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裙下臣——山间人
时间:2020-11-27 08:58:53

  陈应绍满意不已,冲芸娘招手,又笑着转向裴济,道:“去,给裴将军斟酒。”
  方才裴济那片刻的失神,他可都看在眼里了,绝不会错。
  芸娘应声,缓行至裴济身边,跪坐到榻上,一手执壶,一手笼袖,往他的盏中倒满酒液,随后双手捧起,奉至他眼前,柔声道:“请将军饮。”
  少女一双水盈盈的眼羞涩地凝望着他。
  今日宴席间多是年至不惑的官员们,有几个甚至已头发花白、须髯飘飘,唯有这位少年将军,身量挺拔,面目英俊,气度不凡,着实引人注目,尤其陈尚书等人都待他客气而恭敬,可见身份亦非普通权贵可比拟。
  偏偏如此人物,却不像其余宾客一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时不时抹一把身边的婢女、舞姬的手,他一人挺直脊背,端端正正坐在榻上,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这样的郎君,哪个女子不会心生向往?陈尚书的意思她自然明白,自己身份低位,只能像一件物品一般被人送出去,与其去服侍那些年长丑陋的男人,不如服侍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裴郎,哪怕只一两日,也是幸事。
  心中这般想,少女清透的面庞慢慢浮现一层红晕
  裴济的目光从她身上的榴花裙间滑过,掩在案下膝上的左手悄悄捏紧,指腹细细摩挲。
  他顿了片刻,慢慢微笑起来,伸手接过少女奉上的酒,在众人的起哄声中仰头饮尽。
  少女脸庞愈发红了,为清秀的模样里也多了几分颜色。她垂着头试探地向前膝行几寸,与他靠得近些。
  他将酒盏搁下,并未拒绝少女的动作,只微笑地望着她,柔声轻问:“你叫芸娘?方才听你唱曲的口音,似乎不是蒲州人。”
  不远处的陈应绍见他和颜悦色地同芸娘说着什么,心下十分满意,也不再多管,又唤来两个颜色不俗的婢女到近前伺候。
  芸娘红着脸点头:“将军明察秋毫,妾乃涿州人,两月前才来蒲州,却让将军笑话了。”
  裴济点头,随即移开视线。
  涿州与幽州紧邻,两月前,也恰好是他发现陈应绍与人暗中有牵连的时候。线索似乎近在眼前,一切都与他料想的如出一辙,可偏偏太过顺利,反而令他感到有什么地方始终有些怪异。
  他心中思量着,不再说话,默默饮了一杯酒,于众人还未反应过来时,便起身下榻,道:“时候不早,明日还有公务,我便先回了,诸位请便。”
  陈应绍也不挽留,亲自将他送到前厅外,又悄声道:“那芸娘,将军若是喜欢——”
  裴济忽然变了个人似的,又恢复做白日里疏冷肃然的模样,沉声道:“陈尚书,某不夺人所爱。”
  说罢,不待他回答,便转身带着石泉离开。
  街道上空无一人,寂静一片。
  石泉骑马跟在一旁,嘟囔道:“陈尚书在京城的府里可是听说半个姬妾也没有的,怎到了蒲州,便这么放肆?也不怕惹是非。”
  裴济看他一眼,面无表情道:“先前他自然是不敢的,如今杜相公出了事,没人弹压他,他自然绷不住了。”
  石泉皱眉想想,点头赞同:“杜相公掌吏治多年,极严格。”
  大魏律例中虽无明文规定官员们私下的寻欢作乐,杜衡却是极在乎的,如今他出了事,事情自然落在萧龄甫手里,萧龄甫自不会如此。
  “难怪陈尚书一时得意忘形,竟还要给将军送女人。”他说着,暗暗腹诽,将军哪里看得上那样寻常的小娘子?他的心思分明都在承欢殿里那位的身上呢。
  裴济没再说话,脑海里却渐渐浮现起一个穿着火红榴花裙,踏着《春莺啭》的乐声缓步而来的动人身影。
  他下意识抚了抚左手衣袖,那里藏着一支被他肌肤捂热了的海棠玉簪。
  ……
  承欢殿里,丽质梳洗过后,便听着春月絮絮说着今日宫里的事。
  后宫中能说的,无非都与皇帝,与各宫妃嫔有关。先前她本不耐烦多听这些琐事,可如今却不一样了。
  她对将要发生的事已有预感,可朝廷的事又无法探听,只好通过宫里这些琐事来推断当下的情况。
  “……今日似乎又是去了那位新封的才人处,已是连着第四日了,陛下如今倒像变了个人似的。”
  这一个多月里,原本不大亲近后宫嫔妃的李景烨忽然采纳了朝臣们的意见,新择选了七八个年轻貌美的娘子入宫,日日临幸,丽质偶尔白日到太液池边走一走时,也见过好几个陌生的面孔,或从紫宸殿的方向来,或往紫宸殿的方向去。
  这本在情理之中。
  自她那日与他说清后,他便已隐隐开始忧虑子嗣之事,而如今,朝臣们将此事摆上台面,自然更令他着急起来,往后宫添新人,日日临幸,应当都是为了求子。
  丽质没在那才人的事上费心思,却只问:“你前几日说,陛下服药服得多了?”
