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红楼前传当丫鬟——牛奶花卷
时间:2020-04-21 09:17:30

  张柔嘿嘿笑,“现在肯定没肉贵,回头包些红糖就差不多了。”
 
  桂花婶倒不是舍不得,不过这女生外向这句话可没错儿。
 
  “出香味了。”张柔抽抽鼻子,闻到海鲜味了。
 
  母女俩在厨房发面,张柔就想起仓房里那一筐生蚝来了,那么多,她们得努力吃啊。而且现在正是最新鲜的时候,就顺手煮了半锅。
 
  “赵嬷嬷,都盛出来吧,时间久了就过火了,你也盛点回去吧。”张柔不忘吩咐,“明早丑时就要起来。”
 
  赵嬷嬷应了,赶紧掀锅盖往外捡生蚝。
 
  张柔和桂花婶将面盆放到灶台上,那里很是热乎,能够保证发面。
 
  也没用赵嬷嬷送,张柔亲自端着生蚝盆回了正房。
 
  娘俩边吃生蚝边聊天,桂花婶现在可是很得意这一口,“自秀这样也太累,还得买人。”
 
  张柔一口吸了个生蚝,真的好饱满,味道也是极鲜,怪不得会有“海中牛奶”的美称呢,听到她娘说这个,就点头,“买了,不过新人嘛,一是不知道人品,二一个也得带带,要不然什么也不懂,交给他们也不放心。”
 
  桂花婶想想,“也是。一大筐一百多斤,也就三天,咱俩根本吃不完,要是能卖点就好了。”
 
  “咱们可以做生蚝干,卖是不能卖的。”张柔看着桂花婶一脸的问号,就和她解释,“你说这生蚝过阵子会不会火?肯定会火的。它火了之后别的大酒楼眼不眼热?肯定眼热。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四处挖门盗洞的找这到底是啥,从哪得的。飞鸿居那儿他们得不了手,咱们突然跟着卖了,你说他们挑不挑软柿子捏,到时候咱还能有顺溜日子过吗。以后未必不能卖,但是现在肯定不能卖。”
 
  桂花婶一下子就被说服了,连胜说,“对对,咱们不卖。”
 
  安稳日子最重要,况且家里也不缺钱,也就不再提卖生蚝的事,转而又想起过年,“今年过年,要不喊沈家四兄弟一起吧,他们家里也没个会做饭的,大过年的还得对付。”
 
  “这…还是先让三哥问问沈大哥,不愿意就算了。反正过了年,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出孝了,到时候沈大哥他们就会搬进城里,也就方便了。”张柔认为不必强求。
 
  母女俩又聊了一会,硬是把一盆生蚝吃个干净。
 
  张柔想到那一大筐生蚝,以她娘俩这战斗力,未必会剩下呢。
 
  最近生蚝吃的多,回头照照镜子,看皮肤是不是特别好。
 
  “去睡吧。早上我喊你,要不然你可起不来。”桂花婶打了个大哈欠。
 
  这打哈欠绝对是传染的,张柔刚才明明一点不困的,现在打的眼泪都出来了,匆匆问了好就回了屋。
 
  早上起床真的有些困难,温暖的被窝太有吸引力了。
 
  不过想到牛奶鸡蛋红糖发面饼,张柔还是咬牙爬起来了。
 
  为了节省红糖,也为了不烫嘴和更香,张柔往红糖里搅拌了一些白面和白芝麻。
 
  糖饼一出锅,这味道就出来了。
 
  轻微的奶味就散发出来了,张柔早就防着这个了。
 
  她用的是平底锅,在小灶这边单独做呢。
 
  赵嬷嬷帮着桂花婶烧火呢,那边在做肉,味道更大,闻不到什么的。
 
  沈自秀是丑时末起来的,不是他懒,因为起的再早,城门不开,他也是出不去的。
 
  这个点跟往常比,也早多了。
 
  所以一收拾完,他就准备悄悄走的。
 
  要不是有马车,他就直接从他院子这的大门走了。
 
  结果一过去,就看到厨房有亮光。
 
  桂花婶听到动静就出来了,“早饭做好了,吃完了再走,不差这一会儿。”
 
