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谁啊。
……
赫尔斯亲自来接机。
身材高大的斯拉夫人让程佳宁眼前一亮,等看到阮文和他拥抱时,她嘟囔了句,“你是已婚的耶。”能把这机会让给未婚少女吗?
这声音很小,阮文压根没有听见,跟赫尔斯简单的介绍了下程佳宁,就往外去。
赫尔斯开着一辆全新的大奔,阮文略有些惊讶,“怎么买了新车?”
“华尔街的那帮人,看在车的份上也会对我好些。”
这让阮文恍然,她之前还请赫尔斯帮着注册了证券账户呢。
不过到现在,她也没顾得去处理就是了。
程佳宁坐在后面,听前排两人聊天。
“我前段时间在伦敦那边,剧组的进展还算顺利,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今年夏天这部剧就会上映,如果反响好的话第二季也会提上日程。”
阮文:“希望如此吧,我可不希望我的钱打水漂,对了你收到我寄来的拨浪鼓没?”
之前赫尔斯也没给什么反馈,阮文也是来之前才想起来,她甚至还特意去找了好些个民族乐器。
什么笛子、箫、二胡都在行李箱里放着呢。
应有尽有,绝对能满足赫尔斯的需求。
后排的程佳宁听到这话十分的好奇,“赫尔斯你有孩子了吗?多大了啊。”
她一直以为这个男人单身呢,还想着这些天发展一段异国恋情也不错。
欧洲男人的尺寸,应该还挺可观的吧?
很久不曾谈恋爱的程佳宁想要一段露水情缘,然而……
“没有。”赫尔斯尴尬的摸了摸鼻子,他当时疯魔了似的觉得那有节奏的声音十分的好听,可是等拿到阮文寄来的一大箱拨浪鼓时……
赫尔斯把那些拨浪鼓都送给了工厂里的工人,他们有的有家庭孩子,可能需要这个哄孩子的小玩意儿。
这有些异常的举动落入到阮文眼中,让阮文嘴角扬起,“我这次还给你带来了礼物,等到了酒店再给你。”
旅途漫漫,到了酒店后,程佳宁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休息。
这么长时间的飞行真的很让人疲倦,哪怕年轻如她也需要睡觉,倒时差。
倒是阮文,把一行李箱的礼物交给了赫尔斯后,多问了句,“有时间吗?请你喝杯咖啡。”
阮文不喝咖啡,她给自己点了一杯水。
酒店做的就是服务,别说是温水,就算客人想要一杯猫尿,他们也得找来不是?
阮文把小说底稿交给赫尔斯,这让斯拉夫人略有些无奈,“你这次拖稿未免太严重了。”
“这不是没违约嘛。”阮文知道自己理亏,也没那么理直气壮,“还是得麻烦你,之前你电话里说有事要跟我当面说,什么事?”
带程佳宁出来很不方便,因为一些事情注定不能让程佳宁知道。
如果是小陶就省事多了,她和陶永安是利益共同体,就没什么不能让对方知道的。
“是有人想请你做编剧,我有些不太确定你是否会拒绝,所以……”
赫尔斯耸了耸肩,“先别忙着拒绝,你可以不跟组,而且好莱坞有编剧工会,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你的权益。”
作为畅销书的作者,再加上很是成功的电影《茱莉亚小姐》,这足以让Joe成为好莱坞追捧的所在。
名利双收的时候,不多挣点钱简直对不起自己。
赫尔斯知道阮文忙,但是对方给出的价格还挺诱人,他觉得可以试试看。
阮文听到这个价钱后笑了一声,“你觉得我是缺这二百万的人吗?”
二百万美元,这个价钱十分十分的优渥。
但阮文并不打算应下,“我现在很忙,压根没时间去想那么多,还是算了,等我忙过这阵子,再来搞这个也不迟。”
赫尔斯当即问了句,“这阵子是多久?今年还是明年,又或是后年你都不见得有空?”
他知道阮文很忙,但做人总要为自己考虑下才是。
不见得所有的时间,都分给那些不相干的人吧。
“我也不知道,或许得三五年吧,不过我保证至少半年给你一本小说,这样的话能维持热度,这样等着我那边告一段落,那时候我还没有太落伍的话,我想说不定我可以来好莱坞当编剧呢?”