  近来他似乎已不再刻意隐瞒自己服用丹药之事,宫里上至太后,下至寻常宫人内侍,都已知晓。
  春月点头:“是,奴婢是听青栀她们说的,她们从前在掖庭宫时,与服侍那位才人的宫人们相熟,现下都到这里来做事,便多走动起来了。奴婢知道小娘子关心这事,今日又让青栀悄悄去打听了。”
  她将声音压得更低,凑近道:“陛下如今不但白日服用丹药,夜里也用,甚至还让那些侍寝的娘子们一同服呢。”
  丽质摇头,喃喃道:“用了这东西,哪里还能要子嗣?”
  别人不知道,她却清楚。
  丹药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多是民间方士道人自己琢磨出来的,并中成分如何,谁也说不清,其所谓效用,也多是如从前的五石散等相类,令人感到体热,需要发散,以形成一种精力充沛、身强力壮的假象。
  偶尔一用,兴许的确有舒经活血、驱寒化淤的效果,可时日稍多,其弊端便显露无疑。
  须知这时候的道人方士炼丹,所用多是矿石,这样的东西下去,长久积累,便要中毒,哪里还能指望靠这个生出孩子来?
  “小娘子说什么?”春月瞪大眼问。
  “没什么。”她收回心神,不再多言,走到一旁跟着一同收拾起衣物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0-20 00:05:01~2020-10-21 00:34: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千千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东风把酒、神眷顾的白雪王子、千千、我的小窝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楚王好细腰的楚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助力
 
  自那日从宴上离开后, 裴济便私下让皇甫靖撤下了先前在陈应绍居所附近跟踪其白日行迹的人。
  横竖陈应绍在蒲州多与哪些人往来,他经过这半个多月的观察,尤其是那一日的宴席, 已经心中有数。
  城里有宵禁,虽不如长安严格, 可到夜里, 着实不便在附近跟着, 所幸撤了,也免去被人发现的风险。
  接下来,便要不动声色地耐心等待。
  离开长安之前, 他早就已经盘算好了, 将人分作两拨,凡与他一同负责俭校事宜的官员,都照常往蒲州来, 其余的手下里,则分出七八人, 带着父亲的亲笔信往幽州而去, 交给负责巡按幽州的监察御史,暗中查访此事, 算时日应当快有眉目了。
  这日夜里,裴济正坐在灯下提笔往河东写信。
  昨日他收到张简命人送来的信, 其中提及突厥近来几次小规模的侵扰边地,都是在幽州一代, 今年河东以北的地界似乎比往年都稍平静些。
  才将信封好交给身边的石泉送出, 守在院外的侍卫便进来,道:“将军,陈尚书命人送来一位娘子, 说是要给将军唱曲解乏……”
  那侍卫说话的底气全然不如平日足,说到最后连声音都低下去了,只疑惑又小心地看着裴济。
  须知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将军行走在官场与军营间时,一向洁身自好,不近女色,在长安城里是出了名的冷淡无情,怎么陈尚书出了京反而忘了呢?
  裴济蹙眉愣了下,这才想起来,陈尚书大约当真以为他看上了那个叫芸娘的丫头,这两日他没别的动作,也不再与他们饮酒玩乐,恐怕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种暗示。
  只是,莫说他本就对旁人没兴趣,便是他真有别的心思,也断不会收陈应绍送来的人。
  依二人官职看,他如今在兵部任职,陈应绍恰是兵部尚书,算来是他的顶头上司,不过是因目下在主持蒲津渡铁牛一事,他由皇帝钦点行俭校事,这才令陈应绍忌惮。
  哪有顶头上司给下属官员送美人的道理?分明是他们想将他拉下水罢了。他心思清明,绝不会犯这样的错。
  那侍卫见他沉吟不语,又试探着问了句:“将军,那位娘子——?”
  裴济整了整衣衫,坐回榻上,摆手道:“让他们回去,不许进来。”
  侍卫领命,正要下去,却见石泉急匆匆自后门处奔来,将手中的信奉上,道:“将军,幽州来的!”
