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使用体验,“好像没那么磨得慌了,还有就是感觉轻便了许多。”
关键是很方便,只需要贴在内裤上就好了。
不像卫生带,换的时候大张旗鼓。像她这种没多少卫生带的人,白天尽可能的不去厕所,只敢中午的时候换一下,还只是换里面的棉花。
每次弄得时候都很麻烦。
“不觉得刺挠吧?”
黄春华摇头,“没有啊,怎么会刺挠呢。”
阮文松了口气,黄麻纤维虽然可以替代棉花聚酯纤维,但是它本身有点粗糙。
她个人感觉没什么问题,不过总是得考虑大家的使用感受嘛。
黄春华的说法让陈芳园消解了郁闷,她有些跃跃欲试,一向讨厌生理期到来的人,这次是前所未有的期待。
反正早晚都能来,要是用着好的话,她还能给她妈推荐呢。
卫生带究竟有多烦人,陈芳园深有体会。
下午的时候小林老师也忍不住问了阮文两句,不过得到的回答和他从同学那里听到的差不多。
他有心再多了解点,有人来找阮文,扰乱了小林老师的计划。
彭书燕下午的时候给香港那边的朋友打了个电话,咨询了一些事情,又是跟着在车间里帮忙出谋划策,有空来学校已经五点钟。
她跟所长请了假,又是公干,所以并不着急,就在外面听老师讲课。
等到下课了,这才过来找阮文。
年轻的女孩子十分的漂亮,在人群中也是极为显眼的那个。
脸上没有骄矜,也不曾不耐烦,和今天中午她看到的差不多。
一个不卑不亢的年轻姑娘。
彭书燕不知道怎么的,眼眶有点点湿润。
或许是因为她从这个年轻女孩子身上看到了一些可贵的品质,在这个略显得躁动的年头,是如此的可贵。
彭书燕想了想,如果是自己,会拿出这二十万吗?
正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更钦佩能做到的人。
彭书燕请阮文吃饭,讨论关于卫生巾使用的问题。
在对方表明了身份和来意之后,阮文十分的欢迎,请她去外面的小饭馆吃饭。
“……所里面有几个是机械系毕业的,对机器很精通,虽说这些年来也算是改行了,但处理这点问题倒也不难,主要是你们有图纸。”
彭书燕十分的健谈,“你是怎么想到要生产这玩意儿的?”
“我是学化学的嘛。”阮文一句话把这个问题揭了过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懂得自然懂。
彭书燕明白了阮文的意思,棉厂会计出身再加上化学专业,阮文会想着做卫生巾,也不奇怪。
“我听说你这里有已经做出来的,能让我试试看吗?我想知道这与香港那边的有什么区别。”
“当然,等会儿我回宿舍给你拿,都分给我同学了,也没多少了。”
阮文其实也有些问题没解决,她拿出随身的纸笔来,画起了图,“中间这层是吸收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把它压实,这样会显得更轻便一些。而表面这层的无纺布,我这边工艺所限没能进行扎孔处理,你看能不能请所里的研究员帮忙增加一个环节,还有就是杀菌消毒,以及包装,我目前弄得都很简便。”
彭书燕更是惊叹,“已经很了不起了,扎孔处理可以加强吸收,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从她的反应上,阮文意识到一点,“香港那边没有吗?”
彭书燕摇了摇头,她直接从包里拿出了一片卫生巾。
不是阮文最常见的折叠款,而是一个细长条。
包装很简陋,甚至连背胶都没有。
阮文一愣,“没有背胶?”
“对啊,不过这已经方便了很多,只需要固定在卫生带上就可以了。你说的背胶,是怎么回事”
阮文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她对卫生巾的发展史并非事无巨细的了解,也不知道这一片小小的背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可如果连香港市场上的卫生巾都没背胶的话,欧美那边大概也没好到哪里去。
“早知道,我应该让陶永安的姑姑寄来几包卫生巾的。”
阮文有些懊恼,她可真是犯蠢了。
“彭姐,咱们必须得抢先一步。”这件事很重要,“哪怕是没有国内市场,但是我们可以去抢占国际市场,到时候那就是源源不断的外汇,用来支持你们的研究。”
彭书燕被她说的胸中激荡,“你说的背胶,有那么厉害吗?”
