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这又是何物?”李霨只觉得自己都快认不清台上的皇帝,怎么会口中出现一个个自己从未听说过的词汇。
“朕将西方的一些书籍进行整理改制后,打算重新印刷出版销售,同时在图书馆也会放置一批,供给家境贫困买不起书籍的学子免费借用。”
康熙随口解释了一句,见李霨饶有兴致依然想问,连忙岔开话题:“学堂内的课程朕已经安排人负责了。新式学堂也就是朕所说的中央学堂。朕打算新召一批学子,包含匠人,贫民子弟,第一批以百名为例,经考试合格者可作为进士出身。众卿意下如何?”
进士出身?
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李霨沉思半响:“皇上,这直接作为进士出身,也就意味着可以入仕为官,只怕那些个匠人读书写字都困难,更何况是……”
“中央学堂,第一批学子自然是要有基础的,作为可以让世人见到中央学堂之出路未来的。而后的学子,自然是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读书习字非但他们要学,而是应该作为基础广泛推广下去,让世人都会读书习字才是。”
康熙侃侃而述,向众人描绘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见皇上显然是早有文章,显然不是突发奇想,在场众人心头大石落地。即使还有人在心中犯嘀咕,面上一个个都是笑盈盈的同意。
康熙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又看了李霨一眼,李霨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就是那只被挑中的领头羊。现在是哭也来不及的,只有面上强笑:“臣今日回去就写奏折,明日朝会上奏。”
“不,等两日再奏。”康熙笑道。说完话,他便让翰林院掌院学士王鸿绪、考功司郎中张九徵两人先行告退,留着其他几位大臣继续安排诸人应该负责的内容。
不提康熙几人在东暖阁内怎么交谈,王鸿绪却是快要急疯了!他紧跟着张九徵出宫,甚至没上自家的轿子,硬是坐进了张九徵的马车。
张九徵出了宫,可张玉书还没出,见王鸿绪上了马车,张九徵无奈只得令车夫将马车停到一边,又让马夫离得远些盯梢,才看着焦躁不安的王鸿绪说道:“季友有何想和为师说的?”
“老师!您怎么还同意皇上的意思?这事情传出去,我们这些人还怎么见天下学子!”
“怎么见?”张九徵睨了王鸿绪一眼,很是冷漠,“皇上既然宣了这么多人进宫,也就说明他打定主意要对科举动手了!
你看看进宫这些人,可都是皇上精挑细选出来的可堪大用的!你倒好,句句都是和皇上反着来,你以为你是魏征?想要流芳百世?别提这个改革究竟如何你还不知道,先别忘了魏征都没有好下场!”
张九徵越说越是恼怒:“为师倒没有希望你能够和林如海这般心思敏捷,能顺着皇上的思路走,起码也是同张英这般脑子里想想清楚再从嘴巴里说出去!”
他狠狠瞪了眼儿子又道:“若不是如此,为何偏偏让你我二人先走一步?季友啊……你分明是在其中年纪最轻的一人,怎么偏偏脑子最不灵光呢?”
王鸿绪面上一阵青一阵白,良久才低声问道:“老师您觉得今日这事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传出去!”张九徵直言,不在意的挥挥手,“赶快去办吧!”
“这……”
“这什么这!你真是头蠢驴!这才是速战速决,你给为师现在就回去,赶紧的把这事儿传出去!等过两日谣言沸沸扬扬起来了,李大人就上书这事,自然就会把谣言一举击破!”
张九徵见王鸿绪还犹犹豫豫登时便是一阵火大,劈头盖耳的一顿训斥。
“是是是!”王鸿绪委委屈屈下车,可怜巴巴的走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正当京城里为了科举改制的事情闹腾得鸡飞狗跳,不少学子联名血书甚至打算聚众上街□□。
第九十七章 康熙十七年
今天的大朝会, 不少御史可都是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念头, 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宫了。不少人已经想好了——若是皇上真当算无视众人的想法,他们就一个个撞死在保和殿的柱子上!!
等三叩九拜结束, 御史们就屏住呼吸,一个个不安分的挪动着脚丫子,打算就在太监的喊声落下那瞬间就上前启奏!
“臣有本!”保和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李霨在朝会上书了。他面无表情装作没有发现那些个因他的高喊声,吓得一哆嗦险些在保和殿摔个狗吃屎的御史们。
他声音铿锵有力的说道:“臣请皇上下令新建学堂, 给广大不擅读书的才敏之人一条出路。”
这话把所有的御史们的话都憋进了喉咙中——新建学堂?不是要对科举改制吗?
他们面面相觑,个个面色恍惚,默然着一时之间没有说出其他话来。
有人下意识的朝着明珠望去, 明珠面色略变,再看看索额图嘴角得意勾笑,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得了差信!
