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来边疆前,陶永安几个人搞出了那pvc管生产线的概念图,但远远不够。
为此陶永安不得不出国,前往西德那边,借着考察合作的名义去参观PE管的生产公司。
阮文倒也没着急,毕竟这种大型的工程,总得需要时间才是,一年能把pvc管的生产线搞出来那都是胜利。
何况梁晓那边在搞卫生棉的生产线,再加上机床厂本来就生意多,压根顾不上别的。
pvc管的事情阮文先搁置在一旁,她更想要找傅南胜聊发电厂的事情。
不管傅南胜本人如何,阮文不得不承认,出国留学的傅南胜和其他的一些团长政委不一样,加上他家庭缘故,他对经济建设很是感兴趣。
再加上有贤内助帮忙,如今的傅南胜已经着手在搞风力发电设备。
倒是比阮文的pvc管进程快得多。
但也只是在做一个小型的设备而已。
没钱。
这是困扰傅南胜的最大问题。
21团这边的钢铁厂转型中目前经济效益可以忽略不计,本地的农产品经济作物也都是内部消化,指望总部和中央拨款那够干什么的?
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傅南胜是21团的政委,但也没办法随便花钱。
他上面可还有个团长呢。
“你是来给我送钱的?”
宋政委觉得这俩人实在是气场不合,傅南胜也真是的,明明有求于人干嘛不能态度好一些?真以为阮文不会发脾气吗?
“说的像是我有用不完的钱似的。”阮文瞥了一眼,“没钱不要紧,那就找人合作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再去搜刮下,指不定能弄出什么东西来呢。”
阮文这话透着风凉话的劲头,傅南胜拧着眉头,“你到底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阮文看着他,“要不要合作?”
“怎么合作?”
傅南胜看不透阮文,正如同阮文看不透他一样。
他曾经和王春香无意间提起过,不过王春香提到阮文总是一副小迷妹的姿态,对阮文的异样倒是没觉得有什么。
这其中透着很多古怪。
傅南胜也没再说,毕竟谢蓟生是她的枕边人,都没说个所以然来,自己没事瞎折腾什么呢?
如今阮文的到来,傅南胜多少能猜得出几分,但又没有直说。
先开口的,不免落了下乘。
他更想要知道阮文有什么筹码。
“说服第二师,和第五师合作。”
阮文看着傅南胜,一字一句道:“全方面的合作,我们所拥有的机器,将优先提供给第二师尤其是21团使用。”
傅南胜细细思量这话的分量,看向了宋政委,“她说这话,有用吗?”
宋政委哪晓得阮文聊天的内容这么……简单粗暴?
“当然算数。”虽然还没跟贾天山甚至师部商量,不过……
就当先斩后奏了,毕竟说这话的是阮文。
虽说宋政委也没看出来,他们和第二师之间到底有什么地方需要合作。
“给你两天时间考虑,考虑好了去找我。”
阮文也没打算在这边待太久。
她转身离开,被傅南胜喊住了,“两天时间是不是太少了点?”
“那给你两年时间怎么样?”阮文笑容满面,噎得傅南胜神色僵硬。
宋政委连忙跟着阮文走了。
“21团的伙食还算不错,你真不打算在这里吃点?”
“咱们就这么走了,你说小傅会答应吗?他们团长有些保守。”
“阮文,你……”
“第五师和第二师之间隔着几个师?”
宋政委愣了下,“从数量上来说,隔着三和四,不过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那就……”
边疆的同胞搞不清楚隔壁到底是哪个团部的,甚至有些脑子不清楚的政委团长也搞不清楚自己邻居的方位到底在哪里。
不过宋政委不是这类人,他能把整个边疆的地图画出来,说出每一个团部的位置。
是出了名的活地图。
几个师部里面,第五师是最小的那一块。
左右分别是隔着第七师和第四师,因为第九师和第七师早前是一块的,把第九师算上倒也行。
另外,第八师地理位置也挺特殊的,倒也可以算上。
不过即便是加上第五师,这几个师部的辖区,都没有第二师的面积大。
“战国时代合纵连横,宋政委听说过这个故事?”