“当然,我这就去学校给你拿。”
看着起身就往外去的人,彭书燕喊都来不及,她有些哭笑不得。
阮文很快就回了来,这个略微有些简陋的自制品让彭书燕惊在了那里,好一会儿她笑了起来,激动的抱着阮文,“小阮文你可真是个天才。”
直接贴在内裤上,彻底告别卫生带。
难怪说是替代品,这可不是彻头彻尾的替代品吗?
“我明天就跟所里的人去研究,手边的活先放放,说什么要把你这个先搞定。”
研究所缺钱这件事大家都知道,如何弄钱却没几个人有办法。
现在聚宝盆就在他们手中,只要把机器做出来,那……
他们还用担心科研经费的问题?
彭书燕十分的激动,她甚至亲了阮文两口,“你毕业后要不要来研究所工作,我们的研究也需要你这样的天才。”
这个……
阮文有些汗颜,她对光刻机可不怎么了解。
“到时候再说到时候再说。”
阮文难得的谦虚。
等到阮文这学期的考试结束时,研究所这边已经把机器改进好了。
现在万事俱备,缺的就是原材料。
这倒也不难,涂安国本就是南方人,知道原材料是黄麻后,直接跟家乡那边的几个麻袋厂联系,把他们的黄麻库存都要了来,等到明天列车到达,直接卸货运往研究所就行了。
涂宝珍找来的时候,阮文正在那亩黄麻地里忙活。
老教授指点了她一些种植方法,阮文发现比起自己在衢州看到的黄麻,这明显长得更粗壮一些。
只不过纤维产量如何,还得到时候看看才行。
她正在这边检查黄麻叶,怕生了褐斑病。
涂宝珍钻了进来,“我找了你一圈都没找到,快走快走,跟我走。”
“怎么了?”阮文头上戴着的草帽被吹跑了。
涂宝珍连忙折回来捡给她,“陶永安还没回来吗?”
“估摸着得后天吧。”
“那太可惜了,不过你在就好。”涂宝珍一路拉着阮文跑进了研究所,跑到了车间里面。
从所长到研究员再到门口的保安,他们都在这里。
看到阮文有的笑,有的开口说话,“阮文来了啊。”
阮文来不及一一打招呼,被涂宝珍拽到了涂安国身边。
“爸爸,圆满完成任务,阮文同志给您带来了。”
涂所长家的千金最近心情好多了,因为她看到她最敬爱的父亲没再愁容满面,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她很开心,也打心眼里感激阮文。
涂安国看着冲自己敬礼的女儿,笑了下。
他对阮文说,“生产线调试好了,阮文,你来按下按钮吧。”
这是她的心血,所以最有意义的这一下,应该阮文来才是。
红黑两色的按钮就在那里,阮文看了眼涂所长,看到了那里站着的彭书燕冲自己竖大拇指,看到其他研究员屏住呼吸,目光凝聚在她的指尖。
手指微微用力,齿轮运作。
畅通无阻。
站在一旁的研究所工人经过培训,早已经按照最高的标准进行略有些生疏的操作。
白花花的成品放到了干净的箱子里。
按压密实,表面柔软,背胶均匀。
阮文看着那一片卫生巾,忽然间有种不真实感。
“好啦我们的小阮厂长,现在该考虑,如何把这些东西推向海外了。”彭书燕揽住了阮文的肩膀,“傻姑娘,哭什么。”
说话间,她也带着哭腔。
作者有话要说:我查的说是背胶产生于70年代,但具体的没说所以……咳咳咳
第70章 070女流氓
正常运转的不止是这条卫生巾生产线。
还有……413研究所。
希望,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
当机器轰隆作响按部就班的启动时,研究所众人看到的不止是这台庞大又笨拙的机器。
他们还看到了研究所存活下去的希望。
困难只是一时的,熬过这一关,就好了。
这条生产线前面是阮文和陶永安在研发,到了后面就是涂安国显神通。
卫生巾得包装起来,需要包装袋。
老战士打电话找来了生产机器。
全套的设备都堆在了这个车间里。
前段时间又弄了库房,放黄麻,放即将生产出来的卫生巾。
等到第一批卫生巾二十片包装成一袋时,涂安国把研究所的会计喊了来,和阮文对了下账。
花费不算多,二十万的款项,到现在花了两万不到。
很多,都是涂安国的私人关系。
这将近两万块,大部分是花在了原材料和运输上。
黄麻和石油,这是最大的支出。
