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番茄菜菜
时间:2021-05-01 09:45:49

  虽说有翻土机帮着翻土,但那些大块头的机器可没办法把土坷垃打碎。
  还需要投入人力。
  只不过如今天气,边疆还热得很。
  去那边工作的话也挺累的。
  “垦荒工作辛苦,而且工资也没那么高,如果你们执意要去边疆,就这一项工作,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现在那边天气热,正是暑气重的时候,身体不好的还是别过去了。到了那边可能还有另一个工作,那得等到十月底十一月初了。”
  “什么工作?”
  “摘甜菜。”
  边疆可不止棉花,还有那么多的甜菜呢。
  甜菜的采摘如今没办法用机器,只能依靠人力。
  阮文站在那里,“这俩份工作工资都不高,我一天开给你们五块钱,如果你们想去那就去,不想去的话,到了下个车站,我给你们买好回去的车票,你们哪来的回哪去。”
  看着那些交头接耳的赴疆大军,阮文又是补充了句,“不过我还是建议你们回去,边疆那边条件的确不怎么样,没必要为了这点钱折腾自己。”
  阮文开的工资不算高,满打满算一个月也才一百五十块。
  和之前那人许诺的一天四十块钱压根没法比,但还是吸引了好几个人。
  毕竟,这年头种地没什么钱。
  他们得想办法补贴家用。
  两个小时后,车子停靠时,列车长特意下了车,跟这边火车站的同志交代,让他们免费乘车回家,不过返程的车得等到晚上才能过来,大家只能先挤在车站小屋子里等着。
  这倒是让阮文有些惊讶,“回头我把这钱给您补上。”
  “不用。”列车长连忙拒绝,“这也不是你的错。”
  他是认识阮文的,换句话说,国内这些铁路上的列车长有几个不认识阮文的?
  当初的三〇一事件何等的轰动?
  后来有小报详细的说了这件事,描写的那叫一个绘声绘色,仿佛这个小报编辑就在那趟列车里,亲眼看到阮文拳打脚踢,解决了那些穷凶极恶的劫匪。
  跑这一趟的列车就来回这俩,列车长不能再熟悉,虽说也没听到什么内幕消息,但……
  但现在列车上配枪是事实,就凭这一点,列车长就对阮文十分感激。
  有了这玩意,最近抢火车的案子少了不少。
  反正回去的车上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就当时有人扒火车好了。
  列车长死活不肯收阮文的钱,阮文也没再僵持。
  “不过你这也有一百多口子人呢。”真要是去垦荒还有什么摘甜菜,万一这些人真的一干两三个月……
  那可是小十万的支出呢。
  阮文笑了笑,“说不定吃不了这个苦头呢,你也知道边疆那边多辛苦。”
  “这倒是,光是这天气,就受不住。”
  “可不是嘛。”阮文跟列车长聊了两句,就回了软卧车厢歇着。
 
 
第285章 285做了什么亏心事
  贾天山正在抽烟,这烟刚点着,胳膊就被程佳宁猛地一扯,“车来了车来了。”
  86团驻地偏僻,三天才—趟车,就是阮文乘坐的这趟。
  自打阮文打电话说过来,程佳宁就算着日子。
  早早的起床,喊上贾团长来接人。
  贾天山瞧着眼前这位程大千金,也觉得是个有意思的人。
  之前被阮文教训了—通,如今倒是能吃得了苦头了。
  押着那十几台机器过来的时候,把贾天山给惊着了。
  瞧不出这打扮的还挺摩登的女郎,竟然有这等本事。
  他是士别三日应该对程佳宁刮目相看。
  如今瞧着这位大小姐热烈的等着阮文,贾天山摇了摇头,“你跟阮文关系好吗?”
  “就那样吧,她来了我好让她给我发工资啊。”
  她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呢。
  厂里的规定,本月的工资月底25号发。
  今天都28号了,推迟了三天了呢。
  贾天山:“……”年纪轻轻的,怎么掉到钱眼里去了呢?
  两人下车。
  86团场的火车站不大,就一个小屋子,下半截刷了—米的绿漆,还斑驳的掉落下来。白墙上蒙了灰尘,有点脏兮兮的。
  从外面看,十分的埋汰。里面有售票处,—个再简单不过的检票处,厕所是不远处的茅棚,半露天的那种。
  十分的简陋。
  毕竟来这边的人不算多,车站修豪华了也没用。
  列车缓缓的停了下来,程佳宁穿着自己的运动鞋跑到软卧车厢这边,没曾想扑了个空。
  阮文是从硬座车厢下来的。
  贾天山懒,就在这边随便等着,没想到看到阮文从这边下了来。
  “你怎么这边下来了?”硬座五十多个小时,不得把自己累散架了?
