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丑不可外扬,宁侯夫人摇头道,“智岁听错了,挽离怎么会……”
“我的两个耳朵听得真真的!”柴智岁一把拨开岳母又踹翻婆子,逼近床前。见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宁侯府人赶忙给婆子使颜色,让她去送信儿。
柴智岁盯着不成样子的方挽离,凶狠问道,“你杀了你亲姐,还要杀我?”
方挽离虚弱摇头,她双目含情地痴痴望着柴智岁,只盼着他能想起她的好,赶忙去取药箱,救救她。
不过她现在这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哪里还能看出平日里的一丝风韵,柴智岁看了只觉得堵心,皱眉转头问岳母,“到底怎么回事儿?”
“此事,还是由我讲给妹夫听吧。”赶过来的方子安迈步进门,请柴智岁落座。当着方挽离的面,将事情讲了一遍,然后道,“子安愧对妹夫,若是你想救挽离,那就回家取药箱来,自此以后挽离便是你的人,与我宁侯府再无关联。”
柴智岁缓缓转头,对上方挽离含泪哀求的双眼。他站了起来,在方挽离的声声哀求中,失魂落魄地走了。
宁侯夫人见他这样出去,紧张地道,“这些事怎么可以跟他讲呢,若是他宣扬出去该如何是好!”
方子安沉声道,“柴智岁虽然混,但是不傻。此事宣扬出去,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既然已经被他听了去,不说实情反而会引起他的疑心,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
不想柴智岁走了没多久,就派人将方挽离要的药箱送了来,同时送回来的还有一封休书。方老夫人见了休书,皱起眉头很是不悦,责备儿媳道,“这么点儿事儿都干不好,现在弄成这样,要如何收场?”方挽离死了不能埋进柴家祖坟,她们要如何自圆其说!
宁侯夫人低头道,“娘,这药箱……”
“你莫不是想救那畜生吧?你可想好了,让她活着就是个祸害,很快就会毁了方家!”方老夫人不悦。
宁侯夫人跪在地上哀求道,“娘,挽离这几日受的折磨已经足够,她知道错了。方才她向儿媳服了软,待她用了解药痊愈后,儿媳就把她远远送到乡下去,一辈子不准她出门。娘……她是儿媳身上掉下来的肉,儿媳……呜呜……”
见儿媳痛哭失声,方老夫人皱眉不耐烦道,“若是不让你救她,倒显得老身凉薄了。你去吧,解毒之后,她决不能再留在京城!”
宁侯夫人给婆婆磕了头,慌忙带着药箱去见方挽离。方挽离急忙打开药箱,颤颤巍巍地取出一堆瓶瓶罐罐开始配药,待药粉配好,方挽离哀求母亲给她取水,她要吃解药。
方子安见方挽离真的配出解药来,皱眉要阻止母亲,方子宁却拉住了他的胳膊不让他上前,“大哥,听母亲的吧。”
宁侯夫人给方挽离断了水过去,扶着她起身将解药吃下去。
哪知药吃下去没多大一会儿,方挽离就疼得在床上翻滚,很快便吐血而亡,死状比方挽歌还惨。
第七七六章 天子门生
方挽离病死的消息很快飞遍京城。
太后听后眉头都没皱一下,继续撸着身边刚换了毛的大白猫,吩咐道,“派人去宁侯府看看,让柴智岁好生安葬其妻,不可轻慢。”
得,太后这一句话,便将柴智岁的休书作废了,安顺立刻应了,吩咐人去传旨。
皇后听了消息也只是笑了笑,“方挽离不过是个内宅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姑娘,却总觉得高人一等,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陈小暖东奔西跑两载有余,见地自然非她能比,更何况陈小暖背后还有严晟撑腰,方挽离不知天高地厚地与陈小暖斗,无异于以卵击石。太后给她死后的风光,不过是给娘家人面子罢了。”
“估计坊间又会把方挽离的死归结到文昌郡主身上,毕竟方挽离是因为想嫁祸郡主的表妹才出事儿的,郡主的声名又要雪上加霜了。”皇后身边的大宫女紫蓝道。
皇后翘起嘴角,心情很是愉悦,“名声好或不好,严晟不在乎,陈小暖也不在意。名声差一些,对严晟并无坏处。”
严晟和陈小暖的名声越差,圣上就越放心,皇后也越放心。因为严晟名声越差,自己的皇儿就越稳妥。
“有消息说,宁侯夫人在方挽离死后病倒卧床不起,柴智岁也意志消沉,每日借酒浇愁。”另一个大宫女嫣红讲着刚扫听到的消息。
“就算方挽离有错,但她毕竟是宁侯夫人的亲生女儿,哪个母亲能受得住这样的打击,怕是得病些日子。”紫蓝叹了口气。
皇后的脸色忽然变得不痛快起来,嫣红埋怨地看了紫蓝一眼,她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果然,皇后开口道,“华嫔近来在做什么?”
