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偶天成——木嬴
时间:2021-05-22 10:34:07

  不等姜老王爷把话说完,护国公脸色骤变,道,“金玉阁和我护国公府没有半点关系!”
  “我只是看不惯你河间王府把朝廷律法当成儿戏!”
  “你河间王府还没有权利动用私刑!”
  这一点,倒是占理。
  不过河间王府既然这么做,自然是想好了应对之策,姜老王爷看向皇上道,“我孙儿是奉皇上之命查案,只因在河间王府审案就要背一个动用私刑的罪名,我河间王府担待不起。”
  “还请皇上再下道圣旨,由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各派一衙差给我孙儿使唤,但凡动刑,皆由他们监督。”
  护国公脸色铁青,“那探监呢?!”
  哪怕就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其家人也有探监之权。
  姜老王爷笑道,“金玉阁掌柜的家人、朋友或者东家要探监,我河间王府大门敞开了让他们进便是。”
  只要不怕被扣下审问,只管来。
  皇上把玩着手中白玉棋子,笑道,“这事是朕思虑不周,暂且就这样吧,下不为例便是。”
  “皇上……,”护国公还要再劝。
  皇上抬手打断他,“人要真在河间王府出了事,朕定治姜大少爷一个看护不周之罪。”
  皇上一心袒护。
  护国公也没辄。
  想到河间王府的守卫,护国公脸阴沉的像一条臭水沟。
  再说姜绾,给金玉阁赔礼后,没有直接回靖安王府,而是由齐墨远陪着在街上逛了一圈。
  等她回府,赵管事便送上三万两银票。
  姜绾挑眉,“这是……?”
  赵管事道,“世子妃受了委屈,这是王爷给您的补偿。”
  姜绾笑了笑,伸手接过。
  赵管事,“……。”
  虽然王爷是真心给的,可世子妃都不客气一下吗?
  客气?
  王爷和她不客气,她和王爷还客气什么?
  虽然一口气花出去了五万两,但得了王爷补偿的三万两,姜绾怒气消的七七八八了,毕竟那些首饰的价值都在那儿呢。
  不过心情好,姜绾也没有表露出来,问道,“这三万两是王爷自己掏的,还是公中给的?”
  “是公中,”赵管事回道。
  是公中就好。
  姜绾迈步下台阶,金儿担心道,“老夫人肯定有意见。”
  没意见才怪了。
  不过那又如何?
  金玉阁为什么会知道她要状告之事?
  虽然死了一个替罪羊丫鬟,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她这么委屈给人赔礼,可是有她老夫人一份功劳的。
  不过人忘性很大,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对做错没理的事更是健忘。
  一听说王爷给了姜绾三万两补偿,当即怒火中烧。
  要给五万两,老夫人还能要姜绾把那些首饰都交给公中,当是公中买下的,就算生气但也能忍,可偏偏王爷只给了三万两!
  这三万两只是补偿!
  和姜绾买首饰无关!
  老夫人气的心口痛。
 
 
第六百一十一章 银票
  不过要说最生气的还不是老夫人,是安阳县主。
  她算计姜绾没成功,反倒折损了一丫鬟,太皇太后还对她失望,为她求王爷。
  她也去金玉阁息事宁人,是人家没给她面子,要姜绾亲自赔礼。
  本来是大快人心的事,可碰到王爷补偿三万两,就不值得高兴了!
  她用一根金簪送了世子妃三万两!
  安阳县主气的发狂,更要命的是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事,都说姜绾被金玉阁逼着买的那些首饰该她安阳县主承担。
  毕竟惹事的是她的丫鬟,靖安王世子妃损失这么惨重,总不能让她一句御下不严就算了的?
  再说了,是不是御下不严还不一定呢。
  不过姜绾财大气粗,大家都知道,她出手之阔绰,京都最有名的败家子都不一定比的过,安阳县主哪有那么多钱买五万两的首饰啊。
  然后大家觉得就算没有五万两,至少一半也是要买下的。
  靖安王世子妃气头上怀疑金玉阁,虽然是被逼无奈,却也该吸取点教训。
  这些流言传到安阳县主耳中的时候,她差点没气撅过去。
  但更叫她生气的还在后头呢。
  王爷补偿了姜绾三万两的事,不知怎么的传到了太皇太后耳中,太皇太后又派宁嬷嬷来了靖安王府一躺。
  宁嬷嬷把三万两银票交给王爷,王爷道,“太皇太后这是?”