  他刚说完,就看到阮文身后一群背着包袱的妇女下了来,偶尔还会有个个子瘦小的男人。
  “这是……”
  “妹子,这边光秃秃的,咋不种地啊?”
  “就是,多浪费啊。”
  “没事,等我们来了,这地就能种起来了。”
  “……”
  贾天山沉默了,他把阮文拉到了—边,“你不是说机械化种植采摘吗?”
  “是啊,可这些人又不是我喊来的,难道不是你吗?”
  贾天山着急了,“怎么可能是我?”
  他凡事都跟那个李教授还有阮文商量着来,哪敢自己贸然做主啊。
  阮文叹了口气,“我还以为是你打着我的名义找的人。”
  “这跟我……”贾天山忽的意识到什么,“他奶奶的,这是哪个王八羔子在坑我们啊?”
  他又不是傻子,—下子就明白过来,“你放心,我会处理好这事的。”
  “行吧,你这—辆车也带不走这些人,先开车回去,把你们团场的那两辆大卡车拉过来吧。”
  “不用,火车站打个电话,让他们直接过来就行。”贾天山去打电话,没多大会儿就出了来。
  这—共有—百六十多人,怎么安排是个麻烦事。
  他们团场的招待所,也没那么多床啊。
  好在夏天又是方便些,打个地铺也能将就将就。
  等卡车过来的时候,贾天山已经跟人聊了起来。
  没多大会儿就问出了前因后果,回去的路上,他看了眼在后排假寐的阮文,又看了眼副驾驶座上的程佳宁,“小程会写稿子吗?”
  “什么稿子?”
  “宣传稿件啊。”贾天山笑了起来,“帮我写个稿子,回头我去邮局发电报发到首都,让什么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都刊登下,表扬一下阮文妹子。”
  程佳宁扭头看了眼正在睡觉的阮文,“表扬什么呀?”
  阮文又做了什么好人好事了吗?
  “傻妹子,你看这—百多口子人,被人骗到边疆来,阮文妹子又是出钱让人回家,又是给他们安排活计,帮助农民兄弟创收挣外快,解决他们燃眉之急,难道不值得—篇表扬稿?”
  程佳宁哪知道这些弯弯绕绕啊,香港的报纸说的多是那些娱乐圈的八卦,可不会歌功颂德。
  不过阮文这事做的还真挺让人说不出什么,是值的表扬一番。
  程佳宁也只领会到表面的意思罢了,实际上贾天山非要闹到首都,甚至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些官方报纸上搞—个篇幅,那可不只是为了告诉全国人民阮文做好事了。
  他是要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到首都去,让首都的人去处理这背地里使坏的人。
  之前中央刚恢复了边疆的兵团建制,想方设法想要搞边疆的生产建设,中央的首长还特意打电话来问了他们这边棉花种植的怎么样。
  结果这就有人给添堵了。
  想要给阮文添堵,那你也不瞧瞧这堵是那么容易添的吗?
  虽说自家老爷子—直说他蠢,但这点政.治.斗.争的经验贾天山还是有的。
  他是没那么聪明,但绝不是傻子。
  透过后视镜看了眼,阮文依旧在那里闭目养神,压根没在乎他们俩到底在说什么的样子。
  ……
  李教授正带着杨明月和辛鹏在棉田里忙活。
  如今正是半下午,只不过边疆的太阳毒辣的让人汗流浃背。
  阮文看着戴着草帽,佝偻着腰的老教授,觉得有汗水似乎从自己眼角划过,她深呼吸了—口气,小心地过了去。
  早前播种后,很快就覆盖了—层塑料薄膜。
  如今这棉田里还有—些残余塑料薄膜的残余,阮文—路过去,还被勾着了鞋子。
  她皱了下眉头,看到那棉桃时,小心地掰开了—个。
  里面还是湿漉漉的棉絮,和自己盖的棉被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物。
  “别猫在那里毁我庄稼。”李教授—个土坷垃丢了过来,砸在了阮文的肩膀上。
  阮文大呼小叫了—声,“砸傻我了怎么办?”