“听倒是听说过,可人家合纵连横是为了称雄,咱们兵团只是为了稳定边疆顺带着生产开荒而已。”目的不同。
“没什么不同的。”阮文笑着看向车窗外,稍微看的远一些就是一片荒芜。
再过一段时间,黄的红的一片,倒是颜色更绚烂一些,像是印象主义大师的画作。
但好看有什么用呢。
边疆缺的可不是好看,缺的是经济收入好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咱们富裕了,穷亲戚自然会惦记着,今天来借个锤子明天来借点口粮,你能不答应?当了好人怕是还得落下一句埋怨,倒不如直接帮着他们脱贫致富。”
奈何这些师部之间,也有各自的小算盘。
阮文总不可能杀到总部去,让老总下令来搞这个。
她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从86团到第五师,从第五师辐射到第二师。
中间夹着的几个师部,想必会有些想法,两点之间扩大成面,最终辐射整个边疆。
宋政委猛地一刹车,“阮文,你不是在上海也搞工厂吗?”
“对呀。”
“那为什么,费这么大力气来我们这?”在上海多好啊,有政策支持,又是海港多方便。
边疆条件恶劣,基础差,哪哪都不方便。
阮文接过了宋政委递来的干粮,她最近没少吃这玩意儿,也亏得边疆天气干燥,这馕也能放的住。
唯一的问题是太干巴了,喝水又容易噎着,这让阮文十分怀念86团的招待所,大厨做的面条和面饼那可真好吃呀。
“我这不是相中你们的棉花了嘛。”
宋政委:“……”有理有据,他信了。
不管阮文到底有没有说实话,宋政委也没再继续追问。
和出去的时候走走停停不同,回去的路上车子没再多做停留,直接往86团驻地去。
……
阮文回去后正好遇到了罗新国。
“你怎么来了?”
罗新国笑了笑,“当初也在这边待过两年,借着这个机会来看看。”
浦东的纺织厂正在收尾,就等着建成后投产使用。
棉花自然是重中之重。
罗新国专门过来,想要看看如今的边疆和当年有什么不同。
一路过来,其实变化不算大,直到86团这边,罗新国才算是明白阮文到底做了些什么。
这可真是大变样啊。
当初的荒地如今雪白一片,而机器过后只剩下棉花秸秆。
一垛垛的棉花被堆放在那里,大卡车直接运送到火车站,到时候装箱运往目的地……
阮文问了几句上海的情况后,罗新国也说出了自己心里头的一个顾虑。
“上海那边天气你是知道的,我在想这些棉花能不能先不着急都运过去?”
主要是他觉得那边仓库还不够好,怕防潮做得不到位,回头再把棉花给弄霉了。
“那也行,这边倒也有几个大仓库,不过怕是也不能放太久,你要是觉得上海那边不能存放,回去后找石磊商量,找个天气干燥没那么多秋雨的地方,建几个大仓库。”
建仓库花钱,但也花不太多,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在安全问题上。
毕竟棉花这东西一点就着,万一遇到个什么调皮捣蛋的孩子,你还真没什么办法。
罗新国也考虑到这个,“我回去后再看看,看怎么把那些仓库的防潮做好。”
聊了几句,罗新国忽的想起来一件事,“前段时间,有个香港的大老板去了上海那边。”
“程达胜吗?”
“好像不是,姓李还是姓刘什么的,想要在上海那边盖房子,不过市里头把他给拒了。”
阮文眼皮一抽,祸害香港还不够,把手伸到上海去了。
这是嫌自己命长吗?
“这不挺好的吗?”
罗新国点头,“石磊的意思是,现在重点是经济,就算盖起了新房子怕是也买不起,这种投资压根就不怀好意。听说那个大老板后来改变策略,说是要建工厂,不过没拿出具体的方案,市里头又把他给拒了。”
“工厂只是幌子,想要圈地罢了。”阮文说的直白,“低价买了地皮,投入个几十万进去,产出不产出的那就看心情,市里头要是答应那才真是傻子。”
罗新国看着阮文,“所以,有报纸上也提到你现在大规模开工厂,也是圈地行为,说是模仿英国的圈地运动。”
阮文的确有这个打算,她又不是圣人,自然有点私心。
“是吗?那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是住在浦东还是浦西?”