  宁嬷嬷叹息,“这回让世子妃受委屈了,王爷补偿她三万两是应该的,但这三万两不该您出。”
  “那也不该太皇太后出,”王爷道。
  确实。
  这钱也不该太皇太后出。
  可谁让太皇太后始终疼安阳县主呢。
  宿国公夫人不是安阳县主的亲娘,给安阳县主准备的陪嫁中规中矩,三万两安阳县主能拿的出来,可拿出来之后,嫁妆就空一半了。
  安阳县主本就记恨世子妃,以她的心性,真赔了三万两,那和世子妃真就不死不休了。
  太皇太后老了,实在不想为这些争斗烦心。
  宁嬷嬷道,“这钱王爷就收下吧,太皇太后膝下也就一个安阳县主需要照拂,再者世子妃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要叫世子妃心里存了气,回头太皇太后有什么小病小痛倒也不好叫她进宫了。”
  宁嬷嬷这么说,王爷就把银票收下了。
  宁嬷嬷这回来,没去见安阳县主,也没去见王妃,送完银票就回宫了。
  宁嬷嬷走后,王爷便让赵管事把三万两送到了姜绾跟前。
  得知这三万两的来历后,姜绾吩咐金儿道,“去把王爷给的三万两取来。”
  金儿有点懵,“收三万还三万两不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姜绾道。
  要一样,王爷还给她送来做什么?
  赵管事带了三万两进柏景轩,又带了三万两离开。
  这事一阵风传遍王府,然后——
  安阳县主又作妖了。
  她拖着病恹恹的身子,由着丫鬟扶着进柏景轩,她脸色苍白,虚弱的像是一朵饱受寒风摧残的芍药花。
  她来的时候,姜绾正在院子里赏花,远山峨眉,肤若凝脂,精神好的找不到词来形容。
  丫鬟禀告安阳县主来,姜绾都有点恍惚。
  按理这会儿她应该气的卧病在床,怎么来柏景轩了?
  不过人既然来了,总没有不搭理的道理,姜绾走过去道,“安阳县主身体不适,怎么不在屋子里歇养,来我这儿做什么?”
  安阳县主挤出一抹比哭还难看几分的笑,“昨儿世子妃去探望我,实在是我这身子不争气,昨儿本想从金玉阁回来就来见你,奈何扛不住,到这会儿才来,大嫂可别和我置气。”
  虚弱就别解释这么多啊,她们谁还不了解谁啊。
  眼下重点是她为什么来吧?
  姜绾也不问,就那么看着安阳县主,只见安阳县主从丫鬟手里接过两张银票,递给姜绾,“我御下不严,让大嫂受委屈了,这是我给大嫂的赔偿。”
  姜绾眸光一扫,就看到银票的数额。
  一万两。
  下面一张看不清楚,但应该也是一万两数额了。
  姜绾笑了。
  她说安阳县主怎么这么积极来给她赔礼呢,这是想舍孩子套狼呢?
  可惜。
  她忘了有个词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姜绾笑着接过银票,随手给了金儿,然后道,“安阳县主有这份心就够了,让丫鬟来就成了,哪用得着自己跑一趟?”
  “就算觉得不稳妥,让二少爷来一趟也尽够了。”
  “你这风吹就倒的样子,我瞧了都怕,就不留你说话了,改日我们再喝茶赏花。”
  说完,让安阳县主的丫鬟扶安阳县主离开。
  安阳县主脸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姜绾都想给她请太医了。
  姜绾默默的叫了个丫鬟帮着把安阳县主扶走。
  等安阳县主回去后,姜绾回屋,金儿看着手里的银票不敢置信,“安阳县主居然送姑娘两万两赔礼。”
  姜绾轻笑一声,“你个小丫鬟别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
  金儿扬了扬手中银票,“可这银票是真的啊。”
  她也怀疑过银票有假,但她见过很多一万两的银票,真的还是假的,她分的出来,就是这么见多识广。
  姜绾坐下来给自己倒茶,“太皇太后给了我三万两,加上她这两万两,正好和我在金玉阁花的钱一样。”
  “如过我猜的没错,她应该是想用这两万两带走你家姑娘我从金玉阁买的五万两的头饰。”
  金儿脸一臭,脱口四个字,“她想的美!”
  骂完,金儿又看着手中银票,“那这两万两……?”
  “到我手里自然就是我的了,”姜绾呵气如兰。
  送上门来的银票,她干嘛不要?