  裴济眼神一凝,当即拆开,迅速浏览。
  信是由巡按幽州的监察御史寄来的,其中将这大月来查到的蛛丝马迹一一列举清晰,最后连成一串,几乎可以肯定,范怀恩的确借着输送铁矿一事私下敛财,其中一部分,由他的亲信下属经手,或兑换成飞钱,或在京中购了宅院、歌妓、美酒、珍宝等,尽数奉送给了陈应绍。
  尤其在范怀恩的亲信手中,还查获了账册与票据。
  两边的实据都已查出七七八八,正可以动手拿人了。
  只是,心底的怪异感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明显了。这桩案子他虽查了数月之久,可其中的进展却一直十分顺利,从最初那个私下与陈应绍交接的人,到现在的芸娘,似乎一切证据都轻而易举指向范怀恩。
  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裴济略一沉吟,随即将信放下,先将前几日已拟好的奏疏取出,迅速添补两句,交人送出,又一面命人分头通知几位同僚,一面让石泉带着人往陈应绍居所去。
  “不必管城里的宵禁了,即刻把人拿下,府里的东西都不准动,让御史台的人接手,明日一早,咱们便回京。”
  石泉领命要出去,却又被他叫住:“等等,那个芸娘,你让人去截下来,一并带回长安审问。”
  不论如何,还是得先将事情放到明面上,内里的情况,他当继续留心,待回京后再请详查。
  一来,自然是他有私心在,希望早些回去,找机会见丽质。
  二来,也是听闻近来朝中君臣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
  大明宫政事堂中,萧龄甫与裴琰二宰相与众人议完政务,命内侍们将拣选出的奏疏整好送往延英殿后,便各自忙碌。
  尚书右丞王淳脚步匆匆跟在萧龄甫身后,二人压低声,一路密谈。
  “大相公,呈给陛下的奏疏中,多有替杜相公求情、规劝陛下者,是否要适当减去几封?”
  萧龄甫身为丞相的职责之一,便是从百官奏疏中挑选出重要的呈送皇帝批阅。因大魏素为群相制,即便是宰相之首,也无法一人独断,因此拣选奏折之事,多半没人敢动手脚,尤其各地军情、灾患、收成等大事,无人敢隐瞒。
  不过,给杜衡求情这样的折子,他却能在数量上稍做增减,裴琰一人精力有限,每日只检阅上报要是的奏折,而与杜衡有关的,只要送上去了,便不算刻意隐瞒。
  王淳生怕奏疏上多了,陛下当真心软,将杜衡重新召回朝中。
  然而萧龄甫却摇头:“不必,就这么办,我有分寸。”
  自那日裴琰在朝会上欲替杜衡求情,却被陛下当众忽略后,杜氏一系的朝臣们着实惊了两日,按耐着没多动作。
  可也不过两日。第三日起,便每日都有人趁着朝会中途,陛下不能直接解散的时候起身,将杜衡之事拖到台面上,给陛下施压。
  陛下几次当众冷脸,推说日后再议,可到第二日,仍有人提。
  陛下铁了心要与他们拧到底,一连几日未曾松口,一气之下,竟以圣体抱恙唯有,干脆罢了大朝会,每日命人将奏折送入宫中批阅,必要时,再召几位朝臣至延英殿议事。
  只是,杜氏一系也像铁了心一般,既不能面见陛下,当面陈情,便每日上疏,接连不断。
  一个多月来,陛下被步步紧逼,烦不胜烦,有时连在紫宸殿议事时,都能看出其心浮气躁,郁郁难安。
  这正是他想见到的情形。
  皇位传了数代,江山日益稳固,百姓日益安居,从前尽数掌握在君主手中的权杖,便要渐渐被臣子们瓜分而去。这是一场此消彼长的缓慢过度。
  盛世之下,无需强横的君主,臣子们要的,只是个循规蹈矩,符合千百年来那个明君意象的陛下罢了。
  也难怪陛下想挣脱,而杜氏不肯让步。
  而他,身后有大批等着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等着上位的后生们。争斗之下,他萧氏一门只消隔岸观火,必要时再火上浇油,便能坐收渔利。
  王淳跟了萧龄甫十余年,连尚书省的门也是萧龄甫带进的,见他如此笃定,便不再多问,只有说起另一桩事:“近来有人私下议论立储之事,欲向陛下谏言,立皇长子为太子,都已照大相公的意思,令他们暂先放下,不必操之过急。”
  “嗯。”萧龄甫双手背在身后,领着王淳走了条僻静的道,压低声道,“沉住气,立储之事,咱们提不得,只能由陛下来。”
  陛下多疑,不会轻信旁人的谏言,就如袁仙宗一般,唯有让他主动下决定,才能做得不留痕迹。
  “大相公,还有一事。”王淳左右看了看,见无人,才将声音压得更低,道,“杜氏门下,近来有几人似乎也将心思动到储位之事上了——依某看,像是有求立睿王为储的意思。”
  萧龄甫眼皮一跳,当即停下脚步:“都是哪些人?”
  王淳凑近,低声报了一串名,都是年岁上稍轻,官居五品左右的人。
  “睿王自己是否牵扯其中,尚不知晓,不过——某看,此事似乎同舞阳公主有些关联。”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