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我没事,您别担心。”沈彤说道。
黄氏看着昂首挺胸骑马护在车边的女儿,心里一阵酸楚。彤彤是被她娇养长大的,也不过半年,就像是忽然长大了,长大得让她有些陌生。
提起离别后的遭遇,虽然沈彤说得轻描淡写,但是黄氏知道,女儿一定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否则又有谁会一夜长大呢。
她低头看一眼蜷缩在她怀里,吓得簌簌发抖的欣妩,伸手推开,欣妩吓了一跳,不安地问她:“阿娘,您不喜欢阿妩了吗?”
黄氏叹了口气,对欣妩道:“你做了我的女儿,就应知道以后摆在我们母女面前的是艰险重重,阿娘不指望你能像你妹妹一样,可是你也要学着自己立起来。”
“可是阿妩害怕……”欣妩还是第一次听到黄氏有这种口气和她说话,以前黄氏对她存着愧疚,因此和她说话时也是温柔和蔼……
颠簸的骡车上,欣妩的心也随着骡车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黄氏见她眼神闪烁,又是一声叹息,终归不是自己养大的,就是以前没有出事之前,彤彤也没有这样的眼神。
“你坐在车上,身边有阿娘陪着,车外还有你妹妹和两位壮士护着,你有何可害怕的?若是这样你还害怕,那外面那些奔逃的妇孺们呢?他们岂非早就吓死了?”说到这里,黄氏的心终是软了下来,欣妩毕竟不是自己养大的孩子,她能对彤彤说的话,对欣妩却是不能说,她放柔了语气,道,“阿妩,如果害怕就闭上眼睛,睡着了就不怕了。”
欣妩听话地闭上双眼,她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沈彤回来了,黄氏对自己终究是和以前不同了。
人心隔肚皮,何况自己是被陶世遗和蓉娘送到黄氏面前的。
黄氏以前认为陶家是被她连累枉死,可是沈彤回来把一切告诉她,黄氏嘴上不说,心里怕是恨死了陶世遗和蓉娘了。
人声喧嚣,风声猎猎,沈彤听不清车里的对话,但是有一两句还是飘进了她的耳中。
她用眼睛的余光扫向车内,欣妩正襟危坐,双眼紧闭。
沈彤知道刚刚阿娘斥责了欣妩,这样很好,只有阿娘放下对欣妩的愧疚,可以正视这段所谓的母女情份,以后真的出了事,阿娘才不会太过伤心。
这一世,她是不会放过欣妩的。
之所以她默许欣妩跟在阿娘身边,一是不想让阿娘更加愧疚,二来她也想看看,这一世的欣妩背后有什么故事。
对欣妩,她猜不透,前世如此,今世如是。
第122章 徐世基
傍晚时分,沈彤一行到了岳州镇。衙门里显然已经收到消息了,城门紧闭,车老板说尽好话,才放了他们进去。
找到昨天晚上投宿的客栈住下,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把黄氏和欣妩安置妥当,沈彤和许安路友坐在一起,商量今天的事。
沈彤问许安和路友:“徐世基这个人你们听说过吗?”
飞鱼卫一直都没有放松对朝廷官员的暗中监视,再加上飞鱼卫的人也想从中捞钱,因此,他们反倒成了对官员最了解的人。
许安道:“徐世基是陇右人,是太祖年间的武状元,徐家以前是开镖局的,有一次走镖的时候,徐世基的爹娘都被杀了,徐世基十五岁,弟弟十岁,徐世基把镖局卖了,带着弟弟投奔了外家。徐世基考上武状元时,太祖皇帝对他很是喜爱,原想把他留在京中,可是他执意不肯。不久后陇右有个百户晋升为升户,徐世基自请去了陇右接了百户一职。他到了陇右的第二年,就扫平了距陇右二百里的一个寨子,寨子里的土匪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杀得精光,连财物都没要,把寨子一把火烧了。之后大家都怀疑这个寨子就是当年杀死他爹娘的那伙人。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徐世基就落了个睚眦必报的名声,所以现在青平镇的事出在他身上,我不吃惊。”
沈彤点头:“这像是他能做的事。对了,徐世基是开镖局的,并非出自官宦人家,他从百户到指挥使,也算是官运亨通了,他在朝中靠谁提携?”
