋慕渊接过折子看了一眼,道:“同样的请功折子,就一本够了吧,圣上日理万机,折子又多……”
  这种折子,一股脑儿一并送过去,就跟他逼着圣上封顾云宴似的。
  虽然他的确是逼了,但事情嘛,表面上总要留些余地的。
  总不能真把圣上气得想打他了。
  他虽然打得过,但不能还手不是。
 
 
第782章 能人
  蒋慕渊能这么“算计”圣上,逼圣上,是因为他了解圣上,又因着前世的经历,他知道圣上心里的那根线到底在哪儿,明白此时此刻,圣上对他能防到什么地步、又纵到什么地步。
  这是他拿上辈子的命换来的经验。
  可,孙宣不同。
  蒋慕渊一面把折子交还到孙宣手里,一面不动声色地打量对方的神色。
  他了解的不止是圣上,还有孙祈和孙宣。
  孙祈心思不少,但做事时很直接,颇有些横冲直撞、顾前不顾后的意思,若不然,前世也不会因着身边的女人太多又摆不平而被圣上敲打了,但凡有些手腕的,又愿意费心思去整理的,断不至于平衡不了后宅,甚至把正妃都气得不肯替他管的地步。
  孙宣与孙祈的性格不一样,虽然心思同样不少,但做起事情来,孙宣容易犹豫,小事情上还算有些决断,面对真正的大事儿,容易裹足不前。
  虽然,今生跟着兄弟们一块来文英殿学政,他对太子之位的心思一点点表达出来,胆子、见识比上一辈子长进了许多,但毕竟年纪轻,骨子里还有一些东西是没有办法那么快做出改变的。
  仅仅是孙宣一人,哪怕他察觉到了圣上有心让手握大权的臣子的家眷进京,而孙祈又先他一步抓住了一个机会,他也不会在御书房里直接提出这项提案来。
  他的手脚没有那么快,即便他意识到这么做有好处,依旧会来来回回犹豫好些时间。
  这一次,反应如此快、又如此果决……
  蒋慕渊想,应当是孙宣的身后有得他信任的人辅佐他了。
  这也难怪,别看明面上圣上偏爱孙睿、孙睿又有大才,但不等于其他皇子一丁点的机会都没有,圣上既然已经吐露了立太子的意思,那谁都可以来争一争。
  孙睿的身边不缺能干之人,贸然去投靠,别说能不能得重用,连用不用他都是个问题。
  孙宣、孙祈等人则不同,他们缺人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要搏一把赌个大的,此时先行一步选择主子,倒也是寻常事。
  现在看来,孙宣身后的那个人,摸得清孙宣的脾气,也能说服得了他,才让孙宣此时壮着胆子大步迈进。
  思及孙宣先前几次看似大胆的举动,蒋慕渊估摸着其中恐怕也有那人指点的痕迹。
  蒋慕渊垂下眼帘。
  孙宣不是个做皇帝的好人选,他才干不足,但他真若肯好好听一位能人的话,有一群出色的食客替他谋划,过了十年八年,恐怕会有长足的进步。
  当然,前提就是听话、肯思考。
  这么一比,孙宣其实比孙祈听话多了。
  孙祈就不是一个有耐心听食客们比划的。
  就是不知道,孙宣背后的那个人是谁,听风这些日子收集的讯息里,缺了那么一环。
  午后,宁国公府的马车出了胡同,直直穿过了东街。
  这是一日里最热的时候,虽不至酷暑,但下午在日头下晒一会儿,还是会出一身汗。
  行人们都避着日头,饶是最热闹的东街,此时也有些打奄儿,也就几家茶馆、酒肆的大堂里才有活力。
  说书先生们今儿也不说秦始皇炼丹的事儿了,只讲顾家军奇袭北狄大捷。
  昨日就有传言了,但只有个大概,知道大胜了,又砍了安苏汗三个儿子,可这一仗到底怎么打的,还是缺了些激动人心的过程与细节。
  傍晚时,施幺把新消息卖进了素香楼,东家乐得嘴巴都裂到了耳朵根,晚市的生意一直好到了半夜打烊,就今天这么大的太阳,中午都聚了不少客人来听。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除了一两个跑堂的小二哥,余下的人手、包括说书的先生,都在角落歇着呢,要养精蓄锐,等着做晚市。