可恨!明珠盯着索额图的双眼都快喷出火来!冷笑一声, 他压抑住怒火, 面上带着一丝疑问含笑出列:“皇上, 奴才不明白李大人所说的学堂一事如何?是要将现今的官家学塾或是国子监直接改制了?那里面现在读书的学子怎么办?”
李霨笑道:“前些日子的军演, 臣等实在是心醉不已,可戴大人却说如他才干者远超千百数,唯有他一人因着官宦之家出身才能走到皇上面前,将自己一身才干献给皇上所用。”
他侃侃而述:“臣闻言心中愧疚不已, 臣得皇上允许, 带不少同僚在京郊参观。近有官道沥青地, 远有堤坝水泥墙, 这拯救了多少万户黎民百姓的性命?让多少黎民百姓能够不再担忧每年大水冲走一家人一辈子的积蓄?让多少黎民百姓有一栋可以住得暖不用担心再漏水的房屋?
更不用提增量生产的稻米已比过往要翻了一倍收成,这又让多少人能够吃饱饭?诸位大人!”
李霨声音沉重:“可做出这些贡献的人,那些个匠人自己呢?官家的农庄已属于待遇优渥,可他们仅仅只能维持温饱,因着出身贫贱,非但连老百姓的一声好都听不到,甚至连一件新衣都难得制一制,更别提有钱给孩子读书习字。”
明珠迅速低头,收敛起面上的表情,思量的眼光闪烁不定。
“臣将自己一些肺腑之言告诉皇上,只求皇上能为这些才智聪敏,有能力为大清江山社稷做出一番贡献,却因为出身卑贱而无晋升之途的人寻一条出路!”李霨说完话,他再次跪在地上,重重磕头泣声道。
“皇上!这些匠人如何可以为官?”明珠摇头道,“李大人所说有一定道理,可这些人没有文化,许多连大字都不识。若是皇上对他们的贡献满意,赏赐一番让他们的子弟可以读书也就罢了,何必让所有人都能够……”
还未等明珠说完,李霨就不满的开口:“为何不能?”
“皇上!匠人自古以来都是放入贱籍!大清已是宽宏大量去除匠籍!这些匠人应该对皇上感激涕零,还胆敢索要更多?奴才明白这些匠人对大清有功,可是既然除了贱籍,已是本朝宽宏大量之举。如若匠人也可为官,让天下读书人情以何堪?”
“怎么不能?”索额图嗤笑一声,大步迈出拱手朝康熙说道,“皇上!那些个读书人若是能做出枪炮,让那些个外国使臣屁都不敢放就滚蛋,奴才也是乐得让他们直接做官!只可惜他们一个个就和明珠一般嘴上说的快,遇见事儿就干瞪眼!”
“索额图你——!”明珠大怒。
“索额图!”康熙斥了一声。
李霨在台下咳了一声,瞪了眼放地图炮的索额图:“纳兰大人,我们现在开设学堂,就是为了让这些有能之士能够读书知法,更能让原先就对这些农务水利技术有兴趣的贫困学子能有另外一条出路!
既然读书也是想要为官为这天下做出贡献,让这些已经为天下做出贡献的匠人们读书为官又有何不妥呢?”
“虽说文治武功,以文治国,以武护国。”李光地也出列说道,“可我们不能忘记,文章的纸,穿着的布,吃喝的米,打仗的器可都是出自匠人之手,匠人和农民一般都是文治武功的基础。”
“按纳兰大人所说的话,我们就只能让户部那些个连算术都不会的文人来做事?”林如海最后出列补充。
他早对此心有不满了,在户部一连数年,户部有几名主事居然连算数都从未接触过,更不要说刚进户部的司务、笔帖式或是七品的不入流小官了!
三人轮番说话来对自己进行反驳,这让明珠很是恼怒,他环视众人,目光最后停留在林如海身上,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林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皇上!臣愿意当众测试!”
“哦?测试什么?”康熙顺着话笑眯眯的询问道。
“臣请皇上,在六部中请十位小官,再请十位郊外农庄做事的匠人,比一比谁能计算出之前修建京城道路所需的总花费!”林如海一席话说得坦坦荡荡。
“开什么玩笑?那些个没读过书的匠人如何办得到?”明珠不敢相信的摇了摇头。
“纳兰大人,赌不赌?”
“奴才赌了!”明珠冷笑一声,“那林大人愿意拿什么和本官赌?”
“本官……”林如海刚想开口,康熙抚掌笑道:“既然如此,若是明珠胜了,那此事就暂且挪后再议,若是林如海胜了,这件事,明珠你就必须协助林如海办理,如何?”