这让罗新国笑了起来,阮文的确尖锐,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
如今浦西压根瞧不起浦东,偏生瞧着那边的泥腿子分了房子又愤愤不平起来。
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着实有几分可笑。
“回头等我有时间,也写一篇新闻投到报纸上去,跟这个记者打嘴仗,不就是写文章吗?我还能怕他不成?”
阮文脸上写着几分得意,刊登在报纸上算什么本事?
她写的东西那可是畅销美利坚,搬上了大荧屏呢。
谁怕谁?
怕了她是孙子!
第338章 338交易
傅南胜连夜过来找阮文。
“我没能谈下来。”
他看着阮文,从那张脸上并没有看到错愕之类的神色,显然阮文对这件事早有预料。
“其他团有他们的小心思,师部那边也不好说什么,不过21团会全力配合你们的合作。”
阮文依旧没吭声。
傅南胜并不着急,喝了口水他又继续说,“阮文你也不用跟我整那些虚的,第二师有十二个团部,你那里才多少机器?何况第五师的其他团部哪个不是嗷嗷待哺的狼崽子?都惦记着那几台机器呢,就算我说动了第二师跟你合作,你能把机器先送到我们那边去?”
傅南胜觉得自己险些被阮文给坑了。
听了傅南胜的长篇大论后,阮文这才开口,“算你不笨,转过了弯。”
这话着实不怎么好听,傅南胜也没空跟她计较。
“成不成的你说句话。”
“油田和钢铁厂,你有多大的调配权?”
“不敢说百分百,但和你合作倒是没什么问题,你不就是想要回头铺设那地下管道嘛。”
傅南胜考虑了这个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边疆地理环境特殊,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样也有无垠的沙漠。
气候条件导致耕种不便,如果能把水利问题解决,那这里势必荒漠变绿洲。
“阮文,我想要再进一步比所有人都难,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就想看我犯错看我栽跟头。”傅南胜看着站在那里看地图的人,“我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
前程啊。
前程是多少人的追求。
阮文扭头看傅南胜,因为戴着眼镜的缘故,傅南胜总给人一种文化人的印象。
这种刻板的印象可不太好。
阮文想了想,“我也不想拿自己的钱开玩笑。”
她伸出了右手,“希望我们能够都真诚一些,合作愉快。”
傅南胜忽的笑了起来,握手的时候微微用力,“合作愉快。”
……
正如傅南胜说的那样,阮文不可能把机器借给第二师,毕竟第五师这边还嗷嗷待哺呢。
不过第二师暂时也用不着,整个第二师的耕种面积还不如现在的86团,平均到下面的团部,哪还有多少?
人力基本上能覆盖。
想要像86团那样九月份后就棉花盛开白雪皑皑,那还需要点时间。
好在,傅南胜有的是耐心与时间。
阮文也耐心的很。
进入十月份后边疆忽的冷了下来,冬天忽然间就过了来。
要不怎么说在这里只有冬夏没有春秋呢?
阮文这次在边疆待得时间有点长。
以至于梁晓开着大卡车进入边疆这边,都是阮文过来接的人。
“你这去地里摘棉花了?怎么这么黑?”
“摘棉花轮不到我,就是帮着摘了几天西红柿什么的,你来的还算是时候,我特意给你留了几串葡萄,都在冰箱里放着呢,再晚这葡萄可就吃不上了。”
梁晓听到这话十分感动,不枉自己驱车将近五千公里,从齐齐哈尔一路西行来到这边疆。
一同过来接人的宋政委本来打算替梁晓开一段车,谁知道被阮文抢了先。
梁晓坐在副驾上休息,这些天可真不是人过得日子。
这货让别人送他都不放心,偏生阮文还非要在边疆这边交货。
你说在东北那边跟老毛子交易多好啊。
那边海关口岸有的是,非要这么远。
不过阮文交代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知道这路不好走,所以做了七八层防护,一路开车过来,他这四天四夜也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对了,陶永安那边似乎没什么进展呀。”
这差不多有一个月了,最开始还跟他打电话讨论几句,最近一星期,梁晓都没接到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