这承诺并没有什么说服力,赫尔斯有些无奈,“你可真是个任性的女人。”
阮文没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跟他纠结,“别想着挣那点佣金,你如果想要挣大钱的话,我倒是有个建议。”
没人会嫌弃钱,赫尔斯也不例外。
和阮文的合作让他的生活水平提升了很多。
当然距离成为真正的有钱人还差得远,所以当阮文提出挣大钱时,赫尔斯的心动的不能再动。
“什么?”
“留意一下在美国大城市的日本人。”
赫尔斯拧了拧眉头,“你是说欧文?”
阮文和欧文有合作,不过那个工厂的账目应该没问题吧?
“不是欧文,是日本人。”阮文笑了起来,“我不是特别清楚,现在日本商人在哪些城市停留的比较多,或许是纽约,也许是洛杉矶,总之你去留意一下。可以找几个日本商人,想办法赚他们的钱。”
赫尔斯没有听太明白,“什么意思?”
阮文喝了口水,抿了抿那略有些干的嘴唇,“日本经济发展的很快,你可以去看看日本去年的gdp,挣了那么多钱总是要花的,可日本本土面积不算大,在本国投资没什么前景,你说如果是你你会去哪里投资?”
“中国?”
第253章 253种棉花
谢谢你啊,这么瞧得起我们国家。
阮文的道谢十分的没诚意,赫尔斯这才反应过来,“你是说,美国?”
“当然,二战后欧洲元气大伤,毛子家的情况又不一样,投资自然是要来美国。”
阮文和日本人打交道不多不少,但是对这个民族的性格还算有所了解。
他们自大又自卑。
依照日本的国土面积,gdp能有美国的百分之四十,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据。
作为战败国,日本能这么快速的发展源于美国的支持。
但这种支持会伴随着日本的崛起而消失,毕竟美国要的可不是一个经济威胁体。
而日本也并不是那么听话,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一切,这个民族注定会再挑衅美国。
阮文知道的更多一些,比如说广场协议。
她记不清具体的日期,但也知道是在哪一年,更知道在此之后日本宛如被扼住了脖子一般,停滞发展二十年。
这一切,不过是美国从日本掠夺财富而已。
现代化的战争并不只是在中东,经济领域的战争没有硝烟同样残酷。
“日本商人很有钱,有钱自然想着做投资。你说他们会投资什么?”
阮文说的有些含蓄,但赫尔斯已经听明白了。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那你有这个打算吗?”
这个问题让阮文轻笑了声,“我怕是短时间内没空。”
这略带着嘲弄的语气让赫尔斯拧着眉头,“你这又算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
赫尔斯不知道为什么,他忽的有些生气,“你又不是间谍,何必一直把自己和国家捆绑在一起?”
阮文这些年来做了什么,赫尔斯很清楚。
她一直都把自己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也需要自己的事业。”
阮文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她向来喜欢笑,但是这个笑容带着几分无奈,有带着几分嘲弄,“赫尔斯你不会懂的。”
她的国家错过了太多。
所以二十世纪有三大恨,到了二十一世纪有贸易战的利剑悬在脑袋顶上。
美国的印钞机打开时,辛辛苦苦积攒的外汇储备都变成了废纸。
赫尔斯是很不错的合作伙伴,可他并不懂得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东方雄狮,如今多么的艰难。
“个人的命运无法摆脱国家独立存在,你看美国有那么多华人,可是有几个被人尊敬?”
这话惹得赫尔斯的一阵叹息,阮文说的是大实话。
不止在美国,即便是在欧洲,华人想要取得社会地位也不是那么容易。
她的那位朋友刘是个例外,但这样的例外又有多少呢?
“我也不知道日后会怎么样,但是如今我能做一些事情,能力范围内自然是义不容辞。”阮文笑得风轻云淡,“你就当,这是我的事业吧。”
赫尔斯还能怎么想?
阮文话都说到这地步了,赫尔斯也不好再就这个话题继续说些什么扫兴的话,“你就这么放心我?”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德国人的身份几近于原罪。
阮文和他的交好源于他父亲与陶衍十分熟悉,她给了自己足够的尊重与信任。
哪怕隔着时差与距离,也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
但如今,阮文予以的信任太过于沉重。
阮文眉头一挑梢,“你又不是战争贩子。”
何必这般代入呢?