“我如果不相信您,就不会跟您合作了。只是涂所长现在还有件事,我需要跑市场,要嘴皮子利落的能说会道的,去上海去北京去广州,如果可以再去香港,尤其是香港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国内消费意识暂时跟不上,想要打广告都没得打。
只能先在大城市开发市场,这里工人多,每个月花上不到一块钱对她们而言不算特别难。
“香港那边的话,小彭倒是有认识的人,我让她去联络,去跑市场的话,这样我今天开个会组织下,看能不能从家属这里凑出几个嘴皮子麻溜的。回头我让宝珍跟你去。”
他的女儿不能再在庇荫下生长,总有一天自己会老去,与其到那时候让这孩子被迫成长,倒不如早早的让她去面对这些风霜雨雪。
虽不想拿女儿和阮文比较,但是涂安国清楚,和阮文相比,宝珍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好啊。”阮文没什么意见。
她借涂所长办公室的电话,给陶永安的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大概后天回到首都,到时候去家里拜访您和阿姨,另外就是麻烦陶叔叔您跟陶永安说声,先别急着回来。”
陶衍觉得自己老了,不知道这些年轻人在搞什么。
他听那小子说,他和阮文一起折腾了本小说,在国外卖的还挺好。
陶衍不相信。
但这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他从远在美国的陶君那里确定了这件事。
翻译书,写书。
新时代的年轻人,即便没有走出国门,他们似乎也有办法去了解国外的一切。
这是和他那个年代截然不同,也和他一贯的认知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让陶衍觉得自己不再年轻。
放下电话,陶衍靠在椅子上,好一会儿这才起身。
他现在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出版社这边。
陶永安也在,他暑假回来其实也没什么事,这两天都跟着他来出版社,有些找灵感的意思。
“看得懂吗?”
“我又不文盲,怎么看不懂?”陶永安习惯性的杠了一句,抬头看到他爸,又有些悻悻,“您不是在忙吗?”
“阮文打电话过来,说她这两天来首都,让你先别回去。”
“她来首都,是来看阮姑姑的吗?”陶永安犯了嘀咕,想了半天也没想通,“那您问她什么时候的车票没?我去车站接她。”
“说是后天。”
“得嘞。”陶永安借力跳了起来,“那我去跟阮姑姑说这件事,让她给阮文准备点好吃的。”
讨厌拽住了往外跑的儿子。
“疼疼疼,您这上了年纪手劲怎么一点见小啊。万一把我耳朵拽掉了怎么办?”
陶衍松了手,“你们是不是约定好了?”
“约定什么啊,您真是会想,我们能约定什么?”陶永安还想知道阮文为什么忽然来首都呢。
本来她定下的时间是八月底啊。
不过到时候就知道了。
陶永安去火车站接人,特意骑着自行车,车把上还挂了一盒点心,刚买的,给阮文垫肚子。
只是看到阮文身后跟着的几个人,他下意识地瞅了瞅后车座,大概坐不开吧。
“怎么来这么多人?”
而且还扛着大包裹,一人背一个,阮文和涂宝珍都没能例外。
“来做宣传啊。电话里也没问你爸,有认识的人在百货公司或者供销社上班吗?”
陶永安闻音知雅意,登时反应过来,“出来了?”
“嗯,机器运行的挺好的,涂所打算再添加一条生产线。”
零部件什么的,找各个机械加工厂要,花不了太多的钱,因为技术是自己的,省钱。
“怎么这么快,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回去了。”
“回什么回,先帮我找客源。”
阮文打算兵分三路,百货商店和供销社是一个目标方向,第二个嘛,是精准人群,从陶永安母亲和妹妹,还有阮姑姑身边的女性朋友着手。
至于第三个方向,是首都的国营单位以及大大小小的民营工厂。
这些地方少不了女同志,她们都能挣钱,相对而言,也舍得花钱。
陶永安推着自行车,小声跟阮文嘀咕,“这些人都是哪找来的?”
“研究员们的家人,都是我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