“这也是徐世基此人难以捉摸之处,徐世基在朝中没有倚仗,太祖皇帝殡天前,徐世基是陇右卫副指挥使,小皇帝登基后,杨家想要掌控更多的军权,看中徐世基没有家族依靠,便想把他收为己用,于是就施恩于他,把他从陇右调到涵山卫做了指挥使,统领一卫军务。可是杨锋没有想到,这个徐世基却不是个好相于的,最后杨家白白浪费了一个指挥使的名额,最终也没能把徐世基收在麾下。徐世基把涵山卫经营得铁桶一般,杨锋几次派人过来,可是那些人到了涵山卫就失去消息,过不多久,就会在离涵山卫很远的地方找到他们的尸首。”
许安说到这里,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杨锋也曾经让飞鱼卫到涵山卫调查这些官员的死因,可是这又能查出什么?徐世基早就把事情安排好了,还能让飞鱼卫抓住把柄吗?且徐世基治军严格,他的军队纪律森严,这么多年没有惹过任何乱子,杨家拉拢不成,也曾想要把他除去,无奈徐世基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一来二去,杨锋也就懒得理他了。”
沈彤笑了,道:“这个徐世基有意思啊,真有意思,不过像他这样既无背景又不攀附的,居然还能活到今天,委实是不容易啊。”
这是事实,像徐世基这样的,满朝文武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管他什么徐世基王世基的,当务之急还是想想这路该怎么走吧,青平镇被徐世基占了,周常卫也被扫了,周常卫下辖的几个千户所势必不会善罢甘休,这场仗还有的打。”路友说道。
青平镇肯定是不能去了,不仅是青平镇,周围几个镇子也同样。
如果不是一场硬仗,徐世基也不会打开城门,让百姓逃走。
沈彤道:“绕路吧,带着我阿娘,我们只能远远避开。”
前世她没有听说过徐世基的名字,想来这场纷乱很快就被平息了,待到她长大以后,中间又隔了好几年,徐世基早已成了过眼云烟,无人再提。
徐世基能调动的军队也只有区区五千六百人,这些人能扫平周常卫,也能令青平镇的官员跪地磕头,但是若是以这五千六百人对抗朝廷,无非就是以卵击石。
这样的结果,沈彤能看得出来,很多人都能看得出来,以徐世基的能力和阅力,当然更是心知肚明。
可是他还是这样做了,为了他的侄儿,他冲冠一怒,带着他的子弟兵,公然与朝廷为敌。
后人或许会讥笑他飞蛾扑火,可是却无法诋诲他的至情至义。
沈彤叹了口气,如果可以,她想助他一臂之力。
可是这也只是想想而已,带着黄氏,又有一个不知所谓的欣妩,沈彤不可能会不顾母亲,跑去青平镇。
沈彤有了几分倜伥,她问许安:“知道徐世基和谁交好吗?现在这个时候,有没有人能帮他呢?”
许安没有想到,沈彤会对徐世基如此看重,他认识沈彤越久,就越发感觉到沈彤的与众不同,因此,此时沈彤忽然说出这几句话来,许安怔住。
沈彤是真的希望有人能够帮助徐世基造反吧……
许安仔细想了想,他道:“距涵山卫最近的是中岭卫的一个千户所,如果我没有记错,那个千户所的千户,和徐世基应是认识的。”
“认识?”沈彤不解,问道。
只是认识而已!
“对,是认识的,那个郑千户也是科举入仕,他和徐世基一样,是武科,徐世基是那一年的武状元,他则是探花郎,武探花。可惜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前前后后丁忧了六年,虽然尽孝了,可是也影响到自己的仕途。这些年来,朝廷很少会开武科,因此武科入仕的人少之又少,徐世基和郑千户是同科,又一起金榜题名,若说他们二人不认识,那不可能;可若是说他们关系很铁,那更不可能!”许安说道。
“如果你是那位郑千户,徐世基来找你借兵,你会借吗?”沈彤目光炯炯,正在看着许安。
许安对沈彤的目光早就熟悉了,现在他在想的,是郑千户会以何种借口来推脱。
“如果我是郑千户,我就会借出兵马支援徐世基。”沈彤淡淡地说道。
为什么?徐安不解,一直插不上嘴的路友更插不上嘴。
看到两个人四只眼全都看向自己,沈彤缓缓道:“我觉得徐世基的侄儿之所以会来到清平,应该是有人故意而为之!”
第123章 吴静
青平镇请愿的读书人有一千多人,这些人当然不会都是青平镇的,有很多人是像徐世基侄儿那样,被同窗同科叫来的。
读书人之间能攀上的关系很多,同一个地方的叫同乡,在同一个学堂读书的叫同窗,同一科考中的叫同科,同一位先生、座师门下的统称同门。一来二去,恐怕这一千多人相互之间都能攀上关系。
徐世基的侄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有人叫他,他也就来了。
其实他能来并不奇怪,但是死的人里有他就很奇怪了,况且他身中十几刀,又被长矛几次戳刺,如果他是领头的,被如此虐杀倒有可能,但他不是!