斯拉夫人本身也是受害者,为什么要把赫尔斯和几十年前的那些战争罪人联系在一起呢?
阮文脑子又没抽风,她清醒着呢。
到底是长途飞行有些疲倦,赫尔斯也没有留阮文多久,喝了杯咖啡后就送阮文回去休息。
出电梯时,阮文忽然间想起来,“你给我几天时间想想,我看到时候要不要也赚上一笔。”
她忽然间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一句,让赫尔斯一愣,等反应过来才知道,阮文原来说的是想要做中间商赚差价这件事。
用阮文的话来说,毕竟日本没有给战争赔款。
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合理赚差价理所当然。
当然,阮文这三两天的也想不出来到底要不要干。
毕竟她想要做这个可不容易,这就涉及到了资金外流的问题。
阮文小打小闹没人管,但是大规模的进行收购,起码赫尔斯帮忙保管的那一百万连个水花都砸不出来。
这件事归根结底还得回国后再做决定。
赫尔斯倒也没催着,等阮文休息好了,带着她满美国的飞。
先是去了加州,加州的农业生产值居美国农业州的首位,不过这里的农牧场以奶制品和水果为主。
机械化的程度让阮文瞠目结舌,原谅她在这方面真没那么多见识,毕竟国内是真没有现代化农场建设,即便是日后的发展也是依靠着庞大的人口基数。
赫尔斯难得见到阮文这般模样,“怎么,你不是在发展小型农场吗?”
“你是说种黄麻啊?那算什么呀。”即便是如今村长拉着周边的几个村子一起干,一年两茬作物,小麦收完种黄麻,黄麻收割后播小麦,但合作社也就是多几台水泵,有两台拖拉机而已,哪有什么现代化的农业设备?
可加州的农场不一样。
即便是浆果,都能够用机器进行采摘。
“你能带我去工厂参观下吗?”
赫尔斯十分绅士的鞠躬,“乐意之至,我的女士。”
……
程佳宁最近跟着阮文四处跑,她觉得自己一点都没瘦,还胖了!
能不胖吗?
每天都在那里吃吃喝喝,这些农业州最多的就是农副产品,味道不要太棒,一不留神就吃多了。
程佳宁揉了揉小肚子,“阮文,你不会是打算回去搞这些农场牧场吧?”
“怎么,你觉得不合适?”
“当然,你看人家这是什么条件,虽然我在学校的时候的确没怎么认真听课,但也知道这七大洲之中,就数美国的地理位置最为优渥,且不说两次世界大战都独善其身趁机赚够了钱,你看人家这大平原,这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你再想想边疆,你想人工降雨都降不下来好的么?”
不是她灭自己的威风,实在是比不上啊。
人家这要是干旱了,能人工降雨。
边疆行吗?就那气候条件。
落后没什么好羞耻的,好胜心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但你不能盲目啊。
阮文再大的本事,也改不了地区的气候,不是吗?
“边疆适合做牧场,我没想着在那里搞这些果蔬农业。”
程佳宁觉得阮文这是在嘴犟,“那你不是还打算种棉花吗?”
“是啊,棉花想要长得好,不就是需要光照条件吗?”
她这次倒是没说“你不懂”,程佳宁心里头稍微舒服一点,“那你这满美国的跑,是打算带点种子回去吗?”
刚想夸一句,说程佳宁都懂的思考问题了,但阮文发现这孩子真经不起任何的夸赞。
“傻孩子,动植物是没办法带上飞机的。”
“为什么?”
这还是那个天真的富家小姐,不过阮文耐心地很,“怕有病害,你以为海关是摆设吗?即便是我能带出美国,也过不了国门。”
程佳宁恍然大悟,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你打算怎么办?”
“先四处看看,这次主要目的买机器,种子什么的,到时候再说。”大不了去找农业部的人嘛,阮文想要引进棉花种子,那是为了发展边疆经济,到时候让贾天山,实在不行找他们兵团的领导去跟农业部交涉。
阮文这倒不担心,她现在想要的只是几台机器而已。
在先后参观了加州、特拉华州后,来到美国的第十天阮文终于来到了德州。
德州拥有美国最多的农场,而这里的棉花相当不错,棉花和棉籽的销售额在本地销售市场上占据第三。
阮文这次考察的重点,就是德州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