  客人们自顾自聊着,他们习惯了素香楼的气氛,就要了一壶茶,一点儿花生,有一搭没一搭的,和面熟的客人说话。
  “都道要讨个好彩头,要拿喜事冲一冲,老汉先前总想着,何时能来个大喜事,结果,好家伙,大伙儿盼着的立太子还没影,小公爷从北境就带回来一个大胜。”
  “可不是,那群鞑子长年累月犯境,跟蚊子似的一年烦了又一年,这下好了,总算能消停了。”
  边上有年轻些的,问道“真能消停了?不会趁着咱们打南陵去了,就再来偷一回屁股?一南一北,真一块打起来,这可吃不消。”
  “打不过来的,”老汉道,“都说安苏汗年纪大了,身体不行,几个儿子斗得就厉害,这下一死死三个,还死得那么憋屈,安苏汗吐血都要吐一面盆子。且等着看,他剩下那几个儿子、孙子,内耗都耗死他们。”
  “不止儿孙,还有其他部落那些人呢,”边上人补了一句,“当年都打不过安苏汗,被安苏汗一个人压了那么多年,谁心里没有怨气?安苏汗若老当益壮,他们自然不敢动弹,可安苏汗不行了,剩下的那几个儿孙远不及他,人家哪里还会服他?”
  草原上的部落,都可以自封个大汗出来,能不能服众,掌管了多少部族,全看自己本事。
  安苏汗能一统草原的日子,眼看着是要过去了。
  他们真正内耗起来,哪有工夫南下找麻烦,先把其他部落打服再说。
  “都会有那心思?“年轻的又问。
  老汉哈哈大笑“想想当年躲在地窖里不出来的南陵王,连他的儿子现在都有了反心,草原那等蛮夷之地,离心不是很正常吗?圣上的龙椅,他们都喜欢,而大汗就是草原的圣上,想当的人也不少啊。”
  这话一说,边上人跟着笑了一阵,笑过了,又有些唏嘘。
  尤其是年长之人,犹记得先帝登基前后的事儿,彼时的京城风声鹤唳,老百姓们胆战心惊的,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天家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
  也就是后来的南陵王,一直躲在地窖里,直至先帝安稳住局面,才被人从里头迎出来。
  那么胆小、谨慎、本分的一位亲王,却养出了一个造反的儿子,可不就叫人感概万分嘛。
 
 
第783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话题渐渐从北狄转到了南陵,有猜测孙睿、孙禛行踪的,也有说蒋慕渊去了军中之后、会给南陵之战带来什么变化,还有不少听闻孙祈也要跟着去的,又猜着大殿下此举背后的思考的。
  楼上雅间,孙恪闭着眼睛听了一阵,这才懒洋洋睁开眼皮子与安哥道“他们今日说得挺克制的,明明刚才骂安苏汗的儿子骂得挺凶。”
  安哥顺着孙恪感叹了两句,心里想着,这到底是孙家的江山、孙家的京城,说话能一样嘛。
  北狄是鞑子、异族,叉腰骂人家祖宗十八代都不用管唾沫星子,但这会儿明晃晃指出孙祈南下指不定会害两个弟弟……
  就算暗地里都说天家无情,可现在孙祈还什么都没做呢,这般恶意推断皇子,可是要倒霉的。
  这和以前骂圣上还不一样。
  圣上宠虞贵妃了,也拿银钱修养心殿了,那倒下来的养心殿就是明晃晃的罪证,他们骂,也是有理有据。
  这会儿,还真没个凭据,出口也就收敛许多。
  况且,下午桌上摆的多是茶水,没几个醉醺醺口出狂言的。
  孙恪听着听着,突然就笑了,见安哥没有反应,他又问“你不问我为何笑?”
  安哥只好道“小王爷笑什么?可是他们的话语里有逗您发笑的话?”
  “他们猜得太偏了,孙祈怎么可能会在南陵要孙睿、孙禛的命?除非他自己就不要命了,虽然,他挺想少两个弟弟的,不对,他应该是一个弟弟都不想要,”孙恪说着说着,自个儿大笑了一通,这才冲安哥摇了摇头,“听风比你机灵。”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