明珠此刻也位居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师,威势赫赫,在朝中地位自然远在林如海这个户部侍郎之上。
要明珠低头给林如海做事——明珠轻笑一声,却是看也不看林如海一眼毫无惧色:“奴才遵旨!”
林如海慢了一步,也不甘示弱朗声道:“臣遵旨!”
看着两边气势汹汹的模样,康熙也不再迟疑,吩咐梁九功按着两人的要求去选十名户部的京官和十名郊外农庄的匠人。
“你们两人对被选择的人有何要求?”
“皇上,既然为的是做对比。”明珠心思深沉,脑内思虑在瞬间转过几回,“考虑到在户部时间越长,知道京城修建事情越多的情况,臣请皇上选择近五年进士出身的户部京官和林大人选的人选进行比试。”
康熙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和颜悦色的问林如海:“林爱卿呢?”
林如海很是冷静:“郊外农庄的匠人,从未接触过京城建设的事情,所以对此并不知情,皇上请随意挑选那里的匠人组长即可。”
想了想又和明珠解释道:“匠人组长的十有八九均是家中数代都是做匠人的,经验比较丰富。如果纳兰大人有疑虑,也可以选普通的匠人,只是这些人只会普通的算术只怕速度缓慢。”
“不必。”明珠冷静的开口,但话说到最后却是带上了一缕火气,“如果京官还比不上匠人的管理者,那还做什么官……”
有了皇上的口谕,不到两盏茶的时间,十名风尘仆仆,束肩敛息的匠人和十名衣冠整齐,相貌堂堂的京官排成两列长队在侍卫的带领下走进保和殿内。
这些个匠人哪里见过如此景象,一个个是跪地磕头不止,就连问安的话语也说的是哆哆嗦嗦。而小京官们虽无上朝机会不过当年殿试多有见过康熙之人,所以虽然一个个面色泛红眼中激动,动作却是规规矩矩丝毫不乱。
明珠满意的颔首,又不满的望着那些个匠人——就这些不上大雅之堂的匠人真能够当官?
两个若大的鼻孔用力喷了喷气,明珠心里满是怀疑。
殿内又有两列小太监鱼贯而入,手上端着桌椅笔墨,请这二十人落座。
“……请在场诸位写出总计需要多少银两才能在一个月内修建完成这条官道。无需精确,只需写一个大概的范围即可。”林如海最后还补充了一句。
这道题目说简单也是简单,说难也是难。明珠稍一寻思,就极快的在脑内蹦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值,他松了口气——这种题目对于京官来说应该只是小菜一碟吧?
但很快的,无论是明珠或是在场的其他朝臣,他们的面色一个个发生了变化。
只见那些个惴惴不安的匠人很快就拿着毛笔在宣纸上计算起来,而那些个京官则只有一两人开始计算,剩下的人皆是一脸茫然,迟疑片刻在宣纸上写下一个数字就僵在原地。
曾经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脸庞在时间的变长下,彻底失去了原来的冷静和平稳,明珠紧紧拧着眉头,眼中的怒火越发旺盛,隐隐带着让众人胆寒的暴戾之气。
整个保和殿内除了毛笔写在宣纸上所发出的刷刷声,逐渐变得格外宁静。就连素来喜欢和明珠作对的索额图此刻都有些怜悯和同情明珠的意思。
“时间到。”
不用太监们将卷子收上来,众人都八成知道了结果。
“皇上!臣想再出一道题。”明珠胸膛剧烈起伏,半响才咬牙切齿的开口。
“可以。”康熙点了点头。
明珠此前身为兵部尚书,不待多少时间就想出了一道题,肯定在场诸人绝对不会知晓。
这道题目关于粮草——这是此前三藩之乱中一场战役所用到的粮草数量。这个题目只怕在场朝臣之中都没有几人知晓,更何况这些个匠人!
心中同样清楚这种情况的将领们也好奇的凑上前,望着在场的二十人再次持笔开始写起字来。
明珠的心情彻底跌入谷底。这些个匠人非但没有如他预计那样动容惊慌,反倒有胆大者又开口询问了几个确切的数值,随即再次埋头刷刷刷的开始计算。
而那些个京官,此刻已经发现形势不对,一个个不安的挪动着臀部,脸孔红通通的垂头不敢看向四周人,手上的毛笔更是胡乱的挥舞,在宣纸上落下点点墨印。
等时间再次到了,直到收卷并且让他们退下后,明珠沉默良久,他的面上甚至隐约可见因为牙关紧咬而凸出的轮廓。
不止是他,整个殿内也无人胆敢发声,只听得见康熙刷刷刷翻着试卷的声音,令人心悸的沉默维持了很久。