  沈自秀抱拳给桂花婶行了个大礼,“辛苦婶子了。”
 
  桂花婶心里慰帖,“柔儿给你做了糖饼,好生尝尝。”
 
  沈自秀眼中如有星光,情意都要漾出来了,“柔妹妹做的我都爱吃。”
 
  张柔烙了满满一盆饼,已经馋的不行了,抓起一个撕开,因为放的糖不多,并没有流糖,但是香味却更浓郁了。
 
  低头吹吹,咬上一口,没错了!是她喜欢的味道!
 
  “好吃么?”
 
  “吓!”张柔吓得一激灵,扭头一看,是满脸揶揄的沈三哥。
 
  拍拍胸口,不免有些娇嗔,“吓死我了。”
 
  沈自秀眼里全是笑意,“吃什么好吃的呢?”
 
  “我做的红糖饼,回头你都带走。”张柔有点献宝的意思,不过也是王婆卖瓜,是真的好吃啊。
 
  “我尝尝。”沈自秀一伸手就拿了一个,恰好是张柔撕开的另外一半糖饼。
 
  张柔张张嘴,也没说什么。
 
  “是好吃。”沈自秀吃着糖饼,都甜到心里了。
 
  张柔端起饼盆,“我们去堂屋吃。”
 
  “我来。”沈自秀双手直接伸了过来,一个没注意就碰到了张柔的手。
 
  张柔立马抽出手,脸上一片红霞,“那我去给我娘端肉去。”
 
  沈自秀笑着,轻松的端着盆跟在后面。
 
 第362章 奋起
 
  第三百六十二章
 
  张柔知道沈自秀赶时间,所以吃早饭都是加了速的。
 
  之后把准备的吃的一股脑的给搬到马车里。
 
  糖饼一张也没留。
 
  反正她实在想吃了,再做就是了。
 
  张柔搬送吃食的时候,自然也看到了卷好的帐篷和睡袋,果然卷起来并不占地方。
 
  她很是满意。
 
  至于羽绒服,沈自秀已经穿上了。
 
  她更满意。
 
  “回吧,我再跑两趟,回头就能再拉出一组人,到时候四天就能休息一天,不会这么累了。”沈自秀走的时候天还黑的呢,还好他带着马灯。
 
  和张婶子、柔妹妹摆摆手,虽有不舍,还是驾马走了。
 
  老马识途,沈自秀不用使劲盯着,不免有些走神。
 
  他这么着急拉新队,一是总这么跑人会受不了,太累了。另外一个就是沈大哥他要报名。
 
  报秀才的名,正式考试时间要明年六月份,到时候已经出孝了,可以考了。
 
  这次大哥势在必得,一定会考中的。
 
  至于他和二哥的武举,年后报名呢,倒是不急。
 
  老四的童生试却是没办法了,二月份就考,那时候还没出孝呢,只能等下一年了。
 
  拿大哥的话说,老四考童生学识是尽够了,但这性子却不够稳,磨他一年只有好处。
 
  这个月他们四兄弟根本碰不到面,也不是绝对,有可能半路上能碰到,大哥、二哥他不担心,他怕老四受不住。
 
  不过让他锻炼一下也好。
 
  唉呀,忘了和张婶子她们说了,让她们使劲吃生蚝,明个大哥就回来了,还会给她们送的。
 
  明知道是吃不完的,可沈自秀还是嘱咐两个哥哥还有自毅一定要送过去。
 
  这是他之前答应柔妹妹的。
 
  他相信,即使吃不了,她们也不会浪费的。
 
  家里不还有两个铺子呢么。
 
  这是因为之前张柔就和他说过,如果李夫人那儿不收他的生蚝,她会全部吃下不愁卖的,所以他就没有多想,却是忘记了,现在生蚝进了高档大酒楼,这身价就起来了,也就不适合在小铺子里卖了。
 
  到了城门口,城门已经大开,除了守城门的士卒,也有不少人排队进城,出城的人要少很多。
 
  平时士卒是不盘问的,今天却是挨个盘查。
 
  很快轮到沈自秀,“干什么的?车上都有什么?”
 