现在晟王身份高了,华嫔就算以身体不舒服为由关闭宫门养病,也挡不住建隆帝主动去重华宫给她面子!因不想见到这个容颜祸国的妖女在宫内转悠,太后和皇后早就免了华嫔例常的晨昏定省,让她待在自己宫里少出门。所以华嫔关闭宫门,太后和皇后都开心,宫里的妃嫔们也开心。可建隆帝恨不得天天去重华宫探望她,就让她们开心不起来了。
宫里的妃子们每天来请安时,都要跟皇后隐晦抱怨几句多久没见到圣上了,而皇后养在福宁宫里的刀枪菜都要被秋风扫成枯草了,建隆帝也只过来看过两次!
听皇后问起华嫔,紫蓝只得硬着头皮道,“郑美人说华嫔除了早晚在宫内走走外,整日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圣上每次去也是在边上看着,殿里却不时传出圣上的大笑声。”
皇后皱起眉头,就算是小草的画再有趣,圣上见了十几日也该腻了才是,莫非华嫔在模仿小草的风格作画,哄得龙心大悦?
按照华嫔的性子,该是不会做争宠的事儿才对,皇后烦躁地站起身,“狗儿,走,跟本宫去御花园转转!”
皇后养的小狗立刻颠颠跟着主人出宫去逛御花园,紫蓝和嫣红又默默对视一眼,只希望这个功夫,太后宫里的大白猫米团不在御花园中,否则又要热闹了。
重华宫内,华嫔的胖兔子阿宝老老实实地窝在窝里睡觉,华嫔正提笔安静地给写书。这本书图文并茂,用字浅显易懂,为的是让它的唯一读者陈小草能够读懂其中的意思,学好画。
不过这本书,华嫔并不是十分地满意。因为建隆帝每天就要过来指手画脚一翻,在上边添些内容,或在她的画上勾勒几笔,美其名曰增加画的凌厉刚硬之气。
小草一个小女娃,作画要什么凌厉刚硬!不过建隆帝是宫里的老大,他说的话华嫔就得遵从,于是,一本以华嫔的绘画心得体会为主,又辅以建隆帝的作画风格的作画指导书,艰难成型了。
建隆帝满意地翻了又翻,“不错,朕这就着人给小草送去,让她好生锤炼画技!也不知她们母女何时才会进京,不如过些日子朕将她们召来?”
华嫔自是低头不语,建隆帝自说自话一阵儿,便心满意足地拿着书走了。华玉见他出去,咬了咬唇,建隆帝对宫里几位公主的教养也从未如此上心,却独独关心起小草来。这若是让人听了去,怕是会小草惹来祸端。
好在,晟王已今非昔比,郡主也恶名在外,向打小草主意的人,也得掂量掂量。
这本建隆帝和华嫔合著的巨作送到小草手里时,小草激动得小脸都红了,“娘娘的字,是小草见过的最好看的字了!”
秦氏凑过来也是连连点头,“小草说得对,娘娘的字比咱们的字帖写得还好!”
“汪!”大黄附议。
小暖拔脖子看了几眼,华嫔娘娘的字,字体娟秀,观之便有一股铺面而来的俊雅之风,让人舒畅,的确不错。不过比起三爷的字来,还是少了一股气势,小暖更喜欢三爷的。
“小草,以后咱们就照着娘娘的字练吧。”秦氏越看越喜欢,娘娘真是样样好!
小草立刻点头,“小草也是这样想的,姐也跟着一起练吧?”
“汪!”大黄拍爪。
她们一家三口练字用的是欧阳率更的字帖,其中有小暖从世面上买的,还有三爷给的。小暖想了想,还是摇了头,她觉得见了娘娘的字就抛弃三爷给的字,总有点喜新厌旧的意思,而且她还是觉得那版字帖更适合她,“我觉得《化度寺碑》上的字就挺好,我也练习惯了,不换。”
秦氏遗憾,小草接着劝说,“姐姐,你照着那个字帖练了两年,字还是没写好,还不如换一个试试,你看娘娘的字多漂亮呀,你照着这个练,一定能很快追上小草的。不对,是很快追上娘亲,然后再花很久才能追上小草。”
“你妹妹说得有道理,小暖也换了吧?”秦氏也跟着劝。
“汪!”大黄习惯性跟上。
“好……”被扎得透心凉的小暖望天,面对两个娘娘的骨灰级脑残粉家人,她不得不换。
待送书的侍卫的走了后,小草托着小脸问姐姐,“这书上有娘娘写的,也有圣上的指点,姐姐说小草现在算不算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好像是指参加殿试被录取的进士吧,当初她爹考取状元后,就是以天子门生自居的。小草这种情况小暖还真拿不准,“算吧?”
小草皱起小眉头,“爹爹也是天子门生呢,小草不想跟他拜一个师傅!”