  想两万两就套走她五万两的首饰,胃口这么大,不狠狠痛上几回缩不了。
  一口茶刚喝进肚,外面跑进来一丫鬟,急道,“世子妃,安阳县主晕倒了。”
  姜绾眉头一挑,“把安阳县主扶到花厅。”
  金儿有点懵。
  不懂自家姑娘为什么这么做,不过她还是照办了。
  金儿走后,姜绾走到窗户旁,低声吩咐了铁鹰几句。
  铁鹰心累。
  又到他招摇撞骗的时候了。
 
 
第六百一十二章 诚心
  安阳县主就晕倒在柏景轩门外不远,金儿去的时候,两丫鬟正扶着安阳县主往回走。
  金儿过去扶安阳县主。
  扶着人就转身。
  安阳县主的丫鬟碧柳叫嚷道,“我家县主都晕了,得扶回去请太医!”
  金儿道,“柏景轩离水月轩远着呢,你家县主都晕了,你还不心疼她。”
  说着,就把人往回扶。
  同样是丫鬟,金儿的力气可不是碧柳能比的,再加上刚刚扶人的小丫鬟就是柏景轩的,过来帮金儿。
  在碧柳看来,她家县主几乎是被挟持回的柏景轩。
  把安阳县主扶躺到花厅小榻上,金儿累的直喘气。
  碧柳气的直瞪眼。
  花厅外,姜绾的声音传来,“铁大夫,请。”
  某铁大夫忍着抽搐的嘴角进了花厅。
  金儿搬了凳子在小榻旁,某铁大夫坐下给安阳县主搭脉,等把脉完,就出去了。
  铁大夫走后,姜绾坐下,有样学样的给安阳县主把脉。
  碧柳站在一旁,嘴没差点撇成直线。
  前两日没能给她家县主把脉,现在总算如了世子妃的愿。
  姜绾收了手,也走了出去。
  这方子,得她来开,铁鹰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姜绾念方子,铁鹰写。
  刚把墨迹吹干交到姜绾手里,四儿进来道,“世子妃,梅侧妃和二少爷来了。”
  来的还真是快。
  姜绾拿着药方出去。
  安阳县主的丫鬟碧柳正和梅侧妃告状呢,“县主晕倒,奴婢要扶她回去,世子妃的丫鬟拦着不让,硬是把县主扶进了柏景轩。”
  梅侧妃一脸怒气,冲着姜绾道,“世子妃这是什么意思?!”
  姜绾一脸无辜,“这丫鬟怎么说话只说一半啊。”
  “我让金儿扶你家县主回来,对她有恶意吗?”
  碧柳闭着嘴,没有说话。
  她也不知道世子妃有没有恶意。
  她只知道铁大夫轻易不给人治病,连太后下旨他都敢不当回事,可刚刚却给她家县主把脉了。
  她家县主这回是装病,可这些日子却也是真病了,不怕大夫把脉会露馅。
  她怕的是铁大夫给人治病收的昂贵诊金。
  那可不是笔小数目,是五万两啊。
  丫鬟不说话,姜绾看向梅侧妃道,“安阳县主为金簪一事来向我赔礼,她人晕倒在柏景轩外,于情于理,我都该亲自送她回去,只是铁大夫人在柏景轩,有急事找我,他脾气古怪,一听我要送安阳县主回去,怕我耽误太久便让我把安阳县主带来,他帮着医治。”
  “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说完,姜绾把方子往前一递,“这是刚刚铁大夫开的药方。”
  原来扣下安阳县主是让铁大夫帮着医治,梅侧妃脸上怒气全消,接过药方。
  而齐墨铭已经进花厅把安阳县主抱出来了。
  目送梅侧妃他们离开,金儿忍不住咕噜一句,“便宜他们了。”
  姜绾笑了一声,“你家姑娘我又没吃亏。”
  安阳县主虽然身体不适,但都是些不足道的小毛病,是个大夫都能治。
  可她却担了个请铁大夫医治安阳县主的美名。
  再说齐墨铭把安阳县主抱回去,不多会儿,太医就来了。
  安阳县主一晕倒,就有丫鬟匆匆去前院禀告,赵管事当即让人拿了帖子请太医进府,等知道铁大夫给安阳县主开过方子,太医已经在来王府的路上了。
  都劳烦太医了,不好让人原路回去,便请进府给老夫人或者王妃诊个平安脉。
  太医在进内院的路上,被梅侧妃的人叫住,请去了水月轩。
  太医把脉完,梅侧妃把方子递给太医,“这是刚刚请的大夫开的方子,我不放心,有劳太医看一下。”
  太医接过药方,看了几眼道,“这是哪个庸医开的方子?!”
  才说了一句,梅侧妃便道,“我就知道世子妃没安好心!借铁大夫之手算计安阳!”
  太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