  沈自秀恭敬的回答,“小人回自家农庄,车上是铺盖和一些吃食。”
 
  也不心虚,反正他车上一点违禁的都没有。
 
  盘查的士卒用手摸了摸帐篷和睡袋,却是问了句,“你这衣服哪做的,可暖和了吧?”
 
  沈自秀被问一愣,“家人给做的,是挺暖和的。”
 
  “走吧,走吧。”士卒摆摆手。
 
  沈自秀驾车走了,还听到其中一个士卒在说话,“回头也让我娘给我做身长皮袄,这天冷死个人!”
 
  沈自秀这嘴就合不拢,越发觉得这羽绒服舒服起来。
 
  而且这羽绒服柔妹妹也穿过,他们也算共穿一衣了吧。
 
  扭头看向睡袋,那个柔妹妹也用过…
 
  再说回张府。
 
  张柔吃了早饭,倒是发了困,昨晚睡得晚,又起的这么早,不困才怪呢。
 
  好在自己当家做主,一切随意。
 
  张柔和桂花婶一商量,就各自补眠了。
 
  冬天的被窝绝对是格外有魅力的。
 
  张柔没敢放开睡,睡了一个时辰就被赵嬷嬷拍门喊醒了。
 
  就怕睡多了,打乱生物钟,晚上再走困。
 
  张柔起来懒洋洋的,又想一出是一出的泡了个澡。
 
  泡完澡就到午饭时间了。
 
  饭桌上,“娘,我下午去找白中人,让他快点找铺子。”张柔觉得不能这么颓废下去了,她要奋起。
 
  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年前把第三家铺子开起来。
 
  “行啊,咱们顺便去铺子看看。”虽然两个铺子胡掌柜和珍珠做的都不赖,她们这主子的也得偶尔露个面才是。
 
  娘俩意见一致,吃完饭,收拾利索就出发了。
 
  车上,桂花婶看着张柔抱着热水囊缩成了一团,“有那么冷么?”
 
  关键是也没少穿啊。
 
  大毛斗篷也在身上呢。
 
  张柔真想和她娘说,把么去掉。
 
  熙朝的京城冬天格外冷!
 
  要不然她怎么不爱出屋呢,确切的说都不爱下炕。
 
  “这风太硬了,皮毛都挡不住。”张柔再次紧紧她的斗篷。
 
  “要不然你也做个羽绒服,你不说那个保暖么?”桂花婶有些心疼。
 
  关于羽绒服她真想过,“咱们哪里做的了,也不知道春晴还方不方便出来。”
 
  再说人家一出来就帮着她做活儿,她就是脸皮够厚,也会不好意思的。“我想着,要不明年再说吧,今年新做的袄裙和斗篷,其实挺保暖的。”
 
  好在她不用天天外出,还是能挺的住的。
 
  母女俩先去了茶楼,和白中人说了两句。
 
  之后就去了一口鲜,免不了上楼拜访一下吴老爷子。
 
  铺子生意一如既往的好。
 
  来买的多是老客户,都吃惯了这一口了。
 
  从一口鲜出来,“这边铺子小,做成这副局面已经不容易了。”张柔对于珍珠很是满意,准备过年发红包再给涨点。
 
  “可以了,多稳当啊。”桂花婶也满意。
 
  “以后别的铺子增加项目,这边也不加了,就这样吧。娘,那几个新人怎么样?”这也是她们这次考察的重要目的之一。
 
  “还行,眼里有活儿,手脚也麻利。我也问过珍珠、碧玉,都说不错。”桂花婶觉得她们娘俩眼光不错,买的仆人都还好。
 
  “就是不识字,算数也差了些。”张柔本来想让她们跟着学一些的,效果一般般。
 
  好在新开铺子,她会调姚忠当掌柜的,他算数不差。
 
  “哪有那么多识字的。”桂花婶觉得张柔要求太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