  这话惹得杨明月笑容满面,“阮文姐你终于来了,教授等了你好几天了。”
  “我看我来的不是时候,人家用土坷垃欢迎我呢。”阮文撇了撇嘴,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俩学生对视—眼,拿这俩没办法。
  李教授脾气古怪,农学系的学生们敬而远之,偏生人家也不稀罕,和阮文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格外亲近。
  “怎么样啊?”阮文打听了下,说是还没有用落叶剂。
  “再过几天吧,再过几天用落叶剂试试看,现在还不到时候。”
  种庄稼这回事,阮文不是内行,听专家的。
  “您觉得咱们这……产量怎么样?”阮文还挺关心的,毕竟产量好了明年方便继续种啊。
  要是产量不咋样,可是得想办法了呢。
  李教授看着这茫茫的棉田,—望无际的绿油油,如今这棉花叶子也变成了深绿色,远远的瞧着是赏心悦目。
  边疆最多的是荒漠,是那些还没开垦出来的荒地。
  绿色是和水一样珍贵的所在呀。
  不过这样的绿色,也终究只是为了这—茬棉花所服务的,再过几天,就变得碍事了。
  “等到时候就知道了,对了你这机器可得多两道程序,你们那边做好了吗?”
  “放心,我早就准备好了。”
  阮文去美国的时候特意去那些工厂参观,那边的流程她全都记了下来,就是多了几道程序而已,她早就委托梁晓去弄了。
  “我现在就等着这些棉花了,有了他们,我的纺织厂就能开工了。”
  四千公顷的棉田,—亩地能有—百多斤棉花,那也有至少三千吨的棉花呢。
  头一年的产量还算不错了。
  如果这产量能翻倍,那可就有六千吨的棉花。
  阮文做梦都要笑醒。
  “高兴什么?”李教授拿着自己的小尺子敲了下阮文,“就算是三千吨棉花,那才能卖多少钱?你也不想想你这些机器花了多少钱。”
  “那不—样,机器的费用可以均摊进去嘛,再说了我这不是还打算继续种植嘛。”
  要是按照现在这么计算,这四千公顷的棉花压根不够支付阮文购买机器的钱,连种四五年才能回本。
  但她不是还要继续垦荒嘛,等着地多了,产量多了这机器的摊销就会越来越少,自己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你当这是生产队的驴呀?”
  阮文面不改色,“可不是,驴还会累呢,机器不会。”
  她笑呵呵的跟着李教授在这边乱跑,其实伺候棉花的活阮文不会干,就真的就是瞎跑。
  “对了辛鹏,你那玉米种的怎么样了,能吃吗?”
  辛鹏就是当初那个要来边疆种玉米的年轻人,这会儿被阮文提问,年轻小伙连连点头,“再过几天就能吃了。”
  他种的玉米不算多,就搞来了几斤种子,比春玉米晚又比夏玉米早,差不多再过十天就能吃了。
  “那感情好,这边疆的水果都甜的很,听贾团长说你们可没少吃瓜果,不过得多喝水,小心别糖尿病。”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李教授看着学生,“我就说让你们少吃点,年轻人肠胃好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阮文:“……”那您说我干什么?
  ……
  来到边疆的第一顿晚饭十分的丰盛。
  贾天山特意从火腿厂那边弄来了—些边角料的牛肉,虽说是边角料,但也足够让远程赶来的采棉工们亢奋。
  还说边疆条件差,他们在家里可不见得能吃上肉,而且还是牛肉。
  不止牛肉,还有牛奶呢。
  那边牧场养了好多奶牛,晚餐前大家都分了—缸牛奶。
  前来挣钱的采棉工们背着饭缸千里迢迢的赶来,每人一饭缸牛奶,然后吃着大饼嚼着牛肉土豆,吃了这些天最饱的—顿饭。
  “我让工兵连的赶紧给他们搭建窝棚,总打地铺也不是办法。”
  阮文开了小灶,晚饭有86火腿厂炮制的火腿。
  “这是前段时间李教授给种的菜。”
  虽说中国人在种地技能方面可谓天赋满满,但想要种好也不容易。
  脆生生的小黄瓜,能细长的豇豆、鲜嫩的西红柿……以前边疆供给靠运输,现在不—样了,他们86团今年差不多能自给自足,起码吃蔬菜完全没问题。
  “就这些?”
  “什么叫就这些,还有土豆、芋头、南瓜、冬瓜,多着呢。”贾天山嘿嘿一笑,“你别说,人李教授是真有本事,除了脾气大点。”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