有人故意杀死徐世基的侄儿,逼反徐世基。
徐世基早年的那些事情,许安能知道,其他人也会知道,徐世基睚眦必报,又和杨家有旧怨,只要选好时机,选好引子,逼反徐世基不是难事。
但是徐世基不是毛头小子,他能与杨锋虚与委蛇多年,说明他不但有胆识,他还有头脑。
他知道自己手里的兵马无法与朝廷的千军万马相抗衡……
“徐世基身边应该有人,有人打消了他的顾虑,给他勇气,让他看到了前路。那人背后的人,只是徐世基是否知晓侄儿是被人故意害死的就不知道了。”
“徐世基谋反了,朝廷的兵马就可以理所当然正大光明讨伐他。涵山卫不再是固若金汤的铁板一块,只要徐世基反了,涵山卫的漏洞也就露出来了。”
沈彤说到这里,她笑了。
许安默然,路友却已经听明白了:“奶奶的,徐世基是真汉子,就这么被人耍了?杨锋那老杂毛,这也太损了。”
“可是徐世基也杀了林指挥使,林家算是太皇太后的人,听说林淑妃已经进宫了。”许安思忖。
“林家只是太皇太后用来平衡后宫和朝堂之用的,林家对太皇太后有用,对杨家却没有用。”沈彤说道。
的确如此,如果徐世基没有杀死林指挥使,那么林指挥使就是这件事的导火索,即使徐世基被朝廷平叛,林指挥使也难辞其咎。林家从此以后就有把柄抓在杨家手里。
而现在林指挥使死了,这对于杨家而言,无非是少了一颗平衡用的小棋子,无损全局。
许安冷笑:“真是妙计。鲍靖打死也想不到,他的死居然会引发一场谋反。”
路友霍的站起来:“你们说这么多也没用啊,怎么才能让徐世基收兵啊。”
“他已经反了,朝廷的援兵也要来了,他已是一支射出的箭,无论他收不收兵都是死路一条。”许安道。
“那怎么办?徐世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就这么死了?我去闯军营,打晕他,把他扛出来,虽然有些丢人,可是却能保住他的一条性命。”路友道。
沈彤没有说话,徐世基是生是死对她来说都一样,前世徐世基应是死了的,如果这一世徐世基不死,那么是不是很多事情都能改变?
其实这一世已经在改变了,她没进死士营,她找到了阿娘。
但是生死呢?
如果前世早死的人,这一世可以活下来呢?
沈彤想了想,对路友道:“我觉得郑千户会去增援。郑千户和徐世基一样,同样没有后台,若是杨锋想趁着这件事,肃清中原所有异己,那么郑千户也在劫难逃,我想他应能想到这一层。”
次日,果然传来消息,郑千户与同属中岭卫的另一个千户营,各率手下一千人增援徐世基。
可是同时也有消息传来,郑州卫和洛阳卫、中原卫已经出兵,三大卫所两万人马向青平镇而来。
滞留在岳州镇的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已经忘记这件事的起因是为了请皇帝亲政,他们只是知道,他们的家园没有了,只有朝廷的兵马打跑了徐世基,他们才能结束离乡背井的生活,回到青平镇。
沈彤从欢呼的人群中走过,一个孩子跳到她面前:“我认识你,你是骑马的小孩。”
沈彤认出他来,他是吴家嫂子的小儿子。
“找到你爹了吗?”沈彤问道。
“没有找到,我娘说我爹可能是去我外家找我们了。现在兵荒马乱,我们要过一阵才能去我外家。”小孩有些失望。
“好啊,祝你们早日找到你爹。”沈彤说完就要走。
可是那小孩却抓住她的衣袖,说道:“可是我听人说我爹是带着一个女人跑的,我娘也听说了,可我娘还是要骗我。”
他有很多话想对人说,可是他不敢对小顺子说,他怕小顺子笑话他,可是眼前的小孩不一样,这个小孩会骑马,一定不会取笑他。
至于骑马和取笑人有什么联系,他也不知道。
沈彤有些同情他,吴家嫂子此时应该是很难过吧,可是却还要忍痛骗自己的儿子,也不知她是为了维护那个男人的仅有的体面,还是不想让儿子伤心。
沈彤发现自己也和这小孩一样,无法理解为人母者的所作所为。
就像她自己,她已经找到黄氏有些日子了,可是她依然不知道应该和阿娘如何相处。
她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女儿。
小孩还在委屈地诉说,沈彤从荷包里掏出两块糖递给他:“没事,忍一忍,等你长大了就好了,快点长大吧。”
小孩接过糖来,吃惊地看着她,沈彤转身离去,走出几步,身后传来小孩的喊声:“喂,我叫吴静,你呢?”
沈彤回过头来,冲他笑了笑:“沈彤。”
“沈彤?怎么写啊?你念过书吗?会写字吗?”吴静问道,可是他已经得不到回答了,沈彤已经钻进人群中,不见踪影了。
吴静嘟哝:“真没礼貌,人家还没把话说完呢,会骑马就了不起吗?等我长大了,也会骑马的。”
可是随后他又想到沈彤没长大就会骑马,他就又郁闷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