小暖……
第七七七章 陈字倒过来写
“圣上画画怎么样咱们又没见过……”妹妹一脸嫌弃,娘亲也嘀咕道,显然对建隆帝横插一杠子这件事儿,表示不满。
别人想当天子门上还当不上呢,她娘和妹妹这两个华嫔娘娘的脑残粉,却因为华嫔的书里夹杂了些建隆帝的东西,就嫌弃成这样。想起去年秋天提起圣上时,娘亲那种胆颤心惊又无比尊敬的模样,再看看娘亲现在的模样,小暖真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低声哄道,“小草,你应该这样想:咱爹是因为学得不好,才被圣上除名了。而你是圣上主动要教的,也就是说圣上觉得你比咱爹厉害很多。别的姐姐不敢说,但跟圣上学画的大周女娃儿,一定就我家小草一个!”
“圣上加华嫔娘娘,就凭这两个师傅的名头,小草把画画好了,拿出去一张要是不值十两银子,姐姐就把姓倒过来写!”小暖信誓旦旦道。
十两银子能买一头牛了,秦氏瞬间高兴起来,“我闺女才七岁,画出的画就能买一头牛,除了你姐,谁家的闺女还能有小草能干!”
小草也来了精神,“姐,爹爹的书卖了多少银子了?”
小暖最近忙着棉坊和棉籽的事儿,还真没关注这个,转头问已经和秦三开始替她打理绫罗霓裳大半生意的绿蝶,“多少了?”
绿蝶立刻回道,“截止上个月底,陈先生的书一共卖出六千余册,刨出本钱和给书商的钱,咱们共得了一千两。这个月因为有秋闱,想必也卖出去不少本,不过各书商的账和款项还没回来,所以还不清楚。”
一千两啊……小草捧着小脸问道,“爹爹说,他的书写了多久?”
莲年立刻模仿着陈祖谟的语气道,“先生说那是他读书二十多年才想出来,‘呕心吐血’写了一年多。”
小草更正道,“是‘呕心沥血’啦,让你不好好读书!这么就啊……”
“二姑娘,首先您得能把画卖出去才成。”友鱼老实巴交地道。
屋内众人愣了愣,他们还真没想过小草的画卖不出去,因为大姑娘说了能卖,她们就想当然地这么以为了。
小草傲娇地一抬小脑袋,“这个你放心,一定能卖出去!因为我姐姐会想办法的,对吧姐姐?”
小暖点头,“对!”她妹妹可是独创了一个画派的宗师,再怎么着小暖也得给她卖出去。
秦氏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感叹道,“还是姓田好,翻过来倒过去都还是个田字,怎么说都行。”
小草眼睛闪亮亮,“对,还有口。还有什么来着?”
“回?”秦氏用手指在桌上写了一下,“品?”
“品翻过来时,倒过来就不是了……”
眼见着娘亲和妹妹由讨论天子门生,忽然跳跃到哪几个字可以翻过来写后,小暖弯起眼睛笑了。
“姑娘,登州方家的方芸玲求见。”仆从进来报信。
上次去登州时,小暖许了方芸玲五百亩的棉花籽,现在棉花摘了过半,她应是来买棉花籽了。小暖站起身,到前院的会客厅去见她。
方芸玲进来时,看起来还是那么胆小怕事,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她给小暖行了礼后,冲着小暖小心翼翼地笑。
方芸玲亲自从登州跑到济县,应该不只是为了拿棉花籽,小暖开口与她客套几句,才道,“今年的棉花籽,作价一百三十文一斤,姑娘可能接受?”
既然皇后说了可以让她多卖一些钱,小暖就在原有的价钱上又加了一些,这样做比较稳妥
一百三十文虽然比听说的一百文多了一些,但也不算太高,方芸玲点头,“郡主能给方家开出这样的厚道的价钱,芸玲已经很高兴了。”
说罢,她直接将取出一摞银票,轻轻地放在桌角,“这是五百两银票,劳烦郡主派人把棉花籽送到登州方家,不知四十五两的运费,可够?”
虽说登州也有棉田,但是那边产的棉花也得运到济县来,在棉坊弹成棉絮取出棉籽。所以棉籽还得从济县运过去。小暖点头,“足够了。”
方芸玲立刻感恩戴德地笑了,她又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明年芸玲可否从姑娘的庄子上,雇几个种棉花的花匠或长工过去……?”
棉花是新鲜东西,方芸玲虽然远远见过,但是怎么种她还真心里没底,方家田庄的管事们也没谱。小暖点头,“方姑娘可以派人跟他们谈,只要你们双方愿意就成。还有,我娘正带着花匠们写怎么种棉花的书,今年冬天这本书就会刊印出来,免费送发到买了棉籽的商户和农家手中,姑娘也可根据书上讲的方法种棉花。”
秦安人要出书教大家怎么种棉花?方芸玲先是吃惊,又赶忙开心地站起来谢了,然后很没底气地问小暖,“有了安人的书当然好,不过若是再有人照着安人的书给方家的管事们